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有哪些 正文

宋代诗人有哪些

2017-03-14 06:39: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宋代词人介绍

范仲淹

1.字希文,本为陕西人,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

2.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上条陈事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

3.代表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

4.他的词,有写边塞生活,也有写羁旅情怀。词风慷慨豪放,开宋代豪放词风先河,对后来的苏轼,王安石有一定影响。

晏殊

1.字同叔,江西临川人。

2.少年以神童著称,官至宰相。

3.代表作《浣溪沙》《蝶恋花》。

4.词多为佳会宴游之作的消遣之作,写闲情雅致,较为单调,但有着浓厚的雍容华贵的气质,其词承南唐遗风,典雅华丽,受冯延巳影响。他的文学贡献主要在于提携后人,当时名臣范仲淹,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自他门下。

张先

字子野,浙江乌程人。四十岁中进士,仕途较为顺畅,一生优渥。代表作《天仙子》词沿袭宋初婉约派词风,内容多反映士大夫的酒生活,偏于纤巧冶艳,早年以写小令和晏殊、欧阳修齐名,后来又写慢词与柳永齐名,但才力不及柳永。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人。

二十三岁中进士,支持范仲淹改革政治,受政敌打压,屡遭贬嘀。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趋向保守。

代表作《醉翁亭记》《踏沙行》《采桑子》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散文说理通畅,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为接近,但题材较晏殊更广。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死后縊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晏几道

晏殊幼子,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人。

仕途不顺,职位低微。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代表作《临江仙》《鹧鸪天》

柳永

原名三变,后改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世称柳屯田,因在家排行老七,又叫柳七。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做词。大量创作慢词。

代表作《望海潮》《定风波》《八声甘州》。词作题材广泛,除描写都市繁华、爱情、羁旅愁怨,还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他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他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以民间俚语入词。而且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甚广,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政绩斐然,几度拜相,主持变法。

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代表作《伤仲永》《桂枝香》《明妃曲》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词人,二十岁与其弟同登进士。唐宋八大家之

一。曾因北宋党争几度遭到贬谪。主张词自是一家,推崇词体地位。代表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水调歌头》他以文为诗,以诗为词。其诗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人。入士不顺,几遭贬谪。曾贬至郴州。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

美。代表作《鹊桥仙》《满庭芳》

贺铸字方回,号北宗狂客,庆湖遗老,山阴(浙江绍兴)人。武将世家,不附权贵,喜谈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词内容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词句,用韵严正,富有音乐美和节奏美。代表作《鹧鸪天·半死桐》《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以布衣入京师。词风浑厚和雅,富艳精工,极铺陈之事,为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他还对词乐的提高与发展有一定攻陷,在词史上有深远影响。代表作《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后期多慨叹身世与国破家亡的悲痛,身世凄凉。如《声声慢》。是婉约派代表词人,曾在《词论》中针对苏轼“以诗为词”而提出“诗,别是一家”,意在注重词的音体格律。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赏,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被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半仕半隐,一生力主抗金。词作题材广泛,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善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豪而内敛。以文入词,词的语言更为自由开放,变化多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代表作《破阵子》《摸鱼儿》

陆游

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代表作《关山月》;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代表作《游山西村》。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汉卿

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已斋叟。汉族,山西解州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

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篇二:宋代词人及宋词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文章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二、词的新变:柳永

词至柳七,方开大河。柳永其作婉约柔美,又多直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因而动人。柳永善于写长调,常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内心之感情。

柳永词的出现, 使北宋的词风为之一变, 他在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 以其朴素自然的词风, 给婉约派词带来了新的面貌, 还发展了慢词的体制, 对后来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柳永也像古代众书生一样希望通过考取功名,飞黄腾达,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多次科举都未能中第。最终只能自嘲“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来,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柳永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1、艺术特色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 “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

2、作品赏析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赏析:

