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课堂我做主
本次培训主要是学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专家的讲解,我收获极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
一般来说,教师很难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平等的地位上去对待。很多教师同学生谈话,都是居高临下,漫不经心,认为自己高高在上,同小孩没什么好讲的,有时讲了学生也不懂。我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师长,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教师放下自己的姿态,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倾听的榜样,要做到五要,要在同学生聊天时,眼睛看着学生,不要东张西望。面带微笑,身体向前倾,表现出关注。时不时插话,引导学生继续说话。适当在黑板上记录,表示重视。当学生说完时,要表现出赞许和鼓励。所以我在上课时,不会只是坐在教室里,我会走下自己的三尺讲台,走近学生,我会用我的微笑,用自己真诚的语言打动学生,所以学生都喜欢我的课。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
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看学生一堂课有什么收获,除了收获知识,还有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如果一堂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没有在知识上和品德上思想上有所升华,就不是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堂。教书除了教学生知识以外,主要还是要育人,很多老师忘记教师的初忠是育人,而只是强调分数。这是教师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和悲哀。所以我上课一定要学生要有所得,有所悟。
篇二:我的课堂我做主
我的课堂我做主
爱凡杰学校五(1)班 刘霭 指导老师 刘占学 在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课堂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是课堂上的真英雄,是课堂上的小主人。
呀!怎么班级这么多老师呢?咦?我们可亲可敬的郑校长也在。上课铃响了,我们精神饱满地坐在座位上。老师说:“请同学们自由把26课读一下,要体会出这首词的意境。”原本安静的教室琅琅读书声响起。老师又让我们伴着音乐读看有什么感觉,读着读着有的同学离开座位边走边读,有的同学摇头晃脑地读者,看着他们有秩序享受地读者。我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和他们齐读起来,我读得非常入神,好像看到了一望无垠的稻花,听到稻田里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我被这美景吸印住了。直到老师让我们停下来。
突然发现,学习原来如此快乐。更快乐是我们的精彩激情的展示也成了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老师让展示预习成果时,先在组内各小组讨论,交流。当我们讨论完时,有很多人举起手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提醒我们说:“我的课堂我……” 没等老师说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做主。”贾然站起来边走边讲解:“我代表雄鹰队来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讨论出的结果是……”贾然说完以后,我还没反过神来,姚士远站起来做了补充,看着他们神气十足地在讲台讲着,羡慕极了,我鼓足勇气站起来,边讲解边向讲台走去,我学着老师在讲
课的样子,指着白板上的图片和问题,对以上同学做了更细致的讲解,当我讲解完后,班内掌声四起,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你们是无法感觉到的。最后,郑校长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节课真有意思呀!因为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从枯燥无味 到乐趣多多,也是因为它让我从一个害羞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这样的课堂我喜欢!
篇三:《我的课堂我做主》演讲稿
我的课堂我做主
临洮县北街小学 白永霞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义务就是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激烈的、和谐的课堂中“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智慧,充满创新和拼搏,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强调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鉴于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谈一谈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手”动
“动”手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手段。是锻炼学生的设计、分析、思考、创新多方面能力的好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如剪贴、绘画、拼摆、制作、分一分)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中,有的学生很快做好了高并沿着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拼成长方形,有的学生则手忙脚乱不会用剪刀,五年级的学生了,动手能力实在太差。所以动手能力培养的非常需要。在三年级的美术教学中,说实话我实在不会画,没办法,我就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其中有一节课的内容是面塑,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后,将面塑的制作过程讲解给学生,由于制作过程复杂,由学生在课外去做,等到下一节美术课学生将面塑展示时,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苹果,香蕉,桔子等颜色涂得恰到好处,与祭祀用的献食没什么两样。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下课后常问我有没有美术作业。
我们的教育一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这正切中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让他们参与更多的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和新课程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脑”动
英国一位哲学家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给予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因质疑而深思;培养学生多角度地透视,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在问题中求索,在提问中获得满足,能设想问题,创造新问题,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具备百折不回的信心,既使提的问题怪而可笑,但不能打击他们,引导学生置于问题和设想的情景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自由想象,才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才有意识深层的新境界,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创造。
三、鼓励学生“口”动
倡导学生多动口表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说话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养成善于表达意见的习惯。自我表现,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促进学生“身”动
数学要把贴近生活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归大自然,更多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案,不能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一味地让他们接受知识,单调乏味地啃课本。例如,我在教《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亲自带钱到商店买一买 ,算一算,数一数,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学生在“身”动活动中吸收了数学新知识,并加深对人民币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吸收。我曾经教过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有关人民币方面的计算他掌握的很好,后来我了解到,他家开了个小卖部,他经常接受人民币计算方面的训练。
五、师生“互”动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时,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动手量一量,走一走,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新课标中,给教师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师生互动互学,与学生携手走进新课程。课堂上是师生,课外是朋友。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为此,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寻找更适合学生的路子。
2014.2.24
《我的课堂我做主作文4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82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