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季养生六大注意事项
春季养生六大注意事项
立春后人体阳气升发,春季养生防百病必守六不原则。今日是二四节气之立春时气。“立”,开始之意,立春节气意味着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了。中医养生专家指出,立春过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春季养生防百病要坚守“六不”原则。
1、不酸: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饮食忌酸,不宜食用羊肉、狗肉、海鱼、虾、鹌鹑、螃蟹等酸性食物。春季养生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可多吃山药、菠菜、大枣、春笋、韭菜等。平时建议可以喝玖味紫葡茶来养生,它是九味草堂以纯天然本草桑椹、栀子、甘草、枸杞、大枣、青果等成分研发的一款养生茶,长期饮用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让身体有个全新的感觉,精力、体力充沛。
2、不静: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关键在于“动”,切忌“静”。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但是需注意的是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
3、不怒: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因此,春季养生要不怒。
4、不贪欲:老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老年人在春天应节制房事。
5、不减衣: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6、不放松:春季养生还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可见,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注意保护阳气。现在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
法,就是直接饮用9味紫葡茶(九味紫葡茶),改善了内环境,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紫葡茶历经百余年历史积淀,茶方精悍安全。主要成分列入国药药食同源目录,养生不伤身。国粹中医基础原理,整体改善身体系统机能。
篇二:春季养生注意事项
春季干燥的气候直接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同时,春季因肝、脾气相对较弱,故胃肠道疾病也极易发生。除家中备一些常用药外,更重要的是做一些合理的饮食调整。饮食方面,宜选甘、温、清可口之品,忌酸涩、油腻、生冷之物。因为,春季人体阳气初发,甘、温之品可以助阳、护阳。如葱、姜、枣都可适量多食。春天还宜多食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胡萝卜等。现代营养学认为,缺少B族维生素是引起“春困”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如萝卜、黄瓜、番茄、菠菜、荸荠、雪梨等,大多有养肝明目、补脾益气的功效。
篇三:春季养生的几点注意事项
午睡一刻钟 中医以“睡”制春困 都说“春眠不觉晓”,立春之后,“春困”的确是困扰了不少人。如何赶走春困?中医有对策。
饭后、睡前散步
春天的睡眠应是“夜卧早起”。《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即春天应该晚睡早起,要增加户外散步的时间,舒展肢体。有两个时间适合散步,一个是饭后,另一个是睡前,可消食化气,而且无思无虑可以休养心身,所以最好是闲庭漫步,让身心充分放松。
春季睡眠与养生要和运动调养相结合。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通过运动来调养精神,增强抗病能力。同时要注意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应视天气增减衣服,把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阻挡于外,适当“春捂”是必要的。
午睡一刻钟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体会是:按时入睡,过时不候;午睡一刻钟,能抵晚上一小时。建议大家中午挤点时间睡一会,对付春困效果很好。
俗话说:黄花黄,疯子忙。性情亢奋的人到春季容易旧病复发。对这类人群,春季夜间睡眠可以适当延长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同时要静心修养,防治或缓解病情发展。中医说七情发于怒,所以春季要避免暴怒,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踏青观花,信步于树林河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来发散体内的沉闷之气。
饮食养生:早春必吃6类“抗感菜”
天气忽冷忽热的,体质不好的人,尤其容易感冒。感冒不是大病,但也不容忽视。会感冒的原因很多,不外乎就是休息不够、抵挡力下降等等。多吃些“抗感菜”,做好各种预防感冒的措施,还是很有帮助的哦!
一.深绿色和橙黄色蔬菜增维生素A
专家表示,橙黄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可在人体中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对感冒病毒产生抵抗力,它可以强健咽喉和肺部的黏膜,保持它们正常的新陈代谢。
绿色蔬菜特别丰富的叶酸是免疫物质合成所需的因子,而大量的类黄酮能够和维生素C共同作用,对维护抵抗力很有帮助。能够促进干扰素等抗病毒物质合成,以及高某些免疫指标。
提示:西兰花、菠菜、芥蓝、芦笋等。白萝卜、葱姜蒜之类虽然不是绿叶蔬菜,也同样具有提高抵抗力的作用。每天至少吃一斤菜是硬道理,品种要多一些。记得浅色
蔬菜生吃效果最好,加热时间不要太久,更不要油炸。另外,胡萝卜炒着吃能更好地发挥其营养价值。南瓜可蒸、可煮,亦可洗净切片,用盐腌几小时后,用醋凉拌,只需简单烹饪即可变成一道营养又美味的菜肴。此外,猪肝、鸡肝中也含较多维生素A,也可以适当地食用。
二.深色水果补足多种维生素
水果是很好的补充多种维生素的选择,且每种水果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花青素对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很有效。应经常选择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水果。如香蕉、橘子、猕猴桃、草莓、红枣等。
提示: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水果,如香蕉、橘子、猕猴桃、蓝莓、桑葚、草莓等,美国人推荐的蓝莓虽然好,但其在国内产量有限,可选择蓝莓干。水果每天吃半斤到一斤之间即可,尽量选择应季的品种比较好。
三.鸡蛋豆类补足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抗体的本质就是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物质。所以,我们必须保证从食物中经常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奶类、蛋类、鱼虾类、瘦肉和大豆及制品。
