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2017东城一模语文作文题 正文

2017东城一模语文作文题

2017-01-08 06:24:5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7年安徽语文作文题预测

篇二:2017年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杨浦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学科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年12月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曾江 通讯员郑远)9月29日,2016中国艺术品产业创新暨艺术品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宋庄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出品、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5]》。据悉,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中国艺术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的发展业态,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及上台阶、扩规模的前提与重要动力。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我国文化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相关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前沿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支撑与引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研究、编制与发布的。

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分为概述,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产业,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概念、构成、特点与意义,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阶段、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中国艺术品产业管理分析,中国艺术品产业支撑体系分析,对策与建议,结束语等十个部分。报告全文十余万字。

报告反映,中国艺术品产业的体系构成,概括地讲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类型:(1)书法艺术品产业;(2)美术艺术品产业;(3)工艺艺术品产业;(4)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5)古董杂项艺术品产业;(6)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艺术品产业;(7)艺术品服务产业;(8)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9)艺术品产业的生态体系。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根据现有条件,研究报告仅对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核心层进行了相应的规模分析,据统计估算,2015年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为8020亿元。相关情况可以参见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

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五个趋势:(A)一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发展迅速;(B)二是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三是在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结构中,美术艺术品产业及工艺艺术品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艺术品产业规模的60%以上;艺术品服务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艺术衍生品产业,目前虽然所占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其成长发展的速度最为迅速;艺术品产业的支撑体系产业、民间(非遗)艺术品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提升,成为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发展板块;(D)四是中国艺术品产业生态正在形成。由此可见,中国艺术品产业是当前文化产业与文化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比重日益上升,在推动文

第 1 页 共 1 页

化新经济发展、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向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发展,要重点抓好四个战略重点:一是构建基于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架构作用的传播交流机制,为艺术品消费大众化的进程打开窗口,也为艺术普及及进行社会美育开拓一条重要路径;二是推进以资源的整合、挖掘与价值发现、价值实现为主线的文化资源的资产化、产权化、金融化及证券化的进程;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新业态发展。产业链的完善与全球化整合,就是依托产业链的重塑,在全球化的平台上配置与整合资源;四是突出“市场+互联网”融合机制,基于新的科技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体验、产品与工艺,新的交易形式,新的产业路径及新的产业形态,艺术品及其产业可以说是未来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新科技融合发展的领域。

报告最后还提出了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关注并面对的一些问题。一是

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报告提出,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中的问题,更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也一定是中国艺术品产业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西沐介绍,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将把《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的研发、编制与发布,纳入到文化产业智库的常态化研究与管理工作中,强化协同合作,不断完善,每年持续推出质量更高、影响更大的研究报告。

1.为这篇新闻稿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中显示的结构图,为使其更加客观、精确和完整,还需添加_______要素。(2分)

3.请说明结构图在文中的作用。(3分)

4.第(4)段(A)(B)(C)(D)项中哪两项能从上面“2015年度中国艺术品产业的规模结构图”中推断出来?(2分)

5.第(6)段四个空格处依次应该排列的项是( )(3分)

(1)如何建构面向产业未来发展人才培育体系,为中国艺术品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2)中国艺术品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顶层设计

(3)如何有效利用产业机制,实现产业发展的跨界融合发展

第 2 页 共 2 页

(4)如何实现艺术品产业资源的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

6.请根据以下要求写一篇新闻简讯。(1)题为“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2)新闻内容自行设计,不要出现本人真实信息;(3)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答题中标题不用写。)(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7分)

行客

赣州龙南客家的关西新围是我头回见到的“围屋”,它有着偏居一隅,自成一统的巍峨,以及蜜蜂营巢般的严谨――看过从天空俯拍的圆型围屋图片,正如一个巨形蜂巢! “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建筑往往是通向历史与文化深处的路径,每块砖,每根梁椽,都暗藏着社会与历史形态的密码。

在这样的建筑中,安居着客家人。

秦汉以来,几乎每次王朝更迭的背后都有大批迁徙的身影。两晋至唐宋时期的战乱饥荒,更造成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五次大南迁!他们扶老携幼,挥泪作别故土,避居于南方的荒野陵谷,由此有了中国迁徙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客家文化。

从一些客家人身上,似乎可反映这个民系身上的特点:勤勉,倔犟,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拗劲,同时还有着未雨绸缪的精明与安危意识。血脉是性情的策源地,被强大基因辖制的性格分子,无论怎样飞溅四溢,最终,仍会呈现出源流的特征。

