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历史朝代
夏 约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县 禹 夏朝历史>>
商① 约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汤 商朝历史>>
周 西周 约前1046-771年② 镐京 陕西西安 周文王姬发 西周历史>>
东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阳 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历史>>
春秋 前770-476年
战国 前475-221年战国历史>>
秦朝 前221-207年 咸阳 陕西咸阳 始皇帝嬴政 秦朝历史>>
汉 西汉 前206-公元8年 长安 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西汉历史>>
新③ 9-23年 王莽 新朝历史>>
东汉 25-220年 洛阳 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历史>>
三
国 魏 220-265年 洛阳 河南洛阳 魏文帝曹丕 三国历史>>
蜀汉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吴 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晋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历史>>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晋元帝司马睿 东晋历史>>
五胡十六国④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宋武帝刘裕 南朝历史>>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梁武帝萧衍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朝历史>>
洛阳 河南洛阳 魏孝文帝拓跋宏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535-556 长安 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隋文帝杨坚 隋朝历史>>
唐朝⑤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唐高祖李渊 唐朝历史>>
五
代
十
国
⑥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梁太祖朱晃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 936-947 汴 河南开封 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汉高祖刘暠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周太祖郭威
十国 902-979 -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历史>>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宋高宗赵构 南宋历史>>
辽国 907-1125 皇都 辽宁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云南大理 太祖段思平
西夏 1032-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景宗李元昊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 金太祖阿骨打
中都 北京 海陵王完颜亮
开封 河南开封 金宣宗完颜珣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历史>>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历史>>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清(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太宗皇太极 清朝历史>>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版)
附注:
备注:一直以来,夏商周的起讫年代以夏朝“约前2146-1675年”,商朝“约前1675-1029年” ,西周“约前1029-771年”出现在史料上。但根据最新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①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因为内乱加上水灾,不得不搬家。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约公元前14世纪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西周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在这之前,所发生的事的年代都是推测的,历史事件是凭借甲骨文,金鼎文和人们的传说来叙说的,断断续续,无从查考,而甲骨文那些记载的也不全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争议很大。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汉(前赵)、后赵(魏)、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成汉)。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
⑤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于690年称帝,国号“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也称“南周”。并自以“瞾”字为名,废睿宗为皇嗣,自为皇帝,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直到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
还都长安。
⑥ “五代十国”指朱温灭唐后建立的后梁及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
其他中华王国:吐蕃、西域各国、渤海国、高句丽、琉球王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回鹘、古代越南王国、吐谷浑等等。
由于有些朝代并不是只有一次使用,所以现在的史学家为了有所区别,往往在前面加一些词以示区别,比如五代的时候,梁唐汉晋周前前面都加了一个后字,因为 这些朝代以前都出现过,同样的还有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历史上亦称为后金。有时又以统治的中心来区别,比如两汉,为了有所区别,因为刘邦建立的汉定都是在长安,而刘秀的汉朝定都在东汉,由于洛阳在西安以东,于是就把刘邦的汉称为西汉,刘秀的汉为东汉,同样的情况还有北宋和南宋的划分。
1912年共和体制在中国确立以前,最高统治权力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这些世袭王族的更替组成中国朝代。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国朝代顺序表、时间表》相关的文章。
篇二:中国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名人-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诸葛亮执法严明,情义深重,勇于自责。有情而不枉法,执法而不忘情。这才是有血有肉的诸葛孔明,这才是真实可信的孔明!看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我们才会由衷赞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我们曾学过《出师表》《失街亭》(《三国演义》)《蜀相》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涉及一个人物——诸葛亮。
【原文再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摘自《出师表》
【素材评析】
