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 正文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

2016-12-09 07:35:5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十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陋劣之中有至好

——谈审丑快感 童庆炳

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丑成了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照理,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心理呢?或者说生活丑怎么会变成艺术美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

丑作为一种艺术内容是怎样引起我们的快感的呢?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

第一,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高个子在矮个子旁边显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围中显得更白;健美置身于病态旁显得更健美;崇高与卑劣相比较显得更崇高;美与丑相对照显得更美。

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把丑作为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写法,是屡见不鲜的。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的死静来衬托?千帆?竞发的生动,以?病树?的病态来衬托?万木?争春的壮美。生动因有死静相与共而显得更生动,壮美因有病态相陪伴而显得壮美。这就是说,丑还是丑,但丑作为陪衬而成为美的条件,成为美的一个源泉。这也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阴影掺入光明,把滑稽丑怪置于优美崇高之旁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激发深刻的美感。丑的对象,其外在的形态对审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却具有一种吸引力,而且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这样,丑的对象就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艺术家也就利用?丑?这个特性,用以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最深邃的东西。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件《欧米哀尔》的雕塑,所表现的是一个年老的风尘女子。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缩,皮肤的皱纹,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这是一位再丑不过的女人。然而这件雕塑却比无数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评论家在《欧米哀尔》面前惊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实际上,罗丹的这件雕塑吸引人之处,是超越外在形态的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罪恶的社会把一个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给毁灭了。正是这种内在蕴含使《欧米哀尔》显得精美,并给人带来

了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第三,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艺术既是对客观的反映,同时又是主体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态毕露而被征服。对丑的征服会使人产生胜利感而激起愉悦之情。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说过:?在滑稽中丑态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们是这样明察,以至能够了解丑之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既然嘲笑丑态,就比它高明。?这种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的说法,是解释审丑快感的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这是因为,?丑的现象本身不会令人高兴。但是痛斥他却真是一件快事啊!这是对丑的谴责,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让丑的劣迹在美面前原形毕露?。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只能引起我们的厌恶。但对她的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的揭露、谴责,却使人无比痛快。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审丑快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有删改)

1.下列有关“审丑快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理学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审丑快感的产生离不开这种对比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丑可以成为美的一个源泉。

B.丑的对象的外在形态虽然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能促使人们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并给人们带来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C.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东西进入到艺术作品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审丑快感”,这种快感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主体创造。

D.在艺术家审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东西会原形毕露,这种对丑的征服会让人产生胜利感,从而也就产生了审丑快感。

2.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这一观点的一项()(3分) A.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不求丑则有丑矣。(《淮南子》) B.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其五》) C.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朴子》)

D.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雨果《<克伦戚尔>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丑的对象能转化为美,让人产生兴味盎然、无比震撼的审丑快感,这种快感是美的对象所不能给予的。

B.美与丑是对立中的存在,两者是相反相成的。离开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对比中显露出来了。

C.罗丹的《欧米哀尔》以丑的、病态的形象为题材,其目的不是为了展览丑,而是为了激起欣赏者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D.“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为美学界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是因为它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艺术创作中审丑快感产生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曼卿墓表(节选) ..欧阳修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忻。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B.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C.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D.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墓表”指墓碑,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作为一种文体,与碑碣同,但有官无官皆可用,不像碑碣有官位等级的限制。

B.“博士”古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博士是掌典书籍文献、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期,博士成为执教于太学,传播孔孟学说的学官,东汉以后历代亦多有设置;后来,博士也成为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C.“服除”指守丧期满。中国封建社会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穿大功服的服期是九个月。

D.“临朝”古代是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称制”是指后妃掌权后代理皇帝之责,行使皇帝权力。两者合称为“临朝称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8-9题。

上小楼·隐居 任昱

【注】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注】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生卒年不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少时好游历,一生不仕。

8.小令的题目是“隐居”,作者围绕“隐居”是怎样层层展开内容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曲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相同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本曲分析作者通过这种手法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两句话是 , 。

(3)《离骚》中诗人委婉表达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犹豫想要退隐的两句是: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芳 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

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吧。只消教他一次便会。他说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Wait-a-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二十一岁。从此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由两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份。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的回答。 ?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词的替阿芳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阿芳和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

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只有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年轻老妈的对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

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__ 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俞平伯:花落春仍在

二十世纪斜长的旧影中,有一帧文化人的老照片令我难忘:1902 年,苏州城内一座古旧的老屋前,82 岁的经学大师俞樾古怪的悬臂倒提着一柄拂尘,另一只手牵起懵懂中的重孙俞平伯。小伢只有三岁,一双稚眼微侧透出好奇,老者则桀骜地俯视世相,不平之气凛然生出。俞平伯这颗读书种子长大后,写白话诗,写《燕知草》,又做《红楼梦研究》,复研究古诗词,料不到本是书斋之梦却意外惹出弥天大祸,?文革?之中被流放到豫南农村。一门书香的德清俞氏家庭,于是与河南结了奇缘。

