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方案规划书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智能化系统
规
划
方
案
安徽安泰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9月
目 录
一、智能化系统概述 ..................................................................................................... 3
1、工程概况 ......................................................................................................................... 3
2、建设目标 ......................................................................................................................... 3
3、建设原则 ......................................................................................................................... 4
4、设计标准和依据 ............................................................................................................. 4
5、智能化系统建设内容 ..................................................................................................... 6
二、综合布线系统 ......................................................................................................... 8
1、系统概述 ......................................................................................................................... 8
2、总体规划设计 ................................................................................................................. 8
3、信息点分布规划原则 ..................................................................................................... 9
三、有线电视系统 ....................................................................................................... 10
1、系统概述 ....................................................................................................................... 10
2、总体设计规划 ............................................................................................................... 10
四、安全防范系统 ....................................................................................................... 11
1、系统概述 ....................................................................................................................... 11
2、视频监控设计规划 ....................................................................................................... 11
3、防盗报警设计规划 ....................................................................................................... 12
4、电子巡更设计规划 ....................................................................................................... 13
五、一卡通管理系统 ................................................................................................... 14
1、系统概述 ....................................................................................................................... 14
2、总体设计规划 ............................................................................................................... 14
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 16
1、系统概述 ....................................................................................................................... 16
2、总体设计说明 ............................................................................................................... 16
七、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 18
1、系统概述 ....................................................................................................................... 18
2、总体设计说明 ............................................................................................................... 18
3、扬声器点位分布规划 ................................................................................................... 18
八、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 20
1、系统概述 ....................................................................................................................... 20
2、总体设计说明 ............................................................................................................... 20
十、多媒体会议系统 ................................................................................................... 23
1、系统概述 ....................................................................................................................... 23
2、总体设计说明 ............................................................................................................... 23
十一、学校网络机房、图书馆机房工程 ....................................................................... 25
1、工程概述 ....................................................................................................................... 25