在植物蛋白中,大豆蛋白质的好处是地球人都知道,但大豆中还有不少能够改善免疫力的物质,比如有抗病毒作用的皂甙,还有激活免疫系统的凝集素。平日里,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家里可以自己榨豆浆来喝,既环保又健康。尽量不要选油炸豆腐泡之类煎炸的豆制品,豆腐、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豆浆都很不错。
动物蛋白中,牛奶、蛋类中的蛋白质是最好的,因此要养成每天坚持喝牛奶、吃鸡蛋的习惯。
提示:专家提醒,补充蛋白质“适量”同样重要,过多摄入,也会损害机体免疫力。因为过多摄入大鱼大肉,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影响蛋白质吸收和充分利用,也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素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保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四.提倡薯类食品做主食
用薯类食物替代精白米面做主食,能够在饱腹的同时提供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B1、钾、膳食纤维等,其中山药、芋头、红薯还含有具免疫促进活性的黏蛋白,对于提高抵抗力很有帮助。除了薯类之外,多吃颜色深红或黑色的粗粮、豆子对提高免疫力也有帮助。
提示:一定要注意是用薯类食品替代主食,不是在吃一大碗米饭之后再吃一大块烤红薯。记得不要吃油炸的薯类食品,可以用蒸煮炖的方法加热。
春天吃枣益处多多 健胃强身又美容
提到枣,我们常常会想到香甜的和田玉大枣、金丝蜜枣或是阿胶枣,其实枣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味良药,中医把它当作清润补品,非常适合在春天食用。春季肝功能旺盛,酸味食品使肝气更加旺盛,导致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而甜味食品能够增强脾胃之气,有益健康。因此,春季饮食要增甘减酸,甜味食品中,大枣是不错的选择。
据专家介绍,大枣性温,味甜,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虚食少、乏力便溏、气血津液不足、妇人脏躁等症。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枣含有蛋白质、糖类、淀粉、有机酸、黏液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钙、磷、铁、锰等营养元素。大枣含糖特别丰富,鲜枣中达26%—36%,干枣中高达60%以上,其中D-葡萄糖占32.5%,D-果糖占30.8%,其他如蔗糖、低聚糖等占1/3,还有多糖等。鲜枣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鲜桂圆的6倍、苹果的82倍、鲜荔枝的26倍,被誉为“维生素之王”和“天然维生素”。“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日吃十个枣,医生不用找”,这些俗语都说明了大枣健身益寿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用大枣泡茶或是煮着吃,应该注意,大枣的营养成分主要在果肉中,而它的果皮既坚硬又不好消化,影响药效发挥,所以,建议将大枣劈开后再泡茶或水煮。下面介绍几个大枣食疗方:
红枣山药粥:红枣50克、鲜山药20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清水1000毫升。水烧开后,将红枣、山药、粳米放入,慢熬成粥状,放入白糖。适用于老年消化不良、脾虚泄泻、妇女子宫脱垂等。
枣菊饮:红枣50克、菊花30克,水煎2次,每次用水300毫升,煎20分钟,两次混合,取汁,当茶饮。适用于高血压人群。
枣橘饮:红枣10枚、橘皮10克,同放于保温杯中,注入滚开水冲泡,温浸10分钟,当茶饮。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春季感冒频发 投资健康补补肾
春季是流感、流脑、肺炎、麻疹等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会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趁虚而入。专家提醒您,与其患病时痛苦,又花大量医药费,还不如平时就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免疫力降低埋下健康“隐患”。身体健康的人之所以不会被疾病侵犯,全赖体内的天然免疫保护屏障,尤其是一种名叫T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能应对病毒等致病因子。进入中年之后,人体产生T细胞的胸腺开始萎缩,T细胞的生成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免疫力逐渐下降。春季气温越来越高,细菌大量繁殖,加上自身抵抗力降低,就更容易生病,导致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流行疾病高发。
据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抽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亚健康的人群迅速增长,与免疫力下降关系密切。特别是许多人整天对着电脑的辐射,常处于空调环境里,身体素质更
是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经常感冒、消化不好,还经常头痛、头昏。不到40岁就大量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健康“隐患”越来越多。这时,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是少生病,不生病最基本的方法。
调补免疫重在补肾。中医强调“治未病”,其主旨在于调和,也就是让人的身体机能恢复到均衡的自然状态。体质,即身体素质,是免疫系统功能的状态。它可以理解为人体各个脏腑器官防御和抗击感染、疾病、衰老的能力。现代医学证明,与生命、疾病与抗病能力密切相关的B细胞、T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都有赖于生命的原动力——“肾动力”作用的产生和发挥。中医还认为,心、肝、脾、肺、肾五脏一体,肾为五脏之母,综合中西医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免疫功能低下,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是肾虚,乃至五脏功能失调的结果。
对于中老年春季感冒等疾病,中医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在冬季过度消耗肾精、肾元导致肾虚造成的。冬季没有收藏肾气,春天人体各个脏腑需要生发、生长的精、气、神就会亏损。如不及时补给,人体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就更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发生疾病。通俗点讲,要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就得从补肾入手。
《孕妇春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81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