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贵州导游词 正文 本文移动端: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贵州导游词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贵州导游词

2016-10-15 13:31:4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贵州各主要景点导游词

梵净山解说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具有“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的美誉的贵州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导。

现在我们的所在地就是贵州的省会贵阳。贵阳,被誉为“森林之城”。大家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还有下句就是避署之都在贵阳。从贵阳的形象定位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绿色”和“生态”的气息。

古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赞曰:天下之山,翠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那今天,我们就去见识见识贵州之山: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752米。梵净山不仅是贵州第一山,还是中国中西部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14个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世界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素有“生态王国”之美誉。 整个梵净山山体庞大,东西宽约21公里,南北长约27公里,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次峰“红云金顶”是梵净山的精华部分,也是梵净山景区中段部分,总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它分东西两线上山游览,今天我们走的是东线。南面松桃暂且尚未开发,这三县均属于铜仁地区管辖。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 “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朋友们,你们不远千里万里迢迢来到这里,不就是要亲眼看看梵净山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的快乐吗?是的,梵净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地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年代,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塑造了

梵净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现在的都市人都习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但是偶尔也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乏味。此时,来到梵净山,这样的世外桃源,会让你呼吸到清晰的空气,带给你精神上的享受。借此机会,和大自然真真正正的亲密接触。

梵净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时由于山高,马脚被拌了一下,即从马背上掉下了几叠经书,形成了梵净山上的峰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卷书”。世界独有的奇石“蘑菇石”形似一本本经书堆叠而成的,据说这一天工巧匠就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亲手所造,不管风吹雷打,日晒雨淋,历经万年依然屹立于山顶,丝毫不变,与之对应相称的梵净山次峰“红云金顶”从梵净山上冒然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蓝天一柱”,顶上分别驻着两座寺庙,即为弥勒佛殿和释迦殿,传说佛祖就是通过此顶来到人世的。所以我们来梵净山的朋友,只要登上这座红云佛顶,拜一拜佛祖就能共享人间太平。

下面,我再把梵净山的“神奇风光”分别作个介绍。说起梵净山的“神奇”,归纳起来有十点:奇山、奇石、奇树、奇花、奇兽、奇风、奇云、奇水、奇庙、奇光!也可说是十绝,用四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还有一绝是高路,高路入云朝天闭。

那梵净山的奇山,山高、路陡、雨量充沛,而且还是佛教名山,生长在山里的动植物就有上千多种,不奇也奇。

那梵净山的奇石,世界独有的蘑菇石、万卷书堪称“世界一绝”。

那梵净山的奇树,有千年紫薇被称“亚洲之王”、还有红豆杉、濒危植物--珙桐、百里杜鹃等。

那梵净山的奇兽有被称为“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种群分布位列全国前茅,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鲤(也称“娃娃鱼”)等等。

梵净山山高风大,但树木从没被风折断过,你说奇不奇?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当你正漫步在林间时,突然山的那一边已是乌云密布,笼罩着整个山峰,往往当你爬上金顶正准备展望群山,可到了山顶确来了一片白云包围了整个山顶,犹如你身处仙境,有一种天上人间飘飘欲飞的感觉。

奇水:从梵净山上流出来的泉水,可说处处都是天然矿泉水,随处可饮,清凉甘甜。奇庙:梵净山上有两座寺院,一座是护国寺,另一座是镇国寺,还有森林深处有许多从

未发现过的古寺塔群。

梵净山有佛光,心诚则灵,天气好时就能看到佛光。

除了以上这些更能吸引你的就是那万步云梯了,来梵净山的人除了赏景和求平安外,还有一项就是对自己体能的一次挑战,凡能徙步登上梵净山的都是好汉,我相信在坐的各位不会让我失望的。

除此之外,梵净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梵净山,山高坡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的,从山谷悬崖上飞落而下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瀑”就是梵净山的生动写照。梵净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人字瀑”、“鱼坳”及梵净山瀑布群等。

梵净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百里杜鹃、十里飘香;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随时一把矿泉浴;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梵净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花、赏雪的绝好去处,现在就让我随大家一同走进这座神密的大森林。