中国科学院学部文学所第一批?五七?干校学员,包括俞平伯、何其芳、钱钟书、吴世昌等人在内,是 1969 年 11 月 16 日晨乘火车抵达信阳的,先在罗山丁洼稍作整顿,继又转到息县的包信和东岳集。俞平伯这时正是古稀之年,他的夫人大其四岁。当时经济开发未被提上日程,偏僻的豫南农村山河依旧,古风犹存,俞平伯呼吸到了许久不遇的新鲜空气。1970 年元旦,在干校开始肃清?五一六?分子的斗争会后,他们夫妇被分配定居到东岳集。实在地讲,与干校其他学员比起来,俞平伯夫妇过的是一种特殊生活。老两口可以合居一 室与村民为邻,另起炉灶。他们被放逐,在于一种精神和文化上所遭受的侮辱而非别的。杨绛女士随后也来了,但她和钱钟书却分别过着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偶尔才有?菜园相会?。老夫妻又间作劳动,但是那不像干校里的项目,好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利用当地富产的红麻资源和乡民们一起搓制麻绳。淳朴有序的豫南乡情和民俗浸润着夫子的心,俞平伯不觉已陶然而忘机。他还满腔热忱地教房东孩子识字:?危言漫与屠龙技,讹谬流传逝水同。惭愧邻娃来问字,可曾些子益贫农。?(《邻娃问字》)返璞归真,老人对过去从事繁琐的学术考证和漫无边际的文字生涯仿佛生了悔意。除了在东岳绩麻,俞平伯作为干校的老学员,也曾学种菜,积绿肥。政治生活要参加?天天读?,定期写检查,不时还参加放样板戏电影的?威虎山大会?。1970 年 4 月 27 日,为祝贺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还应领导之嘱,专门赋诗二首。另外还和何其芳一道养过猪。

可是,俞平伯不能忘情的依然是书。1970 年 1 月 10 日,因下意识地闲览随身带来的《水经注》,稍过一次读书瘾,被人发现,大会上即遭批判,为此连写两份检查才算过关。东岳屋外的风景虽然恬适又惬意,室内的光景毕竟又使人压抑,简陋龌龊,有时更觉得寂寞难挨。俞平伯独自又发出自虐性的抗议:?炉灰飘坠又飘扬,清早黄昏要扫床。猪矢气熏柴火味,这般陋室叫‘延芳’。螺蛳壳里且盘桓,墙罅西风透骨寒。出水双鱼相照活,这般陋室叫‘犹欢’。?(《陋室》)

1971年1月11 日,俞平伯得到返京通知,东岳老乡为之庆幸并依依送别。毕竟,俞平伯夫妇在东岳集度过了整整一年难忘的岁月,因为和农民与土地贴在了一起,不仅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厄运意外得以解构,并且寻觅到了一种精神的皈依。

当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俞平伯也曾亲历和参加了?五四?运动,旋即出洋又归来,却一头扎到故纸堆里了,他不仅和同时代的其他人不一样,甚至和他的曾祖父,当年因一句?花落春仍在? 的诗文令座师曾国藩激赏不已的俞樾老先生也不一样,俞平伯虽然也曾读经,孔子教训的读书、齐家,他笃实又安分地终生实践着,然而却丝毫没有治国与平天下的干世之志。或许他及早就参 透了文化与政治相容又相克的玄机,所以在新文化运动还是时尚之时,便在其白话诗《忆》里,吟出了?我们低首在没奈何的光景下,这便是没有奈何中的奈何?的谶语。他也曾想不通,委实也有忿怨,1988 年 4 月 5 日,他将手书《儒林外史》里的一首诗寄赠新加坡的周颖南:?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都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借来吴敬梓的话,俞平伯巧妙地概括了从春在堂主人俞樾到自己在豫南农村的家世。

俞平伯的一生,折射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苦悲。

(节选自《文人的闲话》,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俞平伯(1900 年—1990 年),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

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

②1954年9月,俞平伯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从一帧老照片写起,既暗示所写事情的真实性,引出写作对象,又交代俞平伯出自一门书香的德清俞氏家庭。 B.与钱钟书夫妇分别过着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相比,俞平伯夫妇可以合居一室与村民为邻,可见他俩还是得到了一种照顾。

