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8篇 正文 本文移动端: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8篇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18-10-29 13:22:3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1)

  当我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习总书记的一段话语深深吸引,“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一个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是什么力量和魅力让主席魂牵梦绕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我把心留在这里。这可能是最贴近的答案了吧。7年的心路历程,习主席和梁家河的乡亲打成了一片,共同劳动,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共命运和梁家河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源。

  梁家河是主席上山下乡插队当农民的地方,在哪里主席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时光,从十几岁步入二十多岁,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把自己当做一个梁家河人和延安人。正如他在回忆中写道:“插队本身,这是一个标志,界定着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对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么在这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源于此、获于此。

  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的人生轨迹。经过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他教了我做什么。

  我确实把自己当做是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我现在说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源于他最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期盼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所以他更加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几多牵挂,几多情深。在习主席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为奋斗的目标。

  通过阅读是我深深意识到一个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应该时刻把员工放在心上,把心沉下来,在扎实地做好群众基础工作。经常贴近员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期盼什么,做一个知心的书记,把员工队伍带好。与班子成员一起商讨气库的发展,把气库好的作风发扬光大,保持现在荣誉,不骄不躁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当前气库的重要工作是打好检罐这一仗。协同班子成员一起带领员工,认真细致的做好检罐方案和落实各项施工措施。从施工队伍进场施工技术交底,人员培训到入厂施工,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人。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做好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党员干部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严以律己。按检罐期间期间党员先锋队、先锋岗的职责,开展好检罐工作。

  同时检罐期间组织党员学习讨论《梁家河》一书。感受梁家河的历史变迁,感受延安精神,感受习主席在“生存还是毁灭”问题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的精神。

  学习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通过学习讨论武装大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持续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特别是在“做合格党员”上下功夫。在检罐期间,由于施工协作单位多,时刻教育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防止“四风”反弹,使每位党员常怀“戒心”,警钟长鸣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梁家河》记录着习主席一段人生历程,就像他所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堂课,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在人生走过的路上思考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无怨无悔,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2)

  最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当代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梁家河》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勇于创新的锐气和带头实干的作风,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要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成长历程中汲取养分,寻找力量源泉。

  梁家河,是习总书记从政生涯的第一站、治国理政思想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梁家河》一书文风朴实、情感细腻、营养丰富、值得深入研读、认真体会。我们要学习《梁家河》一书体现的党性修养、为民初心和实干担当等关键所在,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而这,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不勤于学习!学习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作为天津分公司的主要领导,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强化自身和带领大家学习,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团队,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总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服务广大员工这是基层干部的根本职责,真心实干才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去做什么。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我们也要想员工之所想,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

  务实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求真务实是延安精神的题中之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戒浮务实。想得再好、说得再多,不去带领全体员工深入落实,不去办实事、求实效,都是白搭。 所以我们要把《梁家河》中感知感悟到的精神情怀融入思想认知,带入工作实践,努力谱写无愧于企业嘱托、无愧于人生价值的精彩篇章。让精神实质落地生根。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人,要持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吃苦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将“梁家河”精神与中国石油精神相结合,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畏艰险,积极投身于公司的“近抓增长,远谋转型”发展战略中去,为公司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3)

  书香氤氲,时光匆匆。深夜,城市退去了一天的喧嚣,归于宁静。我在暖橘色的灯光下,又一次翻开了《梁家河》这本书。好几次想提笔写些什么,却又奈何不知从何入手。每一次翻开这本书,带给我的都是满满震撼,是一次次心灵上的触碰。从来都不敢说我已经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因为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新一次,却又在这本书中成长。

  我们对于历史,多数是听老一辈的口述。我所听到的,动荡岁月里,大部分人都是在抱怨,都是在控诉,都是大时代下对于自身命运无法把控的哀怨,很少听到有人说在那个岁月里,真正能明白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未来在哪里,甚至于连此时此刻我想干什么都不曾真正思考过。真正的强者,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清楚自己定位。而习近平做到了。“黑五类”、“插队”、“知青”,每一个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得已的选择,他却能在命运的的拐角处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回答。扎根农村,当农民,那就踏踏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事,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池、办供销社,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心系着梁家河的村民,一点一滴的为村民更好的生活努力着。

