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 正文 本文移动端: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

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

2019-03-29 23:29:2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

  2019年1月6日上午9时许,龙江县驻七棵树镇双龙村工作队长、县劳务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于文涛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流星划落,生命逝去,噩耗传来,全县上下为之震动。

  于文涛走了,年仅46岁。他的“朋友圈”被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于文涛离我们远去了,临走前的一小时,他还在布置村里的工作;前一天还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如今,扶贫日记笔墨未干,他却永远离去了。

  他的猝然离世,让亲人朋友同事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文涛走了,但景星镇大景山不会忘记,在山脚下出生成长的那个懂事孩子。

  文涛走了,但山泉镇前太平村村民不会忘记,通畅的村屯路永远铭记他的功勋。

  文涛走了,但七棵树镇双龙村百姓不会忘记,村子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

  文涛走了,他让每个工作过的地方、接触过的人们痛彻心扉。

  文涛走了,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给身边人留下了无尽思念。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1973年,于文涛出生在龙江县景星镇东升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有3个哥哥和5个姐姐。

  于文涛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自幼家境贫寒,锻造了他自立自强的性格。1984年,刚上小学四年级时,母亲患脑血栓卧床,由于哥哥姐姐都已成家立业,他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务。他要一边照顾母亲,帮父亲干农活儿,一边洗衣做饭、砍柴喂猪,快乐的童年被家庭琐事取代。每天在父母熟睡后,他还要掌灯完成自己的作业。母亲常常含着眼泪劝他歇一歇,他总是笑着说:“没事,一点也不累,我是男子汉,我是家里的顶梁柱。”

  命运就是这样不公,不幸再次向他发出挑战。1988年,老父亲也病倒在床,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时于文涛仅有15岁,却要扛起家中的全部重担。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把他击垮,于文涛反而变得更加坚忍顽强,他一边操持家务,一边拼命读书学习,他要走出黑土地,走出山村。

  苍天不负苦心人,1990年9月,于文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省北安农校农学专业。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龙江县工作。2010年,他被组织选派到山泉镇前太平村任第一书记。2018年3月,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再次被组织选派到七棵树镇双龙村任驻村工作队长。

  于文涛为人实在,重情重义,而且特别孝顺,有责任心。他家条件一直不好,1996年结婚后一直在租房,搬家五六次。1998年,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毅然把体弱多病的父亲和智力残疾的舅父一起接到家里,耐心呵护,悉心照料,先后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

  于文涛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去了南方失去联系,他一个人带着孩子,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儿子上高中后,他更是一日三餐,洗衣做饭,晚上还要抽时间接儿子放学,让儿子感受父爱。

  2017年于文涛的儿子以600分的成绩考入一所著名大学。“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让儿子享受与别人家孩子一样的快乐生活,他也“奢侈”一把,带着儿子去云南开阔眼界,也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唯一一次远游。

  2018年8月31日,是小于终生难忘的日子,这是他与父亲最后一次用餐,吃饺子。于文涛在当天的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儿子要开学了,订的今天的票,原计划要请假送他到市里的,但刚接到通知,要到镇里汇报工作,尽管心里五味杂陈,但没办法总得以工作为主,以大局为重。所以早晨起来为他包了饺子,就算饯行了。”没想到,这次却成了父子永远的诀别。

  在整理于文涛的遗物时,发现了四张银行卡,但存款总额仅有7098.42元,而他留给儿子的唯一房产尚有近12万元的房贷没有还清。小于眼含热泪:“爸爸很伟大,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他虽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他给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他是村里的主心骨”

  2017年10月,于文涛开始与七棵树镇双龙村结缘,成为两户村民的帮扶责任人。2018年3月14日,他出任七棵树镇双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此,他成为真正的“村里人”。

  于文涛去世后,双龙村党总支书记一连几天没有睡着觉,一闭眼睛就能想起在一起工作的场景。他揉着猩红的双眼介绍说,双龙村两委班子都是去年年初刚组建,都是新人,而于文涛有过三年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对村里工作很熟悉。于文涛驻村后,村里就多了一个好帮手,如今他走了,村里许多工作好像没了“主心骨”

  于文涛驻村工作期间,白天走村串户熟悉情况,夜间整理内业资料谋划扶贫对策,周末很少休息。而且工作有热情,能够率先垂范,主动承担责任,从不向组织提任何困难,为贫困户、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却不占群众一点便宜。

  驻村后,于文涛的的确确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驻村又驻心,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村民当成家里人,谁家有大事小情从不落过。2018年7月12日晚,他在民情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觉得基层党组织就是党员的家,每一名普通党员都是家庭的一员,他们有困难、有难处,我们要帮助、要关怀,不能寒了任何一名党员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凝心聚力,才能团结同志,干成事业。”

  在村里,于文涛一手抓扶贫,一手抓党建、抓经济,秸秆禁烧、村屯环境整治他都冲锋在前,老百姓的需要更是有求必应。

  说起于文涛为村里办的实事,双龙村村委会主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帮助村里解决抗旱问题,他积极协调电业部门投入140多万元,在本村安装了9个变台,线路总长10.8公里,受益面积达到5000多亩地,2019年即可投入使用。然而,于文涛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壮观场面。

  一向寡言少语的村民张会伍说:“我在村里当更夫20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干部。对人态度总是那么和蔼,谁家有困难从不推诿;村里有啥活儿都抢着干,从不闲着;每天都是白天挨家挨户地走,晚上贪黑整理资料,最晚干到凌晨4点。”

  村医于庆国1月5日早晨7点多钟,见到于文涛最后一面。于文涛对于庆国说:“这几天心脏有点不舒服,等过几天休息我去医院好好查查。”于庆国说:“你可以做个心脏彩超。”如今这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留下遗憾。

  村委会主任说,文涛驻村不到一年时间,待我们就像亲兄弟,待群众像亲人,他熟知村里的每家每户,每户叫什么名字,左邻右舍都是谁,他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了解村里的一草一木。他清楚地记得,2019年1月5日下午5点多钟,于文涛拖着疲惫的身体,从七棵树镇大榆树村“交叉互检”回到村里,对他说:“老弟,今天有点累,身体不舒服,我回龙江检查一下,明天晚来一会儿!”没想到,他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下乡驻村,一般都是备足吃和穿,而于文涛随身携带的除了洗漱用具就是心脏病和高血压药物。据县劳转办的同事介绍,有一次他与领导下乡检查工作,碰巧于文涛拎了2箱子药品回来,当时还开玩笑地说:“别人驻村都带吃的,你驻村带这么多药。”

  事实上,于文涛的身体早已有了征兆,在去年9月份,村书记还曾提醒他,扶贫互检结束抓紧去医院调理一下,他还开玩笑地说:“我可不敢去,怕查出别的病来。”

  村书记抽泣着说:“他一直靠药物支撑着,却从不肯离开岗位,在他临终那一天,我们在他兜里掏出来的都是药物”“于文涛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我们这个村集体之中,既有身体的融入,更有感情的融入,他的离去,让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位好战友,一位好同志!”按照组织上要求,每名驻村干部全年驻村不少于240天,而于文涛几乎不怎么回家,忙时一个月都不离开村里。自2018年3月14日驻村以来,直到2019年1月6日离世,于文涛驻村签到239天,实际工作271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03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