C.淳朴有序的豫南乡情和民俗不仅使俞平伯忘掉世俗、与世无争,而且使他后悔于过去从事繁琐的学术考证和漫无边际的文字生涯。

D.“寻觅到了一种精神的皈依”是指与农民、土地的贴近解构了俞平伯因流放而造成的厄运,他的心灵得到安慰和升华。 E.文化与政治相容又相克,俞平伯一方面参加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自然会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

(2)本文标题《俞平伯:花落春仍在》有什么精妙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3)本文重点写了豫南生活在俞平伯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请简要概括俞平伯夫妇在豫南所过的生活。(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4)文章说:“俞平伯的一生,折射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苦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面对参加寒假集训的60名大学生,海江集团总经理张子平老师对海江创业历程 ______________,神釆飞扬,他的悉

心讲解引起青年们阵阵热烈掌声。

②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李克强总理不慌不忙,__________,让国人看到了一个睿智的领导人形象,更让世界借助媒体看到了大国领导人的风范。

③设计师要对施工工艺、材料等无所不知,只有这样,在客户面前才可以________________,问即答来,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跟客户签下合同。

A.款款而谈 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B.娓娓而谈 侃侃而谈 款款而谈 C.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款款而谈 D.款款而谈 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B.近来,“小猿搜题”“作业帮”“快作业”等能解题的手机软件风靡中小学校园,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马上就能得到答案和解析,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

C.《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搏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D.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很难估量自己天赋的大小,因为当你的潜能尚未实现时,你自己是不知道的。那么,管它是大是小,干脆不要去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这样做,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你的潜能。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受环境和风尚的支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折腾,结果就把自己天赋总量中的一大部分荒废掉了。

A.你可以做到的是朝那个方向努力,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B.如果你可以做到的是朝那个方向努力,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C.只要你可以做到的是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朝那个方向努力,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D.你可以做到的是逐渐认清自己天赋的类型,朝那个方向努力,把它用好,让它开花结果。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叫做有骨气,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

篇二:湖北省武汉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 语文

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什(shí)锦 参与(yǔ) 侥(jiǎo)幸垂涎(xián)三尺

B.解(xia)数 坊(fāng)间 逶(wěi)迤 囤(tún)积居奇

C.搁(gē)浅 责难(nàn)露(l?u)脸 性格倔(ju?)强

D.关说(shuō)颤(zhàn)栗 纰(pì)漏 众擎(qíng)易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歌谣 宵禁 奖掖后进 天有不测风云

B.修葺 解潮 刚愎自用 惶惶不可终日

C.编篡 履历 拾人牙慧 风马牛不相及

D.九州 镂空 含辛茹苦 必其功于一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家、艺术家与批评家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碰撞中,相互 ,彼此成就,共同促进文艺的进步。有了这样的认知,种种批评之外的因素如人情、市场等等,就不会成为批评的 。在需要批批评家表明立场的时刻,他决不会 ;在应该 的地方,他一定拒绝隔靴搔痒。

A.较量 牵制 虚张声势 表里如一

B.砥砺 羁绊 虚与委蛇 入木三分

C.较量 羁绊 虚与委蛇 表里如一

D.砥砺 牵制 虚张声势 入木三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仓廪实而知礼节”并非虚言。来自各方的调查充分说明,虽然过去几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但中国游客的素质确实在逐步完善。

B.网络语言有其简洁生动的一面,但是对于滥用网络语言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有些专家公开呼吁抵制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还网民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C.近年来,遴选院士以及院士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院士由最高荣誉变异为最高学术特权的问题。

D.规划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是一个政府间合作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仁”的思想统率《论语》全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意在强调以爱人之心来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B.《红楼梦》前面十几回,写刘姥姥初入荣国府的见闻,写宁国府为秦可卿出殡时的声势,写元春加封贤德妃及省亲等,层层推进地表现出贾府显赫的地位和令人目眩的富贵豪奢。从这些繁华景象中,还看不出贾府的衰败气息。

C.《故乡》反映的是农民的生活,作品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败的图景。作者没有详细叙述闰土的具体生活情况,而是通过“我”记忆中的生活场景和跟前所见的现实场景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来表现闰土的性格和命运。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作家,《沙之书》是其短篇名作。“沙之书”所代表的“无限之物”可以做多方面的阐释:它可以看作是对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可以看作是无限时间空间的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浩瀚知识的象征。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陋劣之中有至好

——谈审丑快感

童庆炳

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丑成了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照理,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风姐想凤姐”的心理呢?或者说生活丑怎么会变成艺术美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

丑作为一种艺术内容是怎样引起我们的快感的呢?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

第一,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高个子在矮个子旁边显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围中显得更白;健美臵身于病态旁显得更健美;崇高与卑劣相比较显得更崇高;美与丑相对照显得更美。