  习近平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实地的了解梁家河贫困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要上学,那就刻苦的读书,在当时教材短缺、书本贫瘠、学习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习近平依然没有忘记了读书,平日里繁重的劳动,要带领村民解决温饱,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多,夜晚,他还是会努力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销都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坚定的意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书籍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习近平坚定的意志,使他在艰难的岁月里,不曾放弃读书这件事,而从书中,他也学到了无穷的知识。这种经验与现实的结合,使他扎根在农村七年的岁月里,为农民做了实事。

  不知不觉,我们已处在了一个书籍的势力日渐衰败的时代。当今社会,娱乐的方式太多太多,电影电视,电脑电玩,酒吧舞吧……书籍已经被孱弱地挤到了一个冰冷的角落,不复当年之盛。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现代人们的心灵日益喧嚣,人们的阅读更多地停留在网络、报纸、图片、消息之上,蜻蜒点水般地一带而过。究其根本,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媒体与网络的浏览时代,书籍曾经带给我们的身心洗礼和道德熏陶,文字曾经赋与我们的神秘美感和深刻体验,阅读曾经带给我们的淙淙琴韵般的享受和愉悦,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

  现在大多数人下班回家后,不是玩电脑、玩手机就是看电视,思想与文字的疏离已经日甚一日。那些商业气息浓厚的画面、场景渐渐侵蚀着我们的心灵,那些无需思索的直白表达让我们的思绪日渐枯竭与麻木。与人类文明一起衍生出来的文字,在很多情况之下,仅仅只是种表达工具。书籍,更多的成为了束之高阁的摆设品。

  文字会和其他许多盛极一时的文化一样没落吗?我想不会,因为文字有他独特的表达功能,书籍有他独有的艺术魅力。但书籍确实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种能进入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深化能力的危机。过去那些影响了我们几辈人的优美语言,那些如浪花般能激起人们心中阵阵涟漪的文字魔方,已经不再打动现在人们的心灵。那些“沧海月明、蓝田日暖”,那些“青山依旧、几度夕阳”,那些“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那些“斜风细雨、桃花流水”渐渐飘逝在了岁月里,现在的人们,已经远离安静而又意境深远的文字,更多依赖热闹的媒体来麻木本已疲惫不堪的心灵。

  然而落叶总会归根,繁华过去终是宁静,我想人们对书籍的认识总会迎来一个返璞归真的时期。书籍中所蕴含的力量和意味,总会是有一部分人永远为它的魅力所倾倒。而阅读,正是人们亲近文字的最好方式。鼓励孩子们多阅读能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能拓展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成年人多阅读好书,能平静心情,提升气质,增添阅历,更有助于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反思和进步。文字能带给我们媒体和网络所没有的力量,那就是思索和想象的力量。在文字的长河里徜徉就如同散步在空气清新的公园里,使人身心愉悦。人,也许身体已经不需要再生长,但我们的心灵,确实时刻都需要成长和代谢的。一本好书就如同一轮太阳,能消融我们心灵里时刻衍生出来的各种霉菌,照耀着我们的心灵健康温暖。

  文字使人明,读书使人智。习总书记说:“读书,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他将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最终从书中汲取养分,深刻领会众多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加之追求,做人之道、道德精神、君子人格。在这个媒体和网络盛行的年代里,我们也不要忘记了,要多静心,多读书。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4)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梁家河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艰苦知青岁月中的自强不息和对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无论冬天下水打坝,还是建沼气池,他都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一起干,真正做到走进群众中去,“和群众心贴着心”。梁家河的今昔对比,反映了国家的蓬勃发展和日益富强,使每一个国人油然而生一股民族自豪感。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我们何尝不是身在自己的“梁家河”?面对困难,我们该如何做?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全面贯彻公司“近抓增长,远谋转型”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就是我们向习总书记学习的最好行动。

  一是不忘初心,厚植信仰追求。“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对于习总书记来说,梁家河或许并非一个普通的陕北农村,一段生命中曾经的岁月,一段记忆中峥嵘的往事,更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扎根、生长的地方,是全心为民做实事的初心萌芽的地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作为一名党员,要从习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厚植信仰追求,更加自觉的向习近平学习,不忘初心,坚守本色。

