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高中作文 正文

高中作文

2016-12-09 07:43:2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1.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杜牧那怀才不遇的感慨。

人们总是一味地高呼着:“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但这个时代的脚步的快伐是我们所能轻易触及,而又轻易去踏足的吗?我想“事与愿违”大概就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话”上的精辟遐思……

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从未有过,我并不持有反对,但没有实现梦想的“先知者”又何尝不占多数?深受其害的后者,我也是一份子。

金钱、名望、地位,就是这个社会评价人层阶级的迂腐手段,同时它们也占据了梦想的先前条件。没有了金钱,就没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没有名望,就失去实现梦想的推力;没有地位,就丢掉实现梦想的人力。三者就像是“天生三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想大家听了我一番说教也是切有体会,现在的中国确实已经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必会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引领世界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文明富裕。但,没有某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国家的小社会也是,太多的社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梦想者、才华者前进的轨道。好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智慧者,真正所谓的先知者。

现今社会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地埋没了千里马潜在的才能,扼杀了社会的人才,就如高考的造假状元一样。如果金钱、名望、地位就能买到的物质层次,甚至是虚情假意的精神层次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存在价值、生存意义又有什么用?

我必须要强调声明,我并不是要批评什么,或者讽刺什么,我只是想用这些简陋平凡的词句,改变什么。想必也有什么人也受到了社会弊端的残害,而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告诉你,虽然现在你的梦想难以实现,但也不能怨恨什么,你必须要去改变,改变迂腐人们的思想,改变“它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什么的所买的到,名望、地位,不是我们所要生存重要的目标。

什么样的努力,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社会需要公平,人人平等地竞争不要妄想着靠着所谓的人际关系或者金钱收买,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润。上天的神奇造化正是我们所感叹的,她总是巧妙地安排了每个人一生的机遇。从前有两个小生命在同一天降临在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境遇,一个孩子从小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一个孩子从小就扛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两种不同生活的人,成就了不同未来的人。后者最终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大老板,前者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普通职员。

梦想,现实,差距实在是甚远……但曾经有人在QQ问问上问到:“如果梦想没有了现实的寄托,那会怎么样?”我是这样回答他的:“我有时也会突然失去梦想。那段日子却是感觉心里很空虚,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想拥有一个梦想,就是我们人生的支柱与寄托,有了梦想,才有了灵魂。我们因有了梦想而去努力奋斗。梦想就是我们生存的最大目标。所以从小家长老师都要让我们树立个讲述个自己的梦想,就是要辅导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是啊,没了梦想,不就成了活死人?有了梦想,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不会有那么多的累。举头三尺有神明,相信天地的造化,一定不会辜负梦想之人……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不能,也要想着,哪怕努力还是无法成功,还需努力。总有一天,你会遇上欣赏你的“伯乐”,社会弊端也许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要改变,就要从自己的思想开始改变,从上下一代的思想开始改变,从……改变。公平地竞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脚踏实地地努力。

这样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会遥远吗?记得,我们还需努力,还需改变,还需“变革”……

2.屈与迁

人的伟大,不在于他为某件事壮烈死去,而在于他能够为某件事

一个作家

胡说:

人的伟大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死与活。

活着,为了度乐,卑贱的活,死了,为了国家,轰烈的死。难道死了比活着伟大吗?

我不喜欢将屈原与司马迁相比较,就像不喜欢将群人们相比较谁群一样。屈原与司马迁都是悲剧的主角,比较他们就是比较他们的悲剧,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两人的成就与伟大,是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时代。就像质量与深度的比较,时间与空间的比较。有一定联系,却不可相比。

可以说,在历史上两人都是浪花,影响到了浪花的方向。

司马迁身受宫刑,一生不得志,却有志。于是,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杀,而是不自杀的理由。他需要理由,因为他不仅要期满自己,更要期满别人。他不怕别人的指指点点,都怕做不到“不辱先”,于是,对世人,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任庞书”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说明。司马迁的伟大便从此得到体现.他卑贱活着,为了自己的理想,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们不叫他公公,叫“太史公”。不论是《史记》,还是纪传体通史,都在历史上发挥极大作用。

