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正文 本文移动端: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2016-12-30 06:31:1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经典歇后语

语文知识集锦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一、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二、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如唐代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三、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四、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五、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

六、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七、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八、巾帼。本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成为妇女的代称。如清代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词中美女的别称

佳人:《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丽人: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玉人: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仙子: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娇娘: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妖娆: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姝丽: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惊鸿: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碧玉: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蛾眉:白居易《王昭君》:“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红颜: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袖:韩《边上看猎赠元戎》:“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红粉: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

倾国: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倾城: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

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

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

纸糊的美人灯--一吹就破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

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老虎扑食——三股劲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00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002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003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004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005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006 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007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008 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009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010 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011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012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013 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014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015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016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017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018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019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020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021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022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关于全书

1.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2.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二、有关梁山人物

1.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2.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3.梁山兄弟——越打越亲

三、林冲

1.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

2.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3.林冲误入白虎堂——祸从天降

4.林冲误入白虎堂——有口难辩

5.林冲棒打洪教头——看破绽下手

6.林教头发配沧州—— 一路风险

7.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四、鲁智深

1.三拳打死镇关西——痛快

2.鲁智深醉打山门——个个都怕

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

4.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够义气

五、武松

1.景阳冈上武松遇大虫——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2.恶狗服粗棍,猛虎怕武松

3.老虎扑食——三股劲

4.武松斗杀西门庆——扔他出去

六、李逵

1.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2.李逵升堂判案——乱打一通

3.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4.李逵开铁匠铺——人强货硬

5.李逵卖煤炭——黑对黑;黑上加黑

6.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7.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七、潘金莲

1.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2.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1. 梁山泊的王伦——不能容人

2. 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

5. 宋江上梁山——官逼民反

6.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7. 孙二娘开店——住不得

9.鲁智深出家—— 一无牵挂

1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好打不平

12.杨志卖刀——无人识货

13.王婆子照应武大郎——不是好事

14.武松打虎——一艺高胆大

15.林冲买宝刀——中了鬼计

16.林冲的后路——逼上梁山

17.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18.石秀进祝家庄——走了不少盘陀路

19.潘金莲的竹竿子 -- 惹祸的根苗

20.潘金莲熬药 -- 暗地里放毒

21.李鬼劫路——欺世盗名

22.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23.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24.林冲棒打洪教头 -- 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25.林冲误闯白虎堂 -- 单刀直入,中了诡计

26.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27. 梁山泊的吴用 -- 足智多谋

28.景阳岗武松遇大虫 -- 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29.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30.武大郎捉奸---有心无力

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猪八戒败阵一一倒打一耙

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

唐僧上西天——取经

孙猴子翻筋斗——相差十万八千里.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悟空的毫毛——神通广大。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孙大圣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挨一耙。

孙悟空的尾巴——变不了。

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

孙悟空碰着如来佛——无法。

篇二:歇后语

第十册:

1.日积月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日积月累(经典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

3.日积月累(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4.日积月累(名言警句)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第十一册:

1.日积月累(古诗词)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请,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

2.日积月累(名言警句)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修作。(巴金)

3.日积月累(格言)

轻诺必寡言。(《老子》)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4.日积月累(格言)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5.日积月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6、《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十二册

1.日积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2.日积月累(名人名言)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哭。——(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四大名著知识点

《西游记》

1、《西游记》的作者明朝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 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 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 3 世纪以曹操、刘 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 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 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 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 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 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9、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 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 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 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朝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 “豹子头”林冲。全书描写北宋末 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1、《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西门庆 被武松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蒋门神被武松所杀。

2、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吴用、萧让、蒋敬。

3、“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 宋江,被人称为及时雨。

4、《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关胜。

5、《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鲁智深,“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武松。

6、“力健声雄性粗齿,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阳,口口人称‘跳涧虎’。”这首诗赞的是梁 山好汉陈达。

7、①在《水浒传》中刻画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心狠手辣的人物是潘金莲。 ②《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 汉是燕青。 ③《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九尾龟陶宗旺。

8、《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9、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关胜、林冲、秦明、宛平、呼延灼。

10、“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 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 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 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

11、《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刘唐。

12、《水浒传》中“庄前锣鼓响叮当,娇客新来小霸王。不信桃花村外火,照人另样冒火光。“这 是写梁山好汉周通。

1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4、《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人是谁鲁智深;大闹忠义堂的人是谁李逵;大闹飞云浦的人是 谁武松。

《红楼梦》

1、“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 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结局最好的人是_贾宝玉.

