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面对喧嚣作文800字 正文

面对喧嚣作文800字

2017-03-09 06:47:5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

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作文指导

【题目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安静”可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喧嚣”可理解为“喧闹”“热闹”。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考场优秀作文】 在喧嚣汇总寻求“静”土

周国平渴望过安静的日子,莫言却认为生活本应是喧闹的。而我以为,作为个体应沉静下来,社会则应在喧闹中发展。

每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梅贻琦曾说:“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只有摒弃浮躁的心灵,才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学术上的思考,从而有所作为。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著称了《文化苦旅》一书;季羡林请求摘掉“三顶桂冠”,潜心钻研国学,而成为一代大家。在安静的日子中,他们与文学进行着心贴心的交流,由此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而非停留在表面。无视外界的喧闹,无论是褒是贬,静下心来,成就自己。

然而社会往往是在一片喧闹声中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人才荟萃的稷下学宫中总能传来激烈的辩论声,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最终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人类科技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安静如桃花源般的世界虽宁静和谐,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有在思想的交锋与碰撞中,在技术的革新与相互促进中,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但如何在喧闹的社会中寻求安静的自我呢?陶渊明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社会本无不同,只是心态上的差异罢了。有人有了一些小小的发现,便迫不及待的到处炫耀;有人对问题刨根问底,只求探寻其本质的原因。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难免会造成人心浮躁的情况,但若我们能够摆正心态,能够窝在角落中静静地品味一杯香茗,阅读完一本好书,或许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日子就不遥远了。

但反观当下,所谓的“专家”、“教授”层出不穷,网友也不禁调侃:让我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人心过于浮躁,最终让个人也无法沉静,而那些名噪一时的专家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学会在喧嚣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土,从而推动社会在繁荣与喧嚣中发展吧。

喧嚣与安静

自古以来,喧嚣和安静都被放在一个对立的位置之上,文人墨客间关于二者的讨论不免引发现代人对喧嚣和安静的思考。我认为,这两者不应是矛盾的,而是可以共存的。

喧嚣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常态,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有了人们处事的行为方式不同,所以有了喧嚣;因为有了人们思想的迸发与碰撞,所以有了喧嚣。也因为有了喧嚣,人们有了发展自己更完善人格的机会。当今社会从不缺乏笔锋犀利的时评家,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可以截然不同,于是引发了大众的热议和思考,亦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系统都获得了重建的砖头,以此构建自己更坚固的思想体系。在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他可以自由地思考却难以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这只可以从喧嚣中得到。有了喧嚣的生活形态,才有了人与人间的密切交往,才促进了人们的自我更新。

然而,超出负荷的喧嚣只能带来人心的浮躁,喧嚣的生活里每个人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安静一隅。在人们的喧嚣中,摘得奥运金牌的孙杨因心生浮躁而飞驰于道路,刚刚出道便倍受赞赏的柯震东迷失自我沉溺毒品做出了最不好的示范。如我们终日沉浸在喧嚣中乐不思蜀,便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深知这个道理,厌倦了官场的陶渊明如所有隐士一般归隐深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德国的一家名为“慢时光”的特色咖啡店也会为客人提供免费的茶点,只以客人逗留在店中的时间收费,旨在为客人提供安静的一隅,他因其远离繁忙都市的喧闹而备受青睐,

吸引了当地以及国外的游客。喧嚣中的我们无不需要在安静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喧嚣是品味过安静后对人生的依然热爱,安静是喧嚣过后对人生的释然,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表示在知道获奖的消息后,兴奋不已,这实在是一份对中国人来说特别的荣耀。接连不断的采访纷至沓来,“莫言”这一名字亦在中国乃至外国传播更广。然而,莫言也说,他最希望的是在获奖之后,仍能过上从前的生活。从前的生活安静,不受打扰。喧嚣亦好,安静也罢,二者兼有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喧嚣让人对生命充满热爱,安静让人感受生命的独特与自在,喧嚣而又安静的人生教会我们理性而又快乐地生活。