忽然,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便是说了他的成就与《史记》的地位。 看见了离骚,又想起了屈原,便想起了《离骚》。

屈原的生活,却也有自己的不幸,身怀报国之情,空有满腔热血,却不得发挥,在破败楚国城墙中,一次次试图修补,却无发完成,最后,却被这即将倒塌的城墙压在下面,流亡23年。23年的流亡与失望,,无情厮打屈原的信心。希望一次次燃烧和浇灭,榨干了他骨子中的理想,可以想象,屈原的命运有多凄惨,身怀济世报国之才,救国兴城之心,却被流放。地位的巨大落差屈原承受着,被误解的痛苦屈原承受着,一切一切都压在一个老人的身上。屈原的心早已被岁月侵蚀的破败不堪,只剩下最后的信念苟延残喘。如果他到秦国,一定十分的幸福。可他没有,如果说他的卑贱为理想活着,这便是体现。在《九歌》《天问》等作品中,都有他的理想折射。他听到楚国灭的信息,他的心思了他我们无法要求一个老人做什么。他的生命已尽,无法再做什么了。理想也完全变成不可能!

如果他年轻,他一定会去复国,可他老了。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写了传世的《离骚》,并将它传了出去—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自杀了。他是圣人,圣人的处境我们无法明白,他是悲剧,主角的理我们不会清楚。他为了让世上更多的人“清楚”,他自尽了。他成功了,它的价值在

这一刻体现,世人为了纪念他,有了端午节死后,他暝目了,他死,为理想而死,依然伟大,并不是什么消极。司马迁本人对他十分推崇,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用屈原自比。

屈原与司马迁一死一生,皆尽是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方式,怎么能说谁伟大与不伟大呢?

屈原与司马迁都很伟大,不仅因为他们实现了理想,更多在于他们的追求与结果。

屈原为理想可以死,司马迁却可以卑贱的活,我们呢?

3.不要规矩,自成方圆

世道天天在变,江湖总是不安。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言足以概括今之文学江湖。 话说数载前,老前辈们举办“新概念”,以武会盟。武林新秀韩寒横空出世,以一支凌厉的笔击败各路豪杰,群雄皆服,文坛俱惊。韩寒一役成名,一时拜服者甚众,隐然有成门立派之势。

自此,江湖乱矣。

有韩寒之例,各路少年豪杰无不将“新概念”视为成功之捷径,趋之若骛。纷纷抛了陈规,弃了旧俗,自立起门户来。有狂傲不羁派,有叛逆的,有哲思的,荒诞不经,大言不惭……真可谓应有尽有。倒是令老前辈们始料未及,竟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江湖似在一夜之间改弦易辙。校园的条条框框开始散架,学院派的规规矩矩惨遭抛弃,在“新概念”及其后的各种武林英雄会的引领下,“80后”们纷纷抛弃了书上所教的写作规矩,自成方圆而去。

史载:80后天下,自此成矣。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踩一代人。就在80后巨浪正要回落时,踏在浪尖上的另一巨浪汹涌来袭。

在不久后的一段时间里,世人皆叹:天下尽归非主流矣。

此言不虚,90后的大浪来得比80后更汹涌、更猛烈。而且,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非主流”。 非主流者,自成主流也!

这些人非主流得十分彻底。老前辈的老规矩自然已不放在眼里,就连新前辈的也毫不理会。而是自成规矩,自画方圆。本着“宁可天下人与我同,不可我与天下人同”的理念,立异标新,努力地做被追随者而非追随者。

噫!经两代人的闹腾,江湖已是纷纷扰扰,难得安宁。只是不知能否真领得百年风骚。也不知再过数载,“千年后”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画出何种方圆?