在我国的古代歌中,把丑作为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写法,是屡见不鲜的。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的死静来衬托“千帆”竞发的生动,以“病树”的病态来村托“万木”争春的壮美。生动因有死静相与共而显得更生动,状美因有病态相陪伴而显得更壮美。这就是说,丑还是丑,但丑作为陪衬而成为美的条件,成为美的一个源泉。这也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阴影掺入光明,把滑稽丑怪臵于优美崇高之旁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激发深刻的美感。丑的对象,其外在的形态对审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却具有一种吸引力,而且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这样,丑的对象就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艺术家也就利用“丑”这个特性,用以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最深邃的东西。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件《欧米哀尔》的雕塑,所表现的是一个年老的风尘女子。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缩,皮肤的皱纹,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这是一位再丑不过的女人。然而这件雕塑却比无数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评论家在《欧米哀尔》面前惊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实际上,罗丹的这件雕塑吸引人之处,是超越外在形态的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罪恶的社会把一个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给毁灭了。正是这种内在蕴含使《欧米哀尔》显得精美,并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第三,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艺术既是对客观的反映,同时又是主体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态毕露而被征服。对丑的征服会使人产生胜利感而激起愉悦之情。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说过:“在滑稽中丑态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们是这样明察,以至能够了解丑之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既然嘲笑丑态,就比它高明。”这种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的说法,是解释审丑快感的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这是因为,“丑的现象本身不会令人高兴。但是痛斥他却真是一件快事啊!这是对丑的谴责,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让丑的劣迹在美面前原形毕露”。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只能引起我们的厌恶。但对她的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的揭露、谴责,却使人无比痛快。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审丑快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有删改)

6.下列有关“审丑快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审丑快感的产生离不开这种对比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丑可以成为美的一个源泉。

B.丑的对象的外在形态虽然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能促使人们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并给人们带来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C.在艺术家审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东西会原形毕露,这种对丑的征服会让人产生胜利感和愉悦之情,从而也就产生了审丑快感。

D.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东西进入到艺术作品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审丑快感”,

这种快感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主体创造。

7.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不求丑则有丑矣。(《淮南子》)

B.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朴子》)

C.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其五》)

D.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雨果《<克伦戚尔>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丑的对象能转化为美,让人产生兴味盎然、无比震撼的审丑快感,这种快感是美的对象所不能给予的。

B.美与丑是对立中的存在,两者是相反相成的。离开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对比中显露出来了。

C.罗丹的《欧米哀尔》以丑的、病态的形象为题材,其目的不是为了展览丑,而是为了激起欣赏者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D.“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为美学界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是因为它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艺术创作中审丑快感产生的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光武遭汉中衰,群雄麋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大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混淆,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涝、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夫岂特数子之贤哉,亦光武、明、章之遗化也!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之,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也。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注】①遹:yù,遵循。②烝:zhēng,众多。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俗吏慢之 慢:傲慢,不敬

B.乃能敦尚经术 乃:却,竟然

C.上则有??之徒面引廷争 引:揭发,检举

D.岂特数子之贤哉特:仅仅,只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用来说明教化是国家“急务”的一组是(3分)

①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 ②足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③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④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

⑤加有大功于天下⑥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化是国家的紧要任务,风俗是天下的大事。只有圣明智慧的君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明白重视教化、匡正风俗的益处和功效。

B.在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的背景下,汉光武帝却能凭一介平民之力,奋发起兵,恢复祖先的事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化的作用。

C.孝和帝以后,贵戚专权,朝政腐败。面对混乱局势,志士仁人坚守道义,勇于赴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保证了东汉王朝不至倾覆。

D.虽然汉室衰徽,但如果有明君发奋振作,那么汉朝的福运仍然不可估量。可惜桓帝和灵帝昏庸暴虐,人心离散,王朝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武功既成,文德亦冷《(3分)

(2)其忠厚清惨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3分)

(3)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

(选自《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1)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5)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6)廊腰缦回, 。(杜牧《阿房官赋》)

(7)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8)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绝代名士杨宪益

韩晗

在这个大师相继谢世的时代,杨宪益的辞世颇有点英雄末路的意味。与季羡林、任继愈的逝世不同,他在理论上并无太大建树,所以构不成学术界的“大丧”。杨宪益的离去与贝时璋、钱学森等院士们的辞世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钱、贝两泰斗乃是中国现代科技的奠基人,仅凭这点,翻译家杨宪益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但有些人却注定不能被遗忘,因为越是在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时代,越是要看重某些表面上不是那么重要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

名士是一种风范,杨宪益终身追寻这种风范。在他童年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造反的思想也贯穿到杨宪益的脑海里。好几位私塾先生因为向他传授“克己复礼”的四书五经,竟被四五岁的杨宪益狠狠地“教训”了一通,最后灰溜溜地离开杨家。