不舍喧嚣 亦可求静

在尘世喧嚣中,听听闲言碎语,与人打打闹闹,求的是一种生活的趣味,驱走寂寞。在喧嚣外静静独立,倾听自然之音,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平和,驱赶烦躁。而生活,本不该只有其中之一,不舍喧嚣,我们亦可求静。

莫言说“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可不是吗?人生来为群体动物,终归属于人群,有人群之处便注定有喧嚣,然喧嚣使我们不再孤独,给生活添上几笔明丽。想想过年时的花市,花香阵阵,人影重重。天气还透着凉,人们穿着薄袄,挤在一块儿,几乎可以感到从挨着的陌生人身上传来的体温,但每个人都是笑着的,赏花的笑声,赏月的笑声,还有祝福的笑声,笑声朗朗,一片喧闹,却也这样温馨,仿佛这一大群人都是一大家子。过年过节的韵味实在只有在这一片喧嚣之中才足够透出热闹的气息,这是一片美妙的喧嚣,我们生活于其中,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便越发离不开。

喧嚣要带着求趣味,求温暖的心去细细体味,才能感到它的重要,然而也不可一直待着,需要我们懂得适时适当给心灵一片宁静,在喧嚣过后,带走烦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即便身处热闹之地,依然能感到心灵宁静,达到这样的境界,固然与自身修养有着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把心移出人群,稍稍安置于大自然之中。这让我想起一篇“听雨”的文章,人在闹市的房子之中准备写作,雨却落了下来,外面很吵,有人的喧闹声,但诗人的心却渐渐静下来,听着雨声,滴滴答答,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打落在窗上、屋顶上,竟分外清脆悦耳,好听的紧。那雨声其实已悄悄落于诗人心头,让他仿佛置身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之中,心灵也便宁静了。当心神放松时,拥抱自然,让我们能够在喧嚣中透出一口气,这便是于闹中求静的良方了。

当心有自然,而身在人境,生活最适宜悠然的样子也便不过如此罢了。我们不舍喧嚣,是懂得品尝其中之趣,而求静,其实也简单,把心放大,置于蓝天白云,置于花花草草中,不就够了吗。

闭目独静,开牗同喧

周国平说:“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在尘嚣渐上的世界里,每个如他一般的思考者都渴盼一个安静的角落。安静,是一种思考的自由,理应存在。而安静并非沉默,守静的人更应有睁开双眼、走出静室、与人同喧的襟怀。

在交流途径如此广泛的当今,我们愈发难以守住宁静的空间,却愈发渴望守住。安静带来干净,带来别无他物、独我一人的空间。梭罗筑舍湖畔,舍弃雅典执政官身份带来的喧嚣,守住了一片安静的空间,一颗平静的心;阮籍吟咏溪畔,啸歌山林,同样是为了无人打扰、自得其乐的自由,为了乱世中一点清静。守静,也为守独,守住一片心灵的净土。

也唯有安静的、避开纷纶乱象的世界中,我们才有独立思考的余地。“致虚极,守静笃”,灵感无不来自沉静无言的世界中,但我们通常在喧嚣中迷失了自己,凌乱了本心,世上不缺释迦牟尼,不缺七天七夜,缺的是一棵菩提树,一片杳无人迹的静土、净土。

没有不受打扰的独立思考,何来灼见真知,何来冷静的社会氛围?静水如镜,锦鲤中游;乱潮拍岸,退去一空。日本的安静,酝酿出独到的思考,精雅的风俗。中国闹是闹了,看似百家争鸣,细看却珠玉寥寥,大多不过博采之言、附会之辞。安静,不仅让个人凝思昭达,更让社会拥有思考之风。

然而,守心不等于离群,安静非同于沉默。熊培云认为,要在喧闹中拥有独立思考,以独立思想融入群体,闭户自专,充其量不过何晏;开牗同喧,与人论道,才能成就王阳明。同样,将自己封闭于静乐的世界,于己无益,于人无益。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才能使自己日臻完满,使社会渐趋和谐。苏格拉底在闹市中讨论,孔子在杏坛上与人宣讲,四皓入朝,谢安出山,岂非融于喧闹的襟怀?若在ISIS横行、地沟油当道,外患不绝、内忧未止的今天,我们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做个“希夷先生”,于己何益,于世何益?