这首词,作者回忆了往昔的欢聚之景,由此来抒写相思之愁。文笔细腻。

在词中,作者用了婉约词中惯用的思妇形象,以长调的形式,将主人公思绪写得生动而又曼妙,该词善于铺陈,像一幅画卷一样展开。“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作者从追忆开始叙述,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这是一次大胆的行为,直接却给女主人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一心认定 “便只合,长相聚”。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乱花狂絮,好时光已经不再,只有寂寞,不知道该对谁说,也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内心深处。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情绪。 “算前言,总轻负”,从这可以看出,女方一直

在责怪自己,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感情总是难以割舍。女主人公又开始想起了男方的好——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最后“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女主人公日日攒眉,只怨自己错过了一段良缘,但又能如何,如今也只能懊恼了。

三、诗词一体,以诗为词:苏轼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1、苏词革新

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苏轼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渗透沟通提供了理论依据。

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达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向诗一样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2、作品赏析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读苏轼的词,你会觉得他是个圣人,看苏轼的人,你会觉得,他只是个普通的男人 夜,居然是那么的寂静。也许是在凭栏远眺,也许是在低头浅酌,但苏轼说,他这是在梦里。苏轼的梦很长,但也很短。十年,是他遭受政治迫害,谪居密州的十年;十年,是他和妻子王弗挽手而笑,海誓山盟的十年。如今,他和妻子已经是阴阳相隔无法相见,他仍会有另外一个十年,却再没有那个十年了。“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无妻”,苏轼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才努力让自己不要想起王弗,但,这可能吗?已故的妻子埋在家乡的土地里,他却离乡别井在他方,这正是“死者凄凉,生者心伤”。人们常说“世界上最痛苦的爱情,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确不知道我爱你”。万里别乡愁肠断,纵使妻子死而复生再还人间,看到这个风霜满面鬓发如霜的“陌生人”,应该也认不出那是曾今意气风发“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的苏轼吧。

那一年,苏轼还家正好看到娇妻在房内梳妆打扮,官场如意,又妻美如玉。本该开怀大笑却为何相顾无言泪千行?苏轼也许会说:梦中迷离,思尽词穷,不知所言。但我会说:苏

轼本希望能在梦中重现昔日的美好,但无奈往昔实在太美好了,与失落的现实格格不入,一看便知是梦,又如何能欢喜起来?

最后,我想苏轼仍会捧起那一杯和着泪水的酒,一饮而尽。

虽然,苏轼后来另觅新欢,但谁能说,他不爱她吗?

北宋中后期 时间:11世纪下半叶,主要是神宗、哲宗、徽宗三朝(1069—1125) 总概: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

特点:北宋中后期是词进一步发展和变革的时期,整体上呈现出两种创作倾向和两大创作群体。一种是沿循传统的婉约词风,在词艺上更追高格,被称为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主帅;一种是变革传统而为豪放,在词境上另辟蹊径,被称为苏门词人群,以黄庭坚、晁补之为代表。虽然分为两大流,但此时期的词风细微处确是“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使后期南宋词,沿革这两个方向分别发展。

一、雅俗并存:黄庭坚:

1、人物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称号:一祖三宗、苏黄、宋代四大家(书法)、秦黄。

2、风格特色:

雅俗并存、兼学苏柳。

3、写作手法:

黄庭坚以诗名世,他的词在北宋词坛也有一定的地位。黄庭坚词有双重的创作倾向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他学习柳词铺叙展衍的行文方式和直率俚俗的语言,直抒胸臆,多以俚俗之语写侧艳之情,摆脱“花间”以来的比兴寄托、蕴藉婉曲,如《沁园春》。黄庭坚是苏门学士,苏轼革新词风对他的影响极大。他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并沿着苏轼开拓的方向发展。他也把词视为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认为词与诗同样是表达“意中事”的言志文学,黄庭坚经常在词中凸显他刚直倔强的个性与旷达脱俗的人格境界。他词雅俗并陈的创作倾向、刚柔兼济的风格,使得历代词评家的意见多有歧异。但值得肯定的是,山谷词在苏轼、辛弃疾之间起着不可忽略的过渡作用。

