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2017-10-12 09:21:2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常州,学术论文,大学研究生,思考,奖励制度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介绍:一、建立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奖励制度的动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应充分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1].可见科学研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研究能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详情:
[免费论文:www.lwlwlw.com]
  一、建立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奖励制度的动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应充分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1].可见科学研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3].为激发研究生科学研究,鼓励学术交流,形成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我校制定了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此项制度实施几年来,对于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发了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调动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进而提高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4].

(一)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

对于研究生来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前期的工作量大,难度大,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辛苦地探索,论文奖励制度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激励研究生们潜心研究,迎难而上。研究生获得论文奖励是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肯定和鼓励,激励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同时也激励身边的同学进行科技创新,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研究生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5].

(二)奖励制度的导向作用

在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的背景下,论文奖励制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论文奖励制度可以引导师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高学校科学创新水平和学术声誉,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5].
  二、论文奖励制度及其实施前后论文数据分析

(一)论文奖励制度介绍

为调动研究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常州大学制定了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奖励制度,将以常州大学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且指导教师为通信作者,常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分为四类进行奖励。

(二)论文奖励制度实施前后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数据分析

2007级、2008级毕业生人均高水平论文篇数为0.13,2009级虽然毕业人数和2008级保持相近的增长速度,但是论文数和作者人数却下降了,毕业生人均高水平论文篇数下降到0.08.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奖励制度的效果从2010级开始显现出来,有效地扭转了毕业生人均高水平论文篇数下降的趋势,在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毕业生人均高水平论文篇数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

奖励制度实施的第二年,2010级毕业人数虽然增长率只有2.28%,但高水论文数和作者人数都有较大增长,增长率分别为70.97%和80.77%,说明论文奖励制度能够很好地激发广大师生科研热情,激励师生潜心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收到了良好的激励效果,具有很强的“典型效应”.

奖励制度实施后,论文作者人均篇数在不断增长,从2009级的人均1.19篇增长到2012级的1.39篇,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获奖论文数超过1篇。这些同学发表首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后,在前面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潜心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说明论文奖励制度实施后,研究生瞄准的科研方向越来越准确,科研道路越走越开阔。

发表高水平论文学生数占毕业人数比例在奖励制度实施后增长较快并趋于稳定,从2009级的7%上升到2012级的13%.说明此项奖励制度有很强的导向性,引导广大师生瞄准科学发展前沿,聚精会神搞科研,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论文奖励制度在广大师生中产生巨大影响,正发展成“群体效应”,形成一个人人搞科研,个个攀高峰的学术氛围。

各年级毕业生人均高水平论文篇数也在稳步上升,从奖励制度实施初的人均0.08篇,上升到2012级的人均0.18篇,这说明在实行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奖励制度后,研究生的平均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的生产力得到了显着提高,很好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从表2分析发现,论文奖励制度实施前,我校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分布在低层次的SCI四区、SCIE、EI等,SCI一区、二区、三区等高层次论文非常少。论文奖励制度实施后,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高层次论文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SCI二区论文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客观地反映了在奖励政策实施以来,获奖论文质量逐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稳步提高。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论文奖励制度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激励和导向效果。      三、获奖论文相关数据分析

通过对论文获奖者的指导教师职称、所属学院等情况进行分析,为研究生培养和论文奖励制度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获奖论文指导教师职称统计分析

通过表3分析获奖论文等级与获奖论文指导教师职称的分布关系可以发现,有高达88.43%的获奖论文是由职称为教授的导师指导出来的,且整体上文章层次越高,教授所占的比例越高,从SCI四区的80%一直上升到SCI一区的100%.在论文奖励制度实施之前,我校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一区论文非常少,论文奖励制度将教授们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潜力激发出来了。

(二)论文获奖者所属学院统计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SCI一区、二区、三区的获奖论文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个学院的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三个学科的学生获奖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论文奖励制度实施效果和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论文奖励制度有很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很好地促进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5].但同时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1. 有高达88.43%的获奖论文是由职称为教授的导师指导出来的,文章层次越高,教授所占的比例越高。副教授及副教授以下职称的导师面临职称晋级的压力,这些导师指导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署名为导师的比例较大。教书育人是导师的天职,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成绩如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导师评职称时应予以充分肯定。

2. 论文奖励制度实施初,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生数占毕业人数比例和毕业生人均高水平论文篇数都有较大的增幅,很好地促进了研究生高水平论文的发表;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指标的增长速度已经趋于稳定,论文奖励政策已经完成了从“典型效应”向“群体效应”转变,现应加大论文奖励幅度的区分度,加大对标志性论文的奖励,加大对SCI一区论文的奖励幅度,减少对EI、SCI四区论文的奖励幅度,进行新一轮的“典型效应”向“群体效应”转变,达到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方面螺旋式上升,培养质量弯道式超越,有助于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品牌效应”.

3.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三个学科的学生获奖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在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同时,应培养新的增长点;在完善奖励制度时应关注论文的业内影响力和学科间发展差异、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网站,2010.
[2]伏琳,杨军.华南理工大学2001-2010年SCI论文统计与分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241-244.
[3]钟萍,肖廷超,胡虹.关于重庆医科大学近年来SCI论文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108-114.
[4]赵镇,赵醒村,刘辉,等.南方医科大学(2005-2010年)SCI论文发表情况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248-250.
[5]曾磊,安钟利,王璐瑶.SCI论文奖励制度对高校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4(5):110-112.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制度的分析与思考》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20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关于常州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学术

    一、建立研究生高水平论文奖励制度的动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应充分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建立以科学研...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