闭上眼,我们应守住内心的安静,拥抱灵魂的和乐,应在无扰无涉的世界中,宁静昭达。推开窗,我们更应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在完善自我之时,同此凉热。如此,方能无愧于天地,最终内安于本心。

【简评】这是一篇一类(上)议论文。开头从所给材料的第一段切入,接下来深入分析“守静”之于对个人和社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再辩证地分析“安静”与“喧嚣”的关系。文章内容充实,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谨,语言表现力强,有文化内涵。不足之处,梭罗的例子用得不够准确,个别语句略显生涩。

在喧闹中听清自己的心跳

如今的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喧闹了。

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耳畔。不论何事一出,总能引来大片的议论,甚嚣尘上。我们不禁要提出疑问:这样一个越来越喧闹的世界,是现在的人心浮躁所造成的吗?

有些人的回答是“是”。于是他们选择对尘世的喧嚣置若罔闻,在纷杂的声音中独善其身,守得一片安静的生活。这样的做法固然值得敬佩。

而我却要对这个问题回答:否。声音繁多,也许并不代表人们都是在瞎喊乱叫。众多的声音,也让我们看到一种大众表达自己观点的热情。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拥有一种关心和了解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的权利和责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能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思考并对思考的成果进行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如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出现,更是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表达心声的媒介。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总比一片寂静要来得好。在喧闹的微博世界中,虽不乏许多跟风凑热闹的转发和围观,却仍能涌现出大量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这些涌现出的“喧嚣中的精华”其实有一共同点,即他们都具有鲜明、坚定的立场和观点。虽然这些声音的观点各异,有时甚至十分矛盾,以致双方会时而陷入激烈的辩驳,但它们都是观点所持者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判断所得出的,代表了他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我们所期待的“喧闹”,便正是由这样的声音组成的:在排山倒海的议论的洪流中,他们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随波逐流,而是选择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站稳脚跟,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显得立场坚定,不易被众人所驳倒,并能以他们的思考与其他思想进行碰撞,产生更多有意义的内容。而这正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一个人人闭口不言,人人自危的社会,必然是得不到调整和进步的。有时我们的社会正需要喧闹,需要各种不同声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历史上,若没有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喧闹,便没有群臣进谏,没有开明的政治,没有宏大的革命。在今天,若没有这种喧闹,便没有思想的交流和进步。

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喧闹的时代里的公民,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在积极投身于这个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同时,在喧闹中听清自己的心跳,在思想中感受生命存在的不平凡的意义。

静其心,动其身

有人喜欢清幽安静的生活,静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有人喜欢繁华喧嚣的生活,看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静躁如何取舍?王羲之认为:“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的确各人活在各人的静躁之中,无可非议,但我认为最好的生命姿态在于静其心,动其身,即秉着淡定平静的心态,投身于喧嚣的社会之中。

孔子认为士人的最高理想在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正心修身等内在修养在前,治国平天下等行动在后。每个人自出生就处于喧嚣的滚滚红尘之中,贵在能够退而静其心。静心之内涵,在于能够沉心静气、苦心钻研,提高自身内在修养。这种静心,是孙膑对兵法的探索,韩愈对诗书精华的汲取,朱熹对文化的钻研,而有别于陶渊明在自我打造的桃花源中的且歌且吟。前者是为动身实践的积累和储蓄,后者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内心的自由愉悦。

动身,旨在投身喧嚣社会,品察社会百态,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内化成更深一层的人生体会。就像伟大的诗圣杜甫,深入社会底层,感受民间疾苦,并留下了一篇篇反映残酷现实和人们强烈愿望的不朽诗史。再如鲁迅,体察社会百态,用笔杆尖锐地抨击中国国民的劣根之处,那一笔一画都是为唤醒国人的撕心呐喊。动身的最高境界,在于献身于改造社会的浪潮之中,有如孙中山在静心求索一条救国存亡的出路后,为推翻腐朽落没的清政府,建立自由平等的新社会而奔走呼号。再如曼德拉,在狱中经历了个人思想的斗争和挣扎后,出狱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为黑人解放的伟大事业献出了自己一腔热血和毕生精力。

静躁从不是对立的,静躁是相辅相生,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味地静心修身而脱离社会的喧嚣,那这种静除了满足个人之私情外没有其他的意义;如果不经静心修身便投身于社会的喧嚣之中,那么最终也会被社会之喧嚣所同化,成为随波逐流的一份子。唯有静其心,修其身,增加内在的自我修养,才能在进入喧嚣的社会时始终淡定从容,不忘初心,才能感悟世间百态,进而治国平天下。

静其心、动其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繁华,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生命状态吗?

