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霍小玉传等著名的唐传奇小说赏析 正文 本文移动端:霍小玉传等著名的唐传奇小说赏析

霍小玉传等著名的唐传奇小说赏析

2016-10-17 12:19:2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唐传奇《霍小玉》赏析

唐传奇《霍小玉》赏析

摘 要: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文学体裁。它塑造

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是光彩夺目。唐朝由

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基,因而整个社会的风气较之其他的

朝代社会风气更为开放和自由。突破了“女便是德”的传统论调加

强自身的文学修养。霍小玉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从上上折射出

深厚的内蕴。

关键词:唐传奇;霍小玉;形象内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2

唐传奇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一系列女性形象更

是光彩夺目,《霍小玉》中的霍小玉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她的美丽、痴心以及对于爱情的义千百年来感动着众多的读者。使

读者为她的爱情悲剧而悲戚难抑,正如胡应麟:“唐人小说记闺阁

事,绰约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

霍小玉出生在霍王府并且受到霍王的喜爱,然而霍王爷去世后却

被王府以其母亲出身由赶出了王府沦为娼妓。但是霍小玉并没有因

此而堕落,尽管成为地位低下的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清白和人格的尊

严。在爱情方面霍小玉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想“求一好儿郎格调

相称”。这就触犯了唐朝的婚配标准,唐代有“当色为婚姻律令,

唐律中说的很明白:“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违者杖一百。官户

篇二:唐代小说鉴赏--霍小玉传

《霍小玉传》——穿越千年的凄美恋歌

唐代,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吸引了几乎每个文学学者的心。因为这里不仅满足了我们那点小小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确实人才辈出,不仅有政治奇才,军事大将,更有一批在文学史上永远闪耀光芒的人物。说起唐代文艺上的成就,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唐诗。可能也因为唐诗的光芒太盛,让我们只看到了光芒照耀下的钻石,却忽视了光环旁边的那颗纯净的璞玉。其实唐代也是小说繁荣的时代,这时候的小说也集前世之大成,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我们熟知的《太平广记》中的很多故事,大都堪称经典。其中以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较为经典,当然因为其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很多深刻的社会现象,揭示人性中的弱点!

唐朝乃开明盛世,然而生在盛世中的霍小玉却因庶出而沦落娼门,最后惨遭情郎抛弃,终究难以逃脱其悲苦命运。这自然不能完全归罪于李益的无情与负心。《霍小玉传》中,面对森严的封建制度,李益选择屈从,霍小玉选择抗争,卢氏十一娘之辈逆来顺受,不管是怎样的态度,一切最终化为悲伤的泡影,消逝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不见踪迹. 纵观全文,李益并非无情之人。他“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佳句,时谓无双,”如此风流才子,在当时必然大受女子欢迎,但他并未因此而满足,“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可谓用心良苦,求美若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是李益这种才子,自然不会满足于一般女子,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当鲍氏为其觅得一女时,“生闻之惊跃,神飞体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亦不惮”,虽有虚夸之意,却不难见得其对感情之事的在意与重视。李益对霍小玉是一见钟情,为其美色所倾倒。在霍小玉恐其变心而悲戚之时,“生闻之,不胜感叹,”又“援笔成章,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甜言蜜语但不乏诚挚之意。李益授官上任,小玉作别叮咛,“生且愧且感,不觉涕流”。这些并非矫揉造作的感情,如此伉俪情深,为何又失信负心呢?李益虽才貌双全,多情善感,但是胆小懦弱,没有主见,文章开头便已埋下伏笔。他初次去霍家,见深宅大院,“心犹疑惧,忽见鸟语,愕然不敢进”,是在胆小如鼠。对与卢氏的婚事,又因“太夫人素严毅”而“逡巡不敢辞让”。 对小玉,则“以辜负盟约,大愆回期,寂不知闻,欲断期望,遥托亲故,不遗漏言”,采取逃避的态度。虽然负心,与他来说,却实乃无奈之举。霍小玉死时,“生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至墓所,尽哀而返”,甚至在就礼于卢氏时,依然“伤情感物,郁郁不乐”。他对小玉的感情,始终未泯,然而在封建礼教势力之下,懦弱的李益不得不割舍自己的爱情,流于世俗。

且说霍小玉,“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如此佳人,却不幸沦落娼门。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窥见了自己的命运并为其担忧。“妾本娼家,自知非匹”,极欢之际,不觉悲至,“一生欢爱,愿毕此期”“ 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她自知命运不堪,却不料“于此”竟也不能,只能思虑饮恨而终。值得敬佩的是,霍小玉虽是一温婉女子,柔媚纯洁,却有着李益所没有的铮铮风骨。她不甘屈从于命运的摆弄,开始就希望“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来摆脱自己娼妓的身份;遭背弃时,既为厉鬼,也要“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小玉的复仇,是“爱之深,

