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经典句子 >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正文 本文移动端: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08:00 am

你还不会写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吗?以下是为您细心整理了关于《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模板下载,愿对你的写作带来帮助,一起仿效吧,你也可以在网站上搜索更多与《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相关的范例。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重庆,公交车,效应,事件,分析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 新媒体是伴随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开放性、便捷化新兴网络媒体平台,给个人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的舆论环境都带来了深刻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完善工作机制和法规体系,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消除负能量,传播正能量。本文以重庆“10.2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本文内容:

  摘    要: 新媒体是伴随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开放性、便捷化新兴网络媒体平台, 给个人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的舆论环境都带来了深刻影响, 既有积极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 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 完善工作机制和法规体系, 净化网络空间环境, 消除负能量, 传播正能量。本文以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为例, 从传播学、舆论学、心理学等角度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提出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重庆; 公交车坠江; 新媒体; 舆论; 舆论引导;

  Abstract: New media is an open and convenient emerging online media platform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Internet technologies. It has brought profound impacts on individual work and life and th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There are also negative effects.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guid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mprove the working mechanism and legal system, purify the cyberspace environment, eliminate negative energy, and spread positive energy. This paper takes Chongqing “10.28” bus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ffect of the ev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mmunication, public opinion and psychology,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Keyword: Chongqing; bus plunge; the new media; public opinion; opinion guidance;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三微一端” (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 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快速兴起, 成为能够与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相提并论的新兴“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呈现出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范围广泛性、传播行为自由开放等特点, 且具有“短、平、快”等优势, 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大众舆论的主要阵地, 不仅给整个新闻界的发展格局、舆论生态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同时也给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如, 在新媒体环境下, 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 经常伴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放大、普通网友的集聚评论, 政府部门的博弈引导, 快速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1,2,3,4,5]。本文以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通过总结分析事件发生后有关媒体、网友、政府部门等参与方的网络声音, 深入思考新媒体时代网络引发的舆论传播及社会影响, 并提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和建议。

  1、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回顾

  2018年10月28日10时左右, 在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二桥上, 一辆公交车冲破护栏坠入长江中。事发后两小时左右, “@平安万州”官方发布第一次警情通报, 确认当地发生公交车坠江事故, 初步确认公交客车上有驾乘人员10余人。部分媒体报道称, 此次事故是因为公交车为了避让一辆逆行的小轿车导致, 该小轿车的司机为女性, 一时间引起各路自媒体、网络大V转发评论, 广大网友义愤填膺, 对“涉事女司机”群起攻之。当日17时46分, “@平安万州”发布第二次警。
 


 

  情通报, 认定事件发生系公交车突然跃过中间实线导致, 并非网上所传的女司机逆行造成, 引发舆论反转。2018年11月1日1时39分“@重庆发布”发布消息, 称坠江的公交车已打捞出水, 已发现的遇难者遗体打捞完毕, 救援工作正在进行。经过有关部门的技术处理和数据分析, 最终坠江公交车上的“黑匣子”还原了事件真相:此次事故是一名公交车女乘客因坐过站后强行下车遭到司机拒绝, 为此与司机发生争执并动手, 司机猛打方向盘致公交车坠入江中。随后, 网友转而对“肇事女乘客”进行强烈谴责, “她只是错过了一个站, 十几个人因她错过了后半生”等报道随之出现。至此, 整个事件水落石出。

  2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据新浪舆情通统计,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 仅10月28日10时至11月2日,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全网信息量为22.68万条, 微博信息量占比90%以上, 成为主要传播平台, 由此引发的话题“重庆公交坠江事件”“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等总阅读量超过12亿。期间, 伴随着网络暴力、舆论反转等次生或衍生舆情, 新闻媒体、公众网友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等有关方面从各自角色出发, 在网络持续上发声, 对此次事件的发展态势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第一, 网络媒体方面, 发布不实信息迅速引发舆论蔓延。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后, 有部分网络媒体在未经有关部门权威调查和通报的情况下, 为博取点击率和新闻流量, 凭空猜测, 主观臆断, 擅自发布不实消息称“事故系公交车避让一辆逆行的小轿车所致, 小轿车司机为一女性”, 引发各方自媒体和网友大量转发评论, 成为此次事件网络舆论的导火索。