这座关西围屋,主人是当地名绅徐名钧。清嘉庆三年他开始找名匠建筑此围,历时二十九年峻工,是赣南现存五百多座客家围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处。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也是围屋的精神核心所在,以其为中轴线,遵照礼制依次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厅堂,由天井、连廊和夹道串联,体现着莫大向心力。

整座围屋充满强烈的家族意识,散发着森严、自洽的气息。进来参观的人,即使踩着最轻的脚步,都有几分像贸然的闯入者。

客家人,这群因大迁徙而啸聚一处的中原族裔,何以在南迁过程中,生出了一呼百应的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质文化?行走于围屋之内,这种发问无处不在。

五代十国以降,中原文明屡遭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加之宫廷朝政倾轧,动辄殃及池鱼,大批中原失势的贵族和流民自此踏上南迁之旅,无形中,他们担负起赓续文化的重任(至今,中原古音的客家山歌仍在老辈口中吟哦),中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而这文化也在离乡背井之后才愈铭心亲切――此时的故乡已虚化为一种惟借助于文化符号、民俗礼仪才可复现的集体记忆。

中原客所引入的儒家文化显示了其强大的异类教化和秩序构建力。在儒家纲常架构起来的社会当中,合作与秩序替代了对抗与机会主义,尤其是在个体力量尚不足以对抗各种动荡的年代,儒家力倡的以族系血脉和宗法伦理为主旨的文化显示出其强大实用性!

围屋,即是这一文化的充分彰显。

“安居”一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表征,安居才可“人和、意顺、神畅、福至”。“途中”意味流离失所,意味未知凶险。北宋《云笈七签》曰:“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

第 3 页 共 3 页

坏,物乃不得安居。”――这和人与屋的关系一样,人是物,屋为器。器不安,物何置?对辞别故乡,辗转上路的中原客来说,迁徙中的漂泊之感更加剧了他们对安居之所的向往。一旦有能力起屋,那将是迁徙中对安顿之梦的践行!坚固,齐备,世代居于其中,外坚内和,尽享天伦。

到了明清时期,中原客们使大约五百座围屋在赣南大地拔地而起!青砖筑起的厚围墙,围墙上建有可射击的炮楼。围墙之内是自成一统的家族,在琐碎日常生活外,亦完成着宗教、议事与附骥励志等功能。

这些维系着同宗血脉的客家围屋,首尾相连,自成一体,在每座围屋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供奉着祖先的宗祠。敬祖穆宗本是儒家宗法的基本要义,在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可生存的年代,这种建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群居乃是一种关系最为稳定的组合!

对每一座围屋,“家族”是建筑灵魂所在,带有牢不可破的宿命与天成意味。围屋的每间屋子朝向中轴线上的宗祠――围屋的建筑形式加强着成员们凝聚力。

在“聚族于斯”的氛围里,“家族观念”烙印一般,成为成员们的精神自觉。

时代变化,“聚族于斯”不再是呕心沥血的宗法理想,相反,成员们四散天下,去国他乡才彰显家族的活跃与能量。

“客”具有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客”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个出现率颇高的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是定格了“客”在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

“客家人”,在这称谓中贯穿着命途的坎壈 (lǎn)之感,即使境遇通畅,这个“客”字总显得有些“生活在别处”。而围屋便是变“客”为“主”的践行!一座围屋即是一户客家人的堡垒,一处精神的框架,一根心魂永系的地平线。甚至在建材中也渗透着“客家人”未雨绸缪的安危意识:围屋的内壁常以糯米或薯粉掺入,不仅增加墙体黏性,饥馑之年还可充饥。此外,围内还设有储粮暗井,灭火装置,有些围内的井中养活鱼数条,防人投毒……

这些严防死守的安全设施之外,亦有怡情遣心的庭园戏台,可供吹笛引鹤,比如徐老四的关西新围内。戏台今已萧然,但可遥想当年围内如何在乱世风云里另有一番桃源之逸。 这世代安居的梦想业已消散!在关西新围及其他围屋中,现居的只有寥落老者,前现代乡村的价值、故土信念和生活方式,与城市板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面积漂移,城市飞速扩张,田园次第荒芜……

当年,宋朝在登记户籍时为与“土著”区分,将客家先民登记为“客藉”,后衍变为客家。而今,迁徙已成最普遍的人类生态,从乡村出走,从县城出走,从二三线城市出走,从此岸向彼岸出走,去往GDP的更高处!在当代的巨幅地图上,布满错综频繁的流动与迁徙……

