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导游词 > 释迦涅槃图的介绍,导游词 正文 本文移动端:释迦涅槃图的介绍,导游词

释迦涅槃图的介绍,导游词

2016-10-13 00:10:0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大足石刻导游词

大足石刻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足石刻观光旅游,我是负责你们今天讲解的

导游员——向晶,大家可以叫我小向,在本次的旅途中我将秉着“热心、负责”的理念全程

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预祝大家本次石刻之旅丰富多彩,有趣难忘,大家都能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大足石刻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先介绍一下大足石刻的基本概括。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始建于公元650年,历经五

代,盛于南宋,现存摩崖石刻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遍布100多处,主要有宝顶山石刻,

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石篆山石刻,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

刻,于1999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听了刚才我对大足石刻的简要介绍,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一睹大足石刻的风采

了,现在就跟随着我走进大足石刻之一的宝顶山石刻吧!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宝顶山石刻的入口了,宝顶山石刻为南宋赵智凤以弘扬佛法,教

化众生为宗旨,尽毕生之力,惨淡经营七十余年营建而成的。在进行参观之前,温馨提醒大

家一下,景区人多,请大家紧跟着我,可千万不要掉队!现在就开始咱们的旅程,走进宝顶

山石刻。

大家还记得在春节晚会上由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吗?它当即成为了最感人的

节目。当大家看到眼前这尊用石头雕刻、全身饰以金箔的千手观音时,相信它的视觉震撼不

亚于前者。千手观音造像是佛教中常见的神灵,中国许多的地方都有千手观音,有的有10

只手,有的有32只手,还有的是48只手,但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尊千手观音造像,她有

1007只手,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造像,堪称“天下奇观”。它充分利用了岩石空间,强调气势与真实,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造

像面积达88平方米,流光溢彩,美不胜收,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

缭乱,心摇目眩,是否有一种让你看着看着,突觉手怎么会越来越多的错觉啊? 大家可要仔细的观察了,千手观音造像的每只手中还有一只眼睛,因此她的全名就是“千

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大家一定在苦思冥想,为什么她会有那么多只手吧?你们一定不知

道千手观音的来历,其实是这样的,相传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她是古代一位妙庄王

的三公主,因献出自己的一手一眼为父亲和药而感动了佛祖,佛祖赏还她千手千眼让她去救

助众生,因而,她的千手象征她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她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

这尊千手观音造像可真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此乃“世界石刻艺术的瑰宝”。 游客们,接下来我们将去的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释迦涅槃圣迹图,

现在大家在此自由休息十分钟,十分钟后我们将一同前往释迦涅槃圣迹图。篇二:重庆大足

石刻导游词

大足石刻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

程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游览观光,待会儿,

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

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

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

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

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

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07年被评为国家

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

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

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

牟尼在涅槃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

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间(892年-1162年)

结束,历时250年。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

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

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

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

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

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槃像、九龙浴太子等著

名景点。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时期,共有造像15窟,以道教造像为主,刻工

细腻、造型丰满,是我国石刻艺术中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整的道教石刻造像区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千米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年间(1082年-

1096年)结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造像区。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20千米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

年-1151年),为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门山造像共分为13

龛,有药师佛、释迦佛、观音洞、孔雀明王等龛窟。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简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睹为快呢,不

过不用着急,因为我们即将要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了。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宝顶山的

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中有个

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

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为之“无常鬼”。“无

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常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表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

怒目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个人,表示修行的

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中所说的,万源发于

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正

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大家请看,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称为“上三

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为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面为“下三道”,下三道的中

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左边为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

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

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

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

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

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

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

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

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皮囊

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

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释迦涅槃图,又称卧佛,这是大佛湾中最宏伟的一龛造

像了,侧卧的释迦佛半身像长31米,表现的是释迦牟呢涅槃时的情景。据《涅槃经》记载,

释迦牟呢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塌,众弟子慌乱。早期的涅槃像多这样表现,

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肃穆宁静。大佛湾的这龛造像就恰好表现出了释迦牟呢涅槃

时的安详之态。造像前有一道“九曲黄河”,据说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于是释迦牟尼

便用手划出一条大河将弟子们隔开。卧佛上面站着的是他的家眷,据说是释迦之母摩耶夫人

听闻了释迦牟尼涅槃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下,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九龙浴太子。相传释迦之母摩耶夫人40岁尚未有子。一晚,梦见一