如果说杨宪益幼年此举纯粹是因为懵懂无知才无畏的话,那么其后的事实证明,幼年的杨宪益并非是公子哥脾气作怪。虽然他“撵走”多位私塾先生,但最后他终于被一位老师制服了。这位老师没有棍棒,也没有“仁义道德”,而是一位清贫不移志的诗人,他就是魏汝舟先生。魏老先生虽为前清秀才,且是名噪一时的“同光体”诗人,但不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也不愿意与袁世凯等人同流合污,拒不出仕,终身困苦,靠为富家担任私垫先生为业。杨宪益赶走其他私垫先生后,这位魏老师勇敢地担任为杨宪益“启蒙”的重责。除了讲授唐诗宋词二十四史之外,魏老师还通过中西方历史故事,向杨宪益传授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国家存亡之际怎样做人的道理。

魏老先生的名士态度影响了杨宪益的一生。

青年杨宪益勇敢刚毅,是一位“罢课领袖”。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正在读初三的杨宪益勇敢地组织同学们走上街头。校方派遣一位教师代表来劝阻“风头正劲”的杨宪益。杨宪益的脾气岂是可以“劝阻”的,一下子就和这位教师代表起了冲突,但这位老师却一直器重杨宪益的才华。“一个革命者不能只会在街头喊话。”这位老师的教诲深入杨宪益的内心,他开始对这位年轻的老师刮目相看。数年后,杨宪益负笈留洋英国,与这位老师在伦敦的街头邂逅,此时的杨宪益已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而这位老师也是戏剧大师萧伯纳的高足。同在异乡为异客,名士不惧寂寞,只患无友。在1935年的泰晤士河畔,师徒二人成了莫逆之交。这位老师,就是当代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

魏汝舟、黄佐临两位老师为杨宪益的世界观定下了不可磨灭的基调。杨宪益的翻译之路,竟然也是从“名士”的赌气开始的。在剑桥的课堂上,一位叫布伦顿的教授成了杨宪益的指导教师。布伦顿老师是一名典型的英国绅士,开口莎士比亚,闭口德莱顿、蒲柏,这让有着很强民族自尊心的杨宪益爱不了。他从小受魏汝舟先生教育,中国是诗的国度,只有屈原、李白才是世界顶级的诗人。这些西洋诗人如何能与中国的诗仙诗圣们相提并论?

“我要把《离骚》翻译成英文!”年少气盛的杨宪益一赌气,真的决定翻译《离骚》。《离骚》是出了名难懂的中国古诗,翻译成白话文都非常困难,翻译成英语,那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处女译作选择《离骚》,杨宪益费了不少脑筋,但他凭借扎实的西学底子和古典文学造诣,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把《离骚》翻译成了英语。或许是因为同为名士,杨宪益的译作大气磅礴而又流畅,略带夸张和嘲弄的口气,不但把屈原的名士气派表露得淋漓尽致,更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文学内涵,连一向苛刻的布伦顿教授都拍案叫绝。《资治通鉴》《儒林外史》《红楼梦》《阿Q正传》……各种名著在杨宪益的笔下都被翻译成美丽隽永的英文,流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东方文化头一次这样走出国门,不由得令西方学者惊羡——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文化与精神,都在中国这片辽阔神秘的土地上。

杨宪益一生有三个头衔:洋博士、真名士和革命者。在这三个头衔中,“真名士”最能反映杨宪益的性情。1953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了杨宪益,问他:“你觉得《离骚》能够翻译吗?”“主席,谅必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翻译的吧?”杨宪益不假思索地反问。只要进入到感兴趣的领域,他会迅速地暴露出自身的性格:自信,果敢,甚至有些自我。但这一切都来自他的才情与底气,哪怕在当时几乎被神化的毛泽东面前,30多岁的杨宪益依然没有丝毫的掩饰。

一个民族的前行,除了科技的发达、技术的革新之外,似乎更需要一些类似于脊梁、血脉与精神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期望驾鹤西行的一代名士会成为一个让我们望尘莫及的绝代名士,仅此而已。

(本上有删改)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杨宪益在学术上没有像季羡林、任继愈等人那样取得大的建树,作为翻译家又无法与贝时璋、钱学森等人相提并论。因此,他的辞世无足轻重。

B.魏汝舟不仅学养深厚,还是名噪一时的“同光体”诗人。魏先生之所以能够“制服”幼年的杨宪益,是因为他本身也是名士,其拥有的声望让杨宪益折服。

C.作为翻译家,杨宪益成就斐然。他将《离骚》《资治通鉴》《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翻译成英文,使西方学者能够感知汉字的优美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作为一代名士,杨宪益在他感兴趣的领域会自然表现出自信、果敢甚至有些自我的性格,即便在领袖面前他也敢于表露真性情,没有丝毫的掩饰。