2、工程设计范围 ............................................................................................................... 25
3、工程设计说明 ............................................................................................................... 25
十二、综合管道桥架系统 ............................................................................................ 32
一、智能化系统概述
1、工程概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公立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隶属省卫生厅,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主要开办医学专科教育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其新建的新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19900平方米,框剪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一层设基础部6个机房、贵宾休息室;二层设有采编部、图书、报刊加工、编目室,新书库房,文献资源建设室、自习室、目录检索区、读者活动多功能室;三层设有图文信息中心办公用房、休闲区、电子阅览室、网络中心机房;四层设有报刊阅览室、图文信息中心办公用房、社会科学书库(I—K类);五层设有社会科学书库(A—H,Z类)、自然科学书库;六层设有社会科学样本图书阅览室、自然科学样本图书阅览室;七层设有基本书库、基本书库;八层设有基本书库、过刊、过报阅览室。整个图书馆的智能化工程将围绕着不同区域的功能规划为中心进行设计。
2、建设目标
图书馆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图书馆学界就提出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上世纪80年代末,“数字图书馆”概念开始出现。数字图书馆遂成为提供内容浩繁、经过整序的多媒体数字化信息和知识库的机构。从图书馆数字化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图书馆数字化是文献信息从加工、组织、存储、传播方式到信息服务领域的全面变革。
由于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知识增长迅猛,学科交叉迅速发展,文献量大幅增加,出版物种类繁多,学科文献分散,网络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这就使得人们通过传统的文献工具来全面获得某学科文献资源已经变得相当困难,客观上要求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一套数字化专业工具,从而提高文献利用的针对性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建筑智能化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完善的智能化平台上才能实现数字化图书馆。智能化工程设计必须立足于数字化图书馆的高度,结构上体现先进性,设计一步到位,实施分步进行。智能化系统的建设都必须要为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所服务,确
保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稳定、安全及高效的运行,从而服务于广大师生。
3、建设原则
A、系统的成熟性:本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将充分考虑采用技术的成熟性,对不够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将不予采用,这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即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是经过多次实际考核的,采用后,安装调试完毕后,即能正常运行。
B、系统的经济性:有效地控制系统集成的成本是本方案设计考虑地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要达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同时也要在合理地范围内控制系统成本,即相同技术条件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C、系统的开放性:本方案采用和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业标准,使集成后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灵活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便于维护,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
D、系统的可管理性:本系统建成后,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在机电设备的管理相对简单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变得相对复杂起来。网络是本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来保证系统高效、可靠、安全地运行。
E、系统的可靠性:设计过程中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包括提高系统的冗余能力,增加关键设备的容错性等。即出故障的概率很小,万一出故障后,停车维修的时间很短。
F、系统的先进性:在设计的当时是先进的,以保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系统不致被淘汰。在保证成熟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先进。
G、系统的高效率性:系统性能是系统集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系统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系统性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实时响应和控制能力;网络服务器在线事务处理的能力;网络的吞吐能力;通信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图书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应从适用和管理的目标出发,把楼内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智能化系统设计者和集成商应充分明确工程中各子系统的相关性及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力争使工程达到预想的智能化效果。
4、设计标准和依据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区图书馆智能化系统项目的系统设计遵循国际、国家最新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标准、规范,主要参考标准为:
篇二:设计规划书
南昌大学
SKG SD-1602 电陶炉
设计规划书
姓名:贺叶鸣 叶倪
学号:5203211066 5203211074
班级:工业设计建筑产品113班
指导老师:郑惠民
目 录
第一部分:设计流程规划
一、项目综述………………………………………….3
二、活动分解………………………………………….4
三、分配人员工期……………………………………5
四、绘制甘特图………………………………………7
第二部分:设计研究
一、设计方案…………………………………………8
二、选定方案………………………………………...9
三、消费者分析………………………………………10
四、市场、竞争分析…………………………………12
第三部分、设计规格书
一、设计规格书………………………………………20
第一部分:设计流程规划
一、项目综述:
二、活动分解:
1、设计研究
⑴消费者分析
① 背景研究(用户、客户、其他相关人员)--研究方法:观察、访谈等
② 文献
③ 问卷调查
④ 探索(图片日志、焦点小组、追踪研究、角色模型、品牌研究、市场研究、
零售研究)
⑵设计纲要
⑶设计规格书
2、概念设计
⑴概念构思
① 头脑风暴
② 属性列举
③ 类比思考
④ 水平思考
⑤ 思维导图
⑥ 。。。。。。
⑵绘图(外观、结构)
① 手绘
② 效果图(手绘、电脑)
③ 计算机辅助三维
⑶工程图
① 透视图
② 投影图
③ 结构分析图
⑷模型
① 草模