孩子乘六牙白象从她的右腋跑进肚子里,于是她便怀孕了。怀胎十月,按古印度风俗回娘家

分娩。路经蓝毗尼花园时,她刚抬起右手摘花之时,释迦牟尼就从其右腋钻出。他一落地便

是芳香遍地,祥云缭绕。他朝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莲。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称“天下地下,唯我独尊”。这时两位力士手捧金盆凌空而至,又飞来九龙吐冷暖二水为他洗

礼。这龛造像匠心独运,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此处以前是一缺口,溪水终年流淌不息。工匠

们先将水积于卧佛上面的池塘里,再用石头把这个缺口垒起,打上九龙和太子,然后通过暗

道,使水经最大的龙嘴缓缓吐出,沐浴金盆中初生的太子。绢绢细流长年不断地从太子身上

滑过,流入下面的小池,再经旁边的“九曲黄河”排出去。工匠师们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排水

问题,而且使造像静中寓动,充满园林之趣。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大足石刻之行就要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篇三:大足石刻导游词大足石刻导游词

同学们,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尊造像就是释迦牟尼涅槃像。这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

的一尊造像,在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其造型比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浑厚柔和,

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祖涅槃时的安祥之态。 “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即

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 涅槃变相历来具有较为严格的规定。经书记载,佛祖是在两棵娑椤树之间,“头北脚南,

背东面西,右手支颐而卧”。此处的卧佛身位与佛经基本吻合。 根据多种《涅槃经》记载,释迦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倾。众弟子挖心剖

腹,引火自焚,一片惊慌动乱,早期的涅槃变相也几乎都是这样来表现的。但这样表现出来,

观者就会有疑问,释迦牟尼达到了最高境界,众弟子应为他高兴庆贺才对,为什么会这么悲

痛欲绝呢?所以后来的涅槃变相就逐渐有了变化,整个画面只是给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

再无先前那种恐慌气氛了,这是一大改进,这种改进在这龛造像中表现得比较突出。请大家注意看,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

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在

云端之中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经书上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于兜率天宫闻得释迦涅槃

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整龛

造像布局严谨,既烘托出佛祖涅槃的神圣气氛,又收到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的艺

术效果。

卧佛前面有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

尤其是小弟子阿难,他痛哭流涕,拉着释迦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想,弟子们功德还未

圆满,还必须留下修炼,所以一狠心推开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

隔开。他在河对岸和弟子们久久相望,不忍离去,在他站过的地方留下一双大脚印。匠师们

在卧佛岩顶上面的水池中就打刻了一双大脚印,有人问大足县之所以叫“大足”会不会由此

而来?其实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早在唐朝就已建县,大足之名是由于县内有一条名叫

“大足川”的河而来,取其“大丰大足”之意,所以大家不要有所误解才好。为大家讲解了释迦涅槃像之后,不知大家对生死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和参悟?好了,接下

来的时间就由大家自由活动,大家可以静静的思考人生,也可以细细观摩这大足石刻的魅力,

总之,尽兴就好。篇四:大足石刻导游词 大足石刻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程

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务,非常欢迎大家来到重庆游览观光,待会儿,

我将带领大家游览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

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所有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

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历经晚唐、

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

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999年

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

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

石篆山、石门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关于大足石刻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大足为传统农业区,气候温和,风调雨顺,

收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为大足大丰之地,故得名。还有就是与佛教传说有关,相传释迦

牟尼在涅槃前夕曾到过大足,在其讲佛之地留下了一双大脚,故人们叫当地为大足。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面约1公里处,共有摩崖造像5000于尊,由唐末刺史韦君靖开

凿于唐景福元年,后由地方官吏、乡绅、僧尼等续建,至南宋绍兴年结束,历时250年。以

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

展、变化,尤以观音造像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北山石刻以当时流行的

佛教艺术为主,体现了佛教的世俗化,其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

颗明珠”。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

(1174年-1252年)主持建造,历时70余年,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

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余尊,题材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

型的佛教圣地,展现了石刻艺术的精华。宝顶山有千手观音、释迦涅槃像、九龙浴太子等著

名景点。

各位游客朋友们,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简介后,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一睹为快呢,不

