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 正文 本文移动端: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

2017-04-05 06:58:0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周汝昌解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红楼梦的创作思想:

第一、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文化小说,实际上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读懂了《红楼梦》, 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第二、以写妇女人材的屈辱、不幸、悲惨,来写中国人材的悲剧,甚至人类人材的大悲剧。可惜这样一部伟大作品, 硬是被狭隘地庸俗化为哥哥妹妹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的主旨:大旨谈情(而非色空),具体就是:体贴,即孔子所说的“恕”,推己度人之义。

◆《红楼》文化有三纲:曰玉、红、情。

◆《红楼梦》的艺术手法,非仅仅是“形象塑造、心理刻画、描写逼真、分析细密”等西方文艺理论所言,更重要的是在于具有中华一切文学艺术的总特征:“传神写照、追魂摄魄”。

◆《红楼梦》的结构章法:整部书所采用的是“大对称”的结构法,包涵了三次重要的元宵节与三次重要的中秋节,这是全书的六大关目。理解了它,又可发过来推考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轮廓。

◆《红楼梦》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总钥匙”。

◆ 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红楼梦》文本的鉴赏、审美、批评不在红学范围内,若“红学”仅局限“小说文艺学”(特别是移植西方的一套) 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必须回到“学”———即中华文化之学上来,那才海阔天空,前程万里。

◆ 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

◆ 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

◆程伟元、高鹗所刊行的120回《红楼梦》,是有政治目的在内,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是对曹雪芹前八十回的主旨思想的弱化与歪曲。

◆《红楼梦》原本108回,全书是12×9的大结构,以53、54回为分水岭。原书末有情榜,榜上108位女子,与《水浒传》的忠义榜相对应。

◆ 曹家的败落与康雍乾年间的政治斗争有关。

◆ 曹雪芹,满族正白旗包衣人。

◆ 曹雪芹是一位奇人异才,是大诗人、画家、思想家、历史家的“聚合体”,也是是一位创教之人:情教。

◆ 曹雪芹父亲曹頫,祖父曹宣,曹寅之子曹颙死后,曹頫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

◆ 曹雪芹,关内祖籍河北丰润,关外祖籍辽宁铁岭。

◆ 曹雪芹卒于癸未年(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出生于雍正二年闰四月廿六。 ◆ 脂砚斋即是史湘云,畸笏叟是脂砚斋的化名。

◆ 脂砚斋并非如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李卓吾等与原批点作品毫无瓜葛,而是一位与着《红楼梦》及作者极其密切关系的人,他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与贡献。

◆《红楼梦》的主线:宝玉之经历、家亡、人散。

◆《红楼梦》的主角:

一、从贾府衰落史上,贾宝玉男主角,王熙凤女主角。

二、从宝玉情途史上,贾宝玉男主角,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女主角。 ◆ 史湘云在八十回后,和宝玉结为夫妻。

◆ 黛玉之逝,是在中秋之月夜,自沉于寒塘冷月之地。

◆ 贾宝玉一生所亲厚、所依伴的《红楼梦》三部曲。

第一部是与黛玉的情缘,不幸她早亡(木石前盟)。

第二部是与宝钗的情缘,虽然成婚也没有白头偕老(“终身误”的金玉良姻)。

第三部是家亡人散之后,经历了千辛万苦,最后宝玉、湘云会和而白天偕老(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篇二:《红楼梦》与周汝昌研究综述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献综述

《红楼梦》与周汝昌研究综述

(A Tale of the Stone and Zhou Ruchang literature review )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二Ο一三年 三月二十 日

《红楼梦》与周汝昌文献综述

A Tale of the Stone and Zhou Ruchang literature review

摘要:现在《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这些都离不开周汝昌先生的辛苦研究。本文对现在学者在周汝昌对《红楼梦》的研究基础上发表的文章,进一步探讨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贡献。

关键词:红楼梦;周汝昌;石头记

一、 的范围及依据

笔者重点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文献检索,时间主要限定在2005至2013年,共得到300篇研究文献。通过筛选,对这些文章进一步阅读、分析和比较,最后筛选出20篇基本能反映这9年整体研究内容和水平的文章,试就其中有代表性的论点做一综述。