4.生活色彩

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内心的感慨;

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激情的澎湃;

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时代的情怀。

青春,是一片浮华的烟云,可他们总是说弥足珍贵,我们更是不停的用时间来灌溉,用整个灵魂去疼爱,它的记忆犹如一把刀刻在你的启示录上,成了永远抹不去路程的足迹。尽管有时叶的散落风的离去你会感到些许痛楚,但在十年或几十年之后这将会成为你懂得快乐的源泉。

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会是怎样?看着一对对老夫妇携手走过夕阳的美景消失在街的尽头,他们会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去把握生命的历程。紧紧挽住爱人的臂膀,懂得了些许的纵容,心里怀揣的却又是另一种感激之情,彼此心灵相通,感情相拥,执手永恒。

青春的光芒与夕阳的美景永相贮存,镜中的花,水中的月,如此的美景如此的莞尔,就连肖邦的夜曲也唱不出内心的感慨。

为何那泉水总会从泉眼中涌出,而逍遥的涌向四周不受拘束,浩渺的歌总能唱出每个人的心声,虽说听者有心,但从你的双眸中流露的是你对过往遗憾。明明说好的那是一个终点,适合不适合都不许轻念,有太多美好的东西,谁的一生不会放弃些许?你拥有着一种适合自己的环境,充斥着不同色彩,把自然揽入胸怀,原来生活会如空气般新鲜。

人未变,心未变,彼岸的灯火阑珊,月色的庭院,当隔岸的杨柳飘洒在你的胸间,你我爱的只是各有差别。雨随风落,飘洒的树叶不曾遗忘,落叶归根的情怀,又将贮存在新的一片天。我们说蝶的变化是美丽,蝶的退化是遗憾,然而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本质,在唱响生命美的同时,还需要历练。

唱出激情的你,澎湃的犹如滚滚江河,栀子的岸边永远留存着一场豪迈的送别。

也许,飞蛾扑火,最终化为颤动的云烟,你能为之感叹得不到什么?一种追逐,是快乐的放任。 落花,流水也未尝不是一种感悟的沉积,就像风雨的天空会带给你心境的波澜,人由景而伤,有感而伤,只是心已远。

昙华素艳掩不住它的娇姿,却又抓不住它的繁华,一夜的惊喜,一夜的湮灭,挥挥洒洒随风而去,却又归于尘土,或喜或悲,又似一种循环。为感伤之事而伤感,为愉悦之事而快乐。

有人说:“生命薄如蝉翼,不知何时命运会把我们吹响哪个岸边。”既然如此,我们不如随着风的摇摆,唱出时代的情怀。

人生,我说,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生命的色彩。

5.玉不琢

曾几何时,各地涌现大量神童,有几岁出书的,也有几岁写歌的。可如今,当年的神童仍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又有几个?时间吞没了他们。正如一块璞玉被不断打磨,加工,最终却只留下光鲜的外表,内在毫无内涵可言。

的确,现代人是不幸的。为物质所累,为红尘所蔽,新为形役,终日碌碌。人们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充斥着。渐渐,我们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祖训,物质多得过剩,心却只剩下一片荒芜。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先人,那些为理想奋斗的人。因为不加修饰,李白才能仰天长啸“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气,给一个盛世留下了他的记号;因为不加修饰,五柳先生才能静坐于菊花丛中让诗意随风吹向远方,让自己的心得到解脱;因为不加修饰,朱自清才能挺直身板大声说道“宁死不吃救济

粮”,让气节在困境中得到诠释。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没有被社会的污垢沾染,在嘈杂的社会上保持一份璞玉应有的本质。

是谁说“玉不琢,不成器”?正是有了打磨,人们才失去随性;有了雕琢,人们才失去自然;有了精细,人们才失去朴实。我们便如同那璞玉般,在社会上被打磨,被锤炼。但人总是会被不利的条件影响的。所以我们的性格中多了些庸俗,多了些肤浅,多了些圆滑。最终失去了璞玉本应该有的本性。渐渐,我们忘却了我们该有的归宿。