4、作品赏析

鹧鸪天

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ju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词评: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山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

二、隐逸之词:晁补之:

1、人物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

2、风格特色

于隐逸中吟咏情性

3、写作手法

晁补之创作的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他把词作为言志遣怀的一种文学样式,内容上尽可能抒写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的胸襟怀抱和经历遭遇,词风上多豪放雄健之作,境界较开阔,意脉较流畅,无论笔力、气象都接近苏轼,如《摸鱼儿·东皋寓居》。当然,晁补之词并非苏词的翻版,它的豪放与苏词的轶尘绝迹、超然象外自是不同,有一股傲兀跌宕之气,其中最有特色的还是以隐逸、迁谪为题材的词,其中抒发贬谪退隐后的复杂心境。

4、作品赏析

摸鱼儿

东皋寓居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简评:通过对东皋景色的赞美,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田园生活及对官场的不满和厌恶。

三、伤心人的伤心词:秦观

1、人物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人常以“秦黄”、“秦柳”、“秦州”著称。

2、风格特色

伤心词 情韵兼胜 融身世于艳情

3、写作手法

秦观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文体上独创采小令之法入慢词,题材上常以传统的男女恋情、离情别绪为主要创作内容,这类词惆怅、感伤的色彩较为浓重。秦观最对词本色的准确把握,本色的体现即集中在“情韵”之上。李清照说“秦词专主情致”(《词论》),“情”和“韵”之胜处即在于秦观词感情的真挚动人、意境的深婉隽永以及言辞的精妙优雅。秦观的词大都抒发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叙写爱情,情思绵长而深挚,绝少纤佻浮薄之语。情感的力度创造出境界的高远,秦观词中如此真挚深沉的情感赋予了作品不同凡响的穿透力,这种魅力来自于作品令人玩味不已的韵致。

篇三:宋代诗人王令的

1、 《送春》 宋代诗人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 ,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2、春暮南宋 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景象是暮春还是初夏,当然无关紧要。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嘉熙名谏、爱国诗人曹豳 (bīn)(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南宋瑞安曹村人。早年家道贫穷,少从乐清钱文子学。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曹豳为官四十余年,清正为本,始终勤政为民。他在任重庆府司法参军时,郡守度正欣赏他的人品和才学,正要推荐他升职时,他推辞道:“章司录母老,请让其先。”度正为他的为人而敬叹。他在知建昌县时,尊老礼士,修复故尚书李常山的房子,兴建斋舍给诸生居住。他为任浙西提举常平时,关心百姓,重教兴学,面陈“和籴折纳”之弊。 曹豳以直谏而著称。他为左司谏时,针对当时朝政腐败,议和声嚣,他上疏言朝廷战和之策自相矛盾,极论权臣史嵩之求和误国,参劾投降派史弥远的心腹参知政事余天锡、李鸣复之过。忤旨,迁起居郎。被参的余天锡向皇上请求复曹豳原职说:“曹豳老成之望,

直谅多闻。置之近班,可以正乃辟,可以仪有位,欲望委曲留行,使释然无疑,安于就职,则陛下既服好贤之美,而微臣亦免妨贤之丑。”李鸣复亦请留豳云:“杜范、唐璘、曹豳、赵涯皆尝论臣者,台谏言事缈也。言之无罪,闻者足戒,四臣之有言于陛下,臣之药石也。欲望圣慈特出,宸断于范、于璘,召而再使之来,于豳、于涯留而勿使之去,各修职业,共济事功,开大公至正之门,去分朋植党之患,特在陛下一转移间耳。”可见曹豳直谏之声。后来他还上书七道,进古诗以寓规正。