② 模拟模型
③ 外观模型
④ 结构模型
⑸原型(样机)
⑹评估与选择
3、制造、营销
三、分配人员、工期:
一、分配人员、工期
二、产品设计全过程所需 8人 工期2个月
(一)、设计研究
(1)、消费者分析:
背景研究由2人完成为时1天 文献查找由1人完成为时1天
探索 由1人完成为时2天
市场调研
(2)、设计刚要由2人完成为时1天
(3)、设计规格书 由2人完成为时1天
(二)、概念设计
篇三:工程规划书
目 录
1发展背景 ....................................................................... 1 1.1 区域位置 .................................................................. 1 1.2
项目背景 .................................................................. 1
1.2.1 东津新区未来发展格局 .................................................... 1 1.2.2 东津世纪城未来发展格局 .................................................. 1 1.2.3 东津世纪城7#-12#地块未来发展机遇........................................ 1 2 上层次规划 ................................................................... 1 2.1
项目用地 .................................................................. 1
2.2 道路交通 ..................................................................... 1 2.3 景观资源 .................................................................. 1 2.4
基地市政基础 .............................................................. 2
3 现状分析 ..................................................................... 2 4 SWOT分析 ..................................................................... 2 4.1 优势 ...................................................................... 2 4.2 劣势 ...................................................................... 2 4.3 机遇 ...................................................................... 2 4.4
挑战 ...................................................................... 2
5 规划原则与规划定位 ............................................................ 2 5.1 规划原则 .................................................................. 2 5.2
规划定位 .................................................................. 2
6 设计理念 ..................................................................... 3 6.1 区域协调 .................................................................. 3 6.2
人文生态 .................................................................. 3
7 空间功能布局 .................................................................. 3
8 用地布局 ...................................................................... 3 8.1 用地布局原则 ............................................................... 3 8.2
总平面布局 ................................................................. 3
9 道路交通分析 .................................................................. 4 9.1 车行系统规划 ............................................................... 4 9.2 步行系统规划 ............................................................... 4 9.3 静态交通 ................................................................... 4
10 消防系统分析 ................................................................ 4 11
竖向规划 .................................................................... 4
11.1 现状分析 ................................................................... 4 11.2 规划依据 ................................................................... 4 11.3 规划原则 ................................................................... 4 11.4 场地竖向 ................................................................... 4 12 景观系统规划 ................................................................ 4 13 公共设施规划 ................................................................ 5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5 15
市政工程规划 ................................................................ 9
15.1 给水工程规划 ............................................................... 9 15.1.1 现状分析 ................................................................... 9 15.1.2 规划依据 ................................................................... 9 15.1.3 规划目标及原则 ............................................................. 9 15.1.4 负荷预测 ................................................................... 9 15.1.5 水源规划 .................................................................. 10 15.1.6 管网规划 .................................................................. 10
