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2017-04-25 06:49:3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一、 中国传统节日: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 春(新)节(立春日) •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 春祠节(春分祭祖) • 清明节(春分后纪念英雄) • 端午节(端阳男孩节)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鬼节七月十五日) • 天医节(八月初一)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敬老节) • 寒衣节(祭祖十月初一)

  补正:

  • 元旦(冬至节) • 花朝女儿节(二月十二) • 上巳节 (轩辕圣诞三月三)

  • 妇女节(3月8日) • 母亲节(孟母四月初二) • 劳动节(5月1日)

  • 青年节(5月4日) • 男孩节(端午五月初五) • 儿童节(6月1日)

  • 建军节(8月1日) • 父亲节(老窦节8月8日) • 国庆节(10月1日)

  • 教师节(至圣先师孔夫子诞辰10月3日)

  • 家祭勿忘告乃翁,诸君莫忘祭祀日。

  一)、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1、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2、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日)

  3、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

  4、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日)

  5、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二)、传统家祭,拜祖日(上香、上供、拜礼)

  1、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守岁 家祭祖,三牲为牛羊猪的祭祀或素品)

  2、农历年初二(春分祭祖庇佑,开年家祭,三牲为鸡鱼猪或素品)

  3、阳历四月五日,夏历清明节(清明扫墓烧纸、祭先祖以及华夏英.烈)

  4、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男孩节、夏至礿祭、龙舟粽子,悬艾、兰汤沐浴)

  5、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祭祖,晨午昏三次茶饭,历代祖先)

  6、农历八月十五,中秋祭月(秋分丰收秋尝家祭,感恩祖先护佑)

  7、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或轩辕黄帝祭祀;

  8、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烧冥衣,祭奠诸先人)

  9、冬月二十二,夏历冬至(祭天冬蒸祭地日)饺子羊肉汤,南方汤圆,

  10、夏历 腊月初八,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猎兽腊祭,腊八节(百神祭)

  祭祀礼仪:食物,纸钱,檀香,男左女右拱手抱香,庄重深色的衣裳等。

  二、节日简介: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西洋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当然从尊重传统来说,当是正月是新年,春节是立春,除夕后的正月叫过年。

  立春日词欣赏:

  立 春 日 ---唐朝 李 远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

  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立 春 日 ---宋代 陆 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豊。

  汉 宫 春·立春日 ---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立 春 日 感 怀 ---明代: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待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太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都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华夏四大祭祖日:上巳节前的春分和秋分是平旦日,春分春祠祭祖是祈求祖宗庇佑一年有好收成;夏商是春礿,周改夏礿,夏至荐新食物麦鱼;秋分秋尝丰收祭祖是感谢祖宗的保佑。后流变为纪念介子推清明日子来祭祖了。冬蒸冬至腊八祭祖变为祭万神。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汉刘歆《西京杂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五月端午男孩节,日本还保留着悬挂鲤鱼旗迎接男孩节,期盼与祝福家中的男孩健康成长,人们制作一些大鲤鱼,高悬于立在屋前的长竿上,迎风飘扬。又因鲤鱼逆水而上,象征着勇猛顽强,激励男孩子们在人生的征途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祝贺男孩子茁壮成长的节日,与花朝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一样了。日本还保留了春分秋分祭祖的传统,汉家期待君王清明而纪念英烈和中元下元祭祖了,保留了道教敬鬼神的传统。

  这个在中国早已经淡化了端午节放鲤鱼型风筝的习俗,其实起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那一条条迎风而起舞的鲤鱼,真正的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

  三、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西历6月21日或22日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

  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四、秋分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为每年的西历9月22~24日。南方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 诗词欣赏:

  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秋 分》 郑孝胥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秋风辞》 汉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宋 · 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秋祭演变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在“秋分”这一天,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故后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史书记载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老北京祭月的习俗:“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 “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岭南习俗所谓的“秋汤”也是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土生土长的味道,也有中医养生的理论。

  四、冬至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为:日南至,又称亚岁,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五、夏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太阳黄道历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既根据二十四节气,也根据月亮历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 诗表达

  1、立春(四季寒来暑往)

  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雨水(降水量)

  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3、惊蛰(物候)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4、春分(四季 3.20白昼平)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5、清明(物候)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6、谷雨(降水)

  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7、立夏(四季始)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8、小满(农事)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9、芒种(农事)

  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10、夏至(四季)

  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11、小暑(气温)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12、大暑(气温)

  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

  13、立秋(四季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14、处暑(气温)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移南径斜辉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15、白露(降水)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16、秋分(四季9.23白昼平)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

  17、寒露(降水)

  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尝梨贝养脾肠。

  18、霜降(降水)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19、立冬(四季始)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场备冬藏。

  20、小雪(降水)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

  21、大雪(降水)

  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2、冬至(四季)

  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23、小寒(气温)

  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24、大寒(气温)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76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