恨之切”,更是封建统治之下的女子对吃人礼教的抗议,即使这种抗议不能够起到任何作用,霍小玉作为女子的代表,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至于卢氏与十一娘之辈,更是封建礼教与制度下无辜的牺牲品。卢氏在家时不得不屈从母命嫁给李益,她和李益无疑是李家与卢家交易的商品,一为门第,一为名望,“天作之合”。然而她的婚姻并无幸福可言,李益对她“心怀疑恶,猜忌万端”,“愤怒叫吼,声如豺虎,引琴撞击其妻”,尔后更是“暴加捶楚,备诸毒虐”,最终“竟讼于公庭而遣之”。卢氏在丈夫的猜疑与暴力之下,竟然毫无抗争之力,被休之后,其悲惨命运可想而知。十一娘身为娼妓,在李益变态的淫威下,生活更加凄惨。“出则以浴斛复营于床,周回封署,归必详视,然后乃开。又畜一短剑,甚利,顾谓侍婢曰:此信州葛溪铁,唯断作罪过头!”此种待遇,岂止是残忍二字可言!这些女子的悲剧命运并非偶然,更非霍小玉复仇所致,而是在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所有妇女共同命运的再现。

文中不惜笔墨描写老玉工看到紫钗后“凄然下泣”,公主听闻后“悲叹良久,给钱十二万”,崔生对李益的忠告,对小玉的实言相告,尤其是黄衫客的突然出现,更为文章增添了一抹神秘浪漫的色彩。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中,许多人对于这样的礼教与制度是深恶痛绝的,然而除了同情之外,也只能够眼睁睁看着“一代名花付落茵”而无能为力。

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在为书中薄命红颜唏嘘感叹之时,总不禁为自己感到庆幸。虽然千年的封建传统仍有残留,但至少我们拥有追求爱情自由与幸福的权利。霍小玉与李益是游弋在腐朽的封建洪流之中一对苦命鸳鸯,那个时代那种背景,是抗争是屈从,终究难以逃脱命运的嘲弄。“若无真情无绝唱”,霍小玉的痴情李益的无奈,封建礼教的堕落腐朽,让这一曲凄美的恋歌在前年之后的今天,依旧回荡在我们耳边,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篇三:《霍小玉传》赏析

自古红颜多薄命

——读《霍小玉传》有感

“我是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读到此句,不禁为霍小玉动容,自古红颜多薄命,霍小玉无疑是古时痴心悲情女子的代表。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霍小玉是否后悔过与李生的相遇相爱我们无从得知,但在死后却依然纠缠着负了她的李生,化成厉鬼纠缠着李生,可见其痴情本色。李生爱她吗,她是值得的,这个连阅人无数的鲍十一娘都惊为仙人的女子,这个温婉之至的女子自然是值得的被爱的,李生初见她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耀,转盼精彩射人”,在中宵之夜,面对小玉的哭诉,他誓曰“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那时的他自然是爱她的,只是这爱,在世俗的门第之见与自己的仕途之中被消磨掩盖了。我们不能说李生负心,只能说他爱小玉爱的还不够深,他亦真亦假的态度加重了霍小玉的悲剧色彩,揭示了阶级对立造成的悲剧。

俩人尚未开始之时,霍小玉便知自己为妓女,中宵之夜自己说到“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爱,托其仁贤。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松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她清楚自己同李生地位的悬殊,也只李生早晚会离她而去,却仍义无反顾的爱上没有结果的人。在李生要离去之时,为了李生的前途,她未苦苦纠缠,只提出八年之约“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深爱至此,只可惜,这小小的八年相守的愿望也未能实现。小说最后,她“含怒而视”,她要看透他究竟长得什么心肝。她恨,恨李生的薄情,也恨自己的痴情,便有了开头一句“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字字珠玑,指控李生负心之罪,悲愤沉痛,斩钉截铁,李生不内疚悲痛,谁能容。而负心人李生也未能获得幸福,他为小玉“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以后又到墓地“尽哀而返”,但即使如此 ,小玉只是感叹却未原谅他,仍报复于他与他的妻妾,却没有报复他于仕途,让他不能再爱上他人,此种爱惊天地泣鬼神,霍小玉后来化成厉鬼复仇,丝毫不让人觉得其可恨,反而有种大快人心的快感,也更让人怜这个敢爱敢恨的女子。

霍小玉痴情,李生负心,是这篇小说的主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个内容的特点,是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比描写。

小说中共有三个方面的对比。

首先,小说在李生负心前和负心后,小说的情调节奏明显不同。小说前半部分轻松舒缓, 极致描写俩人恩爱欢愉,清丽婉转,缠绵悱恻,像山间溪水,虽然有曲折,有浪花,总的却是涓涓而流,娓娓动人。后半部分写小玉苦苦寻访,痴情等待,含恨而终,厉鬼复仇,大故迭起,如江河激流,冲波激浪,奔腾直泻,凄楚悲壮。前后的鲜明对比,使读者更受触动,回味无穷。

