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北沙参种植技术
北沙参种植技术
北沙参又名沙参,珊瑚菜,为伞形科,珊瑚菜属。主产于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内蒙等。多年生草本。茎大部埋在沙中,部分露于地面,密被灰褐色绒毛。基生叶卵形或宽三角状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2~3回羽状深裂,具长柄;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有三角形圆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密被灰褐色绒毛;伞幅10~14,不等长;小总苞片8~12,线状披针形;花梗约30;花小,白色。双悬果近球形,密被软毛,棱翅状。花期5~7月,果期6~8月。根长圆柱形,偶有分枝。表面淡黄白色,偶有外皮残存,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忌连作飞不宜同块地连作。黏土和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功效。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北沙参种植技术】
一、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休眠,经0~5℃低温处理数十天,发芽率达97%以上。播种前每亩平方米施厩肥或堆肥25担,深翻30~40厘米,整地作畦。
秋播:用当年采收的种子,播前提前20多天将种子湿润,至种仁发软。按行距20厘米开沟,深1.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严,稍加镇压,浇水。纯沙地播种时,为防止地表沙土移动,撒盖小土块1层,翌春出苗前将未碎的土块打碎,以免妨碍幼苗出土。
春播:新收种子于11月中旬沙藏处理,即选背阳处,挖30~40厘米深的坑(长、宽依种子量而定),将1份经湿润的种子与3份稍湿润的细沙混匀,放入坑内,上盖稻草或草帘,覆一层土。翌年种子将要发芽时播种。如春播干种子,要多浸润20多天。每667平方米播种量6公斤。
留种:选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建立留种田,施足基肥,加入过磷酸钙。选择健壮的1年生参根作种。9月份按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种植。翌年春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花前多追施氮、磷肥,促使籽粒饱满。7月中旬果实呈黄褐色时种子成熟。
二、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墒,以利蹲苗。因北沙参是密植作物,随着幼苗长高,行距小,茎易断,不宜用锄中耕,可用铁耙松土或拔草。
间苗:小苗5厘米高时间苗,株距3~5厘米。过稀根易分杈,过密苗木生长弱,易罹病害。
追肥:苗高10厘米时追施1次清淡人畜粪水。7月初以施磷、钾肥为主,促使根的生长。施肥后浇1次水。
三、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结线虫病:线虫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苗发黄,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株留种;在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放生石灰50公斤,杀死幼虫和卵;发现病残枝、叶,及时清除烧毁。北沙参病毒病:感病植株的叶皱缩、扭曲,生长迟缓,矮而畸形。防治方法:选无病株留种;防治虫害。
四、采收加工
种植当年,叶子枯黄时刨收。去掉茎叶,洗净泥土。将参根按粗细分级,选晴天上午加工,以参尾对齐捆成小把,先将尾部放入沸水锅内转3圈,再放入锅内烫煮。直至参根中部能捏去皮时,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剥去外皮,晒干即可。每667平方米可产干货380公斤,栽培管理得当可达500公斤。北沙参易种植加工,是中药成品及制药工业紧缺的材料,市场售价约18元/公斤,可作为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的致富新路子。但切忌盲目引种。必须在销售渠道畅通且有保障的情况下,在中药专家的指导下引种。
篇二:北沙参的种植技术
北沙参的种植技术
北沙参又名沙参,主产于北方各地,为国内珍贵中药品种。
一、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5~35厘米。主根较长,圆柱形。茎部分露于地面,基生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三出式羽状分裂或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茎上部叶卵形,边缘具三角状圆锯齿。复伞形花序,生于枝顶,花小数多,白色。双悬果近圆球形,花期5月,果期7月或以上。
二、生长习性
原野生于沙地,抗旱力较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忌连作飞不宜同块地连作)。黏土和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
三、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种子有胚后熟休眠,经0~5℃低温处理数十天,发芽率达97%以上。播种前每667平方米施厩肥或堆肥25担,深翻30~40厘米,整地作畦。
