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什么是性心理,性心理行为构成 正文

什么是性心理,性心理行为构成

2016-11-24 13:05:56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第六章 性心理

第六章 性心理

一般说来大学生已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与性有关的各种问题,如性意识、性行为、与异性之间的交往、恋爱与学业的矛盾以及性压抑等。此外,性行为的异常在部分大学生中也偶有发生,由此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冲突,给学习、生活、自我发展等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性心理及产生

一、性心理概述

(一)性心理的含义

性心理是指人们对“性”这种客观现实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反映。从性心理的定义,我们可概括出性心理的如下特征。第一,性认识的渐进性。主要指人类个体对性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随性生理的成熟逐步加深的过程。第二,对性情感的选择性。主要指人类对性对象的选择已脱离了动物那种仅仅满足性欲的本能,更多是建立在双方真挚的爱慕之情与性爱统一的基础之上。第三,性行为的选择受到心理品质(主要指意志力)的制约。人类的性行为既符合“食色性”的生物本能,但又不像动物为了满足性饥渴,到了发情期就不顾一切地发泄性欲。人类总是以坚强的意志力,将性行为控制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对象身上。

(二)性心理的产生

性心理的产生受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个体发育来看,自然因素是指性心理是伴随个体生理的发育成熟而逐渐产生的;从种系发展过程来看,自然因素是指人类性心理的发展是随着种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因素对人类性心理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影响。

1.生物属性是性心理产生的基础

首先,性心理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演变而来的。人类继承了类人猿性器官的构造和基本功能,也继承了类人猿的性本能,这种本能是人的一种自然属性,使得人类有了进行性活动的物质基础。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人类后来出现的“阉人”和“割礼”就是试图从根除性器官,进而根除性欲这种方式去摧毁人类性交行为的生物基础。

其次,人类的进化改变了性交行为的方式,从而促进了人类性心理的发展。人类祖先实现了直立行走,大脑也随着手的劳动和直立行走相应地发达起来。这一发展过程对人类的性行为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面对面的性交成为可能,它较之动物而言发生了重大转变,而“这种性交方式就是使人类最终与猿相区别的第一个伟大转折”(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18页)。它使原始人类对性活动产生了最初的认识,这种认识便是性心理的萌芽。人类在性活动中产生了有高级神经系统和性激素系统共同作用的情绪体验,为人类的性生活增添了丰富的心理内容。

再次,性心理是性生理成熟的产物。生理的发育和成熟,给个体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促使了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在性成熟以前,个体对性的认识,主要是简单的对男女性别的区别认识。在进入青春发育期后,性器官的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使男女性别差异更为明显,对性的认识较之以前更为深刻。性成熟为性心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奠定了

基础。同时,青少年性生理的逐渐成熟,使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解释自己的生理变化,这就是性意识发展的起点。

2.社会因素对性心理产生的作用

人不光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社会中,与社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人类性心理的产生发展,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性成熟而带来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意识形态等都对性心理的产生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1)性心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两性活动的无季节性取代了动物的发情期,人类的性活动已经成为经常性的性生活,这就使异性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为性心理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人类的性活动不仅具有发情期泄欲的功能,还具有了人类愉悦身心的功能。

(2)社会环境对性心理产生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性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环境对性心理的产生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环境对性心理的发展进程与方向的影响。

社会生活环境对性心理的产生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体只有生活在社会(包括家庭)之中,有了接触性现象的可能,并对个体产生刺激,由此促进个体性心理的产生。其次,社会生活环境中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变,比如营养条件的改善,使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的年龄大为提前。判断一个人性生理是否成熟,总是从青春期开始,以男子首次遗精和女子月经的初潮为标准。《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现状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男大学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与1990年刘达临教授主持的全国性文明调查中的数据比较,提前了0.25年,约3个月;女大学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提前了0.08年,约一个月。

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性心理的产生也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性”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个体对性的态度。如长期生活在缺乏传播科学性知识的渠道、性信息闭塞环境中的人,对性问题往往比较保守、拘谨,性心理的成熟就较晚;反之,对性问题的态度就比较坦然、开放。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多样化、性信息的传播渠道畅通,在其影响下,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年龄较过去大为提前。其次,社会道德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也影响着个体性心理的产生,使其性心理一开始就按照一种既定模式出现。

二、两性性心理差异

由于两性的性生理基础的差异,人们在性能力、性气质和性的品格上表现出不同的性别特征。男女两性的性心理特点按青春期的几个发展阶段,大致可概括如下:

第一阶段,约在10~14岁,青春期前期。女性在面对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初潮和经期的来临等性生理成熟的现象时,总会有不好意思、惊恐不安、不知所措等心理反映。男性在此阶段大部分青春期还没有到来,还处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阶段。但已产生了朦胧的性意识,表现在与女性交往时的莫名其妙的紧张,甚至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感到笨拙和局促不安。

第二阶段,约在15~18岁,青春期中期。当人们的性生理进一步成熟以后,就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好感。但女性多以含蓄和羞涩的方法表现出来,不会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流露出自己的感情。男性在此阶段已开始“春情萌动”时期,性生理渐趋成熟,内心对异性的新奇、神秘被喜悦和渴望所代替。与女性不同的是,他们敢于向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大胆地注视、

热情地赞扬,敢于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在初高中阶段,多是男孩子向女孩子递“小情书”的心理原因。

第三阶段,约在19~22岁,青春期后期。在此阶段,人类的性生理和性心理都已基本发育稳定,进入到了恋爱萌发的阶段。女青年往往从各个方面显示出对所喜欢异性的爱慕之情,并利用各种机会接近他。但在表达方式上以羞涩和矜持为主,就是进入了恋爱,大部分仍以被动的外在表现方式与恋人相处。男性在此阶段与女性接触的愿望已非常地强烈,除了大胆地表白爱慕之情,还创造各种机会接近对方,并向对方发起主动的、“猛烈的攻势”,表现出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执著。在恋爱的过程中,对女性的钟情,多表现为纯洁、热烈而又浪漫的方式。此阶段又是男性性欲的高峰期,两性亲密的行为多以男性占主动,且易在情人约会时产生性冲动,意志薄弱者会向女性提出性交的要求。所以我们说,有自制力是男性有毅力的表现。

第四阶段,约在婚龄(我国婚姻法规定为男22、女20岁)以后阶段。此时的男女青年无论性生理还是性心理一般都较成熟了,择偶标准和恋爱观均已基本形成,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选择有了较稳定的心态和社会基础,与异性交往趋于坦然。所以,女性表现出与异性交往的大方热情,对爱慕的异性关心细腻。但在两性的亲密行为中,女性多满足于触觉的爱抚,恋人充满爱意的亲吻、拥抱就足以让其心满意足。在性欲方面,发起缓慢,消失也缓慢;性欲高峰约在30~40岁之间。总的来讲,女性无论在具体的做爱或整个性爱的过程,更看重感情的交流和语言的表达,更看重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相通。此阶段的男性在两性交往中,多以兄长和保护者的姿态出现,显得温和、宽容和有肚量。但在性欲的表达上,向女性提出性要求时往往有一种迫不及待地的性冲动,以排泄欲为主,接触欲为辅,来达到泄欲的快感。

第二节 第二节性心理的发展

一、人类性心理的发展

(一)(一)人类社会性心理发展

人类性心理的发展包括社会性心理和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人类社会性心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女阴崇拜期 这一时期人类由于不能认识到有关生育的原理,人只看到孩子从女性的阴道生出来,于是认为女性的阴道具有无比的魔力,整个原始初民的心中对女阴充满了无限的崇拜感。在这一时期,人类处于群婚杂交时期,人类对生育的认识基于“女阴崇拜”,因而对女性的权威毫不怀疑,整个人类社会的性心理处在对“母权”的绝对认同之下。

生殖崇拜期 继女阴崇拜后,原始初民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只有男性生殖器“进入”女性阴道后,女性才会怀孕,于是整个人类社会对性的认识转而对“男性生殖器”的顶礼膜拜。人类性心理转向了对“父权制”绝对权威的服从之中。这也是人类性心理后来把性与孕结合起来认识的飞跃。

此后,随着各国社会形态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心理也随着发展。如我国奴隶制社会以后产生的“重子嗣”、“性只为生育”的性心理;封建社会的女子必须“从一而终”,男子却可以“三房四妾”。女子追求“缠小足”为荣耀,男子则形成“拜足癖”等社会的病态性心理;社会发展到今天, “男女平等”的性心理已蔚然成风等。