对一个城邦而言,客与主已然混淆,谁为客,谁又为主?到处是摩肩接踵的行客,“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

离开围屋,时近黄昏,夕阳为这排建筑留下浓重廓影。白发老妪立于槛边,她身后的围屋宏大,幽深,依稀折射出朗朗家训及隐蕴笛声。

7.文中引用了一些文化历史史料,试分析其作用。(3分)

8.“‘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这句话中,“我族”指:__________“自我”指:__________。(2分)

9.请对最后一段进行赏析。(4分)

第 4 页 共 4 页

10.为什么说文中的“围屋”已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

11.文中的“客”已不仅仅局限于“客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加以说明。(4分)

(三)默写。(6分)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物抒发通达的宇宙观、人生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白露未已。(《诗经-蒹葭》)

(6)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3-15题。(8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1)。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2),刚道(3)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

第 5 页 共 5 页

篇三: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2分)

(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八声甘州》)(1分)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句中的( )。(2分)

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3分)

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___________________。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①主席:作为主持人,在我两边雷声贯耳的同时,眼前也交织着两组截然不同的世纪画面,忽而是伤感的咏叹调,忽而是激荡的主题曲。对20世纪的回忆会是凯歌高奏还是摇头叹息?让我们再听听双方的总结陈词吧。

②反方三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在这里指出对方辩友的是,从我方一辩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今天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讲座的前提条件,您不能以此来作为它的论据。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喜事,有什么忧事啊!

③对方辩友,世纪回眸,有喜有忧。我方辩友与对方辩友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到您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一旦人类自身走向了终结,那么所有的发展与成就都将灰飞烟灭,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取决于我们的忧患意识啊!

④很高兴对方二辩在陈词中,就已经替我们明确地区分了什么是恐惧意识,什么是忧患意识。而且承认了忧患意识确确实实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那么,我在这里应该告诉大家,我们就是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忧患意识使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我想提出,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喜忧之事常常是同一立场的两个方面。乐极生悲,满常招损,不可不察。

1 / 9

⑤另外,明确发展是主流,并不能直接得出喜大于忧的结论,应该分析主流是如何出现的,如何确立的以及如何继续保持这种主流。人类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灾难性的问题,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忧患吗?⑥下面,我将从正面总结我方观点:

⑦首先,回顾历史,忧大于喜。20世纪可谓成就巨大,但也损失惨重:历史上战乱不休,但哪个世纪的战敌杀人比得上20世纪?人类历史上暴君迭出,但哪一种武器比得上20世纪的原子弹能在瞬间夺走十几万人的生命?所以我们在看到了人类取得成就的同时,万不可沾沾自喜。 其次,立足现实,忧大于喜。富国愈富,穷国愈穷,贫富差距越拉越在。每年有8亿人在挨饿,还有几百万人被饿死,我们能不忧患吗?当霸权主义四处横行,甚至把导弹扔到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能不忧患吗?当人口在膨胀、环境在恶化,宝贵的地球在呻吟的时候,朋友们我们能不忧患吗? 第三,审视发展,忧大于喜。人类可谓越跑越快,可谓越飞越高。正如对方辩友所说,人类一直在进步。但是我们在攀登高峰的同时,也恰恰把自己置于危崖之上。我们创造力越强,破坏力越大,巨大的财富与高精尖的技术在带来进步与繁荣的同时,也潜伏着灭顶之灾。世界的一体化造成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险局面,不能不使我们居安思危。第四,我们在相信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指出,20世纪众多忧患的根源。纳粹集中营、原子弹、战争、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归根结底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而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我们不得不把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控制自己当成是最大的历史使命。最后,我们说世纪回眸忧大于喜,更因为这是一种可取的价值态度,它比报喜不报忧更客观,比重喜而轻忧更冷静,比满足于过去而不正视挑战和困难更为理智。

⑧当人类第一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我们发现它不过是一个脆弱的星球,而它的美丽已经被人们或多或少地有所破坏。所以我们的结论是,锐意进取,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居安思危,忧患是发愤的起点。谢谢大家!

