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乳猪饲养管理要点
乳猪饲养管理要点
一、乳猪的生理特点
(一)调节体温能力差
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初生乳猪从母体带出来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乳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乳猪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乳猪提供能量,在寒冷环境中又不能及时哺乳的情况下,乳猪很容易由于饥饿而引起死亡。
(二)缺乏先天免疫力
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份子Υ-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被6~7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体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吃到初乳以后,靠初乳把母体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以后过渡到自产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三)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整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乳,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哺乳仔猪消化机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现是,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特别快,食物进入胃内排空的速度,15日龄时为1.5小时,30日龄时为3~5小时,60日龄时为16~19小时。
(四)生长速度快
乳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出生后20日龄时,每Kg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Kg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高于成年猪,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
二、乳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乳猪饲养管理的目的,是根据乳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哺育成活率、最大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使仔猪安全渡过断奶关,以利于育成和育肥期正常生长发育。下面介绍在乳猪饲养管理方面应该注意的要点。
篇二:乳猪和仔猪饲养管理的要点
乳猪和仔猪饲养管理的要点
一、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初生乳猪在冬天应放在保温箱中,保温箱的温度应保持在32℃,以后逐周降低2℃。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不要忽视了乳猪的晚间保温工作。保温可采用加热灯和加铺干燥干净的垫草等方式。因为防火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的,不宜采用煤炉对产仔舍全面加热,而且那样不经济,也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
此外,应防止产仔舍窗子间或墙壁缝隙之间的空气对流形成的穿堂风,穿堂风所经过的区域,气温可下降3-5℃。
防止畜舍潮湿是保温工作的一个重点,潮湿的地面不仅使乳猪容易受寒,而且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场所,二者均会严重影响乳猪的生长。
在没有良好的防寒保温措施的产仔舍中,乳猪会挤在母猪身边取暖,在这一种情形下,母猪的每一次起卧,都有可能压死周围的乳猪。
二、减少乳猪与病原菌接触的机会
这项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对产仔社的彻底清洗消毒,待完全干燥后(需要大约一周时间)再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产仔社的全进全出制,即一批猪全部移出后,对全部畜舍进行消毒清洗,干燥,然后再进下一批猪。
2、母猪进入产仔舍前的清洗,母猪身上带有畜舍所存在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如果在产前不能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会立即传播给刚出生的乳猪,对那些对病原菌毫无抵抗力的乳猪来说,这几乎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3、防止病原菌经过其他途径进入到产仔舍,常见的有:饲养人员进入产仔舍前没有消毒,携带大量病原菌的猫、狗或鼠自由进出产仔舍,母猪的粪便不能及时的清除等。
三、出生后尽快哺乳
母猪在产后24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其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
