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正文 本文移动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2021-10-05 14:27:0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只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进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是践行“两个维护”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百味书屋精心整理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请关注百味书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一】

  通过连日来的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特别是朱书记的专题讲座、为民部长的政策宣讲,丽华老师的理论解读,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有了更加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下面我从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这是对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精神指引的新表述、新观点、新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多元一体的民族构成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精神,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种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发展的大势,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x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把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被各族人民理解和接受,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提出在建立单一制国家的基础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统一与自治、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构建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飞速发展,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任何时期都更有自信能够实现这一历史目标。但是,仍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也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核心力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解决中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基于时代发展变化所做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既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又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x自治区等地60年的充分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民情的根本民族制度。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契合,各族群众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机制,通过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扩大共识,各族群众之间的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产生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既要尊重“多元”,更要强调“一体”,既要看到特殊性,又要发现共同性;既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又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各民族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发展模式等方面的丰富多彩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活力。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中华文化融合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相互交流、彼此吸收融合的产物。中华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如对“大一统”社会的追求,表现出的团结统一、追求仁爱、和谐包容、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这些都是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性,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文化间的平等性、承认各民族文化所存在的价值,了解和尊重文化共存现象,更要深入挖掘和强调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有利于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一点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我国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在任何一个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行使自治权必须以贯彻执行国家统一政令为前提,必须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相统一,必须符合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决不能超越法律规定和权力边界行使,而是要通过行使自治权更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要看到各民族差异性逐步缩小、共同性不断增多是历史趋势,同时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也是客观现实。

  一方面,不能把“同”和“异”放在一个层面上看待,“同”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共同性是统领差异性的,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意识,不能本末倒置;“异”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用差异性取代共同性。增进共同性,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消灭哪个民族,不是“汉化”也不是“同化”;尊重差异性,是要包容多样,但不能强化固化差异。

  另一方面,要理清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五个认同”必须高度认同,“三个不能有差异”、“四个可以有差异”。“同”是必须的,也就是没有商量余地、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的;“异”是可以,“可以”是有时间、地点、条件的,允许有差异不是必须有差异。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但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差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点。中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这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还使中华文化具有了多元性、包容性的特征。在坚持“一体”的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实际,国家确立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法律法规,促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选择一种社会功能强大的、社会功能广泛的语言作为通用语言,既是实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重要社会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本要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任何一个个体首先要作为中华民族这一统一体中的一分子而存在,因此,任何一个中华民族成员都应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是其应享的权利也是其应尽的义务。要清楚地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是要消灭少数民族语言,破坏这种多样性,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各民族文化,让每一个民族都享有出彩的机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二】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x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x人!”邻近的x,抽调x、x、x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x挺进。x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x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x。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心得体会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x,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保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是保证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与梦想的思想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绘就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x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所有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x所有工作都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形成“建设亮丽x,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如一人,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在工作谋划、推进、落实的全过程,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敌对势力对我干扰渗透破坏力度加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他们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x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始终把维护伟大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和基本前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启建设现代化x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将更加频繁。这就要求所有工作都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连结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启新征程、奋斗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团结起来。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各族人民的日子就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就一定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语言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形成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又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就难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无从谈起。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都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是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国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x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坚决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铸就辉煌。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并不平坦,甚至布满荆棘,唯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唯有不断巩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2500多万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向着更加光辉的未来启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四】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名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x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x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x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_前那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六】

  五月的天x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xx高新区x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思想汇报范文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x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x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x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x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范文参考网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七】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闫晓丹和姑丽皮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闫晓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丽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姑丽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姑丽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闫晓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姑丽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姑丽皮亚常常在闫晓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姑丽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闫晓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闫晓丹烦恼时,姑丽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姑丽皮亚犹豫不决时,闫晓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闫晓丹和姑丽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团结的力量。智勇双全的张良,若不是投靠了刘邦,单靠单枪匹马的行刺,能实现宏图大志吗?离开了笛卡尔的启示和普里斯特等人的共同研究的科技成果,牛顿能提出“牛顿第一定律”吗?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八】

  口中含玉为国,一砖一瓦为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兴国兴,有国才有家。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如此简短的回答,却突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个人离不开集体而生存,只有在团结协助的集体中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就算有再大的力量,也终会枯竭。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这一桩英雄事迹中,始终体现着一种不变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可否认,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迹。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下还乡……它们虽然发生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但流传至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贯彻实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各有特点,但也隐藏着许多相似之处,民族团结的心是一致的,并没有因民族、语言、习俗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不交流,相反,有困难互相帮助,互相诉说心里话,用真情浇灌一朵朵民族之花,用行动让民族之花开得火一样绚烂。

  曾记得这样一件事:一位白皮肤的妇女带着她的儿子去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是个黑皮肤的男人,小孩便揪着妇女的衣角问:“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这么黑呀?他是不是很久没有洗澡了?”男孩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妈妈听了后弯下腰,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眼睛像月牙一样弯弯的,她柔声说道:“小调皮,这世间万物都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那些不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地想要去了解,促使我们更好地相亲相爱。”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听了妇女的话,便朝这对母子会心一笑。

  是啊,不同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相亲相爱。那红红的中国结,红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那奇异的服饰,装点了多彩的中国,那不同的语言,使我们更加惊喜,在这偌大的世界上,各民族手牵手,心连心,依然温暖相拥。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水泥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民族一家亲!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祖国大地上,愿中华民族永远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488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