二、研究现状

1. 关于在《红楼梦》和周汝昌的检索中得知,对于《红楼梦》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对大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观点也不乏有人对其报有怀疑的态度或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对周汝昌对《红楼梦》研究抱有怀疑态度,甚至于批评的人有很多,以下是检索中的列子。例如:

有学者指出《红楼梦的大对称结构”除了把青年读者思想搅乱了以外,什么积极意义也没有。周先生用大话故神其说,是不可信的。[1]同时他又认为:周汝昌却不承认曹雪芹的这个结构安排,对此极尽歪曲之能事。他多次说过,《西游记》写了个石头变猴子的故事,曹雪芹就在《红楼梦》中也写个石头变人的故事。可是曹雪芹从来没有描写过石头变人的故事。 首先,鼓吹宝玉不爱黛玉,最爱的是湘云。他说:“谁得一个‘真’呢?惟推湘云一人。宝玉真爱的是湘云。”

其次周先生为实现自己的目的,极力抬高湘云,贬低黛玉、宝钗和其他人物。“《红楼》中几位才女,群推黛、钗为首。以实论之,二人均不及湘云。” [2]

有人认为在《红楼梦》的文本断句中周汝昌先生存在错误比如《红楼梦》原文中有:“只

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 只在群药里算。”周先生认为本句应当断成:“??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另如中华书局校注本作:“??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 大何首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红楼梦》作:“??人形带叶参, 三百六十两不足, 龟,大何首乌??”皆误)[3]

甚至对《红楼梦》中的“樯木”问题都有人与周汝昌先生意见相左。顷见《文汇报》今年8月10日刊登之周汝昌、刘心武两位先生《关于‘樯木’的通信》(以下简称通信)一文,颇觉不解。如以《红楼梦》中之“樯木”为梓木,以“潢海铁网山”为辽宁铁岭,以秦可卿为康熙废太子胤 礻乃之女以及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取材曹家乾隆初期的中兴”等等,对照《红楼梦》以及曹家史料,似有可商榷之处。略抒鄙见,以就教于方家:1. “樯木”不可能是梓木。2. 清代帝后“梓宫”并非用梓木制作,3. 《红楼梦》中“潢海铁网山”不可能是辽宁的铁岭。[4]

阅读了《红楼梦》的多种不同版本,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年龄、人物、事件、时序等。参考周汝昌先生 60 年前编制的《红楼梦》年表,仍有许多问题得不到解释如:1. 被误校的——宝玉的年龄。2. 凤姐儿的年龄问题。3. 季节时令笔误。4. 宝钗生辰应调整。[5]

对《红楼梦》的唯一的大主角贾宝玉的年龄问题周汝昌先生曾与胡适之先生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他有许多的例证:证一:第廿三回宝玉闲吟,一等势力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做的’。证二:第廿四回宝玉问贾芸年纪,芸儿自说‘十八岁了’,贾琏说宝玉,‘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十八岁大四五岁,非十四即十三岁,二证合着,当是十三岁。[6]

关于封建主义的叛逆问题,有人指出:贾宝玉在一定程度上不满意贾家这个封建家庭,在有些地方也不满意封建主义制度,这是事实。但是对这个问题评论,也不能过誉,存在一个准确的定位问题。不满意不等于是叛逆,更不等于是反封建的斗士。把宝玉说成“自始至终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作不妥协的斗争”,“宝玉对封建宗法专制、等级专制、家族专制、君权专制的全面批判”,这同书中的实际描写大相径庭,是经不住推敲的。[7]

周汝昌要把雪芹的生动描写说成是“劣笔”,证明他既不懂《红楼梦》,更不懂曹雪芹的艺术匠心,那他“为芹辛苦见平生”,怎么能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呢?他被梅节先生嘲笑为“龙门红学”,确乎事出有因了。[8]

他说:“确实,湘云是佩麟而等待宝玉重会的后半部书的主角”。真太过分了!太狂妄了,居然要给《红楼梦》改书名,要用《云之梦》替代《红楼梦》;居然诬蔑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 80 回书稿不精彩,“文章的精彩也全在后边”,精彩全在他构想的“后 30 回湘云嫁宝玉”

中。这时不批评他“超出常理之外”的观点能行吗?[9]

