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

2021-10-06 10:22:4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一部红色电影,一段红色往事,战火纷飞的年代,艰苦奋斗的岁月,和平建设的征程,电影胶卷定格了一幅幅画面,百味书屋精心整理了“《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请关注百味书屋!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一】

  在看完这部感人的革命电影后,我深刻感觉到:我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也接受了一次令人震撼的理想信念教育。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

  电影讲述了于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开始在湘江上游x境内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于1934年12月1日强渡湘江。虽然只有几天的奋战,但中央红军为了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个个都拼了命地战斗。电影内容把湘江当做背景,塑造了以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左派指引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与代价: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表现了红军三十四师官兵勇于牺牲,视死如归,拼尽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伟大精神。

  在影片中。中央红军们用的是最低等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不堪对比。他们吃的全是一些粗糙的干粮,也吃过树皮和皮带。他们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红军们每天忍受着狂风的肆掠,忍受着恶劣天气对他们的“洗礼”。但他们仍然不畏惧,迎难而上。最后和敌人拼到只有一颗子弹,有很多勇敢的红军死在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永远都履行着“誓死为苏维埃新中国留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最后,3万多红军成功西渡湘江,北上抗日。

  在电影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坚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中有个片段最令我感动:当林家老四赶回部队后,得知父亲和哥哥都已经壮烈牺牲在战场上了,他虽然泪流满面,但仍然坚持要参加红军跟党走。其实不只他一人是这样,战场上有很多战士都把革命,把与敌人做斗争放在第一位,一心只为了革命成功,只为了打胜战,这是伟大的革命精神啊!在战场上,每个人的心都是系在一块儿的,每个人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每个人宁死不屈,直至牺牲。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后长征胜利的那一刻,多少中华儿女为此感动落泪,这属于中华的胜利归功与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啊!战争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实至名归的胜利!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我们给那些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们最好的报答,也是对新中国最好的报答!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二】

  当我一开始听到“放牛班”,我还以为是农村放牛娃的班级。看完才发现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放牛班”其实是由一些难缠的问题学生组成的班级,影片是从两个老人看马修老师的旧相片和日记开始的。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这是一部优秀的法国电影,是每一位坐在环境优美、有着优秀教师资源的学校读书的同学们必须要看的一部经典电影。这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电影里的男主角——马修,是一个失业的音乐家,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有无足轻重的小小代课老师,但是,他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用了独特的所作所为,用他那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以他的音乐和他的善良、宽容、仁慈、大度,博得了放牛班那群已被遗弃的孩子们的喜爱。他的作为让这些不被老师们认可,调皮淘气甚至还弄过一些夸张的恶作剧的孩子们,得到了尊重,感受到爱的力量,喜欢上了学习。

  其实放牛班的这群孩子是幸运的,他们遇见了马修老师,他给了学生最大的宽容和保护,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他让每个孩子享受到音乐和集体合作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春天”。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只有你带着宽容的心态,大度的心理,一切都会被你的宽容所感动,所谓“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一生中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或者一位好领导是一件幸事。他们往往给予学生和下属的不仅是知识和工资,还有在下属遇到困难时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下属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很多很多……电影往往是虚构的,也许在真实生活中它不曾发生,但是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爱。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和“池塘之底”学校里的孩子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们不仅曾经拥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更有环境优美的校园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现在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昆钢这种大企业里工作的一名员工,我感到很自豪!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三】

  为纪念建党96周年,我和同事一起在x电影院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x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电影场面震撼,情节紧凑,真实感人,让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当看到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确保中央纵队渡江,高声怒吼着“死守第一道防线”时,我被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动了;当看到毛主席不顾伤病,将自己的药给了其他的红军战士时,我被他爱兵如子的无私精神感动了;当看到裁缝老林和他的大儿子,毅然用双手举起了机枪支座而壮烈牺牲时,我被他们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当看到红军战士子弹打光之后,用血肉之躯继续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时,我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了。红军将士们满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定信念,在“誓死保护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下,紧密团结,顽强战斗,指挥员前一个倒下了,下一位立即补上,继续指挥战斗,红军战士前一批倒下了,后一批继续向前冲,正是这些钢铁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摧毁了几倍于红军的国民党部队一次次进攻,有力牵制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及时渡过了湘江,艰难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胜利。