⑨正方三辩:我也想而奋斗,我想如果明天是更加美好,那我们又何必忧大于喜呢?黑格尔曾说:“历史的前进需要激情,但激情后隐藏的是理性。”听了对方辩友充满激情的发言,我很感动。但我也想起两位老先,一位是杜甫,他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说心态的不同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评价。今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让一个刚刚失恋的小伙子或姑娘来回眸世纪,岂只是忧大于喜,简直是没有忧没有喜。所以说世纪回眸,我们需要理性而不是感情用事。我们应该提出一个科学的标准去评判忧喜,而不是一头扎进苦海里说有忧就是忧大。第二位老先生是刘禹锡,他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什么意思呢?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是用静止的眼光。可对方辩友只说到人口问题,没有看到人口增长速度正在放慢;只说到核武器问题,没看到我们正在进行全球性的核裁军。让我们大家想一想,既然我们大家注定要远航,何必空守那艘已经沉下去的破船,低唱凄凉的晚歌?我们要看到损失,但更要看到损失正在被弥补;我们要看到问题,但更要看到发展带来的问题必将在发展中解决。

⑩我想对方辩友,因为他们给我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给我们找到了发展的前进的动力。正像马克思所说:“问题正是时代的口号。”世纪问题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留下的成就有目共睹,留下的问题呢确实客观存在,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伴随着成长会有种种的困惑,但我们说没有人会拒绝长大,没有人说长大成人不好,忧大于喜,我不要

2 / 9

长大,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排除困惑的过程。发展中留下了不和谐音符,那不过是人类成长的烦恼。1900年1月1日零点,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睁开双眼开始瞻望全新的世纪。在他28岁那年,看到青霉素问世了,从此传染病病菌不再笑傲江湖;36岁那年他看到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成立,从此传播革命大幕拉开;69岁那年他看到阿波罗号腾空而起,从此人类可上九天揽月;85岁那年他看到内罗毕宣言发布,从此女人真正撑起了半边天;92岁那年他看到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召开,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好,时钟在此刻停步,这个孩子转眼已经99岁了,不过我们不必担心他即将老去,即将走向灭亡,因为他的名字是生生不息的人类。我们祝愿,我们也有理由坚信他必将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回眸世纪,现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的趋势不可逆转,民主法制取代专制人治的趋势不可逆转,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这一切的一切使我们又足够理由以一种所谓穷极了悲观原因的乐观主义来瞻望新世纪的美好前景。当第三个千年钟声响起之时,我们会看见这蓝色的星球在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航程。我们希望,我们也相信,在那一刻对方辩友会和我们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新世纪的曙光。这是一个时间、空间、尘世间斗转星移的世纪,这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沧海桑田的时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大家!

3、双方辩论的辩题是 。(2分)

4、在文章②-⑤段中,反方三辩从哪四个方面对正方的结论予以了否定?(4分)

5、正方三辩在总结陈词中两次“感谢”对方辩友,目的是( )(2分)

A、找到了对方总结陈词中漏洞,表达对反方三辩的揶揄和嘲讽。

B、为对方精彩的总结陈词喝彩,表达对反方三辩提出问题的重视。

C、是辩论中的常用语,既展现自己的风度,也表达对对手的尊重。

D、为双方观点能趋于一致感到欣慰,表达对即将赢得辩论的喜悦。

6、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反方认为忧患并不等同于悲观,忧患意识恰是人类在新世纪持续发展的保证。

B、正方认为反方的总结陈词中夸大了20世纪人类遭遇的问题和灾难,太过悲观。

C、正反方辩论的焦点汇聚在人类在新世纪发展的前景上,对人类前途充满希望。

D、双方的总结陈词都不否认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问题,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

7、如果你是评委,你认为哪一方的总结陈词更能打动你?请从论述的结构、逻辑的严谨和语言的感染力中任选两方面做一个评析。(6分)

3 / 9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6分)

走进腾格里(节选)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其中。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8、文章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9、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爬”“漫”“浸”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10、第⑤段反复渲染营造宁静的氛围,作用是什么?(3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4 / 9

A、第②段“身后的那个世界”不仅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世俗的精神世界。

B、第⑦段中作者用“灵魂一样的蓝色”描写夜空,给读者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C、文章依次从进入沙漠、沙漠晚餐、月夜静观等场景,情景交融,联想丰富。

D、本文重在表达对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主题内涵深刻独到。

12、“腾格里沙漠的月亮”是本文的主要意象,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5题。(8分)

赠从弟①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

13、这首诗第一句中“亭亭”表现出松树 的形象。(2分)

1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对仗尤为工整。

B、第二句两个“一何”凸现强烈的情感色彩。

C、诗人由外而内揭示松柏孤傲不群的个性。

D、整首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精神追求。

15、刘祯的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请结合本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①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②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①。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5 / 9


2017东城一模语文作文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523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7东城一模语文作文题
相关文章
  • 2017东城一模语文作文题

    2017年安徽语文作文题预测2017年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杨浦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16年12月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