1.秋播:用当年采收的种子,播前提前20多天将种子湿润,至种仁发软。按行距20厘米开沟,深1.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盖严,稍加镇压,浇水。纯沙地播种时,为防止地表沙土移动,撒盖小土块1层,翌春出苗前将未碎的土块打碎,以免妨碍幼苗出土。
2.春播:新收种子于11月中旬沙藏处理,即选背阳处,挖30~40厘米深的坑(长、宽依种子量而定),将1份经湿润的种子与3份稍湿润的细沙混匀,放入坑内,上盖稻草或草帘,覆一层土。翌年种子将要发芽时播种。如春播干种子,要多浸润20多天。每 667平方米播种量6公斤。
3.留种:选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建立留种田,施足基肥,加入过磷酸钙。选择健壮的1年生参根作种。9月份按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种植。翌年春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花前多追施氮、磷肥,促使籽粒饱满。7月中旬果实呈黄褐色时种子成熟。
四、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保墒,以利蹲苗。因北沙参是密植作物,随着幼苗长高,行距小,茎易断,不宜用锄中耕,可用铁耙松土或拔草。
2.间苗:小苗5厘米高时间苗,株距3~5厘米。过稀根易分杈,过密苗木生长弱,易罹病害。
3.追肥:苗高10厘米时追施1次清淡人畜粪水。7月初以施磷、钾肥为主,促使根的生长。施肥后浇1次水。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结线虫病:线虫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苗发黄,影响生长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株留种;在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放生石灰50公斤,杀死幼虫和卵;发现病残枝、叶,及时清除烧毁。北沙参病毒病:感病植株的叶皱缩、扭曲,生长迟缓,矮而畸形。防治方法:选无病株留种;防治虫害。
六、采收加工
种植当年,叶子枯黄时刨收。去掉茎叶,洗净泥土。将参根按粗细分级,选晴天上午加工,以参尾对齐捆成小把,先将尾部放入沸水锅内转3圈,再放入锅内烫煮。直至参根中部能捏去皮时,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剥去外皮,晒干即可。每667平方米可产干货380公斤,栽培管理得当可达500公斤。北沙参易种植加工,是中药成品及制药工业紧缺的材料,市场售价约18元/公斤,可作为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的致富新路子。但切忌盲目引种。必须在销售渠道畅通且有保障的情况下,在中药专家的指导下引种。
篇三:北沙参栽培种植技术
北沙参栽培种植技术
北沙参又名沙参,为伞形科植物。主产我国北方各地。
一、特征特性
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25~35cm。主根较长,圆柱形。开白色小花,花期5月,果期7月。抗旱力较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怕高温。忌连作,粘土和低洼地不宜种植。
二、播种栽培
种子经0~5%低温处理数十天,发芽率达97%。播前每667平方米地施厩肥或堆肥1250kg,深翻30~40cm,整地作畦。栽培方法有直播栽培和种根栽培两种。
1.秋播栽培。用当年采收的种子,提前20天将种子湿润,至种仁发软,按行距20cm开深1.5cm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将种子盖严,稍加镇压,浇水。纯沙地播种时,撒盖一层小土块,翌年出苗前将未碎的土块打碎,以免妨碍幼苗出土。
2.春播栽培。新收种子于11月中旬进行沙藏处理,选背阳处挖深30~40cm的坑,长宽依种子多少而定,将浸湿后的种子1份和稍湿润的细沙3份混合均匀,放入坑内,上盖稻草或者草帘,再覆一层土。翌年种子将要发芽时播种。如春播干种子,要多浸湿20多天,每667平方米播种6kg。
3.种根栽培。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建立留种田,施足基肥,加入过磷酸钙。选健壮的一年生参根作种。于9月份,按行株距30cm×15cm开沟种植。翌年春出苗后,加强田间管理,花前多追施一些氮、磷肥。7月中旬果实早黄褐色时种子成熟。
三、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因北沙参茎叶嫩、易断,不宜用锄头中耕,可用铁耙松土或除草。
2.间苗。当苗高5cm时间苗,株距3~5cm。
3.追肥。苗高10cm时追施1次清淡人畜粪水,7月初以施磷、钾肥为主,促进根的生长,施肥后浇1次水。
四、病虫害防治
1.根结线虫。线虫侵入沙参根部,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苗发黄,影响植株生长甚至导致死亡。防治方法:选无病植株留种;在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50kg,以杀死幼虫和虫卵;发现病枝叶及时清除销毁。
2.病毒病。感病植株的叶皱缩,扭曲,生长迟缓。防治方法:选用无病植株留种,防治虫
害。
五、采收加工
种植当年即可收获,叶子枯黄时刨收,去掉茎叶,洗净泥土。将参根按粗细分级,选晴天上午加工,以参尾对齐捆成小把,先将尾部放入沸水中转3圈,再放入锅内烫煮,至参根中部能捏去皮时,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剥去外皮晒干即可。每667平方米可产干货380kg左右。
《北沙参种植方法,北沙参药用功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38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