又想到了在童话故事中的指出皇帝真实面貌的那个小孩,他大胆指出了皇帝的错误,却被大人制止了。这就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在世俗的眼光中长大,最终也变成和大人一样的人。

保持自己的个性吧。

玉不琢,才不会失去本身的淳朴光泽;

玉不琢,才有直视社会的尖锐棱角;

玉不琢,才会有凌驾一切物质之上的勇气。

古之成大器者,均能坚守一份不被污染的秉性,这才是挣脱所谓传统的束缚的勇气和突破。懂得了生命的目的,明晓了生命的真谛,看透了生死轮回,厌倦了浮世繁华的我们才能尽力保护自己的本性。涤尽心灵的尘埃,剥去世俗的光环,割舍物欲的孽障,弹出生命的轻响。于是,我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活出至性至情。

玉不琢,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智慧。

6.英雄悲歌

“自古英雄出乱世”依照此言,似乎所谓的“英雄”应该是古而有之……

对于乱世,先秦是的吧,虎豹之师,远攻近交,于是一个荆轲挺身刺秦,一柄最快的剑,一颗最恨的心,成就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识时务而螳臂挡车,无异于自取灭亡!由此观之,脍炙人口的英雄荆卿充其量亦只是个了得的“侠客”罢了……

铁骑飞将——赵之李牧,一生英勇,可谓英雄——匈奴闻其名而胆丧,风靡旗倒,抗衡于强秦而面不改色,将军夜引弓,终使秦师弃甲而逃……然李牧的抗旨不遵却给他扣上了个“不忠”的名号!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动,一时间战火弥漫,群雄四起。曹孟德白手起家,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又“酾酒临江,横槊赋”,高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谓“英雄”。但同时,又有这么一批人站出来,以为不屑,斥之曰“奸雄”,于是乎——京剧舞台上,鼻子上一块白的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真正的英雄,孰是孰非?“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一句千古的绝响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深思……霸王,仲卿,典韦,嵇康,叔宝,太宗,鹏举,成吉思汗……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中晃过,接踵而至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

篇二:高中好作文及点评30篇

1.这也是一种美丽

文人悲愁,因秋日里百花凋零,人鸟声俱寂,因秋日里草木皆衰,日月光暗淡。文人悲秋,成了一种习惯,这悲,悲的凄切,悲的飘渺,悲的沉重。然而,这悲,亦是一种美丽。

悲,亦可理解为悲愁,悲和愁在诗人的眼里就是让人心碎的东西,就是让人流泪的东西。它很残忍,一颗原来好好的、安安稳稳的心,会被它渐渐地啃噬,咬得血淋,啃得模糊,再捧高了狠狠向下摔去。这是我对于悲愁的体会,但正是这份刻骨铭心的悲痛,让你无形中多了一份美,一分韵质。

想那黛玉,她含泪而生,泪尽而亡,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从她常含泪水的眼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悲愁,她的恬静的、文雅的、不俗的悲,怎能忘却,那双常含着泪的眼睛,那里装着她的悲愁。很难想象,没有了悲和愁,黛玉的形象还会在人们心中如此美丽。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知黛玉读到李清照《武陵春》中这最后一句时会是什么模样,但我知道,那必定会是美得令人心碎的容颜。说愁,怎能不令人想起李清照。是作为女性独有的多愁善感吗?是那“人比黄花瘦”的身骨吗?是那一段“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苦吗?是那一阙“更是离人损”的寒凉吗?李清照一腔愁情地愁并美丽着。女性的悲愁,悲愁得温婉而细腻,像潺潺的溪流,流淌在她们的字里行间,是一种别样的凄美。

而男子之悲愁呢?他们有力的膀子能否撑得住这心灵的悲愁?苏轼不能,“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一生三任妻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他无法留住,她们去了,苏轼却只能空思量。辛弃疾不能,“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纳兰容若不能,爱妻卢氏西去,只因他的冷漠,他的薄情,当他悔悟,却也只能“常忆灯前呵手为伊书”。男子之悲,较之女子更加沉重,美得让人无法经受。