若心向静,无谓喧嚣

若将明窗关起,便可不必理会屋外的喧嚣。若将心窗关起,却又难以寻觅内心的安静。正如周国平所言,世界愈发喧嚣,而他只喜过安静的日子。或譬如莫言认为,作为社会生活一个方面的喧嚣,也许并不完全是负面的。闹与静看似矛盾,实取乎于心——若心向静,无谓喧嚣。

繁华之下,隐匿着盛大的无声无息。曾经迷失在舞台的灯光阴影里,喧哗声像流水一样从头顶汹涌流过,而我的世界寂静如夜。曾经徘徊在历史的黄沙玉台中,且听万世奢靡的徵羽,亦窥得“心远地自偏”的现世安宁。人们若在喧嚣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便倾心于求田问舍的安静。而处静过久,内心渴望喧嚣的躁动便不可收拾。一闹一静之间,百千世界。

溯回山河岁月,古时的文人似是都是喜静的。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诉说着魏晋文人风骨,纵现世喧嚣、政治混乱,唯求内心一静足矣。英国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 伍尔芙生活在女性卑微的年代,男权主义者们的大喊大叫未能击碎她内心的宁静,她在“一个人的房间”里写出了《黛洛维夫人》,以安静细腻的笔触震颤整个世纪的神经。

喧嚣的外界隐喻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太多的声色利诱像无形的巨网束缚手脚。有的人在喧嚣中死去,有的人在安静中重生。唯坚守内心之宁静,才可以在喧嚣现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中国女作家萧红在众声喧哗中走过了她的前半生,在战火纷飞中燃尽了她的后半生。当抗日战火点燃神州大地,当萧军、丁玲等人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急速向前时,这位“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曾发出绝望的呐喊——“你知道我别无所求,我只想找有个安静的地方写写东西!”世界越来越喧嚣,萧红的日子却越来越安静,即使世界熙熙攘攘,若心向静,则无谓喧嚣。

纵使人人都怀揣“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理想,大多数人的追逐往往被现实践踏。而在喧嚣中孕育出的批判与反思,也不完全是负面的。作家韩寒在众声喧哗中顺流而下,口诛笔伐之间为世人敲响警钟;演员黄渤用喧嚣的音乐与夸张的表演,冲击当代的审美疲劳;而网络炫富女郭美美确为世人所不齿,却亦督促着社会重塑价值标准??此类领悟无法于闭门中获得。

喧嚣,不只是吵闹,亦是反思。安静,不只是沉默,亦是坚守。不必追逐身外的无物之境,若心向静,无谓喧嚣——那一种安静,也是一种惊人的表达。

入世出俗

如周国平所言"在喧闹的世界中过安静的日子"也许是士大夫自古以来的精神追求;然而莫言口中的"喧嚣"也的确道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它不可能毫无益处。自小便听父亲口中道出的一个词“入世出俗”,恰可作为答复上述二者的处世之道。

人一出生便是社会性的,也许这种随着生命而来的束缚被一些试图追求极致自由的人们视作枷锁,但诚如《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说的那样:这让人有重量,让人能够踏在大地上,而你若挣脱了这层牵连,便会浮起来,变得无比轻——这种“轻”本身便是难以承受的。社会的喧嚣某种程度上是社会能量的战士,它包含了争论,激辩,因而也就蕴含了创造。在这个意义上,经历喧嚣,或参与制造喧嚣,本身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反之,若完完全全地摒弃这种对个人而言也许是束缚的喧闹,等待你的或许只能是无尽的黑暗与死亡。如顾城携妻逃避到小岛上,一个写出了“上天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纯净的诗句的诗人,却恰可能因了这种童气,而并未看全这世界,只是沉浸在自身想象的极乐园中。不能接受现实的喧嚣,不能理解人世的繁杂,便注定不能锻造出强大的心灵。孩子一般的诗人,终究成为结束妻子与自身性命的屠夫。