白被乳猪吸收进入到血液中去,在乳猪体内形成有效的抗病功能,所以在乳猪出生后尽快哺乳是提高乳猪抗病功能、减少乳猪死亡的关键。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极其容易被乳猪消化吸收,对于处于饥饿状态下而且体内营养蓄存有限的乳猪来说,及时哺乳尤为重要。统计资料表明:死亡的出生乳猪中,15%左右的乳猪是由于未能及时获得母乳而出现低血糖死亡。
四、人工监护母猪生产
人工监护母猪生产是减少初生乳猪死亡的重要手段。人工监护的任务是:
1、抢救假死产的初生乳猪:有时由于生产过程过长,一些乳猪滞留在产道中,产下时无呼吸,常被误认为"死产"。在人工监护的情况下,可及时发现这些假死产的乳猪,并给予适当处理,即可挽救这些乳猪。
2、即使将乳猪擦干并放在保温箱中保温,在生产过程完成后,及时让乳猪哺乳。
3、照顾弱小的乳猪:其中包括保温,人工哺乳等。初生乳猪被母猪压迫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率的30%以上,而其中大部分是弱小的行动不便的乳猪。人工监护生产过程中,注意对这些乳猪的护理,对减少乳猪的死亡率,提高生产率具有很大意义。
4、处理意外情况:如母猪难产,胎衣不下,食仔等情况。
五、做好对初生乳猪的处理
1、补铁:铁是红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乳猪初生时从母体带来的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3-5天的生长需要,而母乳不能提供足够的铁来补充乳猪的生长需要。缺铁会造成乳猪的贫血,乳猪贫血表现为苍白、无力、皮毛杂乱、食欲不振、疾病抵抗能力差,最后发展成"僵猪"。为了有效的防止乳猪缺铁,应该在乳猪出生后进行铁剂注射。注射可分为两次进行,一次在出生后的1-2天中,第二次在10-14日龄。常用的是右旋糖苷铁制剂,注射部位在颈补身后侧皮下。
2、断齿和断尾可在出生后1-2天内进行。
3、小公猪的阉割应在出生后7天内进行,这时对小猪的刺激最小,对生长影响小,而且手术感染的机会少,切口小,容易愈合。
六、注意提供干净的饮水
母乳当中的水不能完全满足乳猪生长的需要,从乳猪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为乳猪提供大量清洁的饮水,在冬天应供给温水。实验数据表明,乳猪的生长速度与饮水量有关,饮水量大的乳猪生长速度快。提供饮水这一点容易做到,但保持水槽中饮水的清洁却需要饲养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除此之外,还应在水槽的设计中加一些保护装置,防止小猪进入到水槽中去,污染饮水。
七、及时补饲
所谓补饲是让乳猪在哺乳期采食饲料,补饲可为乳猪生长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1、使乳猪熟悉并习惯饲料的气味,训练乳猪采食并咀嚼固体饲料,刺激消化到中各种植物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的增强,减少断奶乳猪的应急反应。
2、弥补母乳供应不足所出现的营养缺乏,如果能及时补饲,乳猪能学会并适应采食饲料,3周龄后就可以从饲料中获得相当一部分营养,弥补母乳的不足。这对保证乳猪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补饲最佳的开始时间是在5-7日龄,过早补饲没有效果,补饲过晚达不到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乳猪断奶是如果消化能力不强,采食的饲料消化吸收不好,容易导致腹泻。
补饲的饲料应选用适口性好的优质饲料,这样才能刺激提高乳猪对饲料的采食量,达到补饲的目的。
破碎料比颗粒料或分状料更适用于乳猪的补饲,因为破碎料具有营养分布平衡,颗粒大小适中,抛洒浪费少等特点。
补饲过程要随时注意的一点是要保持饲料的新鲜程度,乳猪对这一方面要求非常高,即使一天添家一次料,甚至将饲料存放在猪槽舍内也会影响到饲料的新鲜程度,使乳猪的采食量减少。保证饲料新鲜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勤添少加,即每天多次添加少量饲料,以保持料槽中随时有少量的料。
补饲料槽应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便于乳猪的采食,在补饲的同时,还应该保证提供足够清洁的水。实践证明,乳猪的补饲料采食量随着饮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八、减少乳猪断奶过程中的应激
乳猪断奶过程中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饮食减少,发病率增加和生长停滞等现象。断奶应激的大小对猪后期的生长影响较大,减缓断奶应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及时补饲(参见上述有关补饲的内容)。不饲过晚,消化能力不健全,断奶后采食量小,营养不足,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另一方面,仔猪可能由于饥饿灰采食过量的饲料,这些饲料不能被消化时,会引起仔猪腹泻。
2、作好卫生防疫工作,实行早期断奶。乳猪断奶后失去了母乳提供的抗体,而自身的免疫力尚未建全,这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很弱,一旦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很容易发病,最常见的是乳猪断奶后的腹泻。
3、在断奶时不要换料,减少对断奶乳猪的刺激。换料应在断奶后5-7天后缓慢进行,即将新旧料配在一起饲喂,旧料慢慢减少,新料慢慢增加,逐渐换去旧料。
4、断奶时将母猪移出,不要改换母猪的饲养环境,减少对断奶乳猪的刺激。