  第二, 公众网友方面, 不明真相跟风评论展开人身攻击。根据有关部门对网友观点的抽样调查显示, “@平安万州”第二次权威发布前, 有近50%的网友对“涉事女司机”进行了辱骂, 并要求严惩, 还有不少网民带着愤怒之情对“涉事女司机”展开人身攻击。事件进入公交车打捞救援阶段后, 部分网友又对救援工作提出质疑, 认为救援不力、进展缓慢, 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情绪, 认为相关部门不作为。真相浮出水面后, 网友又发动力量集体声讨“肇事女乘客”, 人肉搜索并不断曝光该女乘客的名字、职业、照片, 更有人称该“肇事女乘客”是出了名的“泼妇”, 事件不断发展成暴力人身攻击。

  第三, 政府部门方面, 政务官博密集发声进行舆情引导。“@平安万州”发布的第二次警情通报, 认定事件是公交车突然跃过中间实线导致, 而非网传女司机逆行造成。官方权威通报后, 事件发生舆论反转。有部分网友对此前辱骂“涉事女司机”的行为表示道歉, 近半数网友开始“同情”女司机, 并呼吁要抵制不实信息, 拒绝网络暴力。同时, 针对网民对坠江公交车打捞救援工作的质疑, 据不完全统计, “@平安万州”、“@重庆发布”、“@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万州发布”等多个政务官方微博发布20余条微博, 对救援进展进行通报, 回应群众关切, 得到网友认可, 部分网友表示救援难度确实很大, 认为救援人员辛苦了, 希望他们在救援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此次事件引发广泛网络舆论, 不仅对事件本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正面看, 以此次事件为戒, 部分网友对待此类事件更加理性、克制, 比如部分媒体对发生的类似事件报道称“现在坐公交有人发声了, 公交车上有人找司机麻烦, 被其他乘客喝止”, 针对“陕西公交急转弯2死5伤”, 微博评论没有过多的指责和猜测, 更多的网友评论的是“等真相”“逝者安息”等, 彰显了理性行为。负面看, 首先, 网络对于“涉事女司机”的声讨和辱骂, 不可避免对女司机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也对其家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次, 部分网络媒体发布不实信息, 对公众做出错误引导, 部分网友对此表示强烈愤慨, 认为新闻报道比及时更重要的是真实, 从而引发网友对媒体的质疑, 也一定程度上引起大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

  3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舆论的问题思考和启示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影响范围广, 波及层面大, 是短时间内政府公信力、群众知情权、社会舆论场的焦灼较量, 负能量、正能量频次演绎。目前事件虽已告结, 但隐藏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潜在问题, 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正确引导, 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深入思考。本文仅从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分析, 就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传播存在问题做简要剖析。

  3.1、 新媒体时代的网民已成为事件的主动参与者

  在传统传播学理论中, 受众往往是处于信息单向接收者的地位。而新媒体时代的受众 (网民) , 借助互联网不受地域、时间限制以及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的特点, 已成为了事件的发起者、参与者、传播者、推动者。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要求, 更有甚者将自己置身其中, 直接参与到事件中来, 争当“意见领袖”, 对事件或新闻进行探讨、分析, 将个人看法、观点发表在网络之上, 左右事态的发展。在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中, 自始至终都伴随有网友的参与和评论, 对事件本身和社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该事件的最快一条消息就是由网友通过个人网络微博发出。

  3.2、 新媒体的自由开放带来网络舆论的随意和任性

  新媒体时代, 网络评论是自由的、开放的, 而且具有匿名性、隐蔽性特点, 为网民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平台, 但同时也为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首先, 大多数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评论和观点, 或多或少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看待问题角度不全面, 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理性思考和大局观念, 常常会出现言语过激、无端夸大、随意诽谤等问题。其次, 在网络上, 网民的身份一般都是虚拟的, 这也客观上导致网民在网络上缺乏起码的责任意识, 对其所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无所顾忌, 心理上无所谓, 喜欢跟风评论, 人云亦云凑热闹。这点从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官方权威通报前后, 部分网友对“涉事女司机”从辱骂到“同情”的反转可窥一斑。