过不用着急,因为我们即将要到达目的地——大足石刻了。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大足石刻的宝顶山,接下来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宝顶山的

大佛湾石刻造像群。大家请看,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图”。佛教中有个

经典的理论“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每个人死后

都要经过轮回投胎转世,这幅造像就集中反映了业力果报和生死轮回的佛教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个抱着轮子的蓝面巨人,他叫做转轮王,四川人称为之“无常鬼”。“无

常”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是指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刹那生灭的,这里把无

常人格化就成了“无常鬼”,由他来掌握生死轮回,表示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它怒目

獠齿死咬轮盘,两臂紧钳轮盘,象征着业力即因果报应不可逆转。 六道轮回图共分四圈。我们依次从里往外看,轮盘的中心圈中坐着一个人, 表示修行的众生,从其心际飞出了六道佛光,把整个轮盘划分为六个部分。即佛教中所

说的,万源发于心。每道光上有若干小圆圈,圈内刻着佛或菩萨,表示“众生皆有佛性,众

生皆可成佛”。正中的圆圈旁的猪、蛇、鸽分别代表了贪嗔痴三毒。第二圈则为生死轮回的六道。大家请看,以中间的这条佛光为界,上面三道称为“上三

道”。上三道的正中为天道,右边为阿修罗道,左边为人道。下面为“下三道”,下三道的中

间为地狱道,右边为饿鬼道,左边为畜生道。 轮盘的第三圈是佛教十二因缘说的形象表现。十二因缘阐明了人生的变化无常,生死轮

回的过程及因果关系,它将人生现象分为从“无明”到“老死”十二个部分。任何生命在没

获得解脱之前,都在这个过程中循环,佛教认为这个过程都是痛苦的,只有皈依佛门修成正

果才能摆脱这种痛苦。这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以及生、老、病、死诸般痛苦,工匠师都用

生动的图画表现了出来。例如“生苦”,这里表现的是一位孕妇正坐在床前生孩子。佛家认为,

孩子倒挂悬垂于狭小的母腹内四肢不得伸展,其母喝一口热汤,孩子如下油锅地狱;喝一口

冷茶,又如坠寒冰地狱??生命在形成之时,就已开始受苦了 第四圈共有18个小龛,每个龛内都刻有一个皮囊,皮囊裹着一个生命,请大家仔细看,

皮囊里的尾部表示前生,头部表示来世,比如最下面的这幅图,头部是鱼,尾部是蛇,就表

示它上辈子是蛇,下辈子成了鱼,接下来的图是马头鱼尾巴就表示它又从鱼变成了马。皮囊

则是灵魂,佛教认为不管躯体如何变化,灵魂是永恒不变的。 轮盘左下方有一官一卒,这两个表示贪;右下方有一只猴子,一边抚摸下身,一边望着

身后的少女,表示爱,这两幅图的意思是说正是因为众生的贪爱之心才让轮盘旋转不休。 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大足石刻之行就要到此结束了,祝大家旅途愉快篇

五:大足石刻导游词大家好!今天就由小秦带着大家去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在1999年就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也是咱们重庆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万余尊,与敦煌、

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相对,大足石刻不仅保存完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

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在参观前,我们先认识大足这个地方。重庆的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

像达5万多个。它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造像集中,技艺精湛,表现“神的人化,人的神化”

的特点,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其中最着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

北山。 据说,北山的石刻造像近万。这些石刻像的特点是刻工精细,形象生动,其中最精彩的

是几座观音、文殊和普贤的造像。可惜,时间太短,我们没有前往。 大家跟我往前走,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它是我国石窟艺术

中罕见的。近万尊形态各异的佛教造像,紧紧密布在长达500米的陡峭崖壁上。在风格上和

北山很不相同。这里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组一组的雕像来连续表达一个或几个不同内容的佛

经故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造像叫牧牛图,它是国内罕见的一组长卷式组雕,一共有30米长,

刻了十头牛,十个牧人。如果不介绍你自己看的话,会以为是表现当地老百姓放牛的情景。

其实在这里它是根据牧牛的方式来表现佛教修行的过程。牛呢,比喻人的心,牧人就代表了

篇二:导游词完整版

1、长江三峡

大家好!我是你们此次长江三峡的导游员。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了。在这次旅程中,我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在旅程开始之前呢,我就对大家将要游览的长江三峡的一些情况给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