“入世”可以理解为一种爱,它在本质上是与生命契合的。罗曼罗兰曾说过“这世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这世界,然后依然爱它。”这是一种对自己置身于这世界的肯定。不论世态炎凉,不论浮世绘中多么嘈杂喧嚣,依旧本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激而活下去,积极地,乐观地踏着自己的步子。

在北大的一次毕业演讲上,一位前辈说得极好:“作一位不参与的局内人”。正如前文所言,“局内”是我们一出生便决定了的状态,而是否与世道同浊,则真正体现了人的品性。在缺乏信仰的时代里坚定自己的步伐,在蜚声四起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声音,这便是“出俗”,不与世俗同污。

东坡曾评价陶潜入世为官,“不以求之为嫌”,脱帽归隐,“不以去之为高”。这便使“入世出俗”的典型体现。为官则忧国忧民,尽心而已;不满时世则褪去官服,这并无高低之分,都只是同样的品性于不同世道的表达罢了。

我们终将步入时代的洪波里,置身于纷繁的喧闹中,而持心自守,入世出俗,终不会成为尼采一般的疯子,然也将无愧于心。

在喧嚣中寻求平静

东莞中学高三7班 叶健莹

莫言曾说:“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声音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灵性,生命因声音的存在而灵动起来。但声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喧嚣这种现象,在喧嚣中个人的孤舟难以维持平衡。

古时一位诗人在自家庭院中种了两棵芭蕉树,但当风雨来临时,芭蕉叶沙沙作响,令他烦心不已,写下了“当初是谁种芭蕉,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的诗句。他的妻子看到后在旁边写到:“当初是你种芭蕉,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芭蕉树沙沙作响的声音成了诗人生活的喧嚣,但他无法避免,我们亦如此。生命中的喧嚣太多,同学间的嬉闹对我们的学习造成了干扰,广场舞大妈的音乐使我们无法安然入睡,社会中纷杂的舆论、各种各样的学说充斥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无所适从。处于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被喧嚣所裹挟,但喧嚣并不是只有负面的作用,我们也可以在喧嚣中寻求平静而不必“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周国平曾说:“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在喧闹中周国平找到了自己一片安静的乐土。正如归隐田园的陶渊明,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乐享闲适安宁的生活。我们不必学习陶渊明搬入深山中,创造“无车马喧”的环境,真正应做的是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在享受喧嚣中得到生活上的宁静。喧嚣与宁静本不应相对立,世人以为有声则喧,无声则静,实则不然。我们可以在同学的嬉闹中体味到友谊的甘甜,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在生活中坚定前行。我们可以在广场舞大妈的音乐与舞蹈中,获得心灵上的享受,缓解生活中的焦躁与压力。我们可以在纷杂的舆论中汲取营养,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尝试去享受喧嚣,不要紧抓着喧嚣的负面而作茧自缚,那个埋怨芭蕉的诗人也能在芭蕉叶的喧嚣中体验到生活的平静。

三毛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生命的大树里,我们可以一半沐浴在喧嚣中,一半享受平静,在喧嚣中愈发感受到安静,在安静中愈发感受到喧嚣的正面力量。我们应当像一棵树那样,没有悲欢的姿态,在世间的喧嚣中寻求到生命的安静。

眼因多留泪水而愈发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更显温厚。而我们的生命也可因喧嚣而愈加明白平静的意义与美好,在喧嚣中寻求到心灵的平静。

【得分:22+23+9=54】

要在喧嚣中寻求宁静

东莞中学高三(10)班 黄享琳

社会是集体概念,社会生活是喧嚣的,而个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此,保持内心力量的宁静需要在喧嚣中寻求。

宁静,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的力量,是用以防御挫折,迷茫,浮躁的不良情绪的干扰和侵袭。古语有云: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更何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古人

