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正文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2017-03-27 06:46:5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诗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代表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望岳》

《登高》《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八阵图》《登岳阳楼》

创作经历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历史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190。 杜甫虽然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畔独步寻花(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畔独步寻花(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独步寻花(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七)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篇二:江畔独步寻花

1

2

3

篇三:《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设计理念: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意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太困难。因此,

我从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思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

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境,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

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

通过再现诗歌画面,不仅感知到了诗意,而且进一步感悟到了诗情。因此在设计中,我让学

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来感知诗的意境美,感悟诗人愉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

1. 出示已学的诗《绝句》,背诵。诗的作者是——杜甫,作者简介:对这位诗人你了解些什

么?(学生自由说,随机出示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

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他的诗被人称为“诗史”。杜甫被奉为「诗圣」)

2. 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欣赏这位伟大诗人的另一首诗——《江畔独步寻花》(出示课题)

3. 理解题义

师: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寻花”,什么时候是寻花最好的季节?(春季)

师:“寻花”的地点是在哪里?

师:“畔”是什么意思?

师:春季作者去江边踏春,就像我们春游一样。春游时你们的心情如何?

师:那作者的心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自己读读古诗

二.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诗,读正确。

2. 指名诵读,纠正读音 (重点指导读:畔 蹊 莺;指导书写:蹊)

3. 作者的心情和我们春游时一样吗?

三.读悟结合,体会诗的意境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作者的心情很愉快的呢?(学生自由说)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整首诗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愉快的心情。我们先来看这两句(出

示一,二两句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蹊”是指什么?

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作者的愉快的呢?(满 千朵万朵)

师:这些词都是说——(花多),花多到什么程度呢?

师:平常我们都说什么把枝压低了?(雪 果实…)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比较重的东西把枝压低。难道花也很重吗?老师这里有一朵花,请同学来掂掂看,感觉怎么样?(轻)

师:这么轻的花要把花枝压低,那得多少花呀,你能用学过的词来形容一下花的多吗。 师:这么多的花你能用读来表现吗。

师:能让这花再“满”一些吗?

师:听着这位同学的诵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除了花多,那还会是怎样的花啊?(美丽 各种各样 千姿百态 娇艳…)(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适当点拨)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有谁会不喜欢呢?难怪会有——(出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戏”,能组个词解释它的意思吗?(游戏 嬉戏)

师:对,就是这意思。那是谁和谁在戏呢?(蝴蝶与蝴蝶)

师:除了蝴蝶和蝴蝶嬉戏,还会有谁?(蝶和花,依据学生回答实际安排这一引导步骤) 师:你知道花是用什么和蝴蝶“戏”的呢?(姿势 色彩 香味…)

师:能与这么美,这么香的花一起游戏,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就像我们和小伙伴尽情地玩耍,那时你心情会怎样?

师:你是怎么来表达你的兴奋的呢?(笑 跳….)那蝴蝶呢?你怎么知道?

师:“时时舞”,来读读。(指名读)

师:再欢快一些,还可以配上表情,动作,试试。

师:那“留连”呢,从这个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蝴蝶舍不得离去)

师:一秒钟算不算“留连”?两秒呢?那多长时间才算是“留连”呢?

师:蝴蝶留连了这么长时间,作者是怎么知道的?(作者看了很长时间)

师:作者为什么看这么长时间?(被花吸引了)

师:来,读读这个词(留连)

师:能让留连的时间更长些吗?(留—连—)

师:面对这样的美景,还有谁也来凑热闹啦?(出示: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是谁?(莺)这是一只怎样的莺呢?(悠闲的 欢叫的 娇小的…)

师:面对娇艳,美丽的花,面对翩翩起舞的蝴蝶,它会在叫些什么呢?

师:有蝴蝶翩翩起舞,又有莺欢快地歌唱,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啊,能读读这两句诗吗。

5.小结 师:五彩缤纷的花,多得把花枝都压弯了。蝴蝶也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去,连树上的莺也婉转地歌唱。这怎能不叫诗人留连忘返,怎能不让诗人心情愉快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怀着愉悦的心情,再去领略一下这春天的美景吧。(齐读全诗)

四.吟唱,背诵古诗

1.这么美的景色,光读还真不够,有能者将它谱成了曲,想听吗?(播放歌曲《江畔独步寻花》,边听边跟唱)

3.齐背古诗

五.拓展练习

自主选择其中的一题做一做: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画一幅图。

2. 用自己的话将诗改写成一段话。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60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相关文章
  •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