  电影中还重点刻画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李德同志一味纸上谈兵,僵化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理论,不懂得中国国情和战争形势,听不进毛泽东的意见,也不顾及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执意负辎前进,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四次反围剿的惨痛损失,党中央及时总结了教训,纠正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路线,接受了毛泽东关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由此让我联想到现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直在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正在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部电影中,我还看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当沿途老百姓给红军战士送粮时,红军战士开始一概拒绝,毛泽东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同意战士们象征性地接受粮食,但必须给老乡们留下银元。这就是老百姓的战士,这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观影结束后,心中感慨万千,那些红军战士们很多和我的年龄相当,但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都让我万分敬佩,现今的美好和平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加倍珍惜的同时,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四】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观看了《血战湘江》后,心情非常激动,那悲壮的画面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中国革命的胜利,要用我们的鲜血才能筑成,那我们必须英勇献身”、“誓死保卫党中央过过江”,红三军团长和红军战士的话时时萦绕在耳旁,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给我以震撼和鼓舞。

  该片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组织创作拍摄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饶的光辉形象,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影片把我带入到战争场面,声光特效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影片中一个个红军战士指战员流血牺牲使我感慨万千,他们的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万分敬佩。而今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革命先辈是我们的民族脊梁,正因为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立国之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值得每个中国人敬仰。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先辈的初衷,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长征的革命精神不但没有过时,更是我们现阶段实现中国梦,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祖国不竭的动力。虽然我们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初心,依然要学习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征程中发扬不惧挑战和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继续前进。为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参与者、奋斗者、开拓者。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五】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是对湘江战役最真实的写照。看过《血战湘江》之后,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向伟大的革命先烈致敬。

  坚韧的将士,克服所有的困难,只有永不放弃,所有的理想才能实现。

  让人感触颇深的是在电影中被无数战士反复嘶吼的一句话“坚决执行命令!”话虽简短,在漫天炮火的掩盖下依然是铿锵有力,中国红军誓死捍卫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勇气,似是能从屏幕上喷薄而出让人热血沸腾。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主角,写出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生。二纵队被辎重砸的双腿骨折的战士钟顺,为不拖累大部队行军,决然地从山崖滚落;从古田就跟着毛主席闹革命的林裁缝,为保护大部队过江和他三儿子共同举起机枪作战最终长眠湘江;在枫树脚英勇抗战的十八团,打到最后一个人依然没有放弃阵地;赶去枫树脚支援的春伢子带领三十四师守住了枫树脚,掩护了大部队过江,7000客家兄弟却只剩下了3000……这样的事件充斥在战争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战士有着如铁的意志,如钢的执行力,正是他们用鲜血拼搏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

  明智的领导,决定正确的道路,只有方向正确,所有的努力才有意义。

  一个党派的伟大不仅仅取决于将士们英勇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在中学的历史课上曾经了解了一些李德、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思想,但是看完电影让我感触更加的深刻。李德纸上谈兵,坚持用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指导前线的战士们死守,执意让战士们负缁前行,而博古不切实际的一味附和,盲目的跟从更是加剧了红军的伤亡。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多次谏言,他们却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不考虑实际的国情一味的照搬苏联的成功经验,最后白白牺牲了无数战士的鲜血。直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被正式采用,中国共产党才从惨胜走向真正的胜利,但是代价却是无数战士的骨血。由此可见领导人的正确的决策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性,但是我们的领导成员也不能盲目崇拜随意附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没有任何一个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复制粘贴。