  二是贴近群众,锤炼为民作风。习总书记无论是回到梁家河,还是见到梁家河的人,叫的一个个小名,说的一句句陕北方言,充分体现出他对大家的深厚感情。总书记欢心的,是村民收入、医疗、养老等基本生活情况,从中看出总书记惦念的是百姓,是广大人民群众。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情怀,习总书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思想,贯彻到国家各项更大发展部署之中。读《梁家河》一书,学习到了习总书记博大深厚的为民情怀,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善于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扎扎实实的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

  三是苦干实干,主动担当。“不管多累多苦,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尖’”,特别是担任大队书记后,在群众支持拥护下,无论是带领群众改善生活生产条件,还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心里装着老百姓的信念和敢干敢闯的劲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读完《梁家河》,我深深的被书中的艰苦奋斗和真挚感情所感染,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定理想,磨练技艺,增长才干,锤炼作风,成为岗位工作上的佼佼者,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5)

  学习完《梁家河》,又温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历过的那段岁月越发立体鲜活起来,一个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心系人民,带领群众攻坚克难的年轻共产党人形象跃然纸上。七年的知青岁月,让他在延安这片革命土地上得到了长足成长,也给梁家河这个陕北高原上普通的小村庄带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回顾那段下乡的经历,他走的路比别人更曲折坎坷。他的父亲遭受冤案,他也成为“黑帮”的家属被揪了出来。面对不幸,不满16岁的他不甘受辱,不屈于外力,毅然选择了下乡插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长过的地方延安去。从此远别亲朋,背井离乡;从此需要自己走未知的路,吃未知的苦。面对前途未卜的未来,整个“知青专列”上其他人都在哭,唯独他以笑面对,还不忘给送行的亲属们释怀,单是这份坚毅也是同龄人所不能比。

  延安,革命圣地。在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期,这里是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里发出了建立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呼声,并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在解放战争期间,这里又成为了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这片黄土地有股强大的生命力,洋溢着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正如书中所言:陕西的土地有种说不出的神奇,不仅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获得了成长,新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也在这里成长。

  初到延安,知青们的美好想象被现实击得粉碎。面对梁家河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受到的不公平遭遇,习近平没有悲观埋怨,而是脚踏实地积极面对,不断成长努力改变。他闯过了“五关”,从最初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从“北京娃”变成了“村里娃”,从挣不了满工分的“小学生”成长为了为人民做实事的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他接受了陕北高原艰苦生活的磨炼,拥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也树立了一心为民的信念。

  现实的环境,需要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面对贫困,他明白,只靠守着当前的几分薄田,遵循村里几辈人不变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是不可能摆脱贫困的,他需要开拓创新,需要艰苦创业。这时,他勤奋读书学习积累起来的知识和力量凸显出来。面对村民们的温饱问题,他提出了构筑水坠坝,让梁家河沟口变良田的“梦想”。这个大工程对村民而言是一个老几辈人不敢想的事儿,但就在梁家河村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他认准正确的方向,团结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带头受苦劳动,最终让梦想照进现实,淤地坝建成了!从此,常年困扰梁家河村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那片淤地坝也成了梁家河村永远的财富。

  为民的信念,促使他时刻想着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成为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后,他谋划的是如何给村里人办更多的事。探索新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凭着一股坚持不懈的韧劲和一颗一心为民的真诚赢得了村民们的支持,获得了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成功建立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继而推广至整个延川县。他带领村民先后成立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菜园、磨坊,打了第一口甜水井、办理了扫盲班等。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解决了梁家河村的实际问题,突破了梁家河村固有的发展模式,给整个村带去了活力,带领村民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植根于群众,让他拥有了坚强的后盾,也收获了金子般的情谊。在梁家河村,他把自己当作村民中的一员,受得了苦,尊重人,帮助人,又团结人。他一心一意为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受到了梁家河村人的信任与爱戴。也正因此,他虽然年轻但被选为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在成长,梁家河村也在成长。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能够吃饱饭了,能够吃上白面馒头了,能够用得上沼气了……当他上大学要走的时候,全村人都来相送,一声声道别,一句句掏心窝子的话,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曾经的伙伴们更是40多里步行相送,直到他搭上南下的火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共产党人的品格赢得了全村人的心。

  正因为他经历过苦难,所以懂得改变苦难现状的迫切;正因为他植根于人民群众,所以知道人民群众心中迫切的需求;因为他在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中得到了磨炼,所以他能够担当得起天降大任。如果试着将他经历的这段成长岁月放置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你会发现习近平与那些为了新中国建立、为了民族解放而不懈努力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一样,都拥有着一种共同的精神——延安精神,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他们实事求是、民主团结;他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