15.1.7 消防系统: ............................................................... 10 15.2 排水工程规划 ............................................................. 11 15.2.1 现状分析 ................................................................. 11 15.2.2 规划依据 ................................................................. 11 15.2.3 排水体制的选择 ........................................................... 11 15.2.4 雨水工程规划 ............................................................. 11 15.2.5 污水工程规划 ............................................................. 11 15.3 电力工程规划 ............................................................. 12 15.3.1 现状分析 ................................................................. 12 15.3.2 规划依据 ................................................................. 12 15.3.3 规划目标及原则 ........................................................... 12 15.3.4 变配电系统 ............................................................... 12 15.3.5 电力管线 ................................................................. 13 15.3.6 道路及绿地照明 ........................................................... 13 15.4 通信工程规划 ............................................................. 13 15.4.1 设计依据 ................................................................. 13 15.4.2 设计范围 ................................................................. 13 15.4.3 信息网络系统 ............................................................. 13 15.4.4 电话系统 ................................................................. 14 15.4.5 有线电视系统 ............................................................. 14 15.4.6 可视对讲系统 ............................................................. 14 15.4.7 火灾报警系统 ............................................................. 14 15.5 工程管线综合 ............................................................. 15 15.5.1 平面综合 ................................................................. 15 15.5.2 竖向控制 ................................................................. 15 15.6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15 15.6.1 规划依据 ................................................................. 15 15.6.2 规划目标 ................................................................. 15
15.6.3 垃圾量预测 ................................................................ 15 15.6.4 垃圾转运站 ................................................................ 15 15.6.5 公共厕所 .................................................................. 15 15.6.6 废物箱 .................................................................... 15 16
建筑设计说明 ............................................................... 15
16.1 单体设计 .................................................................. 15 16.2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 16 16.3 结构规划设计 .............................................................. 16 16.3.1 规划依据 .................................................................. 16 16.3.2 规划目标 .................................................................. 16 16.3.3 重要设计参数 .............................................................. 16 16.3.4 结构体系 .................................................................. 17 16.3.5 材料使用说明 .............................................................. 17
1 发展背景
1.1 区域位置
东津新区地处汉江东岸,位于襄阳城的东南边,整个东津新区大都是平原。北临唐白河,西邻汉江,与鱼梁洲隔江相望,南面被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环抱。
东津世纪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起步区东北部,北临唐白河,西近东津新区的行政商业中心,东到襄阳城的快速干道东环路;具有便捷的交通及充足的生活配套设施。
而本次规划用地是东津世纪城的7-12号地块,其位于东津世纪城的东北边,北临唐白河,西邻浩然河,所以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足的水资源,是居住、休闲的首选之地。
1.2 项目背景
1.2.1 东津新区未来发展格局
2011年10月,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东津新城远景规划建设国际化水准、承担区域中心城辐射带动作用的新中心。
东津新城总规划200平方公里,起步区由原来的20平方公里扩大到34.6平方公里,核心区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成为襄阳市新的政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中心、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承载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区。 1.2.2 东津世纪城未来发展格局
东津新区起步区将成为襄阳市新的中心,为其配套的住宅休闲区,提供足够的新城活力显得格外重要。
东津世纪城规划231公顷,将建设为集休闲宜居、商贸办公、文化旅游、低碳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活力高品质居住区,成为东津新区居住的首选之地。 1.2.3 东津世纪城7#-12#地块未来发展机遇
东津世纪城7#-12#地块紧邻唐白河、浩然河打造舒适休闲生活区,为城市提供独特的滨江风情带,打造东津新区高端生活区,塑造整个东津世纪城的标杆形象。
2 上层次规划
2.1 项目用地
此次规划用地为东津世纪城16个地块中的7#-12#地块。
7#-12#地块总用地面积为54.5公顷,根据上一层次规划<东津世纪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局还未批),本次规划内的用地性质均为商住用地(R2+B1)。且平均容积率控制在3.0,建筑面积控制在165万左右。
分地块指标
7#地块占地面积为89936平方米,容积率2.7,建筑面积约242900平方米; 8#地块占地面积为103398平方米,容积率3.1,建筑面积约320600平方米; 9#地块占地面积为56575平方米,容积率2.55,建筑面积约144300平方米; 10#地块占地面积为90861平方米,容积率3.2,建筑面积约290800平方米; 11#地块占地面积为110292平方米,容积率2.8,建筑面积约308900平方米; 12#地块占地面积为90614平方米,容积率3.0,建筑面积约271900平方米。
2.2 道路交通
基地右侧紧邻城市内环线----东环路,周围路网密集,东南西北交通四通八达,通往襄州老城区、襄阳城区、鱼梁州、高铁站、东津新区启动区等都十分便利。