篇三:中乳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中乲猪饲养管理技术觃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2 觃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质量要求…………………………………………………………………………………………… 5 饲养环境…………………………………………………………………………………………… 6 品种组合…………………………………………………………………………………………… 7引种原则…………………………………………………………………………………………… 8 饲料营养…………………………………………………………………………………………… 9 消毒制度…………………………………………………………………………………………… 10 免疫驱虫………………………………………………………………………………………… 11 兽药使用………………………………………………………………………………………… 12 饲养管理………………………………………………………………………………………… 13 饲养记录…………………………………………………………………………………………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乳猪饲养标准…………………………………………………………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乳猪饲料配方……………………………………………………………
1 1 1 1 2 2 2 2 3 3 4 4 5 6 7
1
前言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我省中、乲猪的养殖实际状况而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彔A、附彔B均为觃范性附彔。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幵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湘潭市畜牧水产局、韶山市畜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买生、周炯光、罗强华、唐国其、粟泽雄、谭志坚、韩丙波,钟建生。 1 范围
本标准觃定了中、乲猪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饲养环境、品种组合、引种原则、饲料营养、消毒制度、免疫驱虫、兽药使用、饲养管理、饲养记彔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中乲猪的饲养和管理。 2 觃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觃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觃范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觃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29 无公害食品 猪肉
NY 5030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 5033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乲猪
(35~50)日龄、体重(7~8)kg的仔猪。 3.2 中猪
(90~120)日龄、体重(35~45)kg的生长猪。 3.3 四腿瘦肉率
分别自左右胴体第(5~6)胸椎处和倒数第(1~2)腰椎处横切的四个腿的瘦肉加上从脊椎骨下(4~6)cm处与脊椎骨相平行切下的脊椎部分的瘦肉重量之总和与宰前空腹重的百分率。 4 质量要求 2
4.1.1 体型外貌
头小,嘴短,颊轻,身材矮短,脚骨细而结实,前胛和臀部肌肉丰满,背腰直而腹小(吊肚),体质结实,被毛白色。 4.1.2 四腿瘦肉率
外三元杂交猪为27%以上;内三元杂交猪(杜洛克×长白×上海白猪)为25%以上;普通猪为20%以上。 4.1.3 肉质
肉色鲜红,肉质细嫩,肌肉大理石纹明显。猪肉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NY5029的觃定。 4.1.4 觃格等级见表1。
4.2.1 体型外貌
体型饱满,健康无病,皮毛光滑、皮无伤痕。毛色无特别要求。 4.2.2 肉质
肉色鲜红、肉质鲜嫩,肌肉内富含脂肪。 5 饲养环境
中乲猪饲养环境应符合NY5033的觃定。 6 品种组合 6.1 品种
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上海白猪、沙子岭猪、宁乡猪等。 6.2 组合 6.2.1 中猪组合
6.2.1.1 外三元组合为杜×(长·大)、杜×(大·长)等。
6.2.1.2 内三元组合为杜×(长·上)、大×(长·沙)、长×(大·沙)等。 6.2.2 乲猪组合
6.2.2.1 地方品种为宁乡猪、沙子岭猪等。
6.2.2.2 杂交组合为长×宁、大×宁、长×沙、大×沙等。 7 引种原则
7.1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确需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幵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种猪应有免疫证、检疫证、合格证和系谱卡。
7.2 引进的种猪应隔离观察30d,仔猪隔离观察15d,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后,才能混群饲养。
3
7.4 跨省引种,须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幵经省级动物防疫机构审批。 8 饲料营养
8.1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NY 5032的要求。
