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参观临海古长城作文800字 正文

参观临海古长城作文800字

2017-04-01 05:51:4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见古长城 有感

<见古长城>沧桑长城似长龙,贯穿东西南北通.岁月刀光今犹在,不见当年真英雄.一砖一瓦农户作,天下何人记奇功? 李相宜作于 2013.1.3

篇二:《中国旅游地理》习题

第一章

思考练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是什么?它对你所学的专业有何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能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物质景观实体和精神文化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又分为“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的研究任务: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了解中国区位与旅游客源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为中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比较有关“旅游资源”的不同定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1、散客旅游将愈来愈多于团体旅游,短线旅游多于长线旅游,地区性旅游和中程旅游将成为旅游的主体。

2、一个国家或地区将愈来愈难以单独成为对游客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3、自主参与式旅游将愈来愈多于陈列参观式、单纯表演式旅游。

4、欧洲和北美的中老年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兴趣与日俱增。

5、互联网和电脑、光盘将成为旅游宣传的主要手段,网上预定也将成为旅游时尚。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进展

第二章

思考练习题

简述影响旅游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

旅游点、线的自然环境;(2)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特点;(3)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限制旅游行为产生的因素,分为经常性稳定限制因素和突发性短暂限制因素。 简述影响旅游行为产生的内部因素。

1、旅游知觉。旅游知觉分为旅游对象、旅游条件和旅游社会的知觉。影响知觉的因素又分为客观因素(指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理条件)和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动机、经验、态度和观念。)。

2、旅游动机。具有特定的活动目标,能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力量就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具有强度性和指向性特征。

第三章

思考练习题

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1、创收外汇与回笼货币。2、促进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3、提供就业机会。4、改变区域经济结构。5、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消极影响:1、旅游过渡超前发展。2、过分依赖旅游业。3、可能引起物价的上涨。 对区域社会的影响

1、旅游地居民的态度。2、示范效应。

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

1、促进旅游接待地对外交流。2、促进旅游接待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的消极影响:

1、削弱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2、历史文化遗传遭到破坏。

旅游开发对区域环境的积极影响:

1、保护自然环境。2、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旅游开发对区域环境的消极影响:

1、对自然环境破坏。2、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的设想和策划。

旅游开发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既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使旅游资源由优势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过程。

旅游线路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原则:市场原则、主题突出原则、不重复原则、顺序与节奏安排、留有余地和灵活机动等。 步骤分为:一是确定目标市场的成本因子;二是确定组成线路内容的旅游吸引物的基本空间格局;三是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的线路;四是选择最优的旅游线路。

旅游产品开发的步骤。

旅游新产品的开发的程序化步骤包括机会确认、产品设计、产品试验、向市场推介等4个过程。

第四章

思考练习题

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文化内涵深邃,生命力旺盛

2、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

3、旅游资源空间组合不同,地域特色显著

4、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中国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

1、发生学原则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3、为旅游业服务的原则

第五章

思考练习题

试析我国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优势。

1、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雨热同季。

2、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气候旅游。

3、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即使在同一季节,南北气候亦有差别,尤其是冬季,南北气候差别更大,有利于开展多种气候条件下的旅游。

4、我国亚热带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

5、我国山地众多,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且在同一高度内,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

6、由于气候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复杂多样的旅游景观。

季节与旅游

我国海岸可分为哪些类型?简述其景观特点及分布概况。

1.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岛6500多个,大陆海岸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2.三角洲平原海岸: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

3.淤泥质平原海岸:沙砾质平原海岸岩基海岸

4.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

基岩岛冲击岛珊瑚岛

第六章

思考练习题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宗教建筑旅游资源。

佛寺、古塔、石窟、故观、清真寺、教堂、坛庙与祠堂

简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饮食风俗形成的影响。

a、饮食是人对自然界的一种物质交换,是人类利用自然的结果。

b、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对饮食风俗的形成有着较大影响。

c、饮食风俗还受到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

d、各民族饮食风俗还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共同的饮食风俗

简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传统民居结构的影响。

第七章

思考练习题

东北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是怎样的?