2、《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凤),最 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贾探春)。

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4、《红楼梦》中有两位小姐当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5、《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6、“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 三个悲剧人物: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 乡”而遁入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 孤苦。

7、《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 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林黛玉。

8、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 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9、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 之意。

1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 是黛玉焚稿。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 (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 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 (史湘云)。

18、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9、《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 是(贾宝玉)。

2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 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2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2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2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 是(贾宝玉)。

篇三:歇后语

民间歇后语的历史、种类和艺术特征

------昭陵中心幼儿园 范媛妮

摘要

民间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如谜语一样,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发展中形成自身完备的体系,具备独特的艺术特征,从而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本文对民间歇后语的历史、种类和艺术特征作了探讨。

关键字:民间歇后语 历史 种类 艺术特征

一、 绪论

民间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悉的语言。俗语包括谚语、熟语和歇后语三种形式,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语言,是一种口耳相传,流行域广,运用灵活,富有表现力的譬喻,是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含蓄幽默,诙谐风趣,把哲理与趣味、智慧与通俗、广泛的内容和特殊的结构融为一体,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民间智慧养育的幽默之花。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

民间歇后语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总结和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劝诫性、科学性、知识性,是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化。相对于成语、谚语而言,其用字比较

通俗、口语,富有鲜明、生动、活泼的特点,有时语带双关,更添几分幽默,因此较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我们除了可以把民间歇后语视作一种文字游戏外,也能从其中看出我们的生活文化。

二、 民间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 一种“歇后”体诗)。然而民间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笔者认为,从语言的表现特点来看,民间歇后语应当是产生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而高于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以民歌及口头语言中譬喻式的比喻,融合吸收双关和其它的表现手法而成的一种更新的语言形式。民间歇后语多是对民歌及口头语言中的俗语的演变继承,在某种运用比较普遍,说法比较全面的俗语的基础上,人们往往或者为了表达简洁,或者为了增加修辞效果,于是仅保留前半部分,而省去后半部分,这就成了今天的民间歇后语。因此,民间歇后语与俗语的关系密切是毋庸置疑的。例如:

瞎子闻臭—离屎(死)不远了

吊死鬼脸上搽粉—死不要脸

脱裤子坐板凳—有板有眼

扁担倒在鸡窝里——捣蛋

老妈子擦粉——不正经

吃挂面不放盐——有言(盐)在先

瞎子打架——乱捣

奶奶的鞋子——老样子

隔山买猪——过估

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

瞎子夹的毡——胡扑(铺)呢

从上面所例举的一些民间歇后语的内容与形式可以看出,这些民间歇后语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日常生活的幽默表达。不能对生活做出深刻的理解,是不可能创造出如此精彩的语言形式的。

从内容来看,有一些民间歇后语源自历史故事、人物等。例如: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佘太君挂帅——马到成功

晋国借路攻北虢——唇亡齿寒

晋襄公放败将——放虎归山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孟母三迁——望子成龙

也从内容来看,有一些民间歇后语源自于大家熟读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小说人物或故事。例如: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二郎神斗孙悟空 - 以变应变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这些民间歇后语都有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的浓缩于历史故事,有的选材于历史名人。

还有一些民间歇后语源自于动、植物,例如:

苞谷秆里的虫——专(钻)心

狗吃热肉——又爱又怕

请狼来做客——活得不耐烦

公鸡下蛋——没指望

赶鸡下河--硬往死里逼

被窝里喂虎——害人又害己

鸟类吃食——不得不低头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蚂蚁搬家——不是风,就是雨

高粱地里栽葱——矮一截子

放在筐里的葱——难扎根

吊在房檐上的大葱——叶黄皮干心不死

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从语言形式渊源来看,还有一些民间歇后语是由成语演变的,马国凡、高歌东在他们合著的《歇后语》(1996:103)中,将此现象称为“成语的歇后语化”。例如: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 民间歇后语的种类

民间歇后语的划分,在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从民间歇后语的形式上来分类为省略式和非省略式两类,省略式又分为半省略式和全省略式两种。有的从它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褒奖的、贬斥的、讽刺的、挖苦的等等。也有的按照歇后语的词语组成形式上来分类为藏尾格、对联格和一般邂逅语。但大多数从民间歇后语的组成形式和内容特征结合起来来给其分类,将之分成有谐音的民间歇后语和喻意的民间歇后语。

1. 谐音的民间歇后语

谐音民间歇后语是在逻辑推理式(即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而形成的,即利用谐音关系来达到“歇后”的效果。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的现象表达意思。这种说法妙语双关,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这里就利用了“清”和“青”的谐音,这类民间歇后语的特点是不着眼于事物的外形和特征,也不着眼于事物的实质,而是利用语首所揭示的谐音,在语底里表现出来。这里所说的谐音应以普通话的发音为准,以方言的发音作谐音的歇后语,只能在某一地区的范围内流行。下面将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一些谐音的民间歇后语列表如下:

打鱼人回家——不在乎(湖)

心灯草无油——枉费心(芯)

茅房里拣到的帕子——不好开(揩)嘴

茅房头栽菜——将就使(屎)

裁缝比手艺——认真(针)

孔夫子的褡裢——书呆(袋)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87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刘姥姥进大观园歇后语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