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读《情满乌江》,感悟扶贫精神 正文 本文移动端:读《情满乌江》,感悟扶贫精神

读《情满乌江》,感悟扶贫精神

2019-07-29 13:33: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读《情满乌江》,感悟扶贫精神

  今年三月, 由德江籍作家杨旭撰写的大型脱贫攻坚报告文学"情满乌江"出版了,此书记载了德江县人民政府极积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在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桶井,组建了一批精锐的扶贫大军。由县委常委吴飞领头,带领各路精英,在乌江沿岸的桶井乡,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翻天覆地的扶贫热潮,使捅井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三年来,这群脱贫干部用青春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新时代扶贫干部的奉献精神。

  此书一出,轰动了铜仁文界,新华社,铜仁日报,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中国扶贫网,多家媒体争锋报道,德江的扶贫工作成了全市学习的典范,"情满乌江"一书成了一部面临当下,歌唤时代的扶贫记实精髓,是见证当代扶贫干部无私奉献的有力证据。是德江扶贫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一部记录脱贫功坚的文史资料。念想过去,追随未来,对于生活在捅井这块热土上的人民和参加捅井扶过贫的干部来说都具有化时代的历史意义。

  去年秋天,杨旭在微信中发出邀请,要求我帮忙参加修改此书的初稿,由于各种原因,对这本书的修改工作我始终没能参加,书籍出版后,我收到了他亲笔签名的大作《情满乌江》。捧着这部沉甸甸的岁月经典,有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抓紧一切时间把这本书囫囵吞枣的阅览了一遍,被书中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新时代扶贫干部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使我对战斗在脱贫前线的干部有一种深深的仰慕之情,我对扶贫干部有了新的认知,他们不是为了金钱和名义,而是为了慰藉那份使命和担当,汪洋说:“扶过贫的人和当年打过仗的战士一样英勇”。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这句话的内涵,体验到了扶贫路上那些艰难的点点滴滴。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显得特别认真,而且还做了读书笔记。书中的内容既有厚重深邃的思想内涵,又有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拆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雷厉风行的干部风范,铿锵有力的会议精神。从书中我感受到扶贫干部的执着和坚守,内心蓄积已久的敬佩之情,蓦然升腾起来,陡然就有了想写读后感的冲动,可惜自己积淀太浅,此刻心中纵横千般感慨,一时竟然不知从何处下笔,惭愧之余,只好用随笔来写完这篇读后感。

  文章开篇用了一个村民抢水的场景,来见证桶井贫穷的深度,扶贫的春风才吹拂到乌江岸边。夏日的县府大院,闪电撕扯着乌云,县委书记调兵遣将共商打赢捅井消除贫困这场输不起的脱贫功坚战做出全面的谋划。一种风雨大作,雷霆万钧之势,是大气候来临的前兆。谁来担任这场没硝烟的战斗指挥官,曾任合兴镇的吴飞书记战功显赫,是人民惦记的好书记,在合兴任职期间,短短几年,合兴变化空前,德江境内杭瑞高速,沿德高速动工修建,过境合兴47千米,要折迁,要安置,要征地,这时吴飞是合兴的父母官,他带.着全乡干部,背着雷锋包,穿梭在合兴的村村寨寨,2012年合兴市级小镇开工建设,涉及征地512亩,折迁房屋86栋,拉通路网4千米,新建杭瑞风情街生态移民小区,全乡创进生态茶叶产业几千亩,吴飞凭着敢闯,敢干,敢想的实干精神和胆大,胸阔,心细的创维思路,带动合兴快速发展,树立合兴新形象。为合兴创造了真实的物质财富和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

  有吴飞 这样的领头羊,扶贫的星火在桶井开始燎原。桶井山大沟深,一条乌江蜿蜒而来逶迤而去,远远看去好似巨人飘洒在人间的一段蓝色缎带,地恶天险造就了这片土地的贫瘠,交通闭塞,信息落后,资源匮乏,生产技能低下,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赶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年轻力壮的人,纷纷扰扰的走出大山,到陌生的城市,默默的将青春挥霍,留守在乌江边上的女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成了极贫乡镇的一道独特风景。文章以婵英和杜仨爷为主人公,将当下贫穷落后的农村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仨爷的故事,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朴实无华的土家方言记叙了七八十年代一个普通乡下男人的婚姻。偷来二十多个糍粑换来一个女人,既滑稽,又可笑,可见当时物质是多么匮乏,粮食是多么宝贵,婵英家修房打板,杜仨爷的孙子又吃又包,这是上世纪末,农村存在的一种不良风气,时代变了,在落后地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文中细节描写,突出一幕幕贫穷现实,作者把平凡的生活写得楚楚动人,可见作者的生活阅历丰富,社会洞察力极强。

