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答案之书 正文 本文移动端:答案之书

答案之书

2016-10-12 12:33:2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奇妙的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12分)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④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6.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奇妙。17、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18、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也可)。

19、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20、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书籍的不断发展演变。

篇二:余光中《智慧之书》语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智慧之书余光中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诗最耐读。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A.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高。B.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必准确。C.诗歌最短却时常令人一览不尽,是因为它最少情节,不需以此取胜。D.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常常意味着写作的人思想混乱。E.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者更强。2.对作者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B.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C.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杀。D.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

3.在作者看来,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什么?(4分)4.从全文看,对于智慧之书的试金法是什么?(4分) 答案:1.C E 2.B 3(1)知识有新旧之分,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更丰

富、正确(1分),而智慧难分新旧(1分);(2)知识只要求接受(1分),智慧需要不断品味、不断印证(1分)。4.(1)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分) (2)文字的表达(1分)是否为读者着想(1分) (3)是否经得起特殊读者的再三精读(1分)

篇三:《沉睡的书》阅读答案

沉睡的书

“书架上有许多描写遥远的国度和没有见过的动物的书,其中有一本大书非常有意思。这本书讲的是是一个强壮的男士。书里的字母热得象烧红的铁。它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这些炽热的象跳动着带有这种火花的心脏的人,就会成为强壮的,不可战胜的人。

但是过去了许多年,从来也没有谁读过这本大书。女主人每个星期都从书架上把它取下来,小心地擦去书皮上的尘土,又把它放回到书架上。书架等待着有人来读一读它,可是甚至都没有人打开过。经常有人到主人家做客。主人很喜欢展示他的书:看,我的书的封皮有多漂亮。

火热的字母开始暗淡下去。闪光的话语也暗淡了。书中所讲的强壮的勇士睡着了。现在藏书架上放着的已经不是火热的书,而是沉睡的书了。”

偶然间读到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这篇短小却可堪称经典的著作。读第一遍时自觉惭愧:自己正如书中的妇人,许久没有静下心来耐心的读本书了。再读时却莫名的由书想到一些过去的人、事、物,好象晃如隔世??

最后明白原来万事相通,对人对事和对书一样,不能只是看它脏了就擦擦了事,更要明白它的内容,了解它的内涵和需要。否则会失去很多东西。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讲一本神奇的书,但是主人只拿来炫耀却从不阅读,最终书的热情消失了。女主人很珍惜她的书,也很喜欢展示,但是很多年来她都没有读过。她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对待了这本她所珍爱的书。所有我们真爱的东西,都应该让它发挥自己的最大功用。对于一本水来说,经常经常的阅读,应该是最好的爱护和珍惜

2.用一句话评价这个女主人?

女主人并不真正读书,她只是用书来装饰书架,装点门面,用书来炫耀自己的品味。殊不知,这样正暴露了她的虚荣与无知。

3.沉睡的书是什么含义?

书没有人来读了,它的作用也已经消失了,所以它像人一样【沉睡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答案之书》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答案之书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