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正文 本文移动端: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2016-10-19 15:14:5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模拟试题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模拟试题

一.一起氨泄漏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2004年6月15日11时40分左右,该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前消防、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时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险处理。闻讯后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一起因严重氨泄漏而即将发生的中毒、着火、有可能爆炸的重特大事故避免了。

事故原因

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盲目地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地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向生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处理。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 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检修作业未做到“7个对待”中的“无压当有压、无液当有液、无险当有险”对待。

预防措施

1.安全环保部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供全厂各车间、岗位学习,开展事故案教育,并展开为期1周的事故大讨论,要求人人谈认识,人人写体会,签字登记在案。

2.责成合成车间将此次氨泄漏事故,编制氨泄漏事故处置救援预案,组织全员性的化学事故处置救援抢险抢修模拟演练,要求不漏一人地学会氨泄漏抢险抢修处置方法,把“预防为主”真正落到实处。

3.合成车间由分管工艺副主任负责组织4大班操作工和全体维修工,进行氨、氢、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消防、防化、防护器材的使用知识培训,在合成车间内形成一道预防化学事故和防消事故的牢固大堤。

4.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发动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查找身边事故隐患苗头,力争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及时处理,从源头上堵塞住事故隐患漏洞,为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应当吸取的教训

此次加氨阀填料泄漏事故,开始时思想重视不够,继而处置不当,充分暴露出该车间安全管理“小安则懈”的思想严重。领导工作作风浮漂,查改隐患不主动、不细致。全局观念不强,发现隐患不汇报,自行其事,自作主张。通过此次事故可以看出,安全无小事。整改隐患要从人的思想上抓起,管事要先管人,管人要先管好思想,首先铲除人思想上的不安全因素,麻痹、侥幸、冒险、蛮干的违章行为才能得以彻底根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二、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 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1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1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米处挂在背板上的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

1、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 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 提出防止同类事故措施建议。

答:1、直接原因:

⑴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局部积聚;

⑵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⑶井下管理混乱,以致在电雷管存放不当的情况下,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 间接原因:

⑴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应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

⑵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① 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② 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③ 井下物料放置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

④ 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等。

2、⑴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⑵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条、81条、82条及83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⑶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83条及90条,依据事实、情节,追究该矿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⑷根据《安全生产法》第93条,对该矿进行处理。

4、 措施建议

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煤矿资格审查,坚决停办非法或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

⑵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开工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它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严格执行; ⑷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三、×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1、 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 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 试提出防范措施。

答:

(二)1、直接原因

⑴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⑵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间接原因

⑴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⑵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⑶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2、⑴化工厂为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3、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⑵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它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⑶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⑷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 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四、×年×月×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时价)。

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楼为裁床车间,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库房。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穿

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套管绝缘,下面堆放了2米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一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楼下4个门,2个被封死,1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1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0.8米宽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二、三楼约300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乱逃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

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

1、 该厂雇佣无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

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发生火灾时,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自顾逃生;

3、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未认真整改,留下重大火灾隐患,以 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

试根据上述材料,

1、 分析火灾的直接原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得主要原因和间接原因;

2、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处理建议;

3、 提出整改措施。

答:

1、直接原因及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是库房电线短路引燃易燃物而蔓延成灾。一楼裁床车间内设置库房,用可燃物(木板)隔开;加之厂房平时没有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工人 自救能力差,是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该厂违反消防安全一系列规定(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使得发生火灾时,工人无法迅速撤离,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得主要原因。

间接原因

⑴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是根本原因。

⑵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消防整治小组发出“火险整改通知书”后,不但没有督促该厂整改,还支持其向有关方面人员行贿。

⑶市消防部门派出的整治小组,在检查该厂火险中,虽然发了“火险整改通知书”,但督促整改不力。在尚存大量火灾隐患的情况下,整治小组个别成员收受该厂贿赂,发给整改合格证。