自然地理条件:

1、山水环绕,沃野千里。2、冷湿气候——形成特有的冰雪旅游资源

3、丰富的生物旅游资源4、丰富的水体与海滨旅游资源

人文地理条件:

1、大量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名胜旅游资源2、珍贵的民族民俗旅游资源

3、社会经济条件优越4、便利的交通网

第八章

思考练习题

试述本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简要阐述你的旅游发展策略。

第九章

思考练习题

内蒙古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自然地理条件

内蒙古旅游资源区地处祖国北部,其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组合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多种条件和较好的季节替代特征。

地质地貌条件

内蒙古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坑坦荡。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 气候条件

明显的气候地带性形成了旅游的季节替代特征。

全区气候可分为:寒温带气候、冬季严寒气候、冬季温暖气候

水资源条件:内蒙古的水系可分为内流水域和外流水域

生物资源条件:林地生长茂盛,草本植物和灌木均很发达。动物种类也很多,猛禽较少。 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灰腾梁、大青沟、赤峰温泉等。

内蒙古人文旅游资源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是什么?

历史遗存和文化名胜

1、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2、古寺与古塔。3、古墓葬。4、故城遗迹。

5、古长城遗迹。6、其他阴山岩画、地下“画廊”、恐龙足迹等

民俗文化:

1、民族歌舞2、马术、剑术、和摔跤3、古老而独特的婚礼习俗

第十章

思考练习题

在本区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中,你认为最具开发价值的是什么?

第十一章

思考练习题

搜集资料,说明华东旅游资源区发展旅游的各种经济条件。

1、经济发达与物产丰饶。2、交通便捷与旅游业兴盛。

3、旅游城市与古典园林。4、古老都市与现代建筑。

5、宗教文化资源。6、水乡风情与人造景观。

简述华东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

本地区区域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已经开发的风景名山之多,位于全国之冠。

本地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植被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石料,为建造园林提供了 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湖泊景观也是本区的一大优势本区的泉瀑资源也十分丰富。

区域旅游资源特色

1、宗教旅游资源 2、都市旅游资源 3、水乡风情旅游资源

第十二章

思考练习题

试析东南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1、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靠大陆腹地,面临太平洋。

岛屿类型众多,既有全国第一、二大岛台湾岛、海南岛,又有仅露出海面的沙岛和小礁滩。 本区海洋资源丰富,不仅波浪能、潮汐能蕴含量大,也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我国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最大分布地区。

2、地质构造复杂,构景岩石种类多样3、地形似丘陵为主

4、水热资源丰富5、物种丰富,生态环境多样

人文地理条件

1、我国主要侨乡与一国两制

2、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东南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有何特色?

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空间分布广

自然旅游资源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热带、亚热带森林景观3、海滨风光绮丽多姿4、溪瀑泉众多 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品位高

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2、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3、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古老而富特色4、现代社会旅游资源风度多彩

5、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第十三章

思考练习题

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何?

自然地理条件

1、地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本区的地貌可划分为川西地高原、四川盆地、渝湘鄂西山地、两湖平原以及其间的低山丘陵等地貌类型区。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生物资源特点

本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山地内部保存有完好的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区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 华中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是什么?

华中旅游资源区的资源特征:

1、地表结构复杂,峡谷地貌突出,山川旅游资源丰富。

2、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3、本区人文资源丰富,三国时代的遗迹琳琅满目。

4、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如张家界等。

第十四章

思考练习题

你认为西南旅游区资源的形成最主要条件是什么?

地貌条件:高原,盆地,峡谷多。

气候条件

本区除滇西南和滇南为热带气候外,其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全年适宜旅游。 生物地理条件

本区气候条件十分利于生物生长繁殖,加之地貌条件复杂,垂直高差大,为多种生物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

水文地理条件

本区地面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珠江、长江和三江等水系支流众多,密布全区,与高原、山地、盆地、喀斯特地貌相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

西南旅游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特色是什么?

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二、旅游资源品位高

三、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四、旅游资源密集、开发潜力巨大

第十五章

思考练习题

青藏区的旅游资源形成的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是什么?

