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读矛盾论有感 正文

读矛盾论有感

2017-04-09 05:43:0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篇一:读矛盾论有感

最近很想拜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当中明确要求我们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运动的、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为万事万物都是具有矛盾的。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 1937 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在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我们作研究写论文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有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篇二: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 年写的,在60 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作品务请注明出处,机构云平台、个人云空间的建设权、管理权、所有权均归实名机构和实名师生所有,与世界大学城无关。

篇三:读矛盾论有感

根据部机关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三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着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矛盾论》、《实践论》和《反对本本主义》三篇文章相互联系,统一于一个整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其中《矛盾论》揭示了事物矛盾的特性、作用和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科学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性。通过研讨《矛盾论》,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也更加坚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伟大正确。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

在进入组织部工作之前,本人对“村干创业”工程的认识就很肤浅,仅仅认为这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弥补村干部工资不足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条件的村干部可以创业挣些“外快”,没有条件的大可不必“住里钻”。但通过学习《矛盾论》,回过头再来看“村干创业”,不得不为市委的正确决策叫好,对“村干创业”的认识也实现了由表及里、由个体到整体的转变。

“村干创业”无论是作为一个工程来讲,还是作为一种现象来看,它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都是息息相关。从矛盾的普遍性来分析,“村干创业”是全民创业的组成部分,提倡村干部创业,是还村干部予应有的权益,是尊重村干部权益的表现,是落实中央十六大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从矛盾的特殊性来分析,“村干创业”区别于农民创业,区别于工人创业,在于其创业的对象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其意义就不仅仅局限在村干部本人致富上,而在于进一步发挥村干部这支“领路人”、“服务员”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让村干部先行一步创业,先行一步富裕起来,正是为下一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积累技术基础、信息基础、市场基础,甚至经济基础,为村民致富找路子,出点子。另外,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分析,村干部作为代表村民行使集体资产管理权的“当家人”,必须正视群众反映,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处理好群众创业与服务、平等与竞争等关系。从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还可以得出村干部自身素质与市场经济不适应才是“村干创业”的主要矛盾,而有的村干部所说的“群众意见大”只不过是一种次要矛盾等等。

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

二、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这是《矛盾论》告诉我们的。

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

新。

比如,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与党员流动日益复杂、日益频繁,党员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的现状产生了矛盾,就促使我们启动了党员“安家工程”;又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与农村广大党员致富本领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够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开展了“村干创业”、“小康示范区”活动等等。这些创新实践,就在于我们敏感而又及时地抓住了那些比较细微的矛盾。如果事物不存在矛盾,那么创新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矛盾也就是生产力。

三、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

比如,一个单位职工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但如果按照《矛盾论》的观点,也并非不存在矛盾。只不过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构成了相对的和谐。当一个员工与其它员工发生观念上的分歧、利益上的冲突时,也就产生了矛盾。这时我们就要保持冷静,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从矛盾的内部找原因,一事一议,就“事”论“事”,而不要把过去的一些陈年旧事搬出来讲,更加伤害对方的心,也不要把与特定矛盾无关的人扯进来,进一步把矛盾扩大化。是什么矛盾,就讲什么矛盾,始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我们就会把矛盾控制在小范围之内,减少小磨擦,避免大矛盾,真正达到和谐共处。

对于矛盾,我们大可不必视而不见。矛盾具有同一 性,可以相互之间转化,也就是说,矛盾既具有积极的内核,又具有消极的内核,其结果之所以不同,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去处理。只要把握行当,处理有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诚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只要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和谐。

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篇二: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的著名哲学著作,在本文中毛泽东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基本思想。他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此外,他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详细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基本矛盾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中曾经指出,对于事物的分析要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于本文《矛盾论》的分析,也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文章写于1937年,主要是在抗战的大历史背景下,为了清算党内的“左”的冒险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从而统一全党思想,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转变,争取抗战的胜利而作。因此,对于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用辩证发展思想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忙和中国革命的必然胜利。