3、 处理意见

⑴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1、82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⑵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2条及91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⑶根据国务院302号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镇政府正职负责人和有关主管人员的法律责任;

⑷根据《安全生产法》第77、78条和《消防法》有关规定,追究消防部门整治小组有关荣誉的法律责任。

3、⑴教育镇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

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安全生产和防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时,不予进行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⑶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

⑷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五、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县虹桥发生特大塌坍事故,导致40人死亡,1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1万元。事故相关责任人受到法律处理,即:纂江县县长、县委书记张开科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县委副书记林世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的行政处分。

请问:我国安全事故行政责任处罚的法规有哪些?安全事故刑事责任处罚的的法律是什么?刑事处罚的最高力度是多少?

答案提要:1)行政责任处罚的法规主要有《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2)刑事责任处罚的法律主要是《刑法》。3)安全事故罪的刑事处罚最高力度一般是3~7年。

六、某化学品经营企业从化工厂购进一批(10吨)氢氧化钠(固碱),存放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库房中。一天晚上,大雨倾盆而下,库房进水,氢氧化钠泡在水中,部分泡在水中的氢氧化钠开始深入水中并顺水流入地沟。仓库保管员发现后,及时报告了单位主管领导。请问:如果你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当检查到这一现场,你要重点检查什么?

答案提要:1)是否制定了这种危及情况下的应急预案;2)仓库保管员报告后,主管领导是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3)在应急抢救的同时,是否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主管上级、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管理部门、公安、环境保护、质检等部门)报告。

七、某小区建筑施工重大伤亡事故原因调查与损失计算。

1 工程概况

XX小区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为8000万元。由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室内外装饰、外脚手架及升降机拆除等工程施工由XX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分包。该工程于2000年12月25日开工,2001年12月31日主体工程完工,2002年9月2日装饰工程完工,2002年9月9日开始拆除外脚手架及施工升降机(外用电梯)。

2 设备情况

施工升降机是XX机械工具有限公司生产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以下简称升降机),该升降机经技术鉴定后,于2001年7月取得质量技术监督局办法的特种设备制造安全许可证,价值300万元。根据升降机安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该升降机的拆卸程序为:

(1)将吊笼提升到高处,停放在顶部向下数第三排的横杆上,并用脚手架钢管固定。

(2)拆除曳引机和对重笼围栏。

(3)拆卸对重箱。

(4)拆卸曳引钢丝绳、吊笼、安全钢丝绳及安全绳坠重。

(5)切断主电源,拆除电控箱的电源线和控制线等。

(6)拆卸中间滑轮,对重滑轮和上下滑轮。

(7)卸天梁、顶横梁、横杆、斜杆、吊笼导轨和对重导轨,立角钢附墙装置、井架门。

(8)拆卸曳引机。

该升降机吊笼防坠装置共有4种:即悬停系统、防坠安全器、应急防坠和防松、断绳保护装置。而这4种安全防护装置最终都将通过安全钢丝绳发挥作用。

3 事故经过

9月9日下午2时30分左右,机修组负责人王一带领王二、王三、王四进入施工现场,对升降机进行降层拆卸工作(从十七层降至十五层),王一在一楼看护,其余3人到升降机顶进行拆卸工作。首先拆去了用于防止吊笼坠落的安全钢丝绳。3时30分,在执行上述拆卸程序4的时候,曳引机卷筒钢丝绳突然在卷筒处断裂,吊笼坠落至十五层撞到垫设的两根钢管,垫设在十五层上的两根钢管由于无法承受吊笼的冲击而弯曲,与吊笼一起坠落至楼底,吊笼内三人经医院抢救无效,先后死亡。三人在医院的抢救费5万元,每人抚恤金10万元,公司停工一个月,损失300万元,升降机修复费用100万元。

问题:1 请确定这次事故的事故类别。

2 请确定这次事故的起因物、致害物。

3 请确定这次事故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

4 请计算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和直接经济损失

参考答案:

1、高处坠物

2、起因物:曳引机卷筒钢丝绳(或起重机械);致害物:吊笼(或其中机械)。

3、不安全状态:钢丝绳有缺陷(或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不安全行为:违规先拆除了安全钢丝绳(或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 损失工作日:18000日;直接经济损失:135万元。

八、某年某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人死亡。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需要总风量4700M/min,总入风量5089M/ min,总排风量5172M/min。该矿2000年经瓦斯等级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事故地点位于-水平某采区左翼已贯通等移交的准备采煤工作面。事故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其中事故的原因是:

1、事故直接原因:

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严重漏风,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作业人员违章实验放炮器打火引起瓦斯爆炸。(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2、事故间接原因(为什么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1)安全管理松散,安全责任制不落实。两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矿各级领导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巷道贯通和贯通后通风系统调整实施现场指挥。风门没有专人管理,致使风门打开,风流短路,造成准备采煤工作面微风,导致瓦斯积聚。

?(2)瓦斯检查制度不健全,瓦斯检测员漏岗、漏检。没有制定瓦斯检测员交接制度,没有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在没有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检查情况下,违章指挥工人进入工作面作业。

(?3)违规作业。贯通后的通风系统构筑物未按设计规定材质要求安设木质调风门,而是设挡风帘,漏风严重,造成准备工作面风量不足。 (?4)“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混乱。瓦斯检测员未经矿务局培训就上岗作业;瓦斯日报无人检查和查看,记录混乱;通风调度水平低下,不222

能协调指挥生产。

?(5)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贯通和通风系统调整计划与安全措施等,矿总工程师未按规程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批,导致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全,无针对性安全措施和明确的责任制,无法指挥生产。

(6)安全投入不足。全矿共有9个作业地点,仅有14台便携式报警仪使用,全矿无瓦斯报警矿灯,二道防线不健全。 ?

(7)采煤工作面接续紧张,导致只注意进尺,不注意安全,无规程作业,违章指挥现象经常发生。 ?

?问题:

?1、请回答这次事故调查组如何组成和伤亡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

?2、请阐述这次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预防的主要技术方法。

?3、请根据事故调查组分析的事故原因,为该矿拟订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答案:

?1、由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煤炭、公安、监察、工会及相关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

(2)收集有关物证和事故材料; ?

(3)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

(4)对现场进行必要拍摄或照相,绘制事故图; ?

(5)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

(6)对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

(7)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

2、瓦斯爆炸发生的条件及

预防的主要技术方法

?引起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定浓度的瓦斯;

?一定温度的引火源;

?足够的氧。

?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技术方法:

?防止瓦斯积聚;

?杜绝井下火源和危险性火花;

?采取隔、抑爆技术措施。

?3、事故整改和预防措施。

(?1)该采区左翼工作面要立即停产整顿,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待系统稳定后,组织测风员和瓦斯检测员进行风量测定和瓦斯浓度测定,风量和瓦斯浓度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后,方可移交生产。

(2)加强瓦斯管理,健全瓦斯管理制度。 ?

(3)要加强重点瓦斯工作面管理工作。 ?

(4)要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瓦斯鉴定工作。 ?

(5)要增加矿井安全投入,健全瓦斯检测的“二道防线”?,确保安全生产。

(6)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

? (7)加强矿井通风技术力量。

? (8)合理组织生产,杜绝违章指挥现象。

九、请你分析引起小李这些病症的原因。小李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冷冻库当工人,工作很积极,经常长时间坚持在冷冻库内工作,但几个月后经常出现肌痛和腰痛等病症。