  优秀的团队,团结所有的力量,只有人心所向,所有的目标才能达成。

  一个党派只有道路正确,才能得到人民最真实的拥护。影片中最真实的不只有漫天的炮火还有人们最真实细腻的情感。在二纵队负缁前行的路上路过镇上,无数的乡民们自发的站在路边拿出粮食补给,而红军战士们却能坚守底线不白拿群众一针一线,直到最终毛泽东同志下令用银元换取粮食;国民党逃兵虎娃,最终却为了保卫中国红军倒在了最前沿的阵地。反观国民党军队,蒋介石指挥时包藏私心,只想利用战争削弱没有完全归顺的下属们的兵力,而前线的何健军队更是被红军吓破胆子,开始出现大量的逃兵,最后不得不许以重利才得以坚持。一边是民心所向,一面是包藏私心,军心涣散,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其实早已注定。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六】

  《血战湘江》主要讲述了共D与国民党之间打的一次激烈的战争。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共D与国民党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x之间强渡湘江。但是,因为博古和李德同志只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应用军事理论,没有实战经验,不了解战情,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顾及战士们的身体,执意前进。渡过湘江后,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多么令人震惊的结果!

  在这部电影中,令我感动的是老百姓为战士们献出自己的粮食,战士们开始时是全部拒绝的。可是我们的MAO不忍心拒绝,让战士们适当拿些粮食,但要留下银元。在战士们即将离开时,百姓们说:我们等你们回来过大年!这是多么殷切的希望,这是多么温暖的话语,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互相关心,团结一致!

  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不能忘怀的场景——一个个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一个个战士扛着极重的物品前进;一个个战士即使已经患病,却还在尽力干活。还有我们的MAO,把自己的药全部给了战士们,完全不顾及自己。这是多么顽强的毅力!这么多么令人惊叹的事迹!这是多么坚定的精神!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感受颇深。我深知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如今在Xi总主席的领导下,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中;享受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制度;因此我们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过着“住高楼、开汽车、穿新衣、吃大餐”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没有!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幸福的太多了!我们不能对不起***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在此同时,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做一名有志气,有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热血青年!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步入社会后,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中华民族的腾飞靠我们!

  我们亮剑的时刻到了,我们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会早日实现!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七】

  6月29日下午,我院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血战湘江》。该片以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讲述了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不畏艰险以必胜信念保卫党中央的悲壮故事。影片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的再现了红军34师官兵们前赴后继,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电影以实景拍摄真实再现了湘江战役炮火连天、血流成河的壮烈场面。令人震撼的战争场面,也展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满怀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展现了红军将士在巨大的困难和强大的敌人面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坚决执行命令的革命英勇精神。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战争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在1934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还要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两个20出头的人领导着中国革命战争。一个是留学生书记博古,一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毫无战争经验的军事顾问李德。政治和军事上的左倾错误路线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在湘江战役中牺牲了我们红军5万多人生命的惨重代价。

  影片中还有很多毛泽东等领导人与战士、与老百姓相处的小细节,也感人至深。真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是人民的队伍,是一切以人为本的革命队伍。悲壮的湘江战役也让我们的党认识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正确路线。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从此我们中共产党才能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整个观影的过程中也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今天的和平年代,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心怀坚定的革命信仰,在战争中付出了牺牲生命的代价!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富强的中国社会。

  今天,在这个和平年代里,虽然没有了硝烟、没有了战争。但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传承党的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我们也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老一代测绘人“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其实测绘精神和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在自己的测绘岗位上传承和发扬好老一代测绘人的测绘精神。坚定我们测绘精神信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也是在和平年代测绘工作者党的革命精神的一种信仰和传承。

  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信仰,而伟大的测绘精神是我们测绘工作者的精神信仰。这两种精神信仰一旦坚守,便力量无穷。有了正确坚定的信仰,就有我们事业前进的动力。作为新时代的测绘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用这两种精神指引着我们。让革命精神和测绘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让我们每一名测绘工作者在测绘精神的指引下在经纬线上为祖国织锦绣,也让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用忠诚之志为祖国做贡献。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灵魂的国家更不能没有榜样。榜样是什么,榜样是长期以来把人民放在心中,把国家大事寄予心尖的务实工作者,是祖国的骄傲,是人民的榜样,是社会的楷模。

