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为什么中国的少年越来越“娘”了?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为什么中国的少年越来越“娘”了?

为什么中国的少年越来越“娘”了?

2018-10-25 16:48: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为什么中国的少年越来越“娘”了?

  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韩国男星,他们一个个肤白、唇红、皓齿、明眸……

  北京家长王丽莉更是发现: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当被问起时,儿子还认真地拿出手机,八九个明星的照片张张地划过:“妈妈你认识他们吗?我也希望成为他们这样。”

  “性别教育“ 日益被人们重视,与前几代同龄人相比,现在男生个子蹿得老高,发育得更早,而高大的外表下却是一份阴柔的审美。“男孩危机”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阳刚气成了稀缺资源。男孩儿们,究竟是怎么了?

  其实,男孩身上的这种阴柔之气,与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 “父亲的缺位” 的情况紧密相连。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这个话题,一同走进 “父亲” 这个角色。看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关于 “父亲” 的误区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 这个角色常常被边缘化。

  有一个笑话,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孩子会对妈妈说 “妈,我饿了,妈,我渴了,妈,我的衣服呢……” 而对爸爸只有一句话:“爸,我妈呢?”

  父亲,对于孩子真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吗?

  误区1:爸爸只需要养家

  中国的传统观念: 男主外、女主内。养育孩子,似乎只是女人们的职责。恋爱时候的那句甜言蜜语,其实是: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负责管家带娃)。孩子有什么事情,大家的目光都会聚焦到妈妈身上:是妈妈做的不够好?妈妈也会因此感到自责。

  似乎爸爸的职责,只是“养家”以及“保护家庭成员安全”。真的是这样吗?

  误区2:爸爸不会带孩子

  男人从小做家务的机会就少,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爸爸的动作普遍比妈妈笨拙,或许曾经有那么一两次想要参与帮忙,立马就被忙乱烦躁的女人们(妈妈、奶奶、姥姥)给拒绝了:“去去去,你走吧,就别添乱了。”

  越没机会实践、也就越不会做。于是,爸爸慢慢开始脱离育儿的生活。

  误区3:爸爸陪 = 妈妈陪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知道要多陪伴孩子。于是,爸爸说:我忙,你就多陪孩子玩吧!爸爸陪孩子玩的游戏,你也学着点!”

  “爸爸陪“ 和 ”妈妈陪“ 真的一样吗?

  “父亲” 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从孩子心理成长角度来说:父亲的角色,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形成。
 

  自我价值感

  所谓 “自我价值感” 就是知道:我是有价值的、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慢慢形成自我意识,四、五岁正是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时候。刚开始,他们需要借助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岁之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获得来自母亲的 “安全感”;4、5岁的孩子,他们这个阶段更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

  由于人类种族发展集体潜意识:雄性作为统治者地位的影响,父亲对孩子的评价,分量会特别重。

  “自我价值感“ 一旦缺失,孩子会因为不自信,在人生道路上失去很多机会;因为情绪不稳定,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把自己打倒。沮丧、气馁,听不得批评,受了欺负也不敢说。
 

  性别意识

  父亲,能够教会女孩如何与异性相处,让女孩在异性面前拥有身为女性自信的魅力。如果缺失:女孩今后容易在异性面前缺乏自信,交往困难。

  父亲,能够为男孩子树立阳刚男性的榜样形象,勇于探索、尝试,拥有生命的激情。如果缺失:男孩将会变得阴柔,甚至不懂的如何以男人的身份自处。

  在父亲“缺位”的家庭,孩子常常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状况1:内心脆弱

  不少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一点小事动不动就哭。

  饼干掉了要哭、搭的房子坏了要哭、擦脸毛巾稍微重了一点也要哭。

  其实,这常常是爸爸陪孩子少,内心虚空的表现。不是简单鼓励孩子“要坚强”就能够解决的。

  状况2:代位纠缠

  当父亲“缺位“,特别是夫妻关系不好、分居、离异的家庭。儿子自然而然地就顶了上去,充当起家庭中原本属于父亲的角色。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很能干,其实由于过早地承担起了本不属于自己年龄段的责任,心中难免战战兢兢,力不从心。同时,由于和母亲长时间关系过分纠缠,长大后难以与其他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状况3:性格缺陷

  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引领的男孩,会不知道如何以一个男人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曾有一位因为恋爱受挫前来咨询的男士,他名牌大学博士,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可却在恋爱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每次都因为失恋痛苦得死去活来,为了挽救关系,甚至还做出过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比如:买了一堆人参鹿茸,一声不吭就放在女孩家门口,每天发骚扰邮件,炫耀自己今天股票又赚了多少钱……挽回不成,还发“要杀了对方”的恐吓短信……女孩吓的不得不报警。这些,都和他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从此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关。

  规则意识

  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妈妈始终爱你;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只有做到了爸爸的要求,爸爸才喜欢你。

  有条件的爱,虽然表面严苛,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真实地把握,让人内心有一种 “掌控感”。

  孩子的成长,这两种爱缺一不可。特别是父亲,在孩子面前代表着:规则、秩序、原则。

  如果缺失,孩子将缺乏归属感、责任感,表现出过度叛逆。比如:整日沉迷网吧,夜不归宿,常常是因为父亲缺位的缘故。
 

  如何让孩子拥有成长需好父亲

  在育儿中,妈妈适合 “衣食抚养”,爸爸适合 “快乐游戏“。

  父亲是孩子人生第一个“玩伴”。孩子3、4岁后,开始发展社会性,慢慢变得黏爸爸。爸爸们一定要提高“为人父”的责任意识,抓紧孩子愿意与自己玩耍的机会。

  爸爸们要知道:陪伴孩子,不仅仅是为太太减轻负担,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十分重大。

  当然,毕竟带孩子是妈妈的强项,爸爸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妈妈一起探讨,共同学习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共同科学地陪伴、养育孩子。

  同时,作为妈妈,也需要对爸爸有一个合理的预期,看到爸爸微小的进步,保护好爸爸的参与积极性。

  夫妻关系,先于亲子关系。家庭和睦是所有的前提。爸爸妈妈如何相处,会潜移默化到孩子未来的情感、两性关系中,成为父母的翻版。


为什么中国的少年越来越“娘”了?》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37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