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 正文

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

2017-04-15 05:53: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红领巾报》读后感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早早地做完了功课,然后拿起了桌旁的《红领巾报》,开始阅读里面的精彩内容。从《小木偶变脸记》到《我的“记者梦”》,再到《这朵大红花奖给谁》,每一篇文章都非常精彩,或诙谐幽默,或满怀深情,字里行间满载着小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生活点滴??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篇题为《这朵大红花奖给谁》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会上,犀牛老师想要将大红花奖励给表现突出的学生,经过大家重重讨论,红花的获得者将在笨笨猪和聪明的蹦蹦兔两人当中产生。虽然,面对荣誉,两位小朋友表现谦虚,相互谦让,其间,也有其他小朋友认为笨笨猪很笨,并不优秀,但最终,老师还是将大红花奖励给了虽不聪明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笨笨猪。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诸如笨笨猪这样的小朋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许在某一方面并不优秀,但他们拥有一颗善良、谦逊、乐于奉献的心,这样的人应该得到大家的支持、鼓励和认可。而现实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正如聪明的蹦蹦兔,在遇到困难时,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只要大家互相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和谐、美好、充满阳光!

篇二:《红领巾》影评:一个“中国式”好儿童的堕落

一个“中国式”好儿童的堕落

——浅析微电影《红领巾》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凝结成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毋庸置疑,我并不否认这颗珍珠的光纤,但倘若我们定睛一看,这颗堪称巧夺天工的明珠之上总会有那么一丝泛黄的痕迹与抹灭不掉的瑕疵。是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不仅仅只有精华,还有一些尚未觉察到糟粕也一并植入到了国人的骨髓深处,融入其血脉之中。微电影《红领巾》便借用一个喜剧化的外壳,玩味似的跟我们探讨了一个有关于传承的悲剧性的故事,荒诞派的叙事手法将国人骨子里崇尚形式主义的价值观念表现得极为深刻而又耐人寻味,可谓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片。

在叙事技巧方面,微电影《红领巾》运用了单线叙事结构展开故事,以影片中各色人物对红领巾的看法和理解作为线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讲述了一个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好少年在世俗之风的影响下被迫堕落的故事,借此强烈抨击了社会潜规则的隐害。从叙事角度来看,该片的选材和立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教育影片,没有一味歌颂教育事业的光辉,却一反常态的以对比讽刺的形式针砭时弊,在导演向歌的镜头下,现今教育体制的弊端暴露无遗!从叙事风格来看,影片《红领巾》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底,看似诙谐的剧情更是处处彰显着一种无奈,糖衣炮弹下尽是苦涩,导演的影射寓意可见一斑。

在视听语言的处理上,为了突显影片别具一格的韵味,开头就以动画结合历史资料再现的手法,配合着慷慨激昂的主旋律音乐,为我们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张小明的爷爷抗美援朝的英勇故事,气氛严肃,令观众颇受鼓舞,并对此肃然起敬。然而紧接着,影片风格突然来一个反转,原本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解说风格瞬间转变为机械化的旁白,伴随着声音叠化的手法呈现,顿时给观众一种莫名的喜感。与此同时,画面也从庄严肃穆的战争场面转变为一个小学生蹦蹦跳跳的出场,升格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更为滑稽了。至此,导演通过开篇前后反差对比的处理手法,一下子就奠定了影片荒诞、戏谑且兼具黑色幽默的总体基调。不得不提的一点便是,导演在色彩选择的处理上可谓是影片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片中无论是国旗、还是革命先烈的热血、亦或者熊熊燃烧的战火,甚至连标题的颜色,无一不是凸显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红”字!红色的意蕴在中国向来都独具特色:锦旗也好,奖状也罢,都是红色的。因为红色在中国不仅仅寓意着吉祥喜庆,同时它也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象征。然而,随着对这种虚荣心的无限膨胀,原本象征荣誉的红色也就随之变质了,它逐渐演变成一种面子工程,俗称形式主义:即无视是事物本身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只注重肤浅的表面形式。导演对红色的意义表达非常精准,片中的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人士对红领巾的错误认知,其实是戏谑性地反映出了注重形式主义的风气早已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并对此不以为然。纵观全片,导演在色调的处理上也算是匠心独运,首先,在色彩选择上,导演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要倾向,在光线的处理上,学校的灯