篇三:湖北省武汉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 语文

武汉市2015届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什(shí)锦 参与(yǔ) 侥(jiǎo)幸垂涎(xián)三尺

B.解(xia)数 坊(fāng)间 逶(wěi)迤 囤(tún)积居奇

C.搁(gē)浅 责难(nàn)露(l?u)脸 性格倔(ju?)强

D.关说(shuō)颤(zhàn)栗 纰(pì)漏 众擎(qíng)易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歌谣 宵禁 奖掖后进 天有不测风云

B.修葺 解潮 刚愎自用 惶惶不可终日

C.编篡 履历 拾人牙慧 风马牛不相及

D.九州 镂空 含辛茹苦 必其功于一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家、艺术家与批评家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碰撞中,相互 ,彼此成就,共同促进文艺的进步。有了这样的认知,种种批评之外的因素如人情、市场等等,就不会成为批评的 。在需要批批评家表明立场的时刻,他决不会 ;在应该 的地方,他一定拒绝隔靴搔痒。

A.较量 牵制 虚张声势 表里如一

B.砥砺 羁绊 虚与委蛇 入木三分

C.较量 羁绊 虚与委蛇 表里如一

D.砥砺 牵制 虚张声势 入木三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仓廪实而知礼节”并非虚言。来自各方的调查充分说明,虽然过去几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但中国游客的素质确实在逐步完善。

B.网络语言有其简洁生动的一面,但是对于滥用网络语言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有些专家公开呼吁抵制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还网民一个纯净的网络环境。

C.近年来,遴选院士以及院士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院士由最高荣誉变异为最高学术特权的问题。

D.规划中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是一个政府间合作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仁”的思想统率《论语》全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意在强调以爱人之心来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B.《红楼梦》前面十几回,写刘姥姥初入荣国府的见闻,写宁国府为秦可卿出殡时的声势,写元春加封贤德妃及省亲等,层层推进地表现出贾府显赫的地位和令人目眩的富贵豪奢。从这些繁华景象中,还看不出贾府的衰败气息。

C.《故乡》反映的是农民的生活,作品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败的图景。作者没有详细叙述闰土的具体生活情况,而是通过“我”记忆中的生活场景和跟前所见的现实场景之间存在的强烈反差来表现闰土的性格和命运。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名作家,《沙之书》是其短篇名作。“沙之书”所代表的“无限之物”可以做多方面的阐释:它可以看作是对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可以看作是无限时间空间的模型,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浩瀚知识的象征。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陋劣之中有至好

——谈审丑快感

童庆炳

人们不难发现,在艺术创作中,丑成了一个重要的描写对象。照理,丑的东西只能使人厌恶,何以某些丑的东西进入艺术作品,倒给人们带来美感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凤,其卑污的灵魂难道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吗?为什么读者在手捧《红楼梦》之际,又会产生“骂凤姐,恨凤姐,不见风姐想凤姐”的心理呢?或者说生活丑怎么会变成艺术美呢?这实际上是一个审丑快感问题。

丑作为一种艺术内容是怎样引起我们的快感的呢?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说明:

第一,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高个子在矮个子旁边显得更高;白色在黑色包围中显得更白;健美臵身于病态旁显得更健美;崇高与卑劣相比较显得更崇高;美与丑相对照显得更美。

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把丑作为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写法,是屡见不鲜的。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沉舟”的死静来衬托“千帆”竞发的生动,以“病树”的病态来村托“万木”争春的壮美。生动因有死静相与共而显得更生动,状美因有病态相陪伴而显得更壮美。这就是说,丑还是丑,但丑作为陪衬而成为美的条件,成为美的一个源泉。这也就是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阴影掺入光明,把滑稽丑怪臵于优美崇高之旁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激发深刻的美感。丑的对象,其外在的形态对审美感官具有阻拒性,它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却具有一种吸引力,而且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脱出来,而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这样,丑的对象就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而艺术家也就利用“丑”这个特性,用以表现人们的内心世界里最深邃的东西。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一件《欧米哀尔》的雕塑,所表现的是一个年老的风尘女子。面容的憔悴,肌肉的萎缩,皮肤的皱纹,表情的悲哀,都令人感到这是一位再丑不过的女人。然而这件雕塑却比无数的美女雕塑更成功。有的评论家在《欧米哀尔》面前惊呼:“啊,丑得如此精美!”实际上,罗丹的这件雕塑吸引人之处,是超越外在形态的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罪恶的社会把一个人美好的青春和幸福给毁灭了。正是这种内在蕴含使《欧米哀尔》显得精美,并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第三,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艺术既是对客观的反映,同时又是主体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亮,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态毕露而被征服。对丑的征服会使人产生胜利感而激起愉悦之情。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就说过:“在滑稽中丑态是使人不快的;但是,我们是这样明察,以至能够了解丑之为丑,那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既然嘲笑丑态,就比它高明。”这种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的说法,是解释审丑快感的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这是因为,“丑的现象本身不会令人高兴。但是痛斥他却真是一件快事啊!这是对丑的谴责,在美的理想之光照射下使人目眩,让丑的劣迹在美面前原形毕露”。在《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只能引起我们的厌恶。但对她的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的揭露、谴责,却使人无比痛快。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中以美裁判丑,是审丑快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有删改)