第二,小说着重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感情悲喜变化。从霍小玉李生俩人相见到死别,小说共写了八次悲喜变化。第一次,俩人相见之后,互相爱悦,笑语欢歌,灯红酒香,“低帏昵枕,及其欢爱”;然而“中宵之夜,玉忽流涕”向生倾诉心事,“生闻之,不胜感叹”,又乐极而悲;接着俩人订立盟誓,“自尔婉恋相得, 之在云路”,又喜;以后俩人诀别,小玉语语是泪,李亦“流涕”,又悲;李生再申前盟,答应一到华州,即“寻使逢迎”,又喜;至李生逾期,音信全无,小玉忧思成疾,双眼忘穿,从此既无复欢之时了。但作者又穿插进黄衫豪士,将李生挟持到小玉家,在最后的大悲之前,忽又插进一个“一家惊喜,声闻于外”的大喜镜头,与接着的全篇最悲壮最震撼人心额死别场面相映照。小玉早已久病不支,已知

自己到了最后的时刻,临死前的装束,表现出她的倔强刚强。在自己又爱又恨的人面前,她不能蓬头垢面,让他看轻自己,她要显出自己本来的光彩,使他羞愧。这些描写,不但使读者的心情随着小说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忽起忽落,时悲时喜,每次变化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又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霍小玉的忠贞不渝,李生的狠心负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霍小玉的悲惨,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第三,是用对比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自然是霍小玉的痴情同李生的负心对比。俩人分别后,霍小玉信守着两人的约定,千方百计地寻他,而李生一进家门就撕毁了盟约,允婚卢氏,并严密封锁消息,极力躲避;一方面是霍小玉为了寻李生用尽了家资不惜典当首饰,甚至连父亲赠送的玉钗都拿出来变卖,而此时的李生为了同卢氏结婚,外出筹办了百万巨款;最后霍小玉为李生重病在床,奄奄一息,李生却喜气洋洋的进城来同卢氏结婚。然后是人物自身的对比。霍小玉对李生负心前之爱同负心之后之恨对比,李生负心前和负心后对霍小玉的态度的对比。小说中两个对比都很强烈,着重描写的是后者。鲍十一娘向李生介绍霍小玉时,他简直欣喜的发狂,甚至说自己愿意为她“一生做奴,死而不惮”。后来又对霍母说:“粉身碎骨,誓不相舍”,就在分别之时,还说要白头偕老。李生前后的180度大转变让人心生困惑,一到家门,即私会盟约,允婚卢氏,并封锁消息,先是极力躲避,后被人透露出去以后,他又用“晨出暮归”来躲避。直到后来被人用计引至霍小玉家附近,他还想借故溜掉。明明说着“皎日之誓,死生以至”,明明说着“平生志愿,今日或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怎么就变了呢?只留下霍小玉一人苦苦相守至死。

最后是旁人和社会舆论同李生的对比。小说中写到的老玉工、延光公主、黄衫豪士李生的亲友崔允明、韦夏卿,以至凡是知道此事的长安的风流之士、豪侠之客,没有一个不赞扬、同情霍小玉,并从各方面给予她支持、帮助,此与李生对霍小玉的狠心负义,正好是鲜明的对照。这三种对比对象相互交错,对比之间紧密关联,目的都是在塑造霍小玉和李生二人的形象。李生的负心,正好反衬出霍小玉的痴情之甚,因而其遭遇也就更令人悲悼;李生前面的狂热表现,更突出了他后来的冷酷无情,因而也更使人对霍小玉的痴情痛惜不平;而社会舆论的反应,则表现了霍小玉忠贞不渝的高尚情操的感人至深,以及李生的所作所为已坏到 引起了公愤。通过这些对比描写,不但把霍小玉和李生的性格写得更加深刻,而且把小说的悲壮气氛,渲染的更加强烈。

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潮中似乎微不足道,没有多少人记得痴情女子霍小玉和负心汉李生,却都记得唐代的繁盛,但霍小玉的经历确是唐代繁盛下封建门阀森严的剪影。我们把一切都怪罪于李生也不过是因为他屈从了森严的门阀等级制度,我们改变不了时代,怪罪不了时代,只能怪罪这个负心的人。但当时那个时代下,谁又能像霍小玉那般坚守着爱情,李生的选择不过是那时男子的大多数选择,同高门大族结婚,既是一种荣耀,也有利于今后的仕途,而霍小玉也是深知此中厉害关系,为了成就李生的前途,她自愿作出最大的牺牲。她宁愿忍受青灯古殿的凄凉生活,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忠于她同李生的爱情,可谁知短短八年的爱情生活这种一个小小的要求在那个社会里都没法实现。霍小玉这个忠贞痴情,坚韧刚烈的女子令固然令人心疼可怜,但更令人生敬,敬她在那个门阀森严的时代下仍敢于追求真爱,怜她爱错了人,怜她生错了时代。

参考《唐传奇鉴赏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霍小玉传等著名的唐传奇小说赏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4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