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人们在甚赞诸葛亮的况世奇才的同时,也甚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自从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已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济,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
诸葛亮博学多才,担任蜀相期间,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为历代君主、官吏、士人和老百姓所称颂。适用话题有:“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中国古代名人-诸葛亮》相关的文章。
篇三:经典诵读
荥阳市广武镇实验学校
09--10寒假读书活动总结
历时一个月的寒假读书节活动已经落下帷幕。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同学积极参加读书活动,真正体验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各个班级都有效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亲近书本,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一、加强宣传,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放假前,我们加强宣传,推荐阅读的书目,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利用散学典礼时的讲话时间,举行盛大的暑假读书节开幕式,张敏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精彩讲话,整个校园内充盈着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好书大家分享,共同畅游书海。
每个班级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评选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向同伴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主要内容,低年级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然后各班选出5份优秀“好书推荐卡”参加学校展览、交流。在好书推荐会上,同学们交流阅读心得,畅谈阅读体会,极力向同伴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书籍。看到孩子们对书如此倾心,如此爱不释手,我知道他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读书。
2、组织读书小组,交流读书心得。
班级以住的远近为依据把学生分成了若干读书小组,小组每周有共同活动的时间,小组成员一起读书,相互交换书籍,交流读书体会,提高了读书的效果。
3、我读书,我快乐,乐在其中。
低年级:“我给古诗来配画”:《咏鹅》、《池上》、《江南》……一首首优美的古诗配上色彩明丽的图画,你能说孩子们不快乐吗?中年级:“我的读书笔记”——摘抄精华:三、四年级的学生把自己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美段,摘抄积累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谁能说这不是读书带来的收获呢?高年级:“我的读后感”:五1班的郑清扬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中这样写道:俗话说“团结力量大”,读完这本书,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同时我明白了:对于自己决定要做的事,不能半途而废,要积累经验,要不怕失败!五2班的刘子康在《读<王子复仇记>有感》中有这样一段感慨:“同伴里面有敌人,敌人里面有同伴”,初读此话,我还被这“绕口令”折腾的云里雾里,但细细体会,才发觉这就是真理啊!……同学们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很多,可谓:受益匪浅。
通过寒假读书节活动的开展,陶冶了学生情操,学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学会爱书,学会读书。但读书绝非只是读书节活动中的事,读书应该成为每位学生的最大爱好,更是每位老师一生的事情。希望我校的全体同学保持高涨的读书热情,一如既往地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读整本的书。
广武镇实验学校09--10学生寒假假读书计划
日月如梭,转眼间,盼望已久的寒假终于又如期而至了。怎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呢?高尔基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在这个寒假里读许多许多的课外书,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现在给同学们一些读书的建议。
一、读书有选择。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图书馆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让我们眼花缭乱。有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特别是名著。我们要选择对自己成长有利的书籍来看。
二、读书有计划。每个学生要列一个读书计划,每天至少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这样就可以培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读书时要坐端正,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
三、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悟。吸取书中丰富的营养。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彩语段,妙词佳句,反复诵读,熟记在心。每天和爸爸妈妈分享读书的快乐,交流一下读后感吧!
四、看书时做好读书笔记,归类摘抄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在书上做批录第一范文网,同时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另外,还得多看些工具书,比如,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俗语大全、谚语、格言警句等。书可以把我们带进知识王国,让我们乐此不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广武镇实验学校10--11师生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
强化师生朗读能力训练,培养正确的朗读习惯。能使用普通话朗读,发音标准,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恰如其分的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深刻的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字正腔圆,热爱表达。通过本次朗读比赛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也更加激励学生形成良好学风、校风。
三、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扎实开展这次活动,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唐惠民
副组长:李广林
成员:何洪斌刘志
四、活动主题
广武镇实验学校第二届“阳光舞台、展我风采”——“与爱同行”师生朗读比赛。提高师生朗读能力,活跃学校学习氛围。
五、活动要求
1、学生参赛朗读内容: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各类文章。
2、学生参赛朗读题目由语文教师拟定。
3、参赛班级及教师
全部班级和语文教师。
六、评委及评分细则。(附后)
梁建敏、陈伟华、王磊、 时玉香、
吴立勋、黑春晓、吴秋萍、陈聪敏
七、奖劢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班级颁发奖状、奖品,同时设最佳班级文明组织活动奖一名。
《中华范文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38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