6.下列有关“审丑快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学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审丑快感的产生离不开这种对比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丑可以成为美的一个源泉。

B.丑的对象的外在形态虽然不会顺利地给人们带来快感,但它能促使人们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蕴含的意味,并给人们带来更深刻、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C.在艺术家审美理想之光的照射下,丑的东西会原形毕露,这种对丑的征服会让人产生胜利感和愉悦之情,从而也就产生了审丑快感。

D.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丑的东西进入到艺术作品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审丑快感”,

这种快感完全取决于艺术家的主体创造。

7.下列各项中,不适合用来证明“丑是一种背景,用来衬托美的丽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求丑则不得丑,不求丑则有丑矣。(《淮南子》)

B.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葛洪《抱朴子》)

C.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其五》)

D.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雨果《<克伦戚尔>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丑的对象能转化为美,让人产生兴味盎然、无比震撼的审丑快感,这种快感是美的对象所不能给予的。

B.美与丑是对立中的存在,两者是相反相成的。离开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对比中显露出来了。

C.罗丹的《欧米哀尔》以丑的、病态的形象为题材,其目的不是为了展览丑,而是为了激起欣赏者心灵的震动和深刻的美感。

D.“以美裁判丑从而激起快感”之所以成为美学界一种最流行最重要的说法,是因为它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艺术创作中审丑快感产生的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光武遭汉中衰,群雄麋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大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混淆,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涝、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夫岂特数子之贤哉,亦光武、明、章之遗化也!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之,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也。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注】①遹:yù,遵循。②烝:zhēng,众多。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俗吏慢之 慢:傲慢,不敬

B.乃能敦尚经术 乃:却,竟然

C.上则有??之徒面引廷争 引:揭发,检举

D.岂特数子之贤哉特:仅仅,只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用来说明教化是国家“急务”的一组是(3分)

①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 ②足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③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④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

⑤加有大功于天下⑥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化是国家的紧要任务,风俗是天下的大事。只有圣明智慧的君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明白重视教化、匡正风俗的益处和功效。

B.在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的背景下,汉光武帝却能凭一介平民之力,奋发起兵,恢复祖先的事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化的作用。

C.孝和帝以后,贵戚专权,朝政腐败。面对混乱局势,志士仁人坚守道义,勇于赴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保证了东汉王朝不至倾覆。

D.虽然汉室衰徽,但如果有明君发奋振作,那么汉朝的福运仍然不可估量。可惜桓帝和灵帝昏庸暴虐,人心离散,王朝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武功既成,文德亦冷《(3分)

(2)其忠厚清惨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3分)

(3)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

(选自《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宴散

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1)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请简要赏析“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5)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6)廊腰缦回, 。(杜牧《阿房官赋》)

(7)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8)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绝代名士杨宪益

韩晗

在这个大师相继谢世的时代,杨宪益的辞世颇有点英雄末路的意味。与季羡林、任继愈的逝世不同,他在理论上并无太大建树,所以构不成学术界的“大丧”。杨宪益的离去与贝时璋、钱学森等院士们的辞世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钱、贝两泰斗乃是中国现代科技的奠基人,仅凭这点,翻译家杨宪益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但有些人却注定不能被遗忘,因为越是在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时代,越是要看重某些表面上不是那么重要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 名士是一种风范,杨宪益终身追寻这种风范。在他童年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造反的思想也贯穿到杨宪益的脑海里。好几位私塾先生因为向他传授“克己复礼”的四书五经,竟被四五岁的杨宪益狠狠地“教训”了一通,最后灰溜溜地离开杨家。