篇二:《面对喧嚣》作文讲评

《面对喧嚣》作文讲评

《面对喧嚣》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作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引导】

“喧嚣”中的“面对”

“面对喧嚣”,这是一个动宾式短语。审题讲究推敲,切中要害,掂出轻重。何为“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它不等同于“有动静”,也不等同于“诱惑”或“质疑”。同时,“喧嚣”现象丰富,“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由实而虚,由浅入深,孰无观闻体验?这是作文的起点。下笔前,不妨头脑风暴一下,列举一下自己熟知的不同“喧嚣”现象,或择其一二,或纵横整合,或叙或议,或顺或逆,自有真实真切的话要说。“喧嚣”一扭头即是“宁静”,因此,作文也宜以“宁静”为重点。当然,我们还可追问:是谁制造了“喧嚣”?为什么会出现“喧嚣”?“喧嚣”有何弊益???

细细斟酌,“喧嚣”是什么,并不是文题的重点,“面对”才是重点。作文重点应在“态度”上:“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至是享受,还有人??”。自然而然,沉浮于喧嚣潮流中的我们,就易于想到憎恶都市之喧嚣,追求乡村之宁心境之静,隐于山林,遁于书室,侍弄红梅翠竹,礼拜王维陶潜,以求一方真我精神的自留地。如此,立意多撞车,造成“宁静”“淡然”的喧嚣,甚至取材上陶潜们纷纷驾临来“喧嚣”一把。在这种情况下,若想胜出一筹,除语言有文采外,恐怕值得提倡:一是多用新颖、典型的“今”例,以增强作文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二是“以小见大”,选取涌动着真我情理的材料,抛舍那些于己不痛不痒的玩意儿。

难能可贵的,就是逆向思维。“喧嚣”应是个中性词,可憎可批外,亦可赞。比如“喧嚣”中蕴着“暖暖的爱”,是人成长和发展的磨砺石,发着民怨民愤民生的呐喊,流着民俗民风民族文化的因子,流动着人际沟通的人性之美,静默地绽放着文化之花。更难能可贵的,是能辩证分析,提倡过滤“喧嚣”。正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你可以濯然自立超然其外求得心静,你可对腐败邪恶昭示愤慨声讨,你可对无聊炒作隐私窥奇决绝舍弃,你可对慈善公益正义由衷赞誉摇旗呐喊。总之,“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佳作展示】

面对喧嚣

面对从与周遭的喧嚣,我们都累了倦了,并极力想逃离,因为我们都意识到喧嚣只是一种浮夸的表象,所为愈是狂欢,愈是孤单,喧嚣过后的空洞茫然吞噬着我们脆弱的神经,然而逃离终不过是抱薪救火,我们应学会在喧嚣中寻一份纯粹的宁静。

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确,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来叙自己的寂寞愁苦,中国古代的隐居诗中,那些表面上看起来的淡薄宁致的诗句,都夹杂着无奈怨恨,这些人里虽隐于山水之间,欲放浪形骸却难耐胸中的拳拳报国之志,像范仲淹、辛弃疾,他们身不由己被放逐,处江湖之远仍忧君忧民,所谓的平静放达不过是假象,他们的内心仍装着天下,藏着喧嚣,新手挥洒出的是内心的派遣而非陶潜“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宁静。

篇三:作文:面对喧嚣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静”。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作文。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800字左右。

[写作思路]

1.在题目的提示语中,命题者已经说的非常明确。“喧嚣”本义就是声音杂乱,不清静。我们可以引申为“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

2.而“面对喧嚣”是动宾式的短语,也就是我们面对喧嚣的态度是怎样的。题目的提示语当中也有——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3.审题误区:很多同学只看到了“喧嚣”,整篇文章都是谈及“喧嚣是什么,喧嚣怎么样??”,而没有我们面对“喧嚣”怎么做。

关于构思行文

写情:以一份洒脱的宁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生活,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叙事:通过某些事情的记叙,表明自己(或者文章)面对喧嚣的态度。

辨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积极应对尘世的喧嚣,还是洒脱从容面对,亦或是其他。

[搜索关键词]面对喧嚣

[体裁]不限

[难度]中等

[例文赏析]