爱自然,所以生活,爱生活,所以爱自己。愿大家在旅行中可以得到轻松自在的精神享受,烦恼都可以消失殆尽。迎接我们大家的将会是一个新的人生旅程。

镇远古城导游词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凹处。镇远县就处在这个凸凹结合部上。不知哪朝哪代哪位先生称镇远为“湘黔门户”,确是慧眼独具。

全县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0公里,东部狭长而西部较宽,略呈三角状,总幅员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合285万亩),东面与湖南新晃接壤;东北部与本省玉屏县相连;西邻旋秉;南界剑河、三穗;北连岑巩、石阡。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全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镇远是全国油桐主要产区之一,历史上称镇远为“油桐之乡”。瓜果主要有西瓜、甜瓜、柑桔、六月桃(又称接桃)、姜黄李、大板栗等,果硕质优,深受欢迎。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裔,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的汉、苗、侗等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保持各自传统特色的同时,不论是在经济、文化或风情、习俗等方面,都闪射出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祥瑞之光,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和睦的赞歌,共同缔造了镇远这庄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黔东重镇”、“苗乡古城”之称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并存的“迷宫”。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群山耸翠,诸水流青。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像“太极图”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两座大石拱桥像两条纽带横架河上,连结两城。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据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少年时随师传经布道,曾到过镇远青龙洞,留下深刻印象。50年代初,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他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过青龙洞。周总理回答他说,青龙洞是个有佛殿楼阁的古建筑群,在我国贵州镇远县城郊,现保存基本完好。70年代初,“战备路”——湘黔铁路工程即将上马,设计方案上报国务院,周总理在审定方案时,曾提出经由线路必须经过镇远。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

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我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守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里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民初襄助蔡锷“倒袁护国”的名将李烈钧,进驻镇远,军旅之余,于青龙洞、莲花亭等处题写了“牂牁江上雨如丝,彩雉分明赋载驰。薏苡满车依石室,荒藤入梦拜孤祠。三军熙勃鱼龙动,十载丹诚草木知。欲挽银河涤苍昊,长风直待发萍时。”和“乾坤入钓竿”等诗词。抗日战争中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到此视察军事民情,召唤民众奋起抗战,驱逐日寇,收复失地,奋笔亲书“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于一所学校的墙壁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二、六军团,九军团等红军将士,在这里战顽敌,征腐恶,夺路西进。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罗炳辉、肖克等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由于古往今来,镇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独特,加之行政建置和经济开发较早,在2000多年的悠悠岁月中,苗、侗、汉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存下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有的地段甚至成群连片,大多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研究和观光价值。历经沧海桑田,有的已被岁月风尘所湮没,但至今仍保存有古建筑、古城垣、古墓葬、古关隘、古驿道、古桥梁、古码头、占巷道、古泉井、古民居就多达200多处,其中属于国务院、省、县三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近百处。蜿铤曲折于卫城河沿及府城石屏山上的两座古城垣,总长5.1公里,高4一5米,气势岿然,雄奇险峻,被人誉为“苗岭长城”。临河洞开的两座古城门,至今保存完好。明末清初鼎盛时期,在镇远城内建立起以商贾为主体的会馆就有“两湖”、“江西”、“四川”、“福建”、“秦晋”、“两粤”等八大会馆和万寿宫戏楼、东岳庙戏楼、火神庙戏楼、北极宫戏楼等12座。有以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为代表的“七寺八阁九座庙”等古建筑。青龙洞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单体建筑就有35座,占地面积(包括跨临水面)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漫步古城头,举目远眺,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士元老先生称它是一幅“宋元明画山居图”。这组构置精妙的古建筑群,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

篇二:云南景点导游词

澄江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滇中玉溪市境内的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因大部分水域在澄江县境内,所以当地也称为澄江海。距离昆明约70公里。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二仙就被湖光山色所迷住,忘了回返天宫的时辰,于是变为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此湖也因此而得名抚仙湖。事实上,抚仙湖的魅力绝不仅仅是“美丽”二字可以囊括的,来过抚仙湖的人,都知道它还有“深”、“清”、“奇”的特点。