自然环境条件

1、地质构造和地貌格局。青藏高原是由几个较小的陆块拼合而成的断块高原,是全球最年轻的高原。青海北部是山地盆地,青海南部是山原,藏南是山地与谷地。

2、高原气候。本区高亢的地势和偏低的云量,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高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该区冬季漫长或长冬无夏,但其寒冷程度尚不及东北北部地区,气温日差较大。该区为典型的半干旱区,冬季风力较大。

3、河流与湖泊。青藏区时亚洲重要的河流发源地。该区湖泊海拔高、面积大、数量多、分布集中、含盐量高、成因复杂、自然风光独特、地域色彩浓厚。

4、植被和自然地带。该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山地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和高寒灌丛草甸四种类型。另外,南部边缘山地地势起伏大,气候等自然要素垂直分异明显,生境条件具有多样性,物种较为丰富。

人文地理条件

1、历史沿革 2、居民与宗教3、行政区划与交通:青藏铁路的开通

青藏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

篇三: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指导

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红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代学者林庚先生说:“的本质就是发现。要像孩子那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和美。”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是“黎明的感觉”,每天睁开眼睛看到黎明,就像获得新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写好这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细读品味材料。材料的三段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葆有天真和好奇,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林庚先生的话重在“发现”世界的新美;川端康成先生在凌晨四点人们都熟睡的时候,看到海棠花依然开着,爱怜地形容为“花未眠”;梭罗提出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黎明的感觉”, 每天获得新生。我们细读材料,要聚集三个材料的要点,概括出材料的要旨。

角度一:可以从“诗意地活着”的角度去立意。

诗意地活着,是相对于“过分追求物欲”“功利地活着”而言的。这个命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可以针砭时弊。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缕花香;可以是一卷在握,可以是雅乐相伴。人如果能够遏止物欲,精神世界就有更多的自由,能更多地看到世界的新和美。“诗意地活着”,包含以下内容:更多精神追求,注重文明品质;热爱和维护生活中的美好;有环保意识,珍爱生活中的拥有;为世界创造美??

选材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可注意正面和反面的事例。反面的例子可能较多,如,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物质愈多,生命的自由就愈多。无论城市或乡村,不择手段的攫利者随处可见,斗富比阔者大有人在……正面例子其实也很多,古往今来,许多人不羡名利,活出了高洁的人生境界。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诗意地活着、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明之士,东晋的陶渊明、近代的李叔同、当代的钱锺书等就是代表。

角度二:可以从“善于发现美”的角度去立意。

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庸常生活中的美,需要一颗诗意和善感的心。哲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树着牌子:“慢慢走,欣赏啊!”都在告诫人们,要发现品味身边的美。善于发现美,对人生而言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思索。发现美,体会到美的存在,也就能珍爱生活,珍惜和保护美好的所在,也就能让人乐观面对一切,积极进取而奋发有为。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太多,古今中外都有。选材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如发现自然之美,能写出自然之诗;发现人类创造之美,智慧和劳作成就文明之美(包含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发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之美,情感是维系人与人纽带,使得社会和谐美好……写作时,宜注意区分类别。

角度三:可以从“热爱大自然”的角度去立意。

梭罗、川端康成和林庚先生都是自然之子。他们都用心灵关注自然之美,发现自然的诗情画意,探究自然的秘密,寻找自然的哲理。他们进而以自然的哲理来观照人生,启迪人们如何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自然之中,是人类的福分。人类要努力发现自然之美,热爱自然,适度从自然中获取,更多地要回馈和保护自然之美,让地球永远清洁美丽而不受污染,成为我们永久的家园。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有两类。一是因发现自然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如史铁生在地坛,发现地坛有古老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各种小生灵,自然和文化之美使他明白人活着应该如何面对困境走出困境。二是因为发现自然之美,进而用尽心力去保护自然的纯洁美好,这方面事例有很多。如环保人氏梁从诫为保护自然环境耗尽毕生精力。

【高分素材】

素材一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海德格尔

“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

素材点拨:这三则名言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明生活有应该有诗意的存在,应该发现世界的美,应该有心灵的追求。三则材料,前两则可一起用,后一则可用在心灵的追求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追求面包,而忘了水仙花,忘了看看自然的花朵,听听自然的风声,忘了内心的充实和灵魂的丰富。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论证的力量。引用的同时,可然后联系现实,用对比论证来针砭时弊。