首先呢,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长江。长江流域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5。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世界第三长河,它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山西侧,全长6300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最后经上海汇入东海。

当长江流至重庆东部的奉节,长江便冲开崇山峻岭奔腾而下,形成了雄伟壮丽的大峡谷—长江三峡,我们今天知道的长江三峡是衢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三段峡谷各有特色,衢塘峡雄伟,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较为险峻。

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以雄著称,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止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段,但是景观最雄伟壮观,长江在这里切过中生代石灰岩,形成了陡峭的峡谷,两岸断岩峭壁尤其陡峭,古人曾发出“重江万管玲珑笔,难写衢塘两岸山”的感慨,两岸山峰高出江面几百米,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1500米左右,江面在此非常狭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00米,如果从上望下俯视就好像船行驶在地道中一般。长江三峡不仅自然景观卓越,人文景观也是不容小觑的。那就是白帝城的人文气息。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庙内还陈列有瞿塘峡悬棺内的文物和隋唐以来73块书画碑刻,以及历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100余幅。

巫峡不似瞿塘峡的雄伟,但却别有一番风味。巫峡西起重庆大宁河口,东止巴东县的关渡口,全长45公里,巫峡中的人文景观非常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

还是屹立于两岸的巫山12峰,江北江南各六峰,其中以秀丽的神女峰最为出名。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以险著称的西陵峡,西陵峡不在重庆境内。它西起秭归的香溪口,东至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70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但是现在的西陵峡已不是以前那个滩多水急之地。今天的西陵峡大部分已经成为葛洲坝平湖库区,船行驶在西陵峡中也感觉是那样的平稳和舒适。西陵峡还有世界上第一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宜昌市秭归县的三斗坪。三峡大坝建成后全坝长1983米,最大坝高为185米,2010年最高运行水位达到175米,总蓄水量393亿立方米。是世界一大奇迹。

在长江北岸有被称作“东方明珠”的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境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处临江有一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故称石宝寨。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原建9层,寨顶有古刹天子殿。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也是中国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又被称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石宝寨也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2003年三峡蓄水发电之后,长江水面将上升道寨门口,木寨周围将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水面湖泊,石宝寨自此将由山寨变成“水寨”。石宝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盆景”和江中“小蓬莱”。

2、大足石刻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光辉旅行社的导游xx,很高兴在此和大家相遇相识,有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告诉我,我一定尽心为您解决,好吗?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带着大家去感受宗教的魅力,一起去游览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在有着“石刻之乡”之称的大足县,距重庆市中心130公里,出重庆主城区向西70公里。

重庆大足石刻集佛、道、儒“三教”造像艺术于一体,是一部伟大的石刻“连环画”,她不像云岗石窟那样需要深谙佛理才能看懂。大足石刻用那些古老的故事向我们展示神与神、神与人的关系,也许您的难题将在这里获译。全县有石刻40余处,以宝顶、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这五山为代表,其中宝顶山、北山的规模最大、刻像最集中、造型最精美,是唐宋时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摩岩造像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而著称。这儿的大佛、观音、天堂、地狱全是石头雕刻成的。细心的朋友可能一会儿会发现1万多座石刻全部是由山体直接开凿而成,是为一个整体,没有一个雕塑是取下石胚、打造完成之后再塑上去的,因此,可以想象,这对雕刻者的技艺水平要求有多高,不仅要求雕刻者完全凭借心中的胸臆,直接在岩壁上进行开岩、定胚、斧凿、细雕,一气呵成,而且需要各个雕刻者之间进行非常完美的配合,才能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在那个缺乏现代科技的年代,这项工程所需要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和协调配合的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大足石刻宝顶山的摩岩造像经历年考证,开创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为南宋密宗一代大阿闍黎赵智凤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宗旨,尽毕生之力,花了七十余年营建而成的,我国唯一的一处大型佛教密宗曼荼罗。这个曼荼罗纵横五里,多达十三处,除大佛湾之外,还有龙潭沟、龙头山、对面佛等,其中大佛湾的摩岩造像是宝顶山石刻艺术精华之所在。整个大佛湾的造像,从护法神起到正觉像止,共有十九幅大型雕像,编为三十一号。在三山石岩相连的一个马蹄形山湾内,刻着长达五百米的宗教艺术画廊,造像以山形取势,巨龛相连,蔚为壮观。

