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2018年省级脱贫攻坚奖王俊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正文 本文移动端:2018年省级脱贫攻坚奖王俊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18年省级脱贫攻坚奖王俊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18-10-22 20:17:0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2018年省级脱贫攻坚奖王俊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18年5月22日,弥勒市弥阳镇小塘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王俊杰在前往乡镇汇报工作途中,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倒在了扶贫攻坚一线战场上,用定格在48岁的永恒,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丰碑。

  王俊杰,男,1970年12月出生,昭通镇雄人。生前是弥勒市发改局办公室工作人员。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他先后在虹溪镇密纳村委会和弥阳镇小塘村委会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018年2月,到弥阳镇小塘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期间,王俊杰怀着对农村、对农民、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炽热之心,在扶贫攻坚一线上不忘初心、鞠躬尽瘁,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

  等不得的扶贫“性急人”

  2015年2月,受单位委派,王俊杰到虹溪镇密纳村委会任新农村指导员,常务书记。刚到密纳村委会,王俊杰就用一个星期跑遍全村委会小组,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看到村委会办公设备落后,他协调争取资金1万多元,帮助密纳村委会改善了办公设备,为村委会铺设好网线。在密纳村委会驻村期间,还多次协调市发改局领导带队到密纳村委会、文笔村委会、召北村委会进行走访,了解民情贫情,到村委会对48户贫困户进行慰问,送去慰问金10200元,为密纳村委会争取到工作经费和帮扶资金3万元。

  在小塘村党总支书记曾世明的眼里,王俊杰是个“等不得”的急性人。他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2月28日王俊杰到村委会报到当天,一放下行李就要求曾世明用摩托载他到处看看。曾世明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已经干了30多年,结识过许多下乡驻村的干部,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王俊杰这样心急的人。心想王俊杰在城里呆久了,来农村走村串户只是图看个新鲜。不想这一看就是全部七个村小组,他陪王俊杰跑了三天。他们东家进,西家出,水田旱地,跑了个遍。让王俊杰没想到的是,村里7个小组中竟然有6个小组连一个篮球架都没有,他跟曾世明商量,他先争取为6个小组分别购买一个篮球架。曾世明以为他嘴上说说,可不到一个月,两万多元的6副标准化篮球架就立在了球场上,部分破损的活动场地也得到维修。小塘人的生活立即热闹了起来,茶余饭后群众有了好去处,人们聚在球场上打球、健身、跳舞,呈现出欢乐祥和的新农村新风貌。

  在一次走访中,王俊杰发现,小塘小学师生用的厕所狭小,且年久失修成了危房,130多名师生上厕所成了问题,王俊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带着校长跑州、市发改部门,最终争取到14万元资金,为学校建起了一个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的卫生厕所。看到小舍多村小组有600多米烟区道路还是土路,干部群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连烟农送肥料拉烟叶非常困难,他又多次向单位领导报告,在单位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局领导最终想方设法筹集3万元为该小组修建起砂石路。

  2018年2月,得知市里要下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小塘村党总支书记曾世明第一时间找到市发改局领导,要求把王俊杰派到小塘村:“王指导说话算话、实实在在,我们小塘的干部群众需要这样的人。”当领导征求王俊杰意见时,军人出身的王俊杰二话不说,表示坚决服从安排,再次踏上了脱贫攻坚的艰辛路程,把一腔热忱播洒在小塘的青山绿水间……

  闲不住的发展“领路人”

  小塘村委会是弥阳镇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距离弥阳镇政府21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536户22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427人。由于海拔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干旱缺水等因素,该村一直处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尾巴”上。

  “我来驻村不是来吃吃喝喝,是来为脱贫出力为群众办事的。”王俊杰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王俊杰深知,扶贫工作任务重,政策性强,只有一心一意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实事,才能不断拉近彼此距离。王俊杰一到小塘,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白天,他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他归整扶贫资料询问当地干部,把每家每户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小塘只发展烤烟不行,要调整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才能走得长远。”王俊杰与村组干部们共同研究,帮助小塘村制定了发展思路:一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年内完成各小组村级活动室附属工程建设,5个村民小组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和村内道路硬化;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油桃、工业椒、苹果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寻找水源点完成提水工程,破解困扰小塘发展的瓶颈。一桩桩一件件,写在了王俊杰的《驻村日记》上,记在了小塘驻村干部和扶贫队员的心坎上。