  七年的艰苦岁月铸就了伟大,谱写了传奇。如今的梁家河村早已今非昔比进入了新时代,在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放眼祖国大地,无数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人们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延安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读完《梁家河》,我深深的被书中的艰苦奋斗和真挚感情所感染,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学习这份坚强,学习这份勇敢,学习这份责任。同时我们也应该向着这份精神前进,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定理想,磨练技艺,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为公司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汗水。饮水当思泉,习总书记都如此,更何况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6)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小山沟里有“大学问”,“大学问”蕴含大精神。今天,我们探究和弘扬梁家河精神,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新时代单位名称追赶超越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梁家河精神,就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体现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等方面。

  矢志不渝的信念。“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融入了这个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体力消耗大,身体十分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白天利用干活间隙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博览群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真挚为民的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年,习近平与乡亲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北京市支援延安地区一辆三轮摩托车,延安把它分配给延川县。因为习近平表现优秀,县上把三轮摩托车奖给他,但他觉得不实用,就设法换成了群众更需要的手扶拖拉机、钢磨等生产工具。他心里装着乡亲们,乡亲们也惦记着他。在铜川当工人的村民李印堂带回一点大米,让母亲蒸了一碗白米饭端给习近平尝尝。1975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上大学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前来送行。离开梁家河后,他一直牵挂着乡亲们,多次帮助生活困难的乡亲,先后4次给乡亲们回信,两次回村看望,每次回来自己花钱给每家每户带礼物。2015年春节回村看望乡亲们时,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

  务实担当的品格。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习近平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一次公社给村里派发了一批救济粮,到底把粮分给谁?他为了把一碗水端平,带着支部成员挨家挨户查看群众家里的粮囤,最终确定最缺粮的几户群众为救济户,乡亲们心服口服。当年,看到村民买煤油、火柴等日用品要到10多里外的文安驿镇来回跑,他就在村上办起了代销店;看到妇女们白天在山里干活,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缝缝补补,他就办起了缝纫社,既解放了妇女劳力,又解决了村里人的日常需求;他还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劳动生产需求,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当年,在陕北这个地方,因为缺少燃料,做饭、照明都是令人头疼的事。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的报道,他就决心在梁家河办沼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带头实干的作风。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总是走在前、干在先,苦活重活抢着干,干一件成一件。当年,看到村民在山上种庄稼,土地瘠薄、广种薄收,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却打不下多少粮食,他就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干劲冲天,打成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看到村民吃的是河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水井,第一个下到井里掏泥土和石头,打出了一口大口井,让全村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的井水。建沼气池时,他带领几个青年到十几里外的村庄去挖沙子、背水泥„„正如乡亲们说,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

  (二)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显现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梁家河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标注的都是为民的底色,折射的都是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不变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初心情怀,就能更加深刻地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认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梁家河精神是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的情感基石。无论是在梁家河插队时主动融入群众、“能团结人”,还是十八大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都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就能更加真切地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增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梁家河精神是补钙铸魂、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的历练,为我们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树立了标杆。正如总书记所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就能更加自觉地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补足精神之钙,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梁家河精神是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的励志范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梁家河是习近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地方,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正如总书记所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弘扬梁家河精神,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就能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7)

  一部《梁家河》的纪实史,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书中走出的是扎根农村、勇于探索、怀揣梦想、创新实践、一心为民的一代领袖。

  扎根农村,不忘初心,贫瘠的土地锤炼了博大的胸怀。“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修身”成为习近平插队后立本之道,学习学习再学习,行李箱里装的是书、放羊时兜里揣的是书、锄地休息时手里捧的是书。知识的力量激励着习近平,也滋养着习近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艰苦的环境没有消磨他坚定的意志,思想日渐成熟,“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找到了最正确的答案,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成为最坚定的信念。

