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正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2016-12-01 01:51:1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共工怒触不周山》等6则神话故事

六则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凶猛,扑不灭,水势浩大,流不尽,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引入黄河。

《后羿射日》

【原文】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还有其它多种灾害,诸如??于是,尧派后羿去为民除害。后羿把这些灾害一一清除。尧领导人民建立了如此巨大的丰功伟绩,深得民心,受到了人民的爱戴,推举尧为的领导人。

《黄帝擒蚩尤》

【原文】

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

译文:

蚩尤兴兵打黄帝,黄帝命令应龙攻打冀州的郊外。应龙打算蓄水,而蚩尤则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使应龙失计。为助应龙,黄帝请天女魃下凡,使风静雨止,助应龙杀死蚩尤。

1

篇二:《共工怒触不周山》赏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赏析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注释

①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②触:碰、撞。

③不周山:山名,传说在昆仑西北,《淮南子》载:“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④昔者:从前

⑤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挂地的绳子断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维,绳子。绝,断。

⑦焉:文中译为“这,这里”

⑧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

⑨尘埃:尘土,沙子,这里指泥沙。

⑩地维绝:系大地的绳索断了。

阅读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4)尾声:

借助神话解释了人类的远古时代对大自然的困惑,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赋予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含义

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正处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居九有(即九州)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率领部落联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以共工违反天意为由蛊惑群众,共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颛顼击败了共工。(实为争夺权位而战)

篇三: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蚩尤

从神话故事读文言文:

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蚩尤

解释下列成语中的含义。

安然无恙

跋山涉水

翻过 渡过。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百看不厌 .

满足

班门弄斧 .

鲁班

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搬弄是非 ..

挑拔

变本加厉 .

厉:猛烈。

功亏一篑 .

盛土的筐子

三顾茅庐 .

拜访

正确翻译三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正确翻译两要求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用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流畅翻译五字诀

一、 。就是保留。

1.保留国号、帝号、年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2.保留文言文中一部分沿用至今的实词。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精卫填海》

二、 。

文言文有些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可以删略。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三、 。就是替换。

1.把文言文的某些词,换成与它相当的现代汉语的某些词。

吾闻而愈悲。

更加

2.用本字换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说”通(同)“悦”,愉悦。

3.用适当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

四、 。就是增补。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其纹理”

细:细心。

察:观察。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量词。

4.补出语句。

五、 。指调整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序,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1.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女娃游于东海。

2.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一)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背诵时间:

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选自《山海经·海内经》

【译文】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中心】

本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治理洪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执着的信念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者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鲧(gǔn)窃帝之息壤

B.以堙(yīn:堵塞,填塞)洪水

C.鲧复(fù:又)生禹

2.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___和____。

3.翻译句子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

鲧用什么方法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禹用什么方法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后羿射日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

尽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

背诵时间: (三)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背诵时间:

⑴“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⑵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请你作一点推测。

⑶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两句话?

(四)黄帝擒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背诵时间:

正确翻译三原则:信、达、雅

正确翻译两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流畅翻译五字诀:留、删、换、补、调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如下文言短篇并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郑人买履() 遂()不得履 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自度其足( ) ②至之市( ) ③吾忘持度( ) ...

④而忘操之( ) ⑤置之其坐() ⑥反归取之( )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郑人“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61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相关文章
  •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6则神话故事六则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