素材二 沱江水、石板街、吊脚楼、古长城,凤凰古城凭借着千年时光沉淀的韵美吸引着四方游客。凤凰原居民们,以此为傲,也以此为生。但如今,他们却希望时光回溯,退回到2013年4月10日以前。4月10日,凤凰古城对进入的游客收取148元门票。收费后,商业气息更加浓郁,自然之美日渐丧失。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体现人们对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的商业化“破坏”。凤凰,既有自然美景,又有历史文化内涵。怎样保护“美”,不是让它更商业化,不是过度开发,不以谋利为目的,值得思索。诗意的古镇,是诗意的存在,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保持那里人们的淳朴和善良,不能让世俗的逐利之风去污染那一方水土。而如今,建造伪仿古建筑,改造本来有历史积淀的文物古迹,破坏自然美,各种商业化运作使“美”的景点渐渐失去本色,失去美感。

素材三 “我总是被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英国著名环保人士、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在谈到她数十年的环保生涯时,首先想到的是孩童时期感受到的大自然之美。正因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她从平凡女孩成长为国际环保领军人物。

图尔明的亲戚是植物学家,她很小认识各种植物和花朵。十二三岁时,她在埃塞俄比亚生活了一段时间,“这是片美丽的土地,我爱上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开始了解这里环境问题”。大学毕业,她重返非洲,做了大量环保工作。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可用于写“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文章。因为感受自然之美,把保护自然当作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人很多。摄影家奚志农因为热爱自然而成为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在拍摄野生动物的同时,为保护珍稀动作东奔西走,付出所有。

【素材练兵】

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

吴小宁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即“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看到黎明,看到天边的曙光,就像获得新生一样。

“黎明的感觉”,真好!黎明,晨曦初露,鸟儿在树枝间啼出最清亮的声音,树叶在风中摇下晶莹剔透的露珠,花园里弥漫着杂草和花朵的清香,阳光金亮照在你的窗棂上……一切都充满生机,都拥有活力!走在黎明中,你会觉得世界是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可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说,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黎明了。他们夜晚总是睡得很晚,他们在半夜忙着看电视看球赛,忙着上网浏览和陌生人聊天,忙着和人应酬敷衍,忙着各种使他们难以入睡的事情。他们甚至到凌晨才睡,于是他们没法看到黎明。他们的白天

也很忙,喧嚣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欲望使他们像陀螺一样旋转,他们身心疲累,找不到宁静,看不到自然的美,没有了生活的享受。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停留片刻吧。在高速奔走时,停留一下,看一下自然,领略一下身边的美,感受一下周围的宁静。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他因为按时睡觉,能在凌晨时醒来,看到一株花正开得好,那朵花像有灵魂的,在夜间开放,静静地绽开它的美。川端康成很欣慰看到了它的开放,没有辜负它的美丽。花努力地开出“美”来,一定启迪了川端康成,人也要“开得美”,为世界留下些美好的东西。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内心吧。内心需求什么?是不是需求过多而总不安宁?是不是只求物质而胸怀狭窄?季羡林说:“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物质当然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不能让物质把我们异化了。人享受物质还要享受精神,精神丰富心灵就博大。发现自然之美,享受自然赐予,你便会感激自然,也想着去创造些什么。胸怀博大,你便宁静而充满活力。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些吧。目光不要总落在自己身上,看看四周,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当你手中有两枝花,送一枝给别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坐在温暖的屋里,也为陌生的赶夜路的路人开一盏灯,为他照亮一段路。当你充满活力地赶路,遇到需要你帮助的人,为他伸出一双手,扶他一把,送他一程。为别人付出,你会找到你存在的价值,你被人需要,被人依赖,你活得充实,你看四周也就充满了阳光。 活着,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生活向你展现了它的美,你也会使生活更美。

【魅力点评】

本文以散文化的笔法来说理,别具特色。作者主张人们活着总要拥有“黎明的感觉”,诗意地活着,有心灵的追求,有博大的胸怀。观点明确后,他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对人们在物欲较盛的社会如何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条分理析地明确人们应该怎样做,摆脱生活的束缚,赢得心灵的自由。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富有哲理并有抒情意味,很有感染力。


参观临海古长城作文8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81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参观临海古长城作文800字
相关文章
  • 参观临海古长城作文800字

    见古长城有感沧桑长城似长龙,贯穿东西南北通 岁月刀光今犹在,不见当年真英雄 一砖一瓦农户作,天下何人记奇功?李相宜作于2013 1 3《中国旅游地理》习题第一章思考练习题中国旅...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