  文章以婵英为主人公,在她的身上透视着很多贫困思想,是置根于乌江边上的传统旧俗。婵英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传宗接代在她的灵魂深处根生蒂固,坚韧不拨,百屈不绕的造子精神,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意志,是她走向贫穷的基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她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那些年人们携妻带崽,南游北漂,栖身异乡,突破重重困扰,为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无儿出不了人头地,无儿就志短三分,无儿走不出心灵的深渊。封建思想腐蚀着人心,儿多母苦,是贫困的根源所在。人多家贫的婵英才与丈夫分居两地过着孤陋寡闻的生活,写出当下社会留守女人的悲凉怜悯,孤独无助的生活现状。乡下女人进城,饱览了世间的花红柳绿,人类的恩爱时尚,人情冷暖,表现村妇渴望美好,追求新生活的志信心,十分强烈。通过婵英几次往返县城,背着婆婆去银行采指纹和电脑扫描,才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养命钱,看得我潸然泪下,揭示了工作马虎的人给无知者带来的心酸与麻烦,侧面看出贫穷的深度和厚度。

  抗旱中的脊梁,写出驻村第一书记覃霖,为了解决村民人畜饮水的燃眉之急,自掏腰包,拿出1500元钱,开着自家车去县城,购买水管,才将清晰的甘泉引入村口,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纯天然自来水,覃书记与村民非亲非故,他不是为了让自身的名义在村民心中永驻,而是为了履行"第一书记"一心为民的驻村情怀。他的行动闪耀着温暖的光芒。是这个时代武装起来的崭新思想,这种雪中送炭,敢勇当先的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捅井是一个大熔炉,各路精英在这里不断煅烧铸造,磨练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智士,在逆流险滩中接受大浪淘沙的洗礼,使自已修身进取,阅历升华。从书中我感受到一种舍家为国的精神,一种忘我自身的牺牲精神,一种自求上进契而不舍的精神。杨东升就是这些精神的代表,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把年逾八旬,原该自己负责的老父亲,送到贵阳二哥家,还和父亲约定,等捅井人民脱贫了,我来接你回家,值得遗憾的是捅井还没脱贫,父亲却永远定格在人生里程的八十四岁,失去父亲的悲痛,诠释了他的家国情怀,忠孝不能两全,这成了他一生中难易解开的心灵阴影,永远的伤痛。

  连续36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的书写文稿,收集整理资料,由于疲劳过度,身体虚弱,严重感冒,导致扁桃体囊肿,阻碍了呼吸道畅通,他仍然坚持不懈的战斗在自已的岗位上,直到把眼下的工作理顺,告一段落,他才急急忙忙跑去县医院,医生说:"你这人呀,不知在搞些哪样明二堂,再找钱也得爱惜一下自己的身体,你如果再来晚点,既使华佗在世都救不了你了,可能就要到阴朝地府去投胎转世了",他显得有些失落,陌然浅笑的说,不会吧!我的生命没有那么娇贵。我在想,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柱支配着这群扶贫干部默默无闻的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脱贫的主战场,这和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又有什么两样?这种忘我自身的牺牲精神在捅井扶贫战区又何止他一人。像党建办公室的张杰,卓敏,任芳芳,田必丹,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的放弃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月薪丰盛的白领待遇,有的是富家姑娘,父母宠爱得犹如掌上明珠,有的是婚后的新娘,放弃了花情蜜月,夫妻恩爱,来到这个边陲小镇,一头扑进脱贫功坚,把青春和真爱献给了这方热土。

  大禹治水三次途经家门而入,被千古世人传为恪尽职守的千年佳话。然而在捅井有一批现实版的大禹,他们不旦不回家,连老婆孩子找上门来都不见人影的扶贫干部,他们心里装着的是人民的贫苦,想着的是贫困山乡的产业发展,杨再军就是这样的好干部。副乡长涂文学,组织委员吴高鹏,交管部长安中何,……。他们都因自己受伤或家属生病,放弃了静养期,回扑脱贫战线爱岗尽职,服务捅井人民。