答题思路:温度低于人体舒适温度的环境称为低温环境。18℃以下的温度即可视为低温,但对人的工作效率有不利影响的低温,通常是在10℃以下。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中心体温低于35℃时,即处于过冷状态。低温对人体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引起局部冻伤,与人在低温环境中暴露时间长短有关;二是产生全身性影响。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时间不长时,能依*温度调节系统,使人体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较长时,中心体温逐渐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出现呼吸和心率加快,颤抖等,接着出现头痛等不适反应。当中心体温降到30~33℃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失去产热的作用,将会发生死亡。长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劳动(如冷冻库工人)易引起肌痛、肌炎、神经痛、神经炎、腰痛和风湿性疾患等。

十、请你分析原因。一天小周随检查团进行露天安全检查,当天太阳很大,小刘由于走得急,忘了带遮阳用具,刚开始小刘还感觉良好,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感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最后竟晕倒在地。

篇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模拟题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模拟题(补)

一. 单选题

1. 在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批准可延长,但不超过( C )日。

A. 40 B. 50 C. 60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 B )处理。

A. 上级机关 B. 司法机关 C. 地方政府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A )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A. 事故发生单位 B. 事故责任人员 C. 事故处理人员

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A )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事故 C. 较大事故处

5. 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 C )。

A. 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二. 多选题

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事故调查组应由有关政府、(ABCD)组成。

A. 安监部门 B. 监察机关 C. 公安机关 D. 工会 B. 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 C. 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在以下(ABCD)方面进行规定。

A. 事故报告责任

C. 事故报告内容 B. 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 D. 事故受理值班制度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的行为有(ABCD)。

A. 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C. 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 判断题

B. 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D. 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1. 某企业发生事故,死亡32人,重伤7人,该事故按级别划分为重大事故。( × )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发生事故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可处上一年年收入的90%的罚款。( × )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组织事故调查的责任是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 )

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 )

四. 简答题

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报告是如何规定的?

答:(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 事故现场勘查的“4P”是什么?

答:事故现场勘查的“4P”技术是指人(People)、部件(Part)、位置(Position)和文件(Paper)。(1)人。以事故的当事人和目击者为主,但也应考虑维修、医疗、基层管理、技术人员、朋友、亲属或任何能够为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帮助的人员。(2)部件。指失效的机器设备、通讯系统、不适用的保障设备、燃料和润滑剂、现场各类碎片等。(3)位置。指事故发生时的位置、天气、道路、操作位置、运行方向、残骸位置等。(4)文件。指有关记录、公告、指令、磁带、图纸、计划、报告等。

五.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199×年×月×日l4时l5分,某制药厂一分厂干燥器内烘干的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分解强力爆炸,造成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l5万元。

该厂的最终产品是面粉改良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主要配人药品。这种药品属化学危险物品,遇过热、摩擦、撞击等会引起爆炸。为避免外购运输中发生危险,故自己生产。

事故当日8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105kg。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h,至下午停机。由化验室取样化验分析,因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次日9时,将干燥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恰遇5日停电,一天没开机。6日上午8时,当班干燥工马某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后,由干燥工苗某和化验员胡某二人去锅炉房通知锅炉工杨某送热汽,叉到制冷房通知王某开真空,后胡、苗二人又回到干燥房。9时左右,张某喊胡某去化验。下午2时停抽真空。在停抽真空后15min左右,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爆炸,共炸毁车间上下两层5间、粉碎机l台、干燥器1台,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南移动约3m,外壳撞倒北墙飞出8.5m左右,楼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分析如下:

(1)第一分蒸汽阀门役有关,第二分燕汽阀门差一圈没关严,显示第二分蒸汽阀门进汽量的压力表是0.lMPa。据此判断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在没有关严两道蒸汽阀门的情况下,下午2点通知停抽真空,造成停抽后干燥内温度急剧上升,致使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因遇过热引起剧烈分解发生爆炸。

(2)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末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距该厂用的干燥器是仿照某制药厂的干燥器自制的,该干燥器适用于于燥一般物品,但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就不一定适用。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这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的事故;②该厂用的干燥器可能不适用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这是物存在不安全状态。

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①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②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的培训不够;③其他的一些管理原因。