(二)人类个体性心理的发展

1.婴幼儿性心理的萌芽

人们一般都认为人的性问题只是到了青春发育期才会出现,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不存在什么性问题。当今,这种观念已经被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是不正确的。有研究证实,女婴在出生4周~5周后,就可能出现阴道分泌增多和阴道节律性收缩现象;有些男婴在哺乳时会出现阴茎自发性勃起的现象。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儿童性欲的发展阶段理论,大致介绍如下:

(1)口腔期,也称自恋期,一般指从出生到1~5岁。在这一阶段,口唇刺激是婴儿快乐的来源。它减轻因饥饿引起的心理不适,诱发因为吸吮而产生的快感。这一阶段的动欲区是嘴和唇。他认为,有时婴儿并不是因为饥饿需要而吸吮奶头,而是婴儿在吸吮母亲奶头时,会从中获得快感,所以,婴儿的吸吮活动显示了最初的性欲活动,母亲的乳房就是性本能的第一对象。我们认为,有时婴儿并不是因为饥饿需要而吸吮母亲奶头,只是一种获得安抚的心理,因为这种表现无论男婴还是女婴均相同,且在不能获得满足时,以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来代替,这是婴儿一般心理发展的标志,当代人甚至以模拟母亲奶头的“安抚奶嘴”来代替这种需要。所以,不能认为是一种性欲心理的表现。

(2)肛门期,主要从1.5岁~3岁。这一阶段,儿童会因为排便中对肛门的刺激而获得快感,肛门刺激是幼儿快乐的来源。这时的动欲区是肛门及肠粘膜。由于幼儿可从排溺活动中得到快感,因此,他会自主去安排这些活动,而对父母规定的“便溺规矩训练”产生“消极性”的“抗拒活动”。因此他认为,虽然婴、幼儿期脑神经结构发育尚未完善,不可能有明确指向性的思维,但已有了性意识的萌芽。

2.儿童性心理的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主要也包括两个阶段。

(1)3岁—6岁,即性器期。这一阶段对个体心理的发展和人格的成熟具有重要意义。此时获取快感的中心已经从肛门转移到性器官。表现为对自己或他人性器官的好奇,从抚摸、磨擦性器官中获得性体验。另一方面,儿童把性爱转向他人,产生对异性长辈的爱恋,即“俄狄浦斯情结”和“伊莱克持拉情结。” 只有恰当引导儿童的这两种情结,才能使性心理和人格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6岁—10岁,为潜伏期。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快感需求被暂时压抑下去。机体进入相对恬静的时期。其兴趣中心移向外部世界,很少有人能回忆起婴幼儿期的“性经历”。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均有突破性的提高。

3.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人类进入到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高峰阶段,性心理也随之加速的发展与成熟,这一发展过程大约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性疏远期

此阶段主要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这一阶段的少男少女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他们对男、女间生理的差异产生了困惑、羞涩的心理,不再像儿时那样不分彼此,而是出现了对异性伙伴的疏远。由于女孩性意识的萌发较男孩子早,因此,性羞涩心理及疏远程度在少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在与男孩子的共同活动中,产生了想接触又感到不自在的腼腆、

害羞的心理。

性疏远现象的出现,是一个正常的心理过程,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正是性意识的唤醒。这一时期的“隔离”,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认识起到了强化作用,同时,这种暂时的疏远也使男女之间的好奇感增强,为下一时期的爱慕期作准备。

(2)性好感期

此阶段主要是指初中高年级和高中低年级。这一时期,随着青少年男、女性机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性知识的增长,“异性疏远”心理逐步为“异性接近”心理所代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较强烈的对异性的好奇心和亲近感,对异性的幻想也不断增强,因此又被称为性幻想期,其表现方式为常出现性的白日梦和性梦。如果加上一些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会使男女青少年产生对异性更强烈的好感,越来越喜欢与异性交往。

(3)性向往期

此阶段主要是指高中高年级和大学低年级。正如伟大诗人歌德所说的:“青年男子谁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在这一阶段,男、女在交往中开始注意自身对异性的吸引能力,特别注重自己的仪表,讲究着装,注意倾听、理解、揣摩所喜欢异性的心理;喜欢在异性前表现自己的长处,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男女青年对异性的爱慕和对爱情的向往已经表现得一览无遗。但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在感情的发展方面,还处于易转移、易冲动、判断力较差的水平,总是把对方或爱情想象得过于理想和完美,爱慕的对象也处于经常交换之中。因此,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此阶段的恋爱容易遭受挫折,