其误改脂本《石头记》中香芋、昭儿两处就是例证。但在周先生的版本中,将小耗子所说的七处“香芋”全改作了“香玉”。而周汝昌先生在他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说明中,反复说他的这个本子是“精校而成,是审辨伪文假续、窜乱讹误的一个信本”。[10]

2. 也有人对周汝昌的《红楼梦》研究持肯定态度,都在其研究基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

1)笔者高淮生认为,当代《红楼梦》评点影响最大的当属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等“四家评”,遗憾的是,至今为止的评点研究中对当代《红楼梦》评点作整体关照的成果还没有呈现,鉴于此,本文就以“四家评”为例初步对当代《红楼梦》评点成果作整体关照,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红楼梦》评点的基本内容、特征、价值和影响的观点。[11]

2)对当代《红楼梦》评点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如果有的话究竟能否持久?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有人认为如周策纵所说“将来如何发展”,那么,“四家评”将不言而喻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本文将主要关注“评本”的价值这一方面的研讨,尝试将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的优劣得失作比较研究,以期进一步探求《红楼梦》“四家评”的学术意义和鉴赏学价值。[12]

3. 有人在肯定周汝昌学术的高深的同时,也有人为他对《红楼梦》的执着而钦佩。六十年钩沉探佚、六十年呕心沥血、六十年追求《红楼梦》真理,真是可歌可泣,可敬可佩。[13] 周汝昌先生自许“为芹辛苦见平生”,他践行了自己的许诺。在红学界,无论是从事研究年代之长,还是涉猎范围之广,著述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广泛,他都是中国第一,按刘梦溪先生的话说:“至今无人能比。”许多红学家大都涉猎其中的一个方面或部分方面的研究,但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深入涉及到红学的各个方面,并从宏观方面对红学研究范围予以规范,尽管他的一些观点不能为红学界全面接受,但这毕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建树,应该说其功至伟。[14]

4. 不但有人对周汝昌的红学理论感兴趣,也有人对周汝昌研究《红楼梦》的原因及方法感兴趣,还有人对周汝昌本人也有兴趣。

有人就总结过周汝昌先生的红学理念:他是学术界公认的新红学考证派集大成者,代表作是《红楼梦新证》,其核心观点是“自传说”。他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追寻,提出“红学”的四个分支,即曹学、版本学、脂学和探佚学,从而标志着新红学考证派的终结。[15]

当有人问周汝昌先生怎样把中国古典的文化翻译的准确合理时,他这样回答“在中西这样两个不同的历史、民族、文化、特点、环境之下,形成两个文化。从人类的心理来说,它当然有共同点,但是从历史,就从这几千年来说,它们那个不同太多了。主要的关键就是语文。咱们汉语文的特点,西方无论如何没法真懂。”[16]

周汝昌先生在红学上的许多主张、看法,和其他红学家一样,有其个人性的一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一生几乎始终处于红学论争的漩涡之中的原因。在诸多问题的论争中,他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也受到讥嘲、攻击,乃至“遍体鳞伤”。他有首诗写道:“回眸五十费年华,惭愧人称红学家。遍体鳞伤还是我,一心横霸岂由他。入宫见妒非描黛,依阁相怜似枕霞。此日叨蒙为盛会,感深知己聚天涯。”这首诗的内容很能说明他当时身处论争漩涡难以自拔的心境。[17]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18]

他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为其首部也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其丰富详备的内容以及开创意义在红学史上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19]

研究《红楼梦》的种子,到他上天津南开中学时就开始萌芽了。这就是和同窗黄裳大谈《红楼梦》,开玩笑的创造了“红学”的英文单词Redology。[20]

参考文献:

[1] 胥惠民. 《红楼梦》并不存在万能的“大对称结构”——与周汝昌先生商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26-32.

[2]胥惠民. “周汝昌根本不懂《红楼梦》!”——诠释聂绀弩先生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评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20-29.

[3]崔达送,潘宏. 也说“龟大何首乌”——与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商榷[D]. 红楼梦学刊,2007,(05):218-226.

[4]邱华东. 也谈《红楼梦》中的"樯木"——与周汝昌、刘心武先生商榷[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04):10-14.

篇三:《百家讲坛》目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00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周汝昌答疑红楼梦(下)-周汝昌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