首先我就先给大家说一说,抚仙湖的“深”。抚仙湖是一个高原断陷湖泊,最深处可达157.8米,平均水深87米,也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那中国的第一深水湖泊是哪个湖泊呢?对了,就是长白山天池,这位有课真聪明。尽管如此,抚仙湖却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泊,蓄水量可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水量,居云南首位。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抚仙湖的“清”。抚仙湖水质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而拥有这么清澈河湖水,主要是因为抚仙湖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受到较大的破坏,所接纳的河流大多都是起源于沿湖山脉,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浑浊泥沙入湖较少。另外,抚仙湖,水深湖广,泥沙沉积较深,任凭风浪在大也难翻起浊水。因此,现在的抚仙湖依然清澈透亮。

最后,再来说一说,抚仙湖的“奇”吧。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在抚仙湖的水下,藏有一座神秘的“水下古城”。据探查,此古城,约在1800年前沉入湖底,古城遗址面积已达2.4平方公里,而且发现了类似金字塔般巨型高台式建筑。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水下古城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至于古城为什么会沉入湖底?是什么年代的古城?这些问题都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考察!

好了!听了那么,多关于抚仙湖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就到抚仙湖周边去看一看!禄冲,原本只是抚仙湖西岸麒麟山下的一个小渔村。这里原来生长着很多芦苇,故得名“芦冲”,意为长满芦苇的湖湾。清朝时,芦冲村,读书之风盛行,曾出过进士,点过翰林,有“十步一秀才,百步一进士”和“百步两翰林,一门双进士”的美誉,故将原名雅化为“禄冲”,意为福禄充裕之地。20世纪80年代初,又因在这里拍摄了电视剧《蹉跎岁月》,使禄冲成为声名远扬的蹉跎村。

禄冲其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小渔村。之所以说它很特别,是因为这里村民捕鱼的方法与众不同,既不划船,也不撒网,而是用水车来捕鱼。既然,捕鱼方法都那么特别,那捕得当然也不是一般的鱼喽!而这些特殊的鱼就是抚仙湖著名的特产——抗浪鱼。这抗浪鱼可狡猾啦!爱干净不说,还有着奇特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在浅滩处产卵;同时,抗浪鱼还有爱抢上水的特性,喜欢循着水流“激流勇进”。因此,当地居民就在村旁的水池边开挖三四十道水沟与抚仙湖相通,并在塘水入潮处支一架水车,

在沟内支一个长一两米,形如帽尖儿的大鱼笼。每年的鱼汛期,渔民在塘内推动水车,使水向上涌,并借助抗浪鱼爱“激流勇进”的特性来捉捕抗浪鱼。这就是有名的“车水捕鱼”。

西双版纳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呢大家可以暂时忘记工作家庭带来的劳累和不愉快,使灵魂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跟随我尽情的游览这植物园中的贵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吧!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可是恰恰在这里,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就是热带雨林的奇特现象——独树成林。巨榕是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形成粗大的分枝后,便开始生出生气根。刚生长出来的气生根如麻线般粗细,向下延伸,一旦接触到地面,就插入土中,迅速生长起来,最后形成圆柱形支柱根,它们少则数十,多者上百千根,当老树周围布满了粗细不等的支柱根以后,独树盘踞的地面上,便出现了“成林”的景致。有的巨榕遮荫面积达5亩之广,可供数百人乘凉休息。榕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成“独树成林”。我们站在这片林面前是不是都觉得自己很渺小呀?。

您见过长在树上的兰花吗?瞧,在这棵高大的乔木的主干和枝杈上,就附生着五彩缤纷的兰花。附生兰生命力极强,长有特殊的气根,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养分。而且,一棵树上可以同时生长若干株附生兰,这样就形成了亚热带特有的“空中花园”。榕树在过去还是一

些当地名族野生食物的重要来源。当地的傣族人民非常聪明,他们因地制宜采用用木瓜榕、苹果榕、厚皮榕、聚果榕、黄葛榕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帮助人体消化的纤维素和苦味素的榕树做成食物享用。除使用外,榕树也是重要的名族药用植物,部分榕树中植物的根、树皮、叶子和树浆等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由此可见,这些树都不同寻常,都有自己的来路。甚至有的榕树还被当地名族视为神树和佛树,形成了独特的名族榕树文化,给人们以奇而美的享受。观赏了榕树园各类榕树的风情,下面我们再一起去看看棕榈园。与榕树一样,棕榈同样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一提到棕榈,人们便会憧憬热带风光的情趣。这里棕榈植物千姿百态,妩媚多娇,由于其优美的树型而被誉为“植物王国中的公主”,成为热带的重要标志植物。棕榈园占地面积114亩,收集棕榈科植物400多种,是我国最大的棕榈科植物收集栽培基地,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就交给你们了,大摆pose尽情拍照吧!