这里的造像都经过了赵智凤周密的构思和设计,先雕凿出一个小佛湾作为蓝本,然后再统一布局、施工,在大佛湾扩大雕造。在这里,佛教教义被连环画式的石刻通俗地图解着、昭示着。一组组表现佛教人生观、世界观、修持方法以及儒家伦理、理学心性的大型高浮雕巨龛相连,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有人称它是“几乎将一代大教收罗毕尽”。其造像题材不重复,构图严谨有序,图文相间,而且表现手法朴实无华,自然生动,将深奥的佛教义理通过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风俗情节体现出来。您不仅可以从中阅读到佛教教义,还能从中领略到宋代的世俗社会、家庭生活和精神风貌。

一会儿我们还能了解到古代的艺术家们在造像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揉进了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学原理,充分利用岩石、水源等自然条件,因地、因材而施艺。他们超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使这些珍贵的宗教文化遗产,虽然经历了八百多年的历史创伤和自然风化,却仍然闪烁着古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光辉,启迪和激励着人们向民族精神和艺术智慧的新高峰攀登!

各位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就是释迦涅槃圣迹图的位置。这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在宝顶山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他横卧于佛湾东岩,长达31米,为半身像。其造型比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和最理想的境界,即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涅槃变相历来具有较为严格的造像仪轨。据经书记载,佛主是在两棵娑椤树之间,“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手支颐而卧”。此处的卧佛身位与佛经也基本吻合。根据多种《涅槃经》记载,释迦涅槃时,大地发出六种震动,树倒房倾。众弟子挖心剖腹,引火自焚,一片惊慌动乱,早期的涅槃变相也几乎都是这样来表现的。但这样可能就会有人疑问:释迦牟尼达到了最高境界,众弟子应为他高兴庆贺才对,为什么会这么悲痛欲绝呢?所以,后来的涅槃变相就逐渐有了变化,整个画面只是给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没有先前那种恐慌气氛了,这是一大改进,这种改进在大佛湾这龛涅槃像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此处的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

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在云端之中有人说站着的是释迦牟尼的家眷,也有说是天女。如是眷属,中间这位则是释迦母亲摩耶夫人,左边是他的姨妈,摩耶夫人生下释迦几天就死了,释迦由他的姨妈带大,右边是释迦的妻子,是邻国的一个公主,长得非常漂亮。这三个都比释迦先死,她们在天宫闻得释迦摩尼涅槃,就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手捧鲜花水果,迎接释迦圣灵。经书上说: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于兜率天宫闻得释迦涅槃的消息,率众眷属从天而降,持香花水果,游虚空以赞圣德??整龛造像布局严谨,在造型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整个卧佛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这种处理使造像显得意境博大而有魄力。从而还导致了民间一句夸张的俗语,说宝顶的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这正是采用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表现手法,既烘托出佛主涅槃的神圣气氛,又收到了“以小衬大,以竖破横”的艺术效果。

我们看到卧佛前面有一条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尤其是小弟子阿难,他痛哭流涕,拉着释迦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想,弟子们功德还未圆满,还必须留下修炼,所以一狠心推开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他在河对岸和弟子们久久相望,不忍离去,在他站过的地方留下一双大脚印。匠师们在卧佛岩顶上面的水池中就打刻了一双大脚印,这双脚印长1.8米,宽1.1米。也有人问大足县之所以叫“大足”会不会由此而来?其实,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早在唐朝就已建县,大足之名是由于县内有一条名叫“大足川”的河而来,取其“大丰大足”之意。

好了,各位朋友们,现在留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游览,希望大家把握好时间,不要耽误我们去往下一个景点哦。

好的,我的讲解完毕,谢谢大家。

篇三:福会寺导游词

福会寺

福会寺是王爷庙的家庙,是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136平方米,全盛时期曾居住喇嘛450余人。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蒙古王爷权势炙手可热,家庙自然也是气度不凡。它原由两座院落、五座殿堂组成,建筑恢弘,内供奉各路佛像200与尊。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后几经修建,于1997年开光使用,恢复了主要佛事活动,每逢初一、十五诵大经,七月十五赶庙会、跳查玛等。

游览佛教寺院,必须要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尤其是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悉达多,姓乔达摩,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摩尼”(意思释迦族的圣人).

