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

2020-11-05 09:33: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点击查看更多:《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1

  夜,没有星光,一片漆黑,在这宁静的黑暗里,冉阿让结束了一生的痛苦与磨难,满载欣慰与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缓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的心似乎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让永远的走了,却留下了他光辉圣洁的灵魂,回想起他一生走过的坎坷艰苦,不得不赞叹那是一部传奇——为偷一块面包,他服役9年,当他终于获得了自由,却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受,走投无路的他,遇上了好心的教主,冉阿让的一生由此而改变。几年后的冉阿让发迹成了受人尊敬的马德兰市长,他不忘教主的仁慈和善良,常常对穷苦的人施以援手,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运却让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终身监禁的帽子,但是命运嘲弄了他,他不顾再次戴上越狱的罪名,逃了出来,为的就是为了完成芳汀的遗愿,从德纳第手中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小珂赛特……在法国革命的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救了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在女儿有了归宿后,带着赎罪的爱与欣慰长眠。

  什么是人性的美丽?善良的主教告诉了我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冉阿让从一个心存歹念的囚犯变成一个充满爱心的慈善家,就是主教的对于万物的博爱之心感召了冉阿让心底的那份仁慈,冉阿让做了一生的逃犯却做了一生的善事,是主教的那份宽容与言传身教,支撑着他勇敢向前,是主教用爱制“恶”造就了冉阿让这一为大灵魂。他的身上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茫。

  小说以冉阿让为线索,反应了法国大革命前不同阶级的人民的不同命运,而芳汀和珂赛特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穷苦人民的悲剧,让人心痛不已。作为一个母亲,芳汀每天不辞辛劳的工作,仅仅想让女儿过上幸福的生活。迫于压力,他不得已将心爱的女儿托付给德纳第,但是德纳第却只把珂赛特当做骗取钱财的工具,珂赛特在德纳第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生活,而芳汀却没能见到女儿最后一眼。但是正是这样一段故事,告诉了我们,苦难只是暂时的,要相信光明终能够驱散黑暗。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母性的光辉是任何时代都泯灭不了的印记。

  虽然《悲惨世界》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但它并未被这个时代所遗弃,它永远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我们这个世界,何尝没有像芳汀一样穷苦的人民?何尝没有像德纳第一样唯利是图的小人?何尝没有像教主一样博爱的人?何尝没有像马吕斯一样为爱痴狂的人?也何尝没有像冉阿让一样改过从善,成就一翻伟业的人呢?公平、自由、幸福是每个时代的追求与信仰。

  雨果走了,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光明与自由,仁爱与善良,他的思想将成为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与追求。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2

  《悲惨世界》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说起来好笑,主人公冉阿让为了帮助饥饿的孩子不至于饿死而去偷了一块面包,却被判刑五年。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社会的嫌弃鄙视,遭受种种的不公与排斥。这让他丧失了重新做人、改过向善的信心,是宽大为怀的主教伸出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让他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正是主教的宽大、仁慈感化了冉阿让,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后来,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他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冉阿让做到了。

  在面对贫穷潦倒、世态炎凉,有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们自私、卑鄙、贪婪、迫害他人,如汪精卫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屈膝,发动 “四一二政变”,背叛民族;美国为石油,对伊拉克悍然发动战争,让人痛恨它的蛮横独裁。但可喜的是,生活中还有另一种人,他们拥有的光明正大的德行和善良的内心,就像洪战辉,他是“可爱的使者”,背父求医,带妹读书;像如今的白衣天使,举国抗疫,他们奋战在前线,不怕吃苦,坚守到最后一刻,他们这些人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来增添色彩。

  虽然历经重重劫难,可是到了最后真相大白,善良的人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而丑恶贪婪的人得到了报应,同时在整个过程里面,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好人因为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算改过自新,但是却没有人肯给他机会,从而受苦受难,而假惺惺的伪君子和自私贪婪的人却胡作非为,失去了本心。

  但是幸福的是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悲惨的世界,却没留给我们一个悲惨的结局,那些寻找正义,寻找爱情的人最终得到了幸福。趁现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让我们一起怀着善良、正义的心,扬帆远航。

  《悲惨世界》不仅以细腻的文笔叙述了资本主义社公最低层人们的生活写照,也对爱、善、恶进行了描绘, 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结尾“冉阿让真的死了吗?” 。不,他已经用生命竖起了人们心中“善良的丰碑”。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3

  这一部融合了历史、政治、法律与道德的长篇巨著,带有作者生活的时代气息,我无法全部读懂雨果大段论述的背景思想,无法切身体会那样一个时代下的人民的苦难之痛,但作者笔下一个个贫穷小人物的悲哀与挣扎是可以感知与理解的。

  人生来就被所处的时代所包裹,死也死在时代的裹尸布里。一个犯了错的灵魂,可以被治愈,但命运却不能。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总能孕育贫苦:男人因贫困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无知而凋败。

  雨果不仅是一位作家,更像一位史官,他一面冷静地看待周围的不幸,一面又用多愁善感的良知温暖一下已冷掉的人心。他大声提出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让人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人人皆可以自由快乐的生活。他看到了时代的进步,但进步需要时间来实现。

  一、人民已经受苦很久了

  —— 让·瓦让:犯一次错,就只能永远受苦役

  小说的主角是一个叫让·瓦让的农民,为了让寡妇姐姐的孩子们免遭饥饿,走投无路之下抢了面包店的一块面包而被判五年牢狱,一次次越狱,一次次被抓回来,换来了一次次加刑,19年的牢狱经历让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即使这样,身体看似自由了,但苦役犯却是永远的枷锁,他要在政府的看管下生活,摆脱不了犯过罪的曾经,就只能永远生活在唾弃和鄙夷之中。他甘心吗?不!