一路看了那么多静态的植物,有朋友已经等不及要看看会跳舞的草了吧?现在我们来到了植物园的一个旅游精品景点——奇花异木园。这里的奇花异木数不胜数,达254种之多。像无忧花、木奶果,还有酒瓶兰、佛肚树,滇南雪胆和山乌龟等等,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植物,没有找不到的植物。对了,这位游客眼光真不错,这就是世界花之最的植物巨花马兜铃了,大家不要激动,和我一起参照着树牌,共同寻找这些植物精灵。大家请看,这就是植物舞蹈家---跳舞草。跳舞草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又名情人草、多情草、风流草。

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令人惊叹不已。如果播放一首优美的抒情乐曲,它便宛如亭亭玉立的女子,舒展衫袖情意绵绵的舞动。如果对它博凡杂乱无章、怪腔怪调的歌曲或大声吵闹,它便不动也不转,似乎出现反感的“情绪”,十分可爱。那大家肯定会好奇跳舞草为什么会跳舞呢?就让我来给你解答吧,据科学家研究认为,跳舞草实际上是对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极富感应性的植物,同时与温度和阳光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中午,当达到一定温度时,跳舞草的鸭子会自由摆动,而晚上又将叶片竖贴于枝干,紧紧依偎着,真是名符其实的风流草。现在我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大家来见证一下这所谓的风流草到底会不会跳舞,掌声欢迎。

云南民族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白族村。白族主要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的“白”有圣洁、忠贞、团结、博爱的意思。白族是云南古老的民族之一,白组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先进的汉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使白族走在了各民族发展前列。白族人民在聚居的大理地区创造了辉煌的“南诏文化”和“大理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文献名帮”。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的特点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指白族民居由四方组成,三方为住房,一方为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四合”是指四合院形式,“五天井”是指四方的房屋形成四个角,四个角交叉形成四个小天井,加上院子中间的一个大的天井,就构成了五天井。

篇三:云南景点导游词

大理崇圣寺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

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

其声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

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钟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入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传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观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耶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别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南北双骄”。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大家~

抚仙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一个属于智者的世界—抚仙湖。 涓涓细流,滋润着一处水如浑玉的湖—抚仙湖,有人说,抚仙湖的每一滴露珠都渗透着画意,每一缕清风都萦绕着情,每一纹清波都涌动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各位朋友,请看,我们眼前这碧绿澄清的湖泊就是闻名滇中的抚仙湖。抚仙湖由于大部分水域都在澄江县境内,所以也称它为澄江海。如果我们从地图上看,抚仙湖就像个倒放的葫芦。面积212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三大湖,“那有谁知道我省第一和第二湖呢?”对了,这位朋友回答的相当准确,我省的第一和第二大湖,分别是滇池和洱海。尽管抚仙湖为第三大湖,但是却是我省第一深水湖,最深处有157.8米,平均水深87米。湖水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个洱海的水量,蓄水量居我省第一。 抚仙湖南窄北宽,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最窄处仅有3.2公里,湖岸线总长90.6公里,属于半封闭高原湖泊。抚仙湖湖水清澈透明,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此湖为什么叫抚仙湖呢?相传玉皇大帝派了石、肖二仙来到人间巡查。他们来到滇中,看见一池碧水,两位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倒。忘记了返回天上,变成了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的战立在湖边。故名抚仙湖。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抚仙湖南面山间的海门河。这条河仅长一公里,但是却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海门河隔山连着江川的星云湖,河岸石壁上刻有“鱼界石”三字,传说这三个字是清朝乾隆皇帝亲笔。在石壁旁边的那块石碑上,刻有“星云日向抚仙湖,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的诗句。栖息在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栖息在抚仙湖的抗浪鱼,每游到此地,就马上调头往回游去,以石为界,互不干扰,不相往来,为天下一奇。正是这奇观,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无数游人。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下抚仙湖特有的抗浪鱼。 抗浪鱼和其他的鱼类比较起来,有许多独特之处,归纳起来有五奇。 一奇是它奇特的鱼种。抗浪鱼个头不大,只有五六寸长,和其他鱼类比较起来,它更像苗条淑女。据调查了解,全世界所有的海洋湖泊里,除了抚仙湖外,没有任何地方再有抗浪鱼了。 二奇是它的生活习性,每年立春至立秋这段时间,抗浪鱼便从深水中游向岸边浅滩产卵。此时湖滩银光闪闪,极为壮观。最为奇特的是抗浪鱼游向湖岸还有一个规律,即在鱼讯期,每10天中只有3天游到湖边,另外7天游回深水里,当地居民把这种景象成为“来3去7”。 三奇,是这儿奇特的捕鱼方式:即不下