就是这别样的美丽,于悲愁之中凝固了人生的残缺,正如断臂的女神,只因她的残缺成就了美的神话。人生因这份悲愁而有了残缺,纵使它残忍,它令人痛,令人心碎,但这,也是一种美丽,无法抗拒,无法压抑的美丽。

【点评】

文章从文人悲秋入笔,以优美简洁的文字阐释了悲愁的内涵与底蕴。继而以林黛玉、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纳兰容若等人物为载体,用诗意的语言分析了女性的悲愁之美,以及男性的悲愁之重。最后,以人所共知的断臂女神作比,鲜明地提出“悲愁也是一种美丽”的观点。纵观全文,无论是首尾的安排,还是材料的选取,均丝丝入扣,切中主题。

2.宽恕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廊上的风信子叮叮当当作响,风就来了,一直穿过长长空空的回廊。高高扬起手臂,我顺势将它拉在手里,十指相扣着放在我的臂弯,轻轻地紧紧地把风挽在手里。

偏偏我家以前就忝列于那临街密密麻麻楼群中的一处。街窄,房子也密。临窗一瞥,大楼灰色的墙壁偏挡了视线,相隔只数米,房子一年四季照不到阳光,人同这房子一样落寞地潜身这里。一日,终于,起风了!不想这风攀爬着,迂回着来到了这里,玻璃窗跟着那风一颤一颤又一颤,我将手伸入那两幢房子的夹缝中,竟是伸入风的轨道,紧紧地,急急地,

一股股地在掌心、指间摩挲,竟然有些感动。那深,那长,那窄,那迂回,挡不住的只有风了。

老房子的四季轮回之中,风穿梭在孤寂的日子里。风微微而过,春来了,北方春天的风难得温顺,常夹着尘沙一起来。而在这里,它偏又改了脾气,穿越一层又一层的屏障,风在窗前过往,细腻地扑在脸上。远远望去,那风中,只望得满眼的绿色,不知你有没有好好闻上一闻,醇醇的,来自春天,来自远方。

老房子的冬,风来时,窗就不能再打开了。风徘徊着,彷徨着,你听得出它忧郁、感伤、抑郁、愤怒的呼喊。它矜持地压低着他表述感情的声音,呻吟着,嗫嚅着,疲惫地、痛苦地呼啸而过。我怀疑它带着一个类似于《呼啸山庄》中的故事,执著于一种悲伤,一种愤怒。可它偏像个老者,细腻不粗犷,甚至有些温情而非粗暴,体贴着我这少年人的心怀!

可巧,搬家过后一个星期,就迎来在这新房子中的第一个冬天,我惊奇地发现,在这房前空阔的院中狂舞着的风这般暴戾而快活,在这房前空阔的院中狂舞着的风原来是个少年。

当风再来时,送来一抹绿和一缕阳光。我看着风一点点钻进积雪中,钻进土壤中,开始春的篇章。我看它在天地间游走,冬去春来,来时来了,去时去了。来了,阳光雨露一并带来了;去了,有如“滟滟随波千万里”,飒飒潇潇。

当风又去,不知对远方的那一丝遐想,能不能给梦一丝斑斓?

【点评】

作者居然能捕捉到风的踪迹,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义,真是不简单!具体而言,把风信子吹得“叮叮当当作响”,玻璃窗“一颤一颤又一颤”,可谓有声;“远远望去,那风中,只望得满眼的绿色”,可谓有色;风来了,我“紧紧地把风挽在手里”,风“攀爬着,迂回着”,可谓有形;可以闻到风“醇醇的”味儿,可谓有味。细腻的笔墨,将风的形象刻画得极为充实。

押题提醒:本文适用于“岁月如风”“ 带来的遐想”“醉在自然”“走近”等相关话题的作文题目。

3.让生命意气风发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之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低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和谐社会扫清路障。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点评】

