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是以**同志为**的党XX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XX治
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
中国梦政治保证。“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
进。“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
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顶层设计,既有全局又有重点的施政总纲和发展路线图,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
指导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阶段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引擎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
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支撑地位;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
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
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战略举措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同志为**的党XX,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提出并形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在中 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 新飞跃。
材料二 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
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
(1)依据材料一,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四个全面”战略蕴含的哲理。(9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1分)
2015年2月2日,****在XX党校开班仪式的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
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四个全面”是从是从我
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
问题提出来的。
⑴结合材料,阐明“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⑵应用所学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1
材料二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以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为重要表征,以多种
制度协同配合为保障。这就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加强党委领导,发挥
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形
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2)结合材料二,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12分)
(1)依据材料一,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分析“四个全面”战略蕴含的哲理。(9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分)“四个全面”战略针对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实践提出,坚持问题导向,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2分)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实践,对中国的发展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个全面”战略正是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1分)
①提出“四个全面”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4分)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了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4分)
②“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⑴结合材料,阐明“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 要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旳主体。“四个全面”是我党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得出来的。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四个全面”是我党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还有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实践的特点等)。
⑵应用所学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能进一步巩固党的党的执政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从严治党能够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④中国共产党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活动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能更好地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领导作用。
(2)结合材料二,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12分)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③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治理国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④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⑤国家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增强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意识和自觉意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形成
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说明:正确回答上述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原则上每点给3分;从其它角度分析
且言之有理的,视其内容应酌情给分)
2
篇二:四个学会的涵义
“四个学会”的涵义
四个学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
(一)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
“知”在这里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
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学会求知就是“学
会学习”本身,即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
学习的工具(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学会收集
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
意义的实践的手段。
学会求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总之,
学会求知就是要使自己成为“终生的科学之友”。
(二)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与学会求知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者可以说是“知”与“行”
的关系;如果说前者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包括人自身的主观世界和
社会的自然客观世界),那么,后者则旨在改造世界。
与“知”(know)一样,“行”(do)也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多义
词。传统意义上的“学做”,更多地与通过职业技术训练养成劳动技
能联系在一起,与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于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联系在
一起。现在意义上的“学做”,要着眼于21世纪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
要求和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把握。
在一个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经济中,建立在竞争和价值规律
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将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在成百企
业萎缩、破产的同时,更有成千企业兴起、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
术的迅速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职业被淘汰,与其相应的职业技能也
成为昨日黄花;而新的、今日还无法预见的职业将陆续产生。一个人
多次变动工作或劳动场所将是常事。
在世界性的职业变动潮流中,学会做事,是指在“求知”过程中
养成的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工作)变动的应变能
力,在工作中的革新能力,以及在具体的市场环境中创造新就业机会
的能力。从广义上说,学会做事就是要学会以首创精神能动地参与广
泛而生动的发展过程。
(三)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经济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在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
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学会共处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学会共处,有着同样深刻的内涵。
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关心(to care),学会分享(to share),
学会合作(to work with others)。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和谐
相处。学会共处,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
是参加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
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
(四)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
学会做人是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
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学会做人”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报告《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
(中译本《学会生存》)的主题思想。 “to be ”的原意,是“to be human”,“to be a complete man”,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成为完整的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重申并发展了1972年报告
“Learning to Be”的主题思想:
学会做人在这里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
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
体能、想像、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
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篇三:四个全面
邓纯东: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
邓纯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四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新一代XX领导集体确立的推动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从党的十八大以后,在**若干次重要讲话里面,都得到充分的阐述。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和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去年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陆续的提出和论证是,以**为**的党XX坚
持问题导向、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来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的战略布局。这是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对于我们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今天着重就如何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的内涵讲两个问题:第一个大问题关于“四个全面”的定位,也就说我们如何认识这“四个全面”。
一、如何认识“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本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布局中的重要任务,但是“四个全面”整体来讲,它是一个什么?我们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明确它的定位,从整体来认识“四个全面”的意义所在。
定位一:“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新成果。
我们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每次提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部署,都是依据党所处的历史条件、面对的历史任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出的正确判断。那么这“四个全面”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来,我们想它也是把“四个全面”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总的部署、总的布局,是来源于我
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国情特点,分析我们党面临的历史任务得出的科学认识。
第一点,从“四个全面”的内容来看,“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系统思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的提出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里面每个“全面”的部署都是一整套继往开来、独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系统思想,它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都没有一个单方面的任务要求,都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而且每个全方面的任务都是和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多年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独具特色的继往开来的任务。每个方面的任务,都和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这方面进行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相互衔接,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第二点,“四个全面”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每个“全面”相互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从改革的各项任务来看,改革是为了干什么?改革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为了干什么?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各方面的目标任务。法治建设、党的建设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建设,这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内容,把党建设好,把国家建成法治国家,把政府建成法治政府,
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以规范的成熟的法治、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来确保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所以,这“四个全面”相互之间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也不是说某一个“全面”有自己单独的独立的目标、独立的工作价值,不是这样的。
这“四个全面”应该说是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全部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论从内政外交,无论是从党的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乃至“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等所有任务,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布局等,如何进行,“四个全面”都已经全面地回答了,并且是正确的回答。所以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以上就是我们关于“四个全面”的定位的认识的第一句话。
定位二:“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首先,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到了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顾这三十多年,应该说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时期,我们都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事业,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具体任务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五位一体”的每一个任务方面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
比如经济建设,我们在80年代初期,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温饱问题。包括在发展工业主要是要“上项目”,要加大投入。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任务,显然如果还把过去的“上项目”作为重要任务,简单地把加大各项产能的投入、扩大产能作为重要任务,那就搞错了。
改革也是这样。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改革,我们最早国有企业的改革,那叫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因为过去国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包括如何销售,都没有多少自主权,都要政府部门有关的局来掌控,所以改革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后来改革的任务逐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我们现在的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要不断地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成熟、更加规范、更加完善。
所以,我们在发展方面,在改革方面,包括在法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这些任务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我们现在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党根据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和党的建设的实践情况做出判断。那么,现在我们党做出全面地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四个》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74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