2. 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这起事故干燥工马某、苗某应负直接责任;厂领导班子应负领导责任;干燥器的设计人员应负技术责任。

3.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2)设置安全装置,并保证准确有效;

(3)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4)保证电气安全,检查供电线路完好,无超负荷运行;

(5)定期维护、检修机器设备,有维护、保养和检修计划;

(6)保持机器设备布置和工作地点的整洁,不乱堆放杂物;

(7)配备安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案例二:

某工艺制品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84人,伤40多人。事故经过情况是:该工艺制品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一楼是裁床车间兼仓库,库房用木板和铁栅栏间隔成,库内堆放海绵等可燃物高达二米,通过库房顶部并伸出库房,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套管绝缘,总电闸的保险丝改用两根钢丝代替。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厕所改作厨房,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

该厂实行封闭式管理,两个楼梯中东边一个用铁栅栏隔开,与厂房不相通,西边的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楼下四个大门有两个被封死,一个被铁栅栏隔在车间之外,职工上下班只能从西南方向的大门出入,并要通过一条用铁栅栏围成的只有0.8米宽的狭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安装了铁栅栏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电线短路引燃仓库的可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部分职工试图拧开消防栓和使用灭火器扑救,但因不懂操作未能见效。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的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楼、三楼。一楼的职工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己打开窗爬绳逃命。二、三楼300名职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下楼,由于对着楼梯口的西北门被封住,职工下到楼梯口要拐弯通过打卡通道才能从西南门逃出,路窄人多,互相拥挤,浓烟烈火,视野不清,许多职工被毒气熏倒在楼梯口附近,因而造成重大伤亡。

1.根据事故伤亡程度,应该由哪一级进行调查?

该事故造成84人死亡,属于特别重大事故,根据我国的事故调查规定,应该由国家组织调查,即由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2.试分析事故的基本原因?

从事故发生的经过可以看出,该工艺制品厂电工未经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取得操作资格证即上岗作业,违章安装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没有使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电线没有绝缘套管,并在电源线下堆放大量可燃物,致使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喷溅到下方的货堆上,引燃可燃物,导致事故。从中可以看出该厂雇用无证电工,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要求,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索。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作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也容易给其他从业人员以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通过这起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1)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审查单位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职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如果有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三:

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0年2月16日16时20分,大连××机械厂计量处,四楼会议室屋盖突然塌落,造成42人死亡、46人重伤,13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事故发生后,由国家劳动部、机电部,辽宁省劳动局、总工会、检察院、计委、建委、机械委,以及大连市有关单位组成的大连市政府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因严重违反设计规范、施工中管理混乱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大连××机械厂计量处办公楼是1939年设计,1960年建成。1987年该厂在原建的计量办公楼三层楼上接层,扩建成四层。会议室位于接层部分的东部,长21.85米,宽14.9米,面积为325.6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混合结构,现浇圈梁,轻型屋架,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屋面,室内水泥地面。屋顶为轻型钢屋架,两端采用平板支座与墙体连接,轻钢龙骨纸面石

篇三:《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冲刺模拟题二

第一题: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第1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驾驶,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隋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以下7道问题: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 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

B. 槽车设计不合理

C. 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D. 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

第2题.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 )事故。

A. 特别重大伤亡

B. 特大伤亡

C. 重大伤亡

D. 一般伤亡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

第3题.导致事故的直接负责人是( )

A. 甲

B. 乙

C. 甲所在单位负责人

D. 甲和乙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

第4题.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 )。

A. 槽车液氯破裂

B. 标志不清

C. 有毒物质

D. 作业环境不良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B,D

第5题.调查取证主要包括( )。

A. 搜集事故发生有关事实

B. 成立救援指挥部

C. 慰问抢险人员

D. 询访驾驶员甲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D

第6题.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标准》,以下哪些项目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 )。