本文堪称切题的典范之作。文章从伟人的诗词中引出意气的美丽,接着从意气让人拥有“豁达的胸襟”“挺身而出的壮举”“坚韧不摧的意志”三个角度铺开。结构清晰有致,观点一目了然。李白、杜甫、文天祥、邰丽华等素材,横贯古今,从内涵上紧紧扣住了论点。“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等诗句,不仅让语言充满着磅礴气势,更将意气的魅力展示得美不胜收。

4.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

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所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

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

【点评】

这是一篇首尾圆合的佳作。文章下笔直入主题,让人不由思考,作者为何“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呢?接着,文章围绕“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珊珊可爱”等语句展开思路,在联想与叙述中展示出自己对《项脊轩志》独特的感悟与体味,内容充实。收束时,虽然同样是一个“站”字,但考生的敬仰之情却是跃然纸上。

5.有一种失去叫幸福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子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凄风中发出阵阵悲鸣。那些失去了的永远闪烁在人性的山巅,有了远方的呼唤,那寻觅的幸福方不会在走不出的苦闷中消沉。

远去的风声中挟着时光易失的脚步,不禁使我想起:

“哐当、哐当??”听到了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扬,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一代才子,当代英雄,就在这孤僻的角落里打铁。你敢劝他入世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向所有人宣示他对世俗的不屑,就让“竹林七贤”过“邺下放歌”、“饮酒赋诗”的恬淡生活吧!失去了仕途的走运,换来了心灵的升华,失去了外在的享受,换来了内心的激扬。幸福是永远属于他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江东父老,江山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一代霸王也不禁泪湿衣襟,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死亦为鬼雄”?如果你在他身旁,你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不定历史也会为此改写。然而,最终他选择了死。他认为这样有尊严。当拔山举鼎的传奇已褪色成史册,当小儿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时,幸福的楚霸王在失去中追求了自由,追求了尊严,追求了生命的绝唱。

是否还记得那个持楚国相位于不顾,宁愿“曳尾于涂中”的庄子?独居的清闲,悠然的生活陶冶着情操。他不会为祖国为人民做番大事业,他自认为是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将他拔起,种在污浊的泥土里,它就会片刻枯萎。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童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头的新绿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头,我们便不该有衰草疏离般落魄。即使一片飘零的落叶,也会跳出生命的舞蹈,而那永远留下的足痕会在幸福中老去。失去了蓝天的深邃,我们有白云的飘逸;失去了雄鹰的矫健,我们有小鸟的幽鸣;失去了大海的辽阔,我们才有小溪的婉转。失去绝不是一轮明月坠落后的漆黑,而是满天取而代之的星辉斑斓??

【点评】

本文的开篇与结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互照应生辉。从手法看,首尾两段均用排比句展开,句式整散错落,语言丰富多彩。从内容上看,开篇以人为对象,从屈原、普罗米修斯、拉奥孔三人的事例中引出文章主旨,底蕴动人,观点明确;结尾以物为载体,用诗一般的语句重申主旨,给读者留下了回味和想象的余地。

6.让英雄的背影不再孤单

当古典的天真被现在的蛊惑一次次的陷害,我们的时代就难以产生英雄了。有人说英雄的背影被锁定在黄沙漫天的沙漠里,孤单而落寞。那个时势造就英雄,英雄改变时势的年代早已被历史所尘封。那么,我们到底离英雄有多远?或许有人会说,不远,只隔一页历史。

红尘的堆积并没有埋没一次次的悲剧。就如我们和英雄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我们不敢说我们是神,但并不否认我们是王。我们不做现实的奴隶,要做精神上的王者。正如尼采所言,上帝已经死了。萨特也要人们为上帝的缺席做准备。他们都是精神上的王者,都是满怀自信之人,所以他们为历史所铭记。

英雄便是如此,英雄便是狂者。他们的话不是诳语也不是梦呓,他们用行动证明,在世人突起的眼球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我们是否能成为英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狂。

项羽见秦王出巡,便言“彼可取而代之”。率八千江东子弟,破釜沉舟,坐拥半壁江山。曹操一代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鼎立,独霸一方!