福会寺具有古朴典雅的清代早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北方管式建筑严谨、庄重的构造特点。大式做法,高级屋顶。和玺,砖雕、木雕装饰,极具特色。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庙旗,旗上有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埯、嘛、呢、叭、咪、哞,也称六字大明咒,过庙旗就是福会寺的主殿之——天王殿,四大天王体型魁梧,神态威严,脚踏语意为“贪、嗔、痴、爱、杀、盗、淫、妄”的八怪。显示出力拔山河,乞丐神舟的气概。佛经上说,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我们所居地)西牛贺州。北俱泸州。四大天王住须弥山山腰的健陀罗山,其任务事各护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握青峰宝剑,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宝伞,有时左手握神鼠。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缠龙或者,有的另一手持宝珠,民间把四大天王的兵器做了汉语,双关式改造,南方增长天王掌青锋宝剑,职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北方多闻天王持宝伞,职雨,西方广目天王持龙,职顺,意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天王殿后面是又一座五间大殿,两侧有钟鼓楼,寺庙内晨钟暮鼓,初一·十五诵大经之日,也要击鼓敲钟。大殿内供奉的是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尊胜佛母。头戴五佛冠,面部丰满,神态凝重,二目平视的佛就是无量长寿佛,汉地佛教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三方佛中西方极乐教主。西方极乐世界是著名的净土,中国佛教徒大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经上说,僧俗子弟一心一意口念阿弥陀佛,教主就会接引念佛者往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又被称为接引佛。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13个名号中最常见的。观世音是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的菩萨,据说也有33种化身。白度母·尊胜佛母就是观世音救苦救难时所现的两个化身,白度母脸若银盆,尊胜佛母超凡脱随俗。

三殿是大雄宝殿,上下层共49间,正中供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镀金塑像。围墙上面是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按佛祖旨意,弘扬佛法。

四殿是三间召庙。供奉的是佛祖释迦摩尼,释迦摩尼神态安详,端坐上方。左手放在脚

上,向众生说法。

释迦摩尼早年苦行,后生得道,广结佛缘,足迹遍布印度半岛,说法传教,大智大勇,最后在拘尸迦圆寂,真真正正的生无苦,死无苦,生而乐,死而乐,墙上壁画展示的是释迦摩尼从降生到圆寂的整个过程。释迦摩尼生于中印度迦吡罗卫国,父亲是迦吡罗卫国的国王,叫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释迦摩尼之前,曾梦见一位堂堂一表的男人,乘坐一头白色大象,从虚空中走来,走进她时,从她的右肋进入腹中,十个月以后在一颗无忧树下释迦摩尼从摩耶夫人的右肋中间出生。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给太子起名叫悉达多,是“一切义成的意思”。悉达多沉声不久,即自动行走七步,脚下出现七朵莲花,他举目眺望四方,说道:这是我在人间最后受生,我是为了成佛猜到人间的。我是人中最伟大尊贵的觉者,我要广度救济一切众生。29岁时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35岁时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到他80岁时,宣称“我80岁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29岁二月初八出家,35岁十二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80岁的二月十五日。我与子夜在此婆罗树间涅槃。释迦摩尼以吉祥卧姿在婆罗双树间涅槃。

五殿正中站立的是弥勒佛,弥勒佛是三世佛(又称竖三世)中的未来佛。现在佛是释迦摩尼,过去佛是燃灯佛。佛经上说,弥勒佛现在还是菩萨,还在兜率天内院中(弥勒净土)修行,释迦摩尼预言米勒将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在印度,在华林园龙树下得道成佛接班,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弥勒佛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和化身像三种。大肚弥勒法名契此,相传为五代后梁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他 垂肩,坦胸露肚,开口长笑,但无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依仗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公元916年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米勒真米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时人们才醒悟为米勒的化身。“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对米勒佛皆大欢喜的想象予以生动的描写。

除了主殿供奉的佛像外,在东西配殿还分别供奉药师佛。文殊菩萨、不懂明王、莲花大师、大威德金刚等,各在其中,各司其职。游览福会寺可以了解历史,认识宗教,欣赏艺术。寺院本身就是一副立体画,每尊佛像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佛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向往也与世间殊途同归,惩恶扬善,国泰民安,是人们共同的追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释迦涅槃图的介绍,导游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释迦涅槃图的介绍,导游词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