A. 丧葬费

B. 治疗费

C. 槽车停运期间损失

D. 清理污染费用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B

第7题.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 )。

A. 请军队参加调查

B. 加强危化品运输管理

C. 调查事故原因

D. 提出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C,D

第二题: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1~2题为单选题,4~6题为多选题)

第1题.某年某月某日,某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因氯乙烯单体外泄,发生空间爆炸。死亡12人,重伤2人,轻伤3人。

现场勘查发现:3#聚合釜2个冷却水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据了解,该车间有这类“习惯性”操作)。虽然当时3#釜已经反应了8个小时,处于聚合反应的中后期(该厂聚合反应一般为11小时左右),但反应还是处于较激烈阶段,关闭冷却水阀门必然使大量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造成釜内超温超压,由于聚合釜人孔垫未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选用,所以人孔垫被冲开,使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引发爆炸。 同时发现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以下6道问题: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压装置。

A. 安全阀

B. 温度计

C. 防爆片

D. 易熔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B

第2题.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事故的间接原因。

A. 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死

B. 安全制度不健全

C. 压力容器泄压装置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D. 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

第3题.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

A. 特别重大伤亡

B. 特大伤亡

C. 重大伤亡

D. 一般伤亡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C

第4题.下列选项中,( )是引发此次爆炸可能的点火源。

A. 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产生的静电

B. 现场有人违章吸烟的明火

C. 现场使用的排风扇

D. 现场有人违章电焊动火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B,D

第5题.下列选项中,( )属于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A. 操作工违章操作一关闭冷却水阀门

B. 工人上岗前没有进行安全培训

C. 聚合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验

D. 聚合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死)事故。

答案

:

A

B

CD

正确答案:A,D

第6题.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 优先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原则

B. “四不放过”的原则

C. 公正、公开的原则

D. 企业利益至上的原则

E.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答案

:

A

B

C

DE

正确答案:B,E

第1题.液化石油气库占地38400m2,包括球罐区、装车台、残液罐区、压缩机房、地磅房、综合楼、变电所、排水泵房、消防水泵房等。库区西面建有2000t级液化石油气码头。球罐区设有3个2000m3的液化气球罐,球罐上设置水喷雾灭火装置。生产区与综合生活区用围墙隔开。

其主要工作流程为:液化气船将液化气输送到球罐中储存,然后在装车台将液化气装卸到液化气汽车槽车,再送至客户。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石油气库各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

2、为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什么安全对策措施。

答案:

解析:1、罐区:火灾、爆炸、高处坠落、中毒、

压缩机房:火灾、爆炸、机械伤害、噪声、触电

装车台:火灾、爆炸、车辆伤害、中毒

码头:火灾、爆炸、淹溺、中毒

泵房:噪声、机械伤害、触电

综合楼、配电室:火灾、触电

2、为防止装车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什么安全对策措施。

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

装车台设静电接地,装车前槽车应进行静电接地连接。

装车台胶管接头采用与汽车槽车配套的接头,接头与胶管之间设置阀门。

对装车台和槽车装卸油量应严格控制,避免超装,装卸流速应严格控制在4.5m/s。 配备消防器材。

编制火灾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岗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加强现场检查,对存在隐患及时整改。

对员工加强培训和教育。

第1题.某市燃气集团燃气经营公司,建筑面积为3325m2,主要经营液化石油气,其中储罐区648m2(共4个储罐,每个储罐100m3),回车场800m2,值班、配电室50.4m2,其它1826.6m2,工程总造价150万元。站内员工10人,实行24小时值班制,白天3人,晚上4人。

问题:

1、请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对该公司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2、若是重大危险源,请给出重大危险源的建议措施。

答案:

解析:1、液化石油气密度为0.508,充装系数为0.85,储存场所临界量为10吨。 实际存储量为4×100×0.508×0.85=172.7吨>10吨,为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建议措施:

(1)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3)定期评估。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4)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5)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技术及管理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6)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其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7)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其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定期检测。

(8)加强安全检查,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治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9)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10)加强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安全培训,使其熟知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2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