  艰苦奋斗,砥砺前行,风霜雪雨中踏出了最坚实的足迹。吃糠咽菜可以形容陕北的知青生活,“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习近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宝贵精神。做为大城市来的“洋”学生,不甘于落后、不甘于贫穷、带着满村的农民们走出疾苦更成为肩上的一种责任。煤油灯能激发出最闪亮的光,烧火棍也能搪出最宽广的路,沼泽池的大胆设想与借鉴,让梁家河乃至整个延川县解决了烧柴、点灯问题,他带给百姓的不只是光明,更是幸福与希望。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菜园、甜水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为老百姓办实事,又降低成本、节省时间、促进了生产。水坠坝的建造,更是习近平带领大家留给梁家河永远的财富。敢于设想,科学施工,应用新技术,投入满腔的热情不分昼夜的指挥劳动,铲土、打夯、搬石头,永远都是在最艰苦的地方身先士卒,巧干加实干,使习近平成为梁家河、延川县最受欢迎的青年才俊。

  知行合一,心系百姓,众志成城必将实现强大的中国梦。

  “听近平的,准没错!”这是老百姓对习近平的高度认可与充分信任。七年的知青生活,让习近平融于乡村又引领了乡村,“无论一个人身处于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要能积极的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理想,那么你将来无论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是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才。”不同时期的不同感悟,都体现着习近平思想的伟大与崇高,“为人民做实事”、“人来到这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朴实的话语流露着兼济天下神圣使命感,一个心系百姓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住于百姓心中的人。“多动脑、多思考、多联系群众、要一碗水端平”,这是习近平嘱托梁家河村干部的话,“公道”二字更是习近平让老百姓信服的法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这是经久不息的为官真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少说多干、”做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干部,深深体会到了习近平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读《梁家河》,学到的不只是工作方法,更有无私的精神与坚定的信仰,我们也要满怀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华北公司的转型发展与壮大腾飞做出积极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8)

  在学习《梁家河》纪实文学以来,气库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深入学习文学内容,切实做到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学原文、悟原理,又要追根溯源、从源头上学”的学习目的,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勤于学习的求知精神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勤于读书的优秀习惯和求知精神。爱读书,已成为形容习总书记的重要标签之一,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时间多么紧迫,读书是他每天一件雷打不动的事情,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作为一名管理干部,我们要把每天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之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艰苦奋斗的攻坚精神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抗压担责的精神。面对群众贫穷的生活,习总书记敢于担当,带领村民办合作社、建沼气、打水井,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困难,习总书记从不退却,扑下身子解决一切难题,方便了村民采购、用上了沼气。现在气库很多员工,吃不了苦,弯不下腰,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遇到一点点挫折后就一蹶不振,看破红尘,在这一方面气库要结合实际积极引导青年同志向习总书记学习。

  积极向上的团结精神

  “我们应该汲从中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汲取一种奋斗担当的精神营养,汲取那种踏实有为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环境越是艰苦,越是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终生信仰”这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人民情怀,一本梁家河让我们从一个小世界里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看到一代领导人成长的轨迹。“干活实在,办法多,敢想敢干,一碗水端平,无论何时都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这是他在这个小天地的政治作为的初展现,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不怕苦团结一致的精神,让所有梁家河的老百姓深深信服,把自己从一个北京知情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梁家河人。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从北京来到梁家河,面对种种落差,年少的他就坚定了为民做实事的信念,这种信念和抱负,注定习总书记是一位不平凡的领导者,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经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父母被怨,自己背着巨大的政治名号远赴梁家河,从一开始的等待重回北京到后来的扎根梁家河,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和实干精神,带领梁家河老百姓搞生产,谋发展,让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个北京来的好后生。建沼气池、铁业社、扫盲班,一个个 想法变成了现实,让老百姓看到了这个北京后生的敢作敢为,与群众心连心,情连情的的高尚品性,即使离开梁家河多年,他也是牵挂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谁家有困难,他都是全力以赴。

  在读完《梁家河》这本书后,我不仅是了解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更是学习了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源泉,作为气库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将学习到的精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结合气库储罐及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发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按照既定检罐方案,把握细节管理,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好气库储罐检验工作,为气库安全顺利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8)

  今年,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梁家河精神的热潮。今日,我也有幸阅读了《梁家河》一书,翻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习总书记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在这片黄土地上,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

  习总书记一直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所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又事两次回到梁家河,见到梁家河村民,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立场”,使得习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群众是我成长最好的老师,总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服务群众这是基层干部的根本职责,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其实困难的工作只要有干部带头,真心实干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怎样去做。于是从带领村民打井,到修建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照明问题。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回顾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我也将学习吸收这种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佳绩。


基层党员读《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8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39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