李太白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如此奇景,在千古画卷上只有他一人的身影。为官不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才是李白,这才是我们心中的仙!

我喜欢拿破仑的桀骜不驯,只有他才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他的铁骑才能平定法国,横扫欧洲。

这便是英雄,这便是狂者!

英雄之所以高大,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自己的影子。我们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要有“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气。像苏轼那样“千骑卷平冈”,像岳飞那样“收拾旧山河”!相信自己,改变自己,就能改变整个世界!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以狂者为榜样,借鉴他们狂的技巧,聆听他们狂的声音,让历史的潮流带我们远走,去寻找狂者的孤岛,让英雄的背影不再孤单!

【点评】

在常人眼中,狂者未必清醒;在作者心里,狂者却是英雄。文章用丰富的事例说明了“他们的话不是诳语也不是梦呓”,而是改变世界的具体行动。这样的内容并不少见,但角度一换,内容便有了不一样的深度。文章开篇发问,以“我们到底离英雄有多远”直击现实;收束时用一句“我们以狂者为榜样”表明态度,照应全文,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7.超越弯道一起飞

弯道中蕴含着超越的机遇,超越中拥有着勇敢的情怀

——题记

“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一首《超越梦想》唱出了无数人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梦想的激情。的确,超越中暗含着危险,超越需要十足的勇气,但是没有超越就没有可能到达一个崭新的高度。

当你面对挑战时,是勇敢向前还是畏惧不前;当你面对机遇时,是果断超越还是左右迟疑;当你面对困难时,是勇于超越还是害怕退缩。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为了让生命去回味这一刻,去铭记这一回,我们应果断选择前者。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鲁迅做到了。面对黑暗的旧中国。面对内心早已渐渐麻木的中国人,他毅然弃医从文,要从心灵上去拯救那些已病的中国人,他平静如水,内心却波涛汹涌。他用锋利的笔尖刺穿了统治者的心脏。他已超越了自我,他将自己高大而又严肃的形象树立在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中。

抓住弯道,勇于超越。这一点,贝多芬做到了。面对自己的双耳失聪,面对自己贫寒的家境,他并没有因畏惧而放弃音乐,而是怒吼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利用一

篇三:高中材料作文题精选

第九周

和煦的春风吹来,迎春花、樱花、玫瑰花、郁金香……渐次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朵以美的姿态、艳的色彩,给我们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可是花开不长久。春意阑珊时,花朵便凋零飘落,路边落红无数。有人感叹花易落,春易逝,黯然神伤;有人却笑对落花,看落英缤纷,悟芳香犹存。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以“花谢香犹在”为题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花谢香犹在”题目,有两层含义。一是本义,意为自然界的花落了,而芳香犹在;二是比喻义和引申义,指生活中某些美好的东西失去了,但给人的美好印象还在,它的影响还在。我们写作此篇作文,宜从本义写到引申义,从“花”写到“人”,从“自然”写到“社会”,这样文章内容较为充实,立意也深刻。

可以从几方面展开思路。

①写人。写人虽然离去(可以是“离世”,也可以指离开某地,去了异乡),但他的品质、精神等还留在此地此处,还留在人们心中,还在激励鼓舞着人们。 ②写事。写某个特别的事件,事情的发生,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事件虽过去,其价值和意义仍然存在。或写某个活动(如某场演出,某次公益活动),化费了心力,获得了成功,活动虽结束,却留下了影响,留下了经验和体会。

③写情感(当然也涉及人和事)。写某一种特别的“失去”,余味却存留。如写父母婚姻解体,爱情不再,却对子女的关爱依旧,甚至更多。如写旧居拆迁,老屋已不在,但相熟的邻居、旧日的生活让人怀念,旧日的情味永在。如写文理科分了班,原先的班级解体,可同学之间的情谊却还有,还有彼此间的帮助,相互的激励。