(4)爱情期

此阶段是性向往期向成熟的性爱期的发展,年龄大约在20—30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自我的判断、认知能力的提高,青年男女由原来对异性的盲目爱慕转化为更加现实地认识情与爱。他们一般能从自身的特点、异性朋友的优点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性爱对象。同时,对异性对象的关注、忠诚的程度也较性向往期提高,逐渐固定在某一异性身上,对其它异性的关注程度降低,从而进入热恋的阶段。

4.中老年性心理

人到中年,生理、心理都已经走向成熟,其性心理也较青年期稳定得多。他们性生活中的浪漫色彩逐渐被实在的性生活所取代,把夫妻性关系当作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很现实的态度来对待性关系。随着生理上演变差异的逐渐明显,妻子容貌衰老与丈夫“风华正茂”的对比,使一些中年夫妻产生了性心理的不平衡,加上一些夫妻不注重性生活调适的技巧,易使性生活出现不协调,导致较多的中年期的性心理冲突,也造成了中年期离婚率的上升。现在,中年人的性心理冲突也为婚姻学专家和性科学专家所关注。

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竭,性激素的浓度逐渐下降,性生活的质和量都呈下降趋势,性欲望减退,性心理发展的衰退期也随之来临。

综上所述,个体性心理发展表现出四个特征:即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及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呈现一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态势。

二、性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性心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有各自的发展主题。但综合起来看,主要表现为青少年性别认同和性成熟后的性适应问题。

篇二:大学生性心理与性行为

大学生性心理与性行为分析

为什么会产生性心理呢?借用老师一句话,就是年纪到了。生理和心理都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渴求着一个特别的人来当恋人。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个现象特别明显。大学生,一般20多岁,生理和心理都已经差不多发育成熟了;在大学这种自由开放的环境下,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影响,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谈恋爱的想法。他们的这些性心理,促使他们去暗恋,去表白,去交往;这是他们的性行为。

如果这其中的一部分人特别幸运地谈上了恋爱,他们又会想和恋人有亲密的接触。这些行为,是性行为;想要做这些行为的想法,是继想谈恋爱之后进一步的性心理。需要矫正一些大学生对性心理和性行为的一些错误解读。有一些学生觉得性心理和性行为就只和性交有关系,是邪恶的。其实性心理和性行为,不仅包含性交,还包含牵手,拥抱,接吻等等。可以说,在一定的前提下,这些行为和心理都是正常的,有利于两个人的感情提升。

不正常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又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包括在恋爱里脚踏两只船,或者不考虑对方的想法做一些性行为。其中比较严重的而且我们也想立刻得到的后果就是未婚先孕和染上性病。这和性交有关,也难怪有些同学抵触性心理和性行为了。首先,我认为一段恋爱里我们建立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对象有且只能有一个。在涉及性交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确保安全,包括确认对方有无病史还有适当的避孕措施。接着,关于这些,我觉得大学里开的讲座普及力度还是不够的。而且有些大学关于这方面讲座只对女性开放,这就更让人觉得不妥了。我认为每个学生,不管男女都应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性心理和性行为,大学应该加强普及的力度和次数。所谓神秘的更引人尝试,有了正确的的普及后,我们才能对性心理和性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才可能减低酿成恶果的机会。

总之,有健康的性心理之后,我们享受到的恋爱滋味才可能会变得更美。

篇三: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青春期性教育 期末论文

班级:06级生科A班 学号:064120202

姓名:苏 狄

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

06级生科A班苏狄(064120202)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开放的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性”这个敏感话题,也悄然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拥有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和自我保护意识对其一生的身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性教育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使他们的性心理成熟期明显推迟,两者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对性知识和性健康缺乏全面、客观而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其性观念和性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冲动性。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和性伦理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克服因好奇心和神秘感而造成的种种失误与差错,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性心理、性知识、性教育

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 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的性心理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18—23岁之间,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性心理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性生理的成熟与健全的性心理尚未确立之间存在着矛盾,常常使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去评价社会和同学,以及自身的种种性现象和性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主动调节由于性成熟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 性的生物性需求和社会性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在青春期就出现的性欲望和性冲动此时表现得更加强烈,这是身体发育中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学校纪律的约束,使得大学生无法以社会认可的合法婚姻形式获得性的满足。性的生物性需求与性的社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与性成熟相关的性爱行为,往往只能表现得比较曲折或者压抑,这一矛盾也是
什么是性心理,性心理行为构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07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