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用形而上学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服务,任务资产阶级是的产生和发展只是对原来的社会的代替和发展期本质都是一样不变的。然而,毛泽东用辩证发展的思想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的发展不仅仅是事物的量上的转变还有质上的不同。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内部的根本矛盾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就是人们大众创造出的社会生产力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有的生产关系就不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被摧毁,也就是,人民大众最终必将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国家意识形态也就是新的生产关系,既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环境中无疑对广大革命者坚定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2.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教育广大党员,促使党内思想的统一。

毛泽东重申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一点已经被广泛的接受,但是他同时指出更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在不同的事物之中有不同的矛盾,毛泽东尤其强调了这一点,并且举了俄国革命和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例子。这些都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将矛盾的特殊性放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党内存在着本本主义的思想,这一部分人,大多数都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对于马克思主义也有比较深刻的研究,而且他们的思想在党内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一部分人对他们的思想深信不疑。但是,

这种思想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特殊性,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时候应该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来进行,这并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是和马克思的基本思想是相互符合的。在当时思想斗争的环境中无疑为广大党员同志们指出了什么才是我党应该坚持的思想,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有力的促使了全党思想的统一。

3.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的方面理论指明了不同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毛泽东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和解释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且指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是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根据这两个理论毛泽东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根据主要矛盾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些路线和方针也就是不同时期党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随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其他矛盾也都迎刃而解,意味着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的完成,不断推动党的发展和完善。

4.用“对抗”的思想解释了党内斗争存在的合理性。

毛泽东指出“对抗”是矛盾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方式,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主要的方式,并且举了苏联胜利的例子作为佐证,同时他也指出“对抗”在矛盾的发展过程中是慢慢发展而来的,不是一开始就要,那里张国焘的例子作为说明。

在我党长期的党内斗争中尤其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只不过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部分党员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党内的思想必须的统一的,不应该有斗争,不应该有“对抗”,对抗的存在是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必然表现,因此,党内存在一定的思想斗争具有合理性,是促进党内思想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正确对待。

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不仅仅在当时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供后人学习和使用,毛泽东的《矛盾论》对于我国当代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作为一种普遍性而存在,但是根据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的繁荣富强。

2.在“对抗”基础之上引申出“和谐社会”的思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提出: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

他虽为明确指出其他的形式,但是随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之中找到这种方式的名字“和谐”。矛盾双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特定的情况之下会处于平衡的状态,促使双方的共同发展。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正是建立在此中基础之上,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矛盾论》是一篇经典的学术著作,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混乱时期,犹如当头一棒,敲醒广大党员同志,为实现党内思想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一篇治国经典,指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蓝本制定各种方针和政策。

篇三: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以前就接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初学时,我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最近在老师的带领下又通读了一遍毛泽东同志著的《矛盾论》,才开始对矛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毛泽东同志巧妙地将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不仅为中共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此著作之前,我先大概了解了一遍毛泽东同志在创作时的历史背景。抗战之际,毛泽东同志为了纠正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战的胜利而著写了《矛盾论》。当时,共产党在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败经验,加上抗战时的延安相对远离战火,使得毛泽东有条件完成这样的哲学总结。《矛盾论》的发表,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首先,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就本身意义而言,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通过书中的阐述,不难发现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它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且变化发展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其次,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其特殊性之中,而特殊性也存在于其普通性之中,故,两者是必然相互联系的。对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毛泽东认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事物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矛盾。所以,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对个体生命而言,

矛盾可谓无处不在。比如说,夫妻本身就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夫妻吵架是矛盾的体现,也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他们在生了孩子之后便有了矛盾的发展变化,这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不同的矛盾,即矛盾的特殊性。

然后,毛泽东同志论证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且,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所以,要区分其矛盾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分清事物的主要和次要,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一个人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即使有人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不能因此否定他,而是要帮助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人还是和处理好生活中的矛盾问题。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针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毛泽东同志这样指出。

最后,毛泽东同志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就我而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矛盾。首先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生活和学习。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在这些选择面前也就是矛盾面前要用从容冷静的高角度分析问题,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学习遇到的困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此便可以把一切问题轻松地解决了。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生老与病死,这些都与矛盾观有必然联系因此。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在人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应积极向上对待。毛泽东同志的这篇《矛盾论》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品读与学习。


读矛盾论有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32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读矛盾论有感
相关文章
  •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篇一:读矛盾论有感最近很想拜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当中明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