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

2020-11-21 16:09:4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复习资料大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1

  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0做除数没有意义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a-b-c=a-(b+c)或 a-b-c=a-c-b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a×(b×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 ×c=a×c+b×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a÷b÷c=a÷(b×c)或a÷b÷c=a÷c÷b5、有关简算的拓展:牢记:25×4=100;125×8=1000102×38-38×2125×25×3237×96+37×3+37125×883.25+1.9810.32-1.98易错的情况:0.6+0.4-0.6+0.4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 )吨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五、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3、三角形的特性:①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②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分类:①按角大小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②按边长短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③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5、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6、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7、图形的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③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七、图形的运动(二)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3、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4、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可以有一条或几条对称轴。 5、画对称轴时,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6、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8、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比如:中国的赵州桥,印度泰姬陵,英国塔桥,法国埃菲尔铁塔。 10、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注意数点数要数十字。 1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2、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八、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求平均数公式: 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2、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4、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组数据不同的地方。 5、复式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必须要有图例。单位长度需统一。

  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假设法:①假如都是兔②假如都是鸡③古人“抬脚法”:解答思路: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3、公式: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2

  第一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画图形的另一半:

  (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7、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是改变图形的位置。

  8、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9、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10、所学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有1条对称轴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2条对称轴是长方形;有3条对称轴是等边三角形;有4条对称轴是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圆。

  第二单元 多位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

  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国际计数是每3个为一节。

  2、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作数位。

  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5、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6、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省略: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7、多位数比较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

  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先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2、商的变化规律

  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

  ②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求这两个数。

  解法:①(和-差)÷2=小的数 小的数+差=大的数

  ②(和+差)÷2=大的数 大的数-差=小的数

  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大数拿若干个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求这两个数。

  思路:大数拿若干个给小数,大数应该比小数多拿走数量的2倍。(请注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别开来)

  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把大数拿一些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

  思路:应该先画出线段图,看大数应该拿多的倍数的一半,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况下是小数),再求出大数。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思路:首先应该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5、已知长或宽减少了多少米,面积就减少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来的面积。

  思路:首先应该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根据减少的面积和长或宽减少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宽(也就是原来图形的宽或长),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根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灵活多变。

  第六单元 运算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a×c + 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a-b)×c =a×c - 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合连减)

  a÷b÷c=a÷(b×c)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三角形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

  较短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

  4、按角将三角形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5、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6、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7、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1)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2)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4)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2、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1)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况下,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

  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如:(4,3)表示第4列第3行或者说第3行第4列。

  3、身份证从左往右第1——6位表示地区,第7——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7位表示编码,第18位是识别码。其中第17位上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抽象座位表,认识数对

  对数称为数对。(注意先写列后写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3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中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列综合算式时,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选用适当的括号上。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a非0)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6、租船问题。

  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6、数摆放小正方体的个数时,一定要清楚被压住和被挡住的小正方形的数量。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在连加计算时,可以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如:165+83+35+17=(165+35)+(83+17)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也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数,差不变。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同时使用。如:125×25×8×4=(125×8)×(25×4)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积相加。

  (c+b) ×c=a×c+b×c

  反过来a×(b+c)=a×b+a×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 b、c不为0)

  也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数,商不变。

  a÷b÷c=a÷c÷b ( b、c不为0)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所以,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如:0.5表示(十分之五),0.05表示(百分之五),0.25表示(百分之二十五),0.005表示(千分之五),0.025表示千分之二十五)。

  2、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如:20.375,十分位上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百分之一);千分位上的5,表示5个(千分之一)。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0个千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是1个十分之一,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或10个0.001是1个0.01 ,10个0.01是1个0.1, 10个0.1是整数1……

  5、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如:31.031读作:三十一点零三一

  6、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如:一百二十点零零九八 写作:120.0098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的化简:化简小数时,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去掉。

  小数的改写: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0”。

  补充:

  ①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小数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同;

  ②整数末尾或小数中间的0都不可以去掉,只有小数末尾的0可以增减。

  8、小数大小的比较:

  ①、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②、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③、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小数的大小为止。

  补充:

  ① 相邻的两个整数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② 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无关。

  知识巧记

  小数大小来比较,位数多少不重要。

  关键看好最高位,相同位数来比较。

  如果相同看下位,以此类推错不了。

  9、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10、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①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②把一个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③ 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果小数部分位数不够, 就要在右面添“0”补足。

  ④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前面添“0”补足。

  ⑤在乘法(或除法)中,如果因数(或除数)是10、100、1000……就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

  11、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高级单位数×进率=低级单位数

  当进率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的移动来换算。

  12、求近似数时: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3、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任何三角形都有3条高,每一组底和高是对应的,是互相垂直的。

  3、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红领巾是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求角的方法:180连续减去已知两个角的度数。

  15、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6、多边形内角和=180×(边数-2)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被减数的末尾可用0补足。

  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5、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更简便。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一、轴对称

  1、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的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3、轴对称的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4、轴对称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菱形、圆形,椭圆形,正多变形。

  5、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梯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注意:

  ①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一条。

  ③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与正多边形的边数一样。

  6、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图像的方法:

  ①找:原图上找出关键点(如线段的端点,顶点等);

  ②定:描出对称点(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③连:顺次连点成图。

  二、平移

  1、平移的意义:物体或图形沿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平移后图形的每个点与原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3、描述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注意:平移的距离指的是平移前后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不是图形中间的间隔。

  4、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5、根据描述画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①找:原图上找出关键点(如线段的端点,顶点等);

  ②定:描出对应点(根据方向和距离描出每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③连:顺次连点成图。

  6、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即通过平移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求面积)

  第八单元

  1、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2、在对几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时,一般采用比较平均数的方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地对两种 (或几种)事物进行比较。

  4、复式条形统计图,横向、纵向都可行。

  第九单元

  用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时,要注意假设前后两个数字之间相差的数。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复习资料大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3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24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