面对喧嚣

开始慢慢明白陶潜的淡然,领悟孟浩然的田园自乐。面对喧嚣,我宁愿选择“采菊东篱下”。

——题记

今日的喧嚣、骚动取代了当年的那份宁静、安详。多彩的生活,在我看来,还不如那种淡雅之美。是的,时代的进步,昔日的终然要褪色。但,我还是会选择一片广阔的草原。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多么怡然的桃花源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痛苦,也没有喧嚣。我厌烦世俗追名之心,自己却也无法脱离。我想平淡人生,但没有选择之路。为了明天,我必须融入到这个喧嚣的世界里。面对那种市场上为几毛钱而争吵不休的生活,我还是喜欢乡下的那种朴实。我明白,我理解,父亲和我一样,厌恶了尘埃,他用他的手,那满满的老茧,黑黑的还带有些裂痕,告诉我,世间没有宁静,要想有出路,只有学习。

我总爱在暗暗的灯光下或是具有弧线美的小路上行走,来思考生命寓示的价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能否从此离开。记得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多么想过隐士生活,但只能深于闺阁之中。屈原放逐,渔父的劝说,何曾不是一个明志之路呢?太平的生活,喧嚣充斥了整个天空。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我的选择是一种逃避,是一种虚幻。但我始终向往那片宁静,我相信,它已然存在于我心,没有急躁,认真地对待上天给我的每一项任务。生活有太多的不得已,也许今日的并不是人们所想得到的吧!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的股市、网络、娱乐圈??已然成为时尚。但我相信,还有人的心里有向往陶潜生活,却也只能于书中寻找慰藉。

倾向于燕子的南飞,枫叶的飘零,雪花漫飞的黑夜??我爱宁静,爱自然的自然。我总认为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我属于过去。那层淡雅,没有特意安排的草原。驾着白马,手执长

鞭,到我想到的地方去。这,才是一个自由的人生。

喧嚣,就算再多。我相信,我可以找到那份心灵上的宁静与自由,面对它,我倒想,选择和陶潜一样的淡然,于“悠然处见南山”。

[点评]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于“喧嚣”的态度:“但,我还是会选择一片广阔的草原。”借广阔的草原隐喻了恬然的生活态度。而后引用《桃花源记》《报任安书》,表明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完成学业,完善自我,使文章在内容上真实可感。最后作者以陶潜诗句作结“于‘悠然处见南山’”。

当然此文还有许多语言表达不太妥当之处,仍需细细雕琢。

面对喧嚣

常常想找一块净土,那里有一汪净水,去洗洗身上的尘埃。因为在喧嚣里活得太久,所以觉得内心尘埃堆积。那么一方净土,这一汪净水在哪儿,它就在我们心灵里,面对喧嚣,需要用心。不要忘记了埋没在尘埃中的心灵迷失了自己。

面对喧嚣,以心相对。面对世间种种,我们常常发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常常在喧嚣中感到孤身一人,在喧嚣的世界里发现自己何其渺小。对世俗的厌恶,让我感到孤立无助。但渐渐发现,喧嚣只是一种表象,内心的清静在于自身,于是面对喧嚣时,心平气和,用心聆听喧嚣中的宁静,于是发现世界很静,心灵很清,其实喧嚣不必逃避。

面对喧嚣,选择很重要。屈原生活的时代当是喧嚣的了。君主的无能,谗臣的猖獗,政治的腐败,给屈原这位生不逢时的人物写下了一生的悲哀。屈原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其对喧嚣的世俗的看法。于是不愿意再被世俗污辱而投了汨罗江。这是屈原的选择,在面对喧嚣时,他选择了摒弃喧嚣,保其清白。

而另一位大家司马迁,受难后,在世人的取笑,内心的谴责中艰难的完成《史记》。这当是在面对喧嚣中选择了生,把喧嚣置之度外。我们当然不能够评价这两位的选择谁对谁错,但我们知道,他们都是依心而行。面对喧嚣,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要以自己的方式来抵御喧嚣带来的影响,让喧嚣不要成为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

