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诸葛亮借西风阅读题答案 正文

诸葛亮借西风阅读题答案

2016-11-21 15:40:0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诸葛亮”借西风 王金宝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借西风

王金宝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做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

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3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5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 _________(2分)

16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

1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 )(2分)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答案解析: 1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4、承上启下。 15、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6、(1)天气预报,(2)人工影响天气; 17、A

篇二: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2015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满分:13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丰_______(yú) ②_______ (qí) ③忍_______(jùn)不禁④飞禽走_______ (shòu)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 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4) 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7) 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石灰吟》)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1)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简述本段中的“他”留给鲁迅印象

深刻的两件事。(3分)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

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2分)

①美猴王 ②弼马温 ③齐天大圣 ④孙行者 ⑤斗战胜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州某中学对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8.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4分)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③彼竭我盈( ) ④夫大国,难测也 ( ) ..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臣之妻私臣 .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段都采用了什么描写来展示两人的性格的。结合文本说说唐雎、曹刿两人的共性?并结合选文举例用自己的话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战争中“人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能以弱胜强。阅读【甲】、【乙】两段文字中根据唐雎、曹刿表现,分析在劣势中转化为优势应具备哪些条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0分)

比,是一门学问

佟晨绪①“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于用比这把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

③客观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启迪和成功。只有理智地比,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

④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迅速被大家熟知的莫言,就值得我们学习:在其写作生涯中,他的内心就有“两个要点”,其一是分析一些知名作家,研究其大红大紫的成功因素;其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农家生活中找灵感,让文风愈加独成一派:现今很多作家将赚钱和功利放在首位,成为所谓的“市场作家”,什么畅销,就写什么;还有的作家为了搏关注,沉迷于风花雪月、野史风韵。莫言就是善“比"的典型,知道自己应该比什么。是销量、关注度、名利、掌声,还是文学著作本身的意义?相信莫言内心总有一把标尺。

⑤缺乏理性地“比”,带给我们的是人生的空白和遗憾。和别人进行比较后,自己仍没受到任何启迪和进步,这样的“比”就是盲目的,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诉人们,秦朝实力雄厚,阿房宫的建造更是雄伟壮丽,秦始皇满以为这样就会稳坐江山千余载,不曾想,一个陈涉起义就让一切土崩瓦解了。“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代统治者比而不鉴,所以悲剧才会不可避免地重复上演,令人扼腕叹息。

⑥不顾实际地“比”,带给我们的是诱惑和伤害。现在有些学生圈就存在着一种不良风气——攀比,且愈演愈烈。媒体也偶有报道过一些学生举办豪华聚会,开着名车,穿着名贵礼服,排场浩大。这些学生比的不是成绩和素质,而是吃喝穿戴、时尚享乐、排场,无不让人惋惜。校园里应该是最纯洁的圣地,可攀比之风,丧失了本来的纯真、质朴和善良。⑦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摒弃不恰当的比,选择理性的比。对待生活,我们应努力将比变成自我奋进的动力,使比成为我们顺利到达成功彼岸的助推器。

⑧该“比”的时候,我们绝不怯懦;不该比的时候,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和的心态。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牵绊。

⑨总之,“比”是一门学问。只有善“比”者才能知足常乐,才能体会心远地自偏之境界的美妙。“比”出思想,比出境界,“比”出风采,才是我们应该达到的人生高度!

(选自《思维与智慧》)

1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从第④段与第⑤段的关系上说明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⑥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本文,说说应怎样选择理性的“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16分)

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和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下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慕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着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的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罚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11)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12)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望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13)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14)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15)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16)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选自《读者》)

1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方面说说本文结尾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描述了三位不同风格的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文中所写的三位老师,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篇三:2015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古刹/刹车 怅惘/为虎作伥 鞠躬尽瘁/群英荟萃

B.供给/给以 取缔/根深蒂固 混为一谈/混迹江湖

C.攒聚/攒钱 坎坷/百舸争流 怆然泪下/满目疮痍

D.虐待/戏谑 诧异/叱咤风云 妄自菲薄/日薄西山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暇想 微时代 千峰竟秀 心惊胆战

B.潦草 跷尾巴 消声匿迹 不记其数

C.偏袒 两码事 浮想连翩 巧夺天功

D.急躁 三角洲 一筹莫展 融会贯通

3.古文默写(共8分)

(1)树木丛生,。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岳阳楼记》中“ , ”动静结合,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4)伟大的诗人大都关心社会,关注民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 , ”表达了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 , ”表达对劳动人民刈麦的艰辛的深切同情。

4.名著阅读。(4分)

请结合名著中相关情节,分析下面每组中人物性格的异同。(任选一题作答) (1)林冲和武松

(2)格列佛和鲁滨逊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夏天是属于蝉的季节,蝉的叫声是每个慵懒夏日的背景音乐。但是,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钟表一样准确。科学家称其为“周期蝉”。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 ① ,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加入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七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的成活率是96%。显然, ② 。

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材料一:国学大热背后存硬伤,学国学被误解为背经典。如(下图)

材料一:国学教育应该成为当今教育的补充,以满足对青少年教育的需求。比如:学龄前至小学期间,就可为孩子做《三字经》、《弟子规》之类的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在中学、高中时期,则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古文阅读与写作,拓展学习国学的能力。而大学之后的学生们,则当自主地寻找感兴趣的国学知识,并通过对国学大师们的学习而更加深刻地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出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b
诸葛亮借西风阅读题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85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诸葛亮借西风阅读题答案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