  文中很多地方写道吴书记的表情和行动,复杂的思想斗争,遇事冷静,办是果断,对贫困群众又是那样的柔和亲热,"人民才是我们工作的基础"。“扶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老乡掉队"。"通过劝说教育不知悔改的,坚决严惩不贷。这些话语写出了吴书记对百姓的无限热爱,对阻碍脱贫攻坚者给于严厉打击,决不放松,表现吴书记与时俱进,高瞻远瞩的人格魅力和工作作风。杜闪闪在吴书记扑京学习期间,利用微信谣传吴书记贪污受贿,在接受纪委调查的虚假信息,他得知消息后,只是批评教育杜闪闪,开这种玩笑,他却不怒不绕,他心里有数,身正不怕影子斜,吴书记多么深厚的胸怀,多么广阔的肚量。

  看完这部情满乌江,我觉得捅井脱贫功坚的队伍,藏龙蛟,卧虎豹,栖凤雕,人才济济,才能多多,能抵抗各种地方势力望想利用权势,拉帮集伙,强行要求政府征地赔款,试图侵蚀套取扶贫资经,像安安这样的人,目无法纪,自以为是,阻碍扶贫步伐,受法律治裁,罪有应得。在换届选举,一部分人想方设法进入村支两委,想利用职权和便利,啃食扶贫资经,哪知这帮扶贫干部有着孙悟空一样的火眼,打掉了传统的选举方式,杜绝拉票选举,杜绝家族势力贯通,杜绝关系人情面脉,杜绝心怀鬼意,谋混进入村级领导班子。他们的目的是要在群众中找出有能力,有时代发展眼光,有远大思想意识,能引领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的本地人。有一种现象真让我值疑,有的群众不明事理,想尽一切办法,争当贫困户,享受国家政策,享受政府扶持,享受公职人员一对一帮扶,其实好多公职人员日子过得清贫,有的还是口中余食,只不过是当下形式所迫,没得办法。然而有的贫困户或假贫困户,扶贫干部给他买来畜禽叫他养殖,慢慢增收致富,他们还觉得这是负担,占手占脚,他们想要的是人人喜欢的红太阳。这种人得寸进尺,不知好歹,贪图便宜,不知报恩,再帮扶他也富不起来。

  从捅井的扶贫,我看懂了扶贫干部,他们是人民的勤务员,社会的清洁工。为了铲除贫穷,挖掉穷根,他们临时组织了危房拆除队,突击队,尖刀队。帮农户清理废旧家具。帮老百姓打扫庭院,劈柴,做翻瓦工,做不要工钱的水电工……,扛着二锤,手提铁锹,锄头,哪儿需要他们,那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那里就会徜徉着他们的欢笑,写满他们的故事。为了完成时代给于的历史重任,他们心甘情愿做一头拉泥的老黄牛,任劳任怨在贫困山乡默默奋斗,把贫穷变成过去,变成历史,我觉得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在这支扶贫大军日日夜夜的奋战下,桶井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回眸过去,曾经一毛不拔的玉行山,被当地人看来不起眼的插花地,石旮旯,现在变得郁郁葱葱,绿树林荫,花香沁脾,瓜果飘香,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们在玉行山上,脚踏芳草,慢步游道,观澜赏景,体验乌江情怀。望江亭里三三两两的游客,手指乌江,看着磅礴武陵与浩渺乌江万千年来缠绵交汇,相互厮守。看着一江春水无声无息,远无疲惫的向天边流去,江上帆船点点,岸上鱼户炊烟,好一派江南水乡画卷。嘴里嚼着原汁原味而且还带着泥土芬芳的玉竹山精品水果,那种活果入口的感觉真的让人垂涎欲滴。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曾经不毛之地的玉竹山,变成了聚宝盆,变成了金山银山。

  玉竹山下机器轰鸣,正在扩建的捅井街道建设正如火如荼,生态乡村示范旅游"新滩梦屿"正应运而生,从长丰引进的自来水穿越38公里的崇山峻岭,沟壑田径风尘扑扑,它们也要来捅井赶热闹,在此安家落户,新建的水泥硬化路和联户路,像一条条巨绳将捅井大地紧紧捆绑,捅井变了,各村的产力正在蓬勃发展,老去的村庄也在翻新复活,教育,医疗正创捅井历史之新高,就连那些游手好闲,思想硬化固执的老贫困户,都被扶贫干部也心交心,以春风拂柳之势将他们的心温热,诱导他们重启生活志向。有了这些扶贫干部,捅井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情满乌江》,感悟扶贫精神》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60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