  派驻到小塘村委会的63天,是王俊杰最忙碌的63天。除了轮休,他几乎都在村上。他想利用好每一分钟,为贫困村、贫困户做更多的事情。“要致富,先引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王俊杰深深地感到,水扼住了山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小塘村7个小组除了采花山和舍多两个小组外,群众只能喝家庭小水窖里的水,不仅不够卫生,也很难满足群众需要。

  群众连卫生干净水都吃不上,还谈什么脱贫?让1600多群众喝上干净卫生自来水,成了王俊杰最大的心病。从此,只要一有空,他和村委会干部总会奔波在山坡梁子和沟沟渠渠寻找水源点。红石岩、大麻塘、小舍多,村村寨寨留下他坚实的脚印,一本《驻村日记》中,王俊杰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水”字,折射的是他心系民生的点点滴滴:

  2018年3月20日 8点40分我到舍多小组就水源问题、出水量等问题走访了舍多小组在地里干活的百姓,和他们聊聊如何从舍多提水解决整个村委会的用水问题、他们有何想法 ……

  2018年3月21日 就饮水实施继续实地调研,我和总支书记曾世明同志、村监委主任李永忠同志一行三人到红石岩进行实地调研,到长期出水的龙潭进行调查,水源点离村子太远,需要花费上百万资金,成本太高,放弃计划。

  2018年5月17日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对小塘人民来说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梦想,市发改局、水务局两家有可能安排一个项目来解决小塘缺水和发展问题,那时生产生活用水都可能有保障,我们工作队员、村支书一起陪同水务所的同志到舍多水源点查看,水务所同志比较满意,符合项目要求。直到晚上7点才回到村委会就餐,现在正在论证阶段。

  一行行日记记录了王俊杰艰辛的求水历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王俊杰多方呼吁,镇村和水务、发改部门的协同作战,最终促成一个争取中央资金1150万元,省、州、市配套350万元的小塘村水利项目,现正在申报中。与此同时,小塘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初见实效,除虫菊、油桃、工业椒、苹果在各村各寨开花结果。观念在变,生活在变,驻村工作队引领村“两委”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迈出了坚实一步。

  热心肠的帮困“一家人”

  “王指导”是小塘干部群众对王俊杰的亲切称谓,在小塘群众的眼里,王俊杰是个实实在在的热心人。自从王俊杰踏上这片土地,他就把自己当作地地道道的小塘人,把乡亲们当作了自己的一家人,东家的问题西家的困难,能帮一把是一把,能做一件是一件,他用一片真情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王俊杰挂钩的红石岩村小组贫困户张石友,全家三口人,妻子孟红芳是老病号,全村数他家的房子最烂,土墙东倒西歪屋檐口的瓦都掉光了。第一次走进张家,王俊杰就掏了300元钱递给病床上的张石友。闲暇时一有空,王俊杰就往他家跑,交心谈心,为他们夫妇寻医问药,帮他家出主意想办法致富,来来往往,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一次张石友重病,王俊杰闻讯赶去,又掏出口袋里仅有的500元让他赶紧上医院。2016年1月,张石友因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并发不治,知道自己不行了,他叫儿子正龙把王俊杰叫到身旁,拉着他的手说;“兄弟,我这辈子没出息,老婆孩子跟着我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盖间房子,让他们母子俩住着也安心,请你帮帮他们。”王俊杰眼含热泪,郑重地点了头说:“老哥,你放心好了,我个人能力有限,但你要相信有党和政府……”几天后,张石友带着希望离开了人世。