面对喧嚣,要在心灵中找一片净土。常常发现在喧嚣中发现失去了自我。所以我们应当找回自己,毕淑敏说过要有精神的三间小屋。那我们何不在心灵里找上一方净土,蓄上一汪净水,种上一排绿苗,吸收那来自喧嚣中的尘埃。那么如何找这一方净土呢?我们应该先避开喧嚣,先扫扫心灵上的落叶,然后让心静下来,去读书,读书是最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它能让你的心灵里蓄起净水,种起绿苗,让你对喧嚣增强抵御力。

面对喧嚣,我们应当用心坦然相对,这样才能发现闹中有静;面对喧嚣,我们应当选择态度,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它;面对喧嚣,我们还应当找一方净土,让心灵喘息,让心灵更有抵抗力。

[点评]这是此次写得最好的一篇考场作文。文章采用一句话开头,表明自己“想寻找一块净土,一汪净水,去洗洗因世俗喧嚣而沾染的尘埃。”面对“喧嚣”关键在于选择,文章以所学文章为例,引用屈原和司马迁的选择,他们都没有被“喧嚣”左右自己的内心。而后引用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来说明现在的我们面对喧嚣应该用心坦然面对,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可见作者书读的不少,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多读点书。

面对喧嚣

走在街上,拥挤的人潮,巨大的喧嚣冲击着我脆弱的耳膜。

回到家里,拿出《萌芽》认真地看着上面的字迹。“王俊,下来吃饭,成仙了哪!”“秀玲,我那件羽绒服放在哪里了?”“啊,我又不曾动你什么羽绒服!”“打白酒,打白酒喔!??

打白酒高粱酒喔??

坐在教室里,晚自习前的三十分钟一般都是班上最热闹的时候。所有人都抓紧了最后的时间拼命地说着什么。好像想要挽回一些东西似的。

第三排的第五桌在谈论“地下城与勇士”里面的鬼泣和觉醒,第二排第七桌的两个女生在谈论周末看的那部偶像剧《下一站幸福》,上第六排第三桌的女生在抱怨星期天在家被父母“禁足”,“哪里也不能去??”

这些不想听却又无意听到的东西在耳边炸开了锅,让本来有点闷热的教室更加地令人缺氧窒息,空气中浮躁的气息让我有了想要一了百了的冲动。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不是这样形容唐三藏吗?“就像一堆蚊子,在你面前。嗡嗡??地叫着,它们整天围着你,叫的你心烦,然后你就想拿一把刀剖开它的肚子,把它的肠子拉出来,再用肠子勒住它的脖子,用力一位,然后这个世界就清静了??

我不想听见他们谈话的内容,可是。

——他们实在太吵了!!!

真得想有一了百了的冲动。世界就没有一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宁静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在为所欲为着,所有的人都在热闹着,所有的人都在寂寞着,所有的人都在喧嚣掩饰着心中的空虚与寂寞。

——我恨透了这样的生活!

我恨透了这样的生活。可是我无法选择和改变生活,我也不想被生活选择和改变。于是我也这样活过来了,而且活了17年,活得还很好。现在我已经有个绝招了——“耳塞法”和“音乐法”。每当班上吵闹的时候我就会戴上两耳塞,然后在一种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浸入深不见底的题海中。每当走在街上,坐在家里看书时,我就会戴上耳机,打开MP3,放着梁静茹宁静动听的情歌,仿佛把我带到一个安静唯美,不含杂质的天堂。这就是宁静的力量,宁静的幸福。

我不想和他们一起谈论NBA,绯闻,不想和他们一起喧嚣地活着,我只想骄傲、固执地活着。

[点评]这应该是此次作文中,写得中规中矩的记叙文。文章通过记叙在家里的喧嚣,教室里的喧嚣;以及自己面对这些喧嚣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选材贴近生活,结构完整,中心明确。美中不足的是作者的语言有点游戏人生的味道,还有部分文字表明的对于生活的态度有点消极,这些在考场作文中要注意,很容易得低分。(吴安华)


面对喧嚣作文8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42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面对喧嚣作文800字
相关文章
  • 面对喧嚣作文800字

    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2015届高三语文材料作文——“喧闹与安静”作文指导【题目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