湖,不用船,不用鱼钩,不用渔网,在岸边捕捞。如抚仙湖东岸的渔民用“香把”捕鱼,抚仙湖西岸的渔民用鱼笼捕鱼。 四奇,是这儿奇特的吃法,由于抗浪鱼生活在洁净的水中,肚里很干净,所以吃鱼不用清理内脏。于是便产生了许多奇特的吃法。这儿有很多的吃法,至于是什么吃法好吃点呢,还得请各位自己亲自品尝了。 五奇的是卖鱼的方式,到了抚仙湖,您会发现澄江卖抗浪鱼的方法很独特—数双卖。这是为什么呢?这种独特的卖鱼方式与抗浪鱼的生活习性有关,生长在抚仙湖的抗浪鱼也许是因为环境的清洁,使它们的感情也像抚仙湖水样纯洁真挚,无论在深水中游玩,还是在浅滩上嬉戏产卵,都是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像一对对的水底鸳鸯。尽管它们很小,人们也很尊重和珍惜它们这种难分难舍的真挚感情,即使是捕获后晒成鱼干,煮成咸鱼,卖时也是成双成对的卖,不忍心将它们分离。 听了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已经大饱耳福了,所以,来到澄江抚仙湖一定要品尝上等抗浪鱼一饱口福呢~ 吃过了鲜美的抗浪鱼,大家一定还想看些更多的有关这个纯净之湖的更多秘密吧?大家随我来。 请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小岛,就是孤山。各位可别小看它哦,此山虽小却内容丰富呢~ 孤山,原名瀛海山。明代以前瀛海山旁边有一座更小的小岛,被称为小瀛海山。两岛之间有一座铁桥相连,可惜的是,明末的一场地震,小瀛海山和铁桥一同沉没。唯独留下了瀛海山,孤山之名由此而来。

孤山名胜成于宋,盛于明,曾建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八殿即: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三清殿,活佛殿,子孙殿,雷祖殿,白衣殿等;五阁即:玉皇阁,斗母阁,雄文阁、吕祖阁、凌霄阁等;三亭即:襟海亭,宛在亭,探璃亭等;还有十咏堂,水月庵,铜塔。孤山昔日有“巍然形盛冠南洲”之称,成为滇中名胜之最。 1988年11月,江川县将孤山辟为旅游风景区,进行了绿化,相继修建了亭台楼阁。在码头建孤山门,往南建七曲桥,建南长廊。在烂柯坪建烂柯亭,鱼乐园建观鱼台;在险峰石建险峰亭,重建天生桥;在舍身崖建舍身亭。在龟极峰建瀛海楼,振衣岗建史碑亭。孤山顶中部建金山清苑,北部建环玉山庄,北麓建浩然榭,西北部建情人廊。 岛上曲径通幽,林木繁盛,空气新鲜,楼阁巍峨,形成了集游乐、食宿、沐浴为一体的风景区,再现了“巍然形盛冠南洲”的风采。 各位朋友,游完孤山,此次我们在抚仙湖的游览活动即将结束,如果各位还有兴趣深入了解这里,欢迎再次来到这里感受纯洁之湖的美丽~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云南旅游景点介绍_贵州导游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7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