  王俊杰没有食言。他帮张石友家申请到4万元的困难户危房拆除重建资金,用这笔资金购买建材,2017年,在村党总支的动员组织下,村民和他家的亲朋好友无偿投工投劳,为他家建起了50多平方米的砖混屋。为了解决这个家庭的收入困难,王俊杰决定把张石友的19岁独子小正龙送到城里打工,他联系了在弥勒城区开了建材店的兄弟,把正龙送到建材店工作,守店、跟车送货,管吃住,每月1800元。可没想到第三天,正龙不打招呼,就回村了。王俊杰找到他问原因,小伙子说每天上七八个小时的班太约束了,王俊撂下一句话:“你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当懒人!”从此,一有时间,王俊杰就要到红石岩“检查”正龙有没有好好干农活。今年,在王俊杰和村干部的督促帮助下,正龙家栽了六亩烤烟,种了4亩优质包谷,长势不错,小伙子还养了两头猪,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劝不住的敬业“执着人”

  在妻子杨群的眼里,王俊杰是个劝不了的“犟人”。就在要到小塘驻村前,他告诉妻子,过两天他又要以扶贫工作队员的身份,到小塘村委会驻村两年。“你都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在城里好好呆着不好吗,非要到乡下去折腾!”杨群一边埋怨一边默默地帮他收拾要下乡的行李。她知道自己劝不住他,这个人的根永远在农村,这个人的心,永远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

  在杨群的记忆中,王俊杰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对不起”。

  1996年12月,她与还在部队服役的王俊杰结婚,此后20多年来,他们一直聚少离多。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王俊杰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儿子从小到大,父亲几乎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都是杨群一个人照顾到上大学。杨群还听人说,丈夫为扶贫,厚着脸皮到处要资金。面对他对扶贫工作那份执着,杨群只有默默地承担了家里家外的所有事务。最让杨群担心的是丈夫的身体,2017年,一次下乡途中,他们的车翻下了12米深的山谷,送到医院检查,他断了两根肋骨。但出院没几天他就不长记性,立即奔赴工作岗位。

  王俊杰远在昭通市镇雄县黄泥坡村的父亲王有忠和母亲吴正菊,是一对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父母眼里,大儿子王俊杰最懂事最有出息。从军期间,他给家人拿回的是一个个部队的喜报:1988年被批准为上等兵,参加滇西架设输油管线,受团嘉奖一次;1989年9月任班长,年终工作总结受团嘉奖一次,同年12月被评为办事处通信先进个人;1991年10月9日光荣加入党组织,转业到弥勒后,王俊杰难得回一次家,每年过节他都尽量带着妻儿回家看望父母以尽孝道。老人天天念叨,说今年儿子会带着上大学的孙子回昭通老家过年,给他们买新衣放鞭炮,儿子买的衣服永远那么合身,好穿……

  忘不了的群众“贴心人”

  5月22日一大早,王俊杰和村委会一帮人准备到镇上向领导反映:村委会办公地点太小,希望争取烟草部门支持把会议室搬到烤烟收购点。当车行进到路途中,王俊杰突发脑溢血送往医院医治无效,于5月23日23:10去世。

  得知“王指导”不幸去世的噩耗,当地干部群众就像失去亲人一样,奔走相告,无不悲痛。“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小塘村监委会主任李永忠难过地掉下眼泪。采花山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段正忠记得,王俊杰每次向他借车下村组后,总是把油加得满满的,有时下乡回来很晚,王俊杰就泡碗开水饭,随便就点咸菜,也能吃得一干二净。

  就在去世几天前,王俊杰还向挂钩单位市发改局递交了脱贫工作经费请求:《种植除虫菊和添置党员活动室设备扶贫资金的请示》项目规划种植150亩除虫菊,每亩补助100元,共计1.5万元;改扩建党员活动室,增加基层设施建设,购置办公桌椅板凳,预计1.5万元;投入教育扶贫资金2万元……

  五月的小塘,山涧滴翠,细雨无声,小沙坝150亩油桃挂果了,大麻塘350亩的苹果即将种下了,专家组进驻小塘考察提水工程了,而曾经与小塘人民朝夕相处的“王指导”,却再也看不见这些了……

  “只有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才能踏踏实实地干实事”。带着这句话,王俊杰走了,带着对小塘人民的牵挂走了,带着对父母妻儿的愧疚走了,他把深情留给了大地,他把赤诚献给了人民,用赤子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担当与责任,用满腔热爱在扶贫一线战场上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省级脱贫攻坚奖王俊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34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