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五年级作文 > 五年级国学经典 正文 本文移动端: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2016-10-19 16:07: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

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

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

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

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

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

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

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

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第二十二章)

不自我显示,所以能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

不自高自大,,所以能成为领袖。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二十三章)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三章)

诚信不足,就不会被信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尖看似站得高,却站不稳;跨大步想走快,反而不能远行。自我显示反而弄不明

白;自以为是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就见不了功勋;自高自大就不能领导众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六章)

轻举必然失去根本,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第

二十八章)

深知什么是雄健,却安守着柔弱,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甘于

做天下的榜样。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微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川谷。

物壮则老。(第三十章)

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第三十三章)

了解别人叫做智慧,认识自己才算圣明。战胜别人叫做有力,战胜自己算作刚强。知足的人

富有,坚持力行是有志气。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

三十六章)

想要收敛它,就应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应暂且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就应暂且抬举它;

想要夺取它,就应暂且给予它。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七章)

道经常无所作为,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化,这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态势,这是道的功用。天

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而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产生的。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绝对方正的东西看似反而没有棱角,大的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听起来反

而深远缥缈,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具体的形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道产生于“一”这种天地原始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开始分化为“二”,再由于事物间

的关系变化激荡生成“三”,最后由“三”演变生成万物。万物中蕴含着阴气和阳气这相互

对立的两面,二者相互作用、对立而统一,使事物形成统一体。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第四十三章)

天下最柔弱的,能攻克天下最坚强的,这种无形的力量能进入质地紧密的物体里面。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

过分地爱慕虚荣就必定会损毁更多东西,藏匿过多财富必然会招来更大的损失。知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平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最完美的好似有欠缺,但它的功用却不会败坏。最充盈的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笔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看似笨拙,最善变的看似木讷。急走能驱赶寒冷,清静能克服酷热。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的君主。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

最大的祸根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四十七章)

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国家大事;不从窗户向外看,就能知晓天下道理。向外走得越远,知道的就越少。因此,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能知道,不用亲眼看见就能明了,无心作为就能成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第四十八章)

从事学问研究,知识就一天比一天增多。不断追求道的人,他人性中世俗的东西就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最终达到无为的境界。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用正规的政策治理国家,用出奇的策略作战,用无为的思想来赢天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

祸害呀,幸福就紧随在它旁边;幸福呀,祸害就暗藏在它里面。

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治理国家,就像烹制小鱼。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六十二章)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高尚的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推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六十三章)

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下手;成就大事,必须从细微处开始。天下难事,都是从容易演变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也一定是从细小事物发展起来的。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第六十三章)

轻易许诺的人必定缺少诚信;将事情看得太过于容易,必定会遭遇更多的困难。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六十四章)

要在事情尚未形成时就做好准备,在祸乱出现前就将它制止。合抱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生长而成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执意妄为,就会失败;强作把持,就会落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

要是能像刚开始一样谨慎到最后,也就不会遭遇失败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这样才能让百川归往。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件法宝,一直持有并好好地保存着。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在天下人之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六十八章)

善于作将帅的人,不以武勇逞能;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胜敌的人不轻易与敌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第六十九章)

两军势均力敌,悲愤的一方最终能取胜。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第七十一章)

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这是很好的;不知道却要故意装作知道,这就是缺点。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

圣人只求自知而不炫耀,只求自爱而不自显其贵。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天道的法网广大无边,网孔稀疏却无一漏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人们不怕死,为什么还要拿死来吓唬他们呢?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

强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这个道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照做。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

天道没有任何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天道的法则,是帮助万物而不是坑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

中肯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中肯;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知识,卖弄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有知识。

篇二:五年级国学经典

目 录

古典赏读

1.惜牡丹花

2.从军行

3.春夜洛城闻笛

4.江南逢李龟年

5.滁州西涧

6.乌衣巷

7.江南春

8.离思

9.元日

10.商山早行

11.春夜喜雨

12.送友人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秋夕

15.山亭夏日

16.百忧集行 17.赠花卿

18.题临安邸

19.秋词

20.早梅

21.咏菊

2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3.钱塘湖春行

24.无题

25.金陵酒肆留别

古典词颂读

1.天净沙.秋思 (其一)