  偷一块面包换五年劳役,这已是很重的判罚。命运是不公的,可为什么要越狱呢?是向往自由吗?可一次次被抓之后为什么还不放弃呢?难道真的相信自己可以脱离这个时代而独立?相信自己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和抓捕吗?

  终于他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入阳光下,却发现自己仍走不出黑暗的监牢,因为他走不进外面的人心。这让我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关押了50年的老布朗,刑满释放后的他已90岁,风烛残年,他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最后只留下一句“布朗到此一游”的字迹就上吊自杀了。曾经再可恶的人到老时、到死时也同样能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惋惜。

  二、风车不在了,但风还在吹

  —— 马德兰:因贫穷犯下的罪过,都值得被宽恕

  马德兰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位宽容友善的长者、一位公正勤奋的市长,更是一位替上帝拯救可怜之人的天使。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建造工厂,改造工艺,使工人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他建造医院让病人得到了治疗,建造学校让孩子受到了教育。他造福一方,却不为自己谋利;他慷慨布施,却节俭度日;他以德报怨,却禁锢自己;他礼貌待人,却始终孤独。

  在单身母亲芳蒂娜为了女儿的生活而贫困、消沉、堕落时,他只看到了她的不幸、她的伟大母爱以及可怜女人的凄苦。她打了一个有产者,理应要被关进大牢,但马德兰先生看到了她的不得已与无助;他也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反问到:只因她贫穷,就理应忍受有产者的欺侮而不反抗吗?没有人生而低贱,但贫穷使人失去尊严。

  他看到一个懒汉被诬陷成苦役犯而心神不宁,备受折磨,因为他无法冷眼让法律犯错,让无辜的人受不白之冤。良心的谴责与自由的诱惑让他辗转反侧,痛定思痛做出正确的选择,无愧于对神甫的许诺。犯了错不可怕,进监狱不可怕,逃避罪责,无视错误才可怕。

  三、无辜本身便是冠冕

  —— 福施勒旺:粪土又不是第一次帮助春天开出玫瑰花

  福施勒旺带着女儿诃赛特躲在修女院里过着平静快乐的简单生活,在女儿学业结束时,为了不给女儿的幸福未来留下遗憾,他放弃了早期的设定:让诃赛特成为一名修女,一生过着平静的生活。可她是一朵娇花呀,她理应见识一下外面的多彩世界不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心愿,他们来到巴黎,再次过着平静而封闭的生活,福施勒旺总是粗茶淡饭,住宿俭朴,却让女儿精心妆扮,生活舒适。一边是苦行僧的简陋,一边是贵族小姐的优越。

  女儿恋爱了,他惊讶难过,痛心心爱的宝贝要拱手让人了;女儿要结婚了,他默默地为她扫除一切障碍,拿出所有财富,欣慰地将她送入礼堂;女儿成家了,他一下子变得多余了,每天的短暂相聚最终变成了一次次停在门外的叹惜离去。虽然不是亲生父女,但呵护了十年的嫩花,生活的中心一下子就异主了,这种感觉他是深深体会到了。

  一句“父亲”是不能叫了,因为他怕玷污她高贵的身份;一句“先生”彻底扯断曾经亲密而美好的陪伴。幸福与快乐是属于女儿的,痛苦与孤独才是他的归宿。他低贱到了尘埃,却衷心希望她高贵纯洁。他已年老,她正青春;他一生孤苦,她拥有爱情。呵护她成为一种活着的动力,放手的一刻就好像走完了一生。“每个事件好比路上的一道拐弯,转眼间,人就老了。”这是他的一生写照,走走停停,逃逃跑跑就老了。

  四、灵魂在晃动,人的生命在颤动

  —— 精神是一块园地,偏见却是小偷

  让·瓦让是苦役犯,马德兰是市长,福施勒旺是园丁,但他们都叫让·瓦让,所以苦役犯可以成为高贵的市长,也可以成为平凡的园丁。一个被法律判了罪的人却被命运拯救了,狠狠地打了制度一巴掌。生活中他是小偷,但他精神的园地里却种满玫瑰。他年少偷了一块面包,年老前常常赠人玫瑰,给得多了,手上就会留下美好的味道。

  “从前,为了生活,我偷了一块面包;今天,为了生活,我不愿偷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就能令人换一个身份,但心底里的名字只会越刻越深,逃过所有人的眼睛,却无法逃过自己的心。当他死的时候,一定看见了施予他光明的神甫。一个罪人在一生被追捕的路上不断升华,挺过了命运的拳打脚踢,完成了自我救赎,在最后一刻堂堂正正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将它从耻辱柱上摘下挂上了神坛。

  有时,肚子饿了,心就会麻木。命运待他太狠,不知道他可曾后悔过。如果再次肚子饿了,他会做何选择,有的人会始终走一条睁着眼也会选择的道路,再来一次,选择可能依然如此。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读到就很难受:“如今有什么东西便宜?什么都很贵。这世上只有辛苦便宜,世上的辛苦一钱不值!” 再加一句:穷人的辛苦更是廉价!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对社会的映射,它折射出作者的厌恶、崇敬;难过、喜悦;反省、探索。献给有思想的伟大作家,献给始终进步的伟大时代!

点击查看更多:《悲惨世界》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114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3篇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