  致敬忠诚的榜样,“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本色英雄张富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是一名战功显赫的人民功臣,他是一名慈祥可亲的老人,他是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他参加了永丰战役、壶梯山战役、东马村战斗,临皋战斗,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三次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生战功显赫。他的忠诚和勇气铸就了今天的时代楷模,他是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公仆,是每个党员的好榜样,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他践行了入党时的初心诺言。

  致敬担当的榜样,“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的支部书记李连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吃亏是福的干部,是他对自身的总结,他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富起村民,他坚信吃了一个亏,就能干成一件事,吃了小亏干小事,吃了大亏就要干大事。他说,“全国的干部都吃亏了,那全国的农民也就都满意了,吃亏让人民满意,吃亏让人民富足”。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要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这是需要长期以来的坚持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的,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处处为民着想,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致敬奉献的榜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初心不灭、青春不悔的样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是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的英雄榜样,倾情投入、奉献自我,她把一腔热血洒在了扶贫路上,她用行动践行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扶贫初心,山洪爆发,道路冲毁,灾难的降临正好撞上了她赶往回村路上的车上,她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始终放心不下的基层,虽然她离开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头,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迈步小康的指路明灯。她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奉献之美,她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她践行了她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初心誓言。

  致敬无私的榜样,“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的大湖鸿雁唐真亚!“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老子山镇的唐真亚二十年来用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把这条水上邮路变成了爱心邮路,致富邮路,他说做事就一定要做好,每次出门都要带上午饭,寒冬酷暑,义务为大家服务,运送日常生活用品,自建书屋传播知识,为渔民带来了致富之路;风浪里抢救大学录取通知书,与生命捆绑的通知书,用桨划出的爱心桥、致富桥。一叶孤舟,承载了一镇人的希望,一叶孤舟,担起了党员的方向,他虽位卑,但未敢忘却人民,他虽位卑,但不曾停歇,他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党员的秉性,他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履行了对党的铮铮誓言。

  致敬干净的榜样,“我觉得环卫工作是个伟大的工作”的环卫天使李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在部队,她练就了吃苦耐劳,职务不分贵贱,行业不分尊卑的优良品质,从08年参加抗震救灾后立志学习身边党员的精神,她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一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不是看有多富贵,身份有多显赫,从事的职业有多高尚,而是看对人民做了什么贡献,为社会做了多少事,为国家做了几分担当。因为一句岗位不分贵贱,她选择了环卫,因为大家都不去的岗位,她选择了环卫,她用行动履行了党员义务,她用干净换来了尊重理解,环卫天使李萌,是当代人的楷模榜样,作为党员就要以此为标杆,吃苦耐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

  致敬实干的榜样,“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辈子值了”的扶贫硬汉隋耀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2006年当了14年兵的他从部队转业到x省妇联工作成了名公务员,但作为x省保亭县加茂镇共村党支部挂职的第一书记隋耀达,却扎根在基层不肯回到条件更好的岗位上去,自主申请留在基层,帮助村民扶贫致富。虽然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但胸前的党徽督促着他,他一刻也不松懈,为了让村民学习宝贵经验,他自掏腰包带领村民走出去学习先进做法,做好村民修路工作,兴办羊场、发电站、种植红毛丹,他用一桩桩事实、一个个变化富了村民,践行了他的初心诺言,永葆了党员和军人本色之榜样。

  致敬创新的榜样,“自主创新、恪尽职守、加班加点、默默奉献”的嫦娥四号工程党组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没有创新,就没有月背上的中国足迹;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发展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耗时4年的嫦娥四号工程,中国人率先叩响了“谜之月背”的大门。正是因为发挥党组织在重大项目中的领导作用才实现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中国足迹。各级党组织要以嫦娥四号工程党组织为榜样,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激发“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489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血战湘江》观后感参考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