④写自己读书的感悟。如某位杰出的作家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一直散发着光芒,书“香”不会散去,思想永留人间。

⑤写历代文化的传承。无数的前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人虽逝,文化遗产永存,永远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

第十周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第十一周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第十二周

莫言说?世?,说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越腰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说世”即说世道人生,说人生的哲理。“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一句俗语,比喻一个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作实地体验,就对某事夸夸其谈,乱发议论;也比喻会说大话,做事眼高手低。莫言说侄子们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是指他们没有多少生活体验,没有经历生活磨练,对生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引用刘震云的话,是以刘震云姥姥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这样一个生活哲理:奋斗和劳作是生活的要旨,是人生的主旋律;劳作,需要“忍”和“熬”,需要踏实刻苦,默默付出,坚持不懈。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从“年轻人如何入世”的角度立意。年轻一代,初入人世,比较单纯。要经历生活的磨练,才能理解生活的真谛。许多事,想着容易,做起来艰辛。到社会上做事,要放低身段,努力实践,要耐得住寂寞,熬得过辛苦,忍得了委屈。踏实做事,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蚁族”和“屌丝”,联系年轻一代的奋斗经历来正面议论,也可列举“啃老族”等例子进行反面论证。

②从“生活态度”方面立意。人生在世,要走好前面的路,有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生活态度很重要。做好某些事,或追求某项事业,有时并不一定需要过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而需要踏实的态度,苦干的精神。苦干,不是一时苦干,有可能需要持久的苦干,这就要 “忍”,要 “熬”,要有耐力。刘震云的姥姥割麦不直腰,并不是她腰不疼,而是她忍下来了,割得更快。当然,做事也需“巧”,要总结经验,化作智慧。“姥姥”知道“直腰次数越多越腰疼”,这就是生活经验。

第十三周

一枚硬币的两面

第十四周

何处散发弄扁舟

第十五周

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件小事,他说道:?小时候,第一次去买橘子,出门前,母亲仔细教我要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最后叮嘱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全挑光了。’这句话让我受用一辈子。?

要求:以“一句好话”为话题,自己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在我们成长的岁月,总会有人给我们一些教导,一些忠告。有些话明白而警辟,可以让我们受用一生。材料中母亲就“买橘子”最后叮嘱的那句

话,是想让“我”明白: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别人,对别人要心怀善意。“母亲”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人生哲理,这句话在这个场合说出来,非常自然,让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谁给过我们告诫?哪些话给了我们生活启示?那“一句好话”有什么内涵,是在什么场合说起,又怎样使我们“受用”?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材料出发,以“善”的角度思考和立意,写“生活中,对别人要有善意”。生活是繁杂的,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善良之心,就能化复杂为单纯,化“纠葛”为美好。善良之人,明白自己更理解他人,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做好事,行“善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马克·吐温说:“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托尔斯泰说:“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年轻人初涉人世,有善良之心,就能悟到人与人相处之道。

②从“一句好话”的角度思考和立意。生活中,阅读时,我们不经意间会遇见“一句好话”,突然间使自己悟到了什么。这句话或对自己行事起了作用,或一直鞭策鼓励着自己。可以围绕“一句话”来记叙描写,写出“一句话”对自己的意义。以下的话就是“好话”,如:“生活就像剥洋葱,你一层层地剥,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父亲,你的前半生我无法相陪,你的后半生我会奉陪到底!”;“音乐,是人生的第二张床”??

③从“母亲说好话的方式”这个角度思考,从“教育方法”方面立意。材料中,母亲对“我”的教育,是自然而然的,是和风细雨式的,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教育方法可能适得其反。如何教育人,是一门大学问。那种粗暴的、强加的教育,可能会损害受教育者。如写议论文,可从正反两方面议论。如写记叙文,可从生活中找材料,写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事例。

第十六周

跟时代一起改变


高中作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30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高中作文
相关文章
  • 高中作文

    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1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杜牧那怀才不遇的感慨。人们总是一味地高呼着:“只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