基地东侧东环线为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120米;财富路为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65米,与东环线为下穿式相交;东侧的浩然河东路及北侧的滨江大道均为城市景观型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5米至40米;规划七路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5米左右;基地周边其他道路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至20米。
东环路----2012年4月正式开工,2013年6月全线通车 ; 滨江大道滨河路、财富路、横五路、东津北路已在建设中。
2.3 景观资源
东津世纪城的景观规划为:两轴一带—两轴唐白河滨江景观轴及东津北路景观轴,一带指浩然河景观带。
项目基地刚好处在唐白河滨江景观轴南侧,浩然河景观带的东侧,并且地块四周均设置了防护绿带,景观资源非常优厚。
2.4 基地市政基础
地块内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设施规划已到位,并且在已建设中,新区指挥部要求同步建设,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3 现状分析
本项目位于东津区起步区的东北侧,现状用地内大部分为原始现状,其中一条村庄道路在用地的南边东西贯穿而过,且有一条高压走廊东北斜穿用地的东南边。
本项目用地内地势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
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黄海高程在65米至69.5米之间,高差均在5米之内; 整个地形的坡度比较平缓,基本均在10%之内,场地平缓,适合居住用地。
4 SWOT分析
4.1 优势
1.处于东津新城的北面区位,距离东津新城启动区较近,可带动自身快速发展; 2.用地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良;
3.拥有长达1.0余公里的景观水系和0.7余公里的优质滨河岸线; 4.现状建筑较少,可节省拆迁开发成本。
4.2 劣势
1. 基地东侧是襄阳市的快速干道,车流量较多,会带来一定的噪声; 2. 现状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对外联系通道不足; 3. 北侧滨水地区为防洪堤阻断,亲水性不足;
4. 汉江蓄水后,基地地下水位上升较为明显,为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弊端。
4.3 机遇
1.东津新区核心区的起动,将为新区带来更多的人流,为地块内的住房提供良机; 2.襄阳“两个中心”目标引领下,城市能级提升和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3.襄阳“十二五”规划明确新区是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4.东津新区启动区的发展力度加大,对本地块辐射影响加强。
4.4 挑战
1. 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尤其是7#-12#地块与周边其他地块的有机联系; 2. 如何呼应古城的风貌;
3. 如何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新区生态资源,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片区; 4. 如何解决滨水地区的竖向设计,增强片区的亲水性。
5 规划原则与规划定位
5.1 规划原则
1.环境同生
从空间上协调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尽量减少社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将周边水、绿地等环境引进社区来,寻求社区与周边环境共存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
以人性化的尺度与标准,进行设计及开发建设。 3.空间组织上的交通导向
将社区的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分离设置,以减少汽车对社区人流、环境的影响,且利于社区管理。
5.2 规划定位
将规划区打造成集生态、休闲娱乐、风格独特的现代化宜居社区。 职能解析:
生态社区:尊重自然条件,并将周边的水、绿化引入社区,碧水映城,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态社区。
休闲娱乐:在每个社区的沿街面设置相应的商业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配套需求;并在沿河面设置商业带,让居民提供相应的餐饮、娱乐等各种休闲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风格独特:建筑风格采用中西相结合,体现现代社区的同时呼应襄阳古城的文化品质。
6 设计理念
6.1 区域协调
在东津世纪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局还未批)的总体格局下,7#-12#地块西侧为滨水休闲商业轴,南侧为绿化景观带,中部有配套服务轴贯穿南北。依据上位规划本次规划重点发展临河风情商业区及大型居住社区,为东津世纪城提供充满自身特色的滨河景观带,及为东津世纪城启动区提供必要的的生活配套及城市活力。
6.2 人文生态
区域人文生态相协调
用地北侧的唐白河及西侧浩然河是东津新区生态走廊上重要的环节。
东津世纪城7#-12#地块坐拥两处景观资源,又紧邻襄阳古城,将生态及文态交融在一起,是本项目重中之重。
打造特色风情商业街,营造东津新城独具特色的滨河景观带 1、绿在“外表”,蓝绿交融的城市绿化系统及景观格局。 2、文在“内心”:襄阳文化街区,特色建筑,风情沿河带。
7 空间功能布局
本次规划空间功能面目为“一节点四轴六片区”,一节点是社区服务节点,设置幼儿园、小学及社区医院,为社区提供必备的生活服务;四轴分别为沿河休闲商业轴、沿街商业轴(横纵两条)、景观轴;六片区分别为用地内的六个居住片区。
地块自身拥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条件,两面临水。为了最大化公共空间和丰富空间的层次,通过详细考虑功能分区和密度安排,本规划将临浩然河的商业用地设计成中式商业街,平面与立面上设计不同的层次,使整体虚实对比强烈、空间形态丰富。
8 用地布局
8.1 用地布局原则
1、功能分区明确、布置合理、满足住宅区的要求。与城区相结合,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 2、解决用地内的交通联系问题,基地与外界、基地内部保持良好的交通联系,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各运动流线保持顺畅、短捷。
3、规划用地内建筑布置应考虑总体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且形成良好的天际轮廓线。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结合、并利用地形创造襄阳特色。
8.2 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坐落在东津新城北部,用地被市政道路划分为6个大地块,北面地块一线亲临唐白河,东侧地块紧邻浩然河,规划结合上位规划及用地自然条件,在东侧布置沿河中式风情休闲商业片区,中部规划布置医院、小学、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余均布置大型居住社区,并沿城市支路布置部分配套商业服务网点以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透过一个连续的路径将中式风情休闲商业街与临街风情商业街、大社区配套的医院、小学、幼儿园以及住宅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充满活力的居住环境。
六个大型社区均采用环行车道与线状、块状绿化景观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使各组团空间相互串联。规划理念采用中心大景观与围合式院落相结合的空间形态模式,强化开放活动空间和绿化景观体系对院落空间的渗透,使院落空间在诱导交流活动产生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景观绿化环境。使住宅拥有无以匹敌的景观,或可欣赏紧邻的河景和湿地景观,或可欣赏远处的自然风景,或可欣赏组团内层次丰富,春意盎然的园林绿化景观。
规划布局强化小区建筑形态的多元化,结合用地周边道路及景观环境,布置不同高度的住宅及公建,力求在各方向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塑造出现代、时尚、艺术、多元化的城市沿街形象。
《规划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68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