2.天净沙·秋思(其二)

3.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4.浣溪沙·烛下海棠

5.满江红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虞美人

9.朝天子·咏喇叭

10.卜算子。咏梅

11.忆秦娥.娄山关

12.江城子

13.花非花

14.长相思·花似伊

15.如梦令 16.浣溪沙

17.武陵春.春晚

18.行香子·过七里滩

19.蝶恋花

20.清平乐·别来春半

21.清平乐·村居

22.忆秦娥·箫声咽

2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5.渔家傲·秋思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

第一单元 孝敬

第1课孝为根本(一)

第2课孝为根本(二)

第3课 无违为孝(一)

第4课 无违为孝(二)

第二单元 仁爱

第5课 克己复礼

第6课 仁以为己任

第7课 推己及人(一)

第8课 推己及人(二)

第9课 不违仁(一)

第10课 不违仁(二)

第三单元 修身

第11课 忠

第12课 信(一)

第13课 信(二)

第14课 宽

第15课 恕(一)

第16课 恕(二)

第四单元君子

第17课 安贫乐道(一)

第18课 安贫乐道(二)

第19课 坚贞刚毅

第20课 君子风范

第21课 君子与小人(一)

第22课 君子与小人(二)

第五单元 交友

第23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24课 乐多贤友(一)

第25课 乐多贤友(二)

第26课 乐多贤友(三)

名家名篇

1.海上日出

2.孤独的树

3.正眼看人生

4.春

5.故都的秋

6.生命珍宝

成语集锦

1.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2.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4.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6.含有“云”字的成语

7.含有“雨”字的成语

8.含有“水”字的成语

名言警句

1.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

3.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

4.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 5.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

6.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

1.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篇三:五年级国学经典

目 录

古典诗赏读

1.惜牡丹花

2.从军行

3.春夜洛城闻笛

4.江南逢李龟年

5.滁州西涧

6.乌衣巷

7.江南春

8.离思

9.元日

10.商山早行

11.春夜喜雨

12.送友人

1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秋夕

15.山亭夏日

16.百忧集行 17.赠花卿

18.题临安邸

19.秋词

20.早梅

21.咏菊

2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3.钱塘湖春行

24.无题

25.金陵酒肆留别

古典词颂读

1.天净沙.秋思 (其一)

2.天净沙·秋思(其二)

3.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4.浣溪沙·烛下海棠

5.满江红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虞美人

9.朝天子·咏喇叭

10.卜算子。咏梅

11.忆秦娥.娄山关

12.江城子

13.花非花

14.长相思·花似伊

15.如梦令 16.浣溪沙

17.武陵春.春晚

18.行香子·过七里滩

19.蝶恋花

20.清平乐·别来春半

21.清平乐·村居

22.忆秦娥·箫声咽

2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25.渔家傲·秋思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篇

第一单元 孝敬

第1课孝为根本(一)

第2课孝为根本(二)

第3课 无违为孝(一)

第4课 无违为孝(二)

第二单元 仁爱

第5课 克己复礼

第6课 仁以为己任

第7课 推己及人(一)

第8课 推己及人(二)

第9课 不违仁(一)

第10课 不违仁(二)

第三单元 修身

第11课 忠

第12课 信(一)

第13课 信(二)

第14课 宽

第15课 恕(一)

第16课 恕(二)

第四单元君子

第17课 安贫乐道(一)

第18课 安贫乐道(二)

第19课 坚贞刚毅

第20课 君子风范

第21课 君子与小人(一)

第22课 君子与小人(二)

第五单元 交友

第23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24课 乐多贤友(一)

第25课 乐多贤友(二)

第26课 乐多贤友(三)

名家名篇

1.海上日出

2.孤独的树

3.正眼看人生

4.春

5.故都的秋

6.生命珍宝

成语集锦

1.描写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

2.描写人的语言的成语

3.描写人心理活动的成语

4.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6.含有“云”字的成语

7.含有“雨”字的成语

8.含有“水”字的成语

名言警句

1.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

3.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

4.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 5.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

6.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

1.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五年级国学经典》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3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五年级国学经典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