如果说杨宪益幼年此举纯粹是因为懵懂无知才无畏的话,那么其后的事实证明,幼年的杨宪益并非是公子哥脾气作怪。虽然他“撵走”多位私塾先生,但最后他终于被一位老师制服了。这位老师没有棍棒,也没有“仁义道德”,而是一位清贫不移志的诗人,他就是魏汝舟先生。魏老先生虽为前清秀才,且是名噪一时的“同光体”诗人,但不满清政府腐败无能,也不愿意与袁世凯等人同流合污,拒不出仕,终身困苦,靠为富家担任私垫先生为业。杨宪益赶走其他私垫先生后,这位魏老师勇敢地担任为杨宪益“启蒙”的重责。除了讲授唐诗宋词二十四史之外,魏老师还通过中西方历史故事,向杨宪益传授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国家存亡之际怎样做人的道理。

魏老先生的名士态度影响了杨宪益的一生。

青年杨宪益勇敢刚毅,是一位“罢课领袖”。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正在读初三的杨宪益勇敢地组织同学们走上街头。校方派遣一位教师代表来劝阻“风头正劲”的杨宪益。杨宪益的脾气岂是可以“劝阻”的,一下子就和这位教师代表起了冲突,但这位老师却一直器重杨宪益的才华。“一个革命者不能只会在街头喊话。”这位老师的教诲深入杨宪益的内心,他开始对这位年轻的老师刮目相看。数年后,杨宪益负笈留洋英国,与这位老师在伦敦的街头邂逅,此时的杨宪益已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而这位老师也是戏剧大师萧伯纳的高足。同在异乡为异客,名士不惧寂寞,只患无友。在1935年的泰晤士河畔,师徒二人成了莫逆之交。这位老师,就是当代戏剧大师黄佐临先生。

魏汝舟、黄佐临两位老师为杨宪益的世界观定下了不可磨灭的基调。杨宪益的翻译之路,竟然也是从“名士”的赌气开始的。在剑桥的课堂上,一位叫布伦顿的教授成了杨宪益的指导教师。布伦顿老师是一名典型的英国绅士,开口莎士比亚,闭口德莱顿、蒲柏,这让有着很强民族自尊心的杨宪益爱不了。他从小受魏汝舟先生教育,中国是诗的国度,只有屈原、李白才是世界顶级的诗人。这些西洋诗人如何能与中国的诗仙诗圣们相提并论?

“我要把《离骚》翻译成英文!”年少气盛的杨宪益一赌气,真的决定翻译《离骚》。《离骚》是出了名难懂的中国古诗,翻译成白话文都非常困难,翻译成英语,那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处女译作选择《离骚》,杨宪益费了不少脑筋,但他凭借扎实的西学底子和古典文学造诣,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把《离骚》翻译成了英语。或许是因为同为名士,杨宪益的译作大气磅礴而又流畅,略带夸张和嘲弄的口气,不但把屈原的名士气派表露得淋漓尽致,更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文学内涵,连一向苛刻的布伦顿教授都拍案叫绝。《资治通鉴》《儒林外史》《红楼梦》《阿Q正传》……各种名著在杨宪益的笔下都被翻译成美丽隽永的英文,流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家。东方文化头一次这样走出国门,不由得令西方学者惊羡——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文化与精神,都在中国这片辽阔神秘的土地上。

杨宪益一生有三个头衔:洋博士、真名士和革命者。在这三个头衔中,“真名士”最能反映杨宪益的性情。1953年,毛泽东主席接见了杨宪益,问他:“你觉得《离骚》能够翻译吗?”“主席,谅必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可以翻译的吧?”杨宪益不假思索地反问。只要进入到感兴趣的领域,他会迅速地暴露出自身的性格:自信,果敢,甚至有些自我。但这一切都来自他的才情与底气,哪怕在当时几乎被神化的毛泽东面前,30多岁的杨宪益依然没有丝毫的掩饰。

一个民族的前行,除了科技的发达、技术的革新之外,似乎更需要一些类似于脊梁、血脉与精神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期望驾鹤西行的一代名士会成为一个让我们望尘莫及的绝代名士,仅此而已。

(本上有删改)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杨宪益在学术上没有像季羡林、任继愈等人那样取得大的建树,作为翻译家又无法与贝时璋、钱学森等人相提并论。因此,他的辞世无足轻重。

B.魏汝舟不仅学养深厚,还是名噪一时的“同光体”诗人。魏先生之所以能够“制服”幼年的杨宪益,是因为他本身也是名士,其拥有的声望让杨宪益折服。

C.作为翻译家,杨宪益成就斐然。他将《离骚》《资治通鉴》《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翻译成英文,使西方学者能够感知汉字的优美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作为一代名士,杨宪益在他感兴趣的领域会自然表现出自信、果敢甚至有些自我的性格,即便在领袖面前他也敢于表露真性情,没有丝毫的掩饰。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7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试题含答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十次适应性训练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