光照明普遍偏柔和。因此这种反映青少年成长和学习的影片题材,原本就应该在这种色彩鲜艳、光线充足的暖色调中呈现,然而导演向歌却在滤镜上过滤了一层青灰色彩,将原本的暖色调氛围刻意冷色调化了,借此来表现影片的另一个主题:中国未来一代在这个被各种黑暗现实充斥着的染缸里摸爬滚打,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红领巾作为贯穿全片的道具暗线,在影片中意义颇具玩味,红领巾的神圣意蕴借助主人公张小明之口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它本该是寄托着祖国未来的花朵对于革命先辈的缅怀与追悼之情,而佩戴红领巾本该意味着传承先烈们英勇献身、不屈不挠的意志。然而在影片中,红领巾却沦为了趋炎附势的老师眼中威慑学生的规则;沦为了人云亦云的学生眼中自我标榜的方式;沦为了金钱至上的小贩眼中攫取利润的手段;沦为了刻板意识的婆婆眼中区分好坏的标准。影片的最后,画面定格在主人公张小明同学诡异的笑脸上,嘹亮的少先队员进行曲再次响起,伴随着这刺耳的少先队歌,故事落幕,至此“护旗英雄”张小明,这个全片中唯一个对红领巾有着正确认识的孩子,在经历了潜规则的洗礼之后,终于完成了一个“中国式”好儿童的堕落。

篇三:英雄故事读后感

范文一:

今天我们年级开展了小英雄故事比赛。我班的两名同学和二(1)、二(3)、二(4)、二

(5)班,各班两名同学来比赛,我是第四个讲故事的同学,我 的故事名叫《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送鸡毛信给八路军的时候刚12岁,为了把鸡毛信送到八路军手里,海娃受尽鬼子的折磨,还被子弹打中了手,可是,海娃想到鸡毛信的重要,忍着疼继续跑,最终成功的完成了任务。我很荣幸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们听,我今后也要学习小英雄的勇敢、机智。

范文二: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感人故事,曾经激励、鼓舞着几代人奋发向前。再次捧起此书时,眼前浮现的不仅是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形象,还有的是当年听到这些故事时的震撼样!记得印象最深的当属革命战士夏明翰:他在慷慨就义前提笔写的那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多么悲壮!到现在还熟记于脑海中。

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些故事中的许多英雄正是应证了此句话,小小年纪就能临危不俱、坚贞不屈,真是让人敬佩!

现在的孩子可能了解的没有我们那时深刻,毕竟时代不同,追求的精神物质也不同。但不管怎样,不能淡忘那些革命先烈、少年英雄,因为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特有的气概,正是我们当代孩子所缺乏的,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灌输,不断的加强,希望能在孩子的心里生根!

范文三:

《英雄故事》里 全是一个个红色故事,因此,这成了我最喜爱的图书之一。夏明翰在临死前作诗,鲁迅剪辫记,董存瑞舍身炸城堡&&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不断的浮现在我眼前。《英雄故事》描述的是英雄们的顽强、执着,他们描述的是战争期间任名门的痛苦生活!如果拿些人民和英雄们比的话真是太渺小了,他们没有英雄们的智慧;没有英雄们的勇气;更没有英雄们的毅力和决心。我们退后一步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我们能有这么舒适优异的生活条件吗?也许这时中国还在受着欺压虐待的痛苦。

我认为我们应给像英雄们一样,心里一直存着报效祖国的念头,努力认真快乐的学习,有着英雄们顽强的毅力。再看看我们脖子上系着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它正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正是用英雄们源源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系在脖子上应该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91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
相关文章
  • 红领巾的故事观后感

    《红领巾报》读后感今天放学回家后,我早早地做完了功课,然后拿起了桌旁的《红领巾报》,开始阅读里面的精彩内容。从《小木偶变脸记》到《我的“记者梦”》,再到《这朵大红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