曹豳还是南宋后期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勤政、直谏源于他满腔报国情怀,这在他的诗词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当时外敌频频入侵,而南宋统治集团却偏安江南,曹豳与其它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一道,强烈要求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端平元年,抗金名将赵葵授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打算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府)。在出征饯送会上,曹豳赋《咏缘竿伎》诗云:“又被锣声送上竿,者番难似旧时难。劝君着脚须教稳,多少旁人冷眼看。”他知道这次出师所面对的敌人,是比金兵更加强大的蒙古兵,他以强烈的爱国之心告诫赵葵谨慎用兵,不可轻敌,以防投降派伺机反扑。结果不幸被他言中,赵葵急于求战,而粮运不继,又被蒙古兵决黄河以灌,兵败而还。曹豳在《西河——和王潜斋韵》词中为山河破碎而悲愤填膺:“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他痛恨求和误国,为祖国前途而忧虑:“漫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

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等?扶危但看天意。”在《辞职至短苍岭》诗中,他以韩愈贬官潮州自比,悲愤地写道:“老去那能作谏臣,圣恩宽大许抽身。今朝岭上冲风雪,犹胜蓝关策马人。”

曹豳才华出众,著有奏议、讲义20卷,诗歌、杂句60卷,刘克庄曾序《曹东畎集》,可惜大多散佚,现仅存文1篇、诗11首,词2首。他的诗词风格朴实粗犷。宋坦斋曾问曹豳:“君生在永嘉,为什么诗学江西流派?”豳答道:“兴致所到,何拘江浙?”坦斋又问:“难道永嘉四灵(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的诗就不值得学吗?”豳曰:“四灵诗如啖玉腴,虽爽不饱,江西诗如百宝头羹,充口适腹”(陈世崇《隋隐漫录》卷五》。当时著名诗人莆田刘克庄称赞他的诗:“古风调?,流丽得元(稹)、白(居易)之意;律诗精切、帖要拍姚(合)、贾(岛)之肩。非若小家数然。”并作诗曰:“曹侯书满腹,非以剑防身。马上檄犹速,橐中诗不贫。虏情工变诈,时论主和亲。旗鼓何时建,方知国有人。”他的词《西河——和王潜斋韵》忧国忧民,慷慨激昂,既录于宋代《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又入选《全宋词》、《唐宋词选》、《宋词纪事》,在宋代词家如林、词作近2万首的盛况下,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入选《千家诗》诗作《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更是清新自然,脍灸人口。

《宋史·本传》称其为“与王万、郭磊卿、徐清臾俱负直声,当时号‘嘉熙四谏’”。历代《温州府志》、《瑞安县志》均为他立传,明、清瑞安官府还将其与蔡敬则等一道列入圣庙内乡贤祠供后人赡仰。

(唐)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坠楼人:西晋大富翁石崇,家有名园曰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所宠美姬名绿珠,时赵王司马伦辅政,其亲信孙秀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不与,孙秀假诏捕石崇,绿珠因而跳楼自杀。

【说明】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在江西、宣歙、淮南等地军府任幕僚多年。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治所在现在湖北黄冈)、池州(治所在现在安徽贵池)、睦州(治所在现在浙江建德)刺史。在地方任职时,改革弊政,成绩卓著。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回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曾一度出任湖州(今属浙江)刺史,又回长安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官至中书舍人。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杜牧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这首诗是咏春吊古之作。诗人见到晋代石崇的金谷园一片荒凉,顿生沧桑之感,对其爱姬绿珠的死寄予的悲悼和同情。 诗人凭吊金谷园,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这一句蕴藏着无限的感慨。笫二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流水依旧潺


宋代诗人有哪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74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宋代诗人有哪些
相关文章
  • 宋代诗人有哪些

    宋代词人介绍范仲淹1 字希文,本为陕西人,后迁居(江苏苏州)吴县。2 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上条陈事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3 代表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