8.2 根据中乲猪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要配制饲料详见附彔A。 8.3 禁止在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等禁用品。
8.4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时,在中乲猪出栏前,按NY5032的要求执行休药期。 8.5 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9 消毒制度
9.1 建立消毒制度。消毒方法按照NY5033的要求进行。
9.2 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毒性残留、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主要的消毒药物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生石灰、烧碱、漂白粉等。
9.3 猪场入口处设消毒池、更衣室和消毒室,对进出人员和车辆严格消毒。 9.4 猪舍出入口设消毒盆、池,供工作人员消毒。
9.5 搞好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和用具每周消毒一次。
9.6 猪舍周围每半个月用2%烧碱水溶液或20%生石灰水溶液消毒1次,猪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猪场的每个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幵保持其有效浓度。 9.7 对空栏后的圈舍、走道、用具要彻底打扫清洗、消毒,净化一周后才能用于下一批猪的饲养。 9.8 发生疫病时,每天对猪舍、走道、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周围环境每隔3d消毒1次。 9.9 定期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 10 免疫驱虫 10.1 免疫
10.1.1 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综合防疫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接种执行NY5031的觃定。
10.1.2 疫苗必须由当地动物防疫机构供应,根据觃定的疫苗贮藏温度分别用冷藏或冷冻设备保存,使用时仔细检查,禁止使用过期、变质、失效疫(菌)苗。
10.1.3 免疫器具(注射器、针头等)使用前后要严格消毒,做到一猪一针头。
10.1.4 按照免疫程序和疫苗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以注射或口服方式接种疫苗。注射接种时做到消毒严、部位准,不打飞针。
10.1.5 疫苗开启后应在4h内用完,对剩余疫苗及使用过的疫苗瓶作高温处理,不得乱扔。 10.1.6 免疫接种活菌苗时,接种后的猪10d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10.1.7 免疫程序见表2。
4
10.2.1 不同季节检测猪群体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选择有效的药物进行驱(杀)虫。 10.2.2 使用安全、高效、广谱的驱虫药品,用法用量按说明书或按兽医处方使用。 10.2.3 仔猪7周龄时用广谱驱虫药驱虫一次。3月龄时,重复驱虫一次。 10.2.4 新引进的猪驱虫后隔离饲养(15~30)d后才能和其它猪幵群。 11 兽药使用
11.1 乲猪、中猪患病临床治疗时,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30的要求。 11.2 出栏前的中、乲猪,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治疗时,应执行休药期。 12 饲养管理
12.1 哺乲仔猪[(0~35)日龄]的饲养管理 12.1.1 哺乲和饮水
保温箱的门要全天敞开,让仔猪不受限制地自由哺乲。采取自动饮水器供仔猪饮水,水槽供水要勤换水,保持水质卫生。 12.1.2 固定奶头
3d内固定好奶头。将弱小猪置于前头奶,强壮小猪置于后头奶,争斗的小猪挪位至另一奶头。 12.1.3 防寒保暖
寒冷季节,哺乲仔猪要用保温箱和红外灯等设备保暖,若利用火炉保暖,应注意防止煤气中毒。仔猪适宜温度(1~15)日龄为(30~35)℃,(15~30)日龄为(22~25)℃。 12.1.4 保健
仔猪生后(1~3)d应注射牲血素或铁钴液,预防仔猪贫血。 12.1.5 补料
采用教槽料,7日龄开始诱食,14日龄满糟,21日龄旺食。 12.1.6 去势
仔母猪可不阉,仔公猪(7~14)日龄去势。 12.2 保育猪[(28~65)日龄]的饲养管理 12.2.1 适时断奶
(28~35)日龄一次性断奶。 12.2.2 合理组群及时调教
有条件的以原窝饲养。否则,以大小、强弱分群,每栏(10~20)头,避免因分群争斗、致伤、致残等,训练仔猪“吃、睡和喝、拉二定位”。 12.2.3 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舍内适宜的气温为(20~30)℃,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12.2.4 预防腹泻
断奶后少食多餐,(50~60)日龄以后,饲料由乲猪料逐渐过渡到小猪料。必要时饲料中添加药物添加剂,预防仔猪下痢。
12.3 生长猪[(65~120)日龄]的饲养管理
12.3.1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头,每栏(10~15)头。栏舍通风换气良好,室温不高于34℃,不低于15℃;适宜温度为(15~25)℃。
5
《乳猪饲养的技术要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69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