  3.3、 新媒体暴露出媒体和网民的媒介素养值得反思

  从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看, 有关媒体的职业素养欠缺和良知底线背离, 为片面讲求时效追逐眼球利益而放弃了新闻真实性的本质要求, 把未经求证的有关信息盲目通过网络发布广而告之, 导致公众舆论导向的偏差, 不仅不会提升媒体的知名度, 反而使媒体公信力遭到质疑, 引发“塔西佗陷阱”。从网民层面看, 大量网友在不了解事件事实真相的情况下, 对“涉事女司机”实施辱骂、人肉等网络人身攻击暴力行为。更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人为将事件放大, 将所有“女司机”作为谩骂打击的靶子, 对当事人和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恣意而为的行为, 客观反映出不少媒介的素养、网民的修养存在问题。

  3.4 、新媒体信息发布缺乏有效监管客观引发舆论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舆论的产生, 表面上是新闻媒体、网友方面的主观不良行为, 但深层上反映出当前针对网络新闻、信息发布, 还缺乏一套法制、规范、健全、有效的审核和监管工作机制。在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的全球性、扁平化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障碍, 为各种新闻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 任何消息都可能在下一秒被快速传播, 任何人都可以在下一秒获取到新的信息, 并不断扩散, 积少成多, 引起蝴蝶效应。因此要改善引导网络舆论, 对于网络媒体以及网络声音的源头监管、正面引导至关重要,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5、 官方及时发声有效降低网络舆论负面影响

  在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中, “@平安万州”第二次警情通报和相关真实信息的不断披露, 以及多个官方政务微博对于网民对坠江公交车打捞救援工作质疑的回复, 有效转移了网上舆论的焦点, 使广大网友从对“涉事女司机”“肇事女乘客”的谩骂中转移到更加关注坠江公交车的打捞和坠江人员的救援工作, 负面舆论迅速降温, 舆论态势向正面转变, 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 、关于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新媒体时代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监督势在必行, 总的原则和目标就是要通过法制监管、舆论引导, 减少不必要的危机公关和负面处置, 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促进公平正义, 增强文化自信, 塑造新时代新媒体新生态。结合对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舆论传播的思考, 就规范和加强新媒体网络舆论引导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4.1 、充分利用政务新媒体加强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

  网络信息时代, 政务新媒体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施政、问政的平台和工具, 在发布权威消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网络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提出, 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 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 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此,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 建好管好用好政务新媒体, 优化整合不同类型、不同平台的政务新媒体, 优势互补、联合互动, 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新媒体矩阵, 使新媒体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和解读回应平台、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 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在出现重大舆情时, 要利用政务新媒体快速、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 及时公布事件真相, 坦诚回应网民质疑, 充分体现政府对公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尊重, 担当“意见领袖”。同时, 政务新媒体是国家政府形象的代表, 一切言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避免带有任何的部门片面性、简单化、个人化、情绪化色彩, 引发网友抵触和负面影响。

  4.2、 加强各方协同联动构建一体网络舆情应对体系

  新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快和影响力深远等特点, 要求必须拥有精准的舆情研判能力和专业的网络应对体系, 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分析、预警、预测、预防。对此, 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科研院所、网络安全等相关单位应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 从网络舆情大数据的收集、监控、分析、应对等方面, 构筑起网络舆情全面应对体系, 建立完善网络风险评估、网络舆情预警和网络舆情引导等工作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重大舆情, 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 共同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并借助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网络大V等力量, 广泛听取意见, 有针对性制定引导策略, 理性引导舆论, 消减网民负面情绪, 携手共进传播正能量。

  4.3、 提高广大网民和网络媒体的素养

  公众网络高度开放, 使用门槛极低, 网络用户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等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致使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 对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提高广大网民和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已迫在眉睫。从网民角度讲, 几乎涵盖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广大网民不仅仅是受众观众, 也是制造者、传播者。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广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培育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 到了真正非抓紧不可、非抓好不可的地步了!要真正从教育抓起, 从娃娃抓起, 从各行各业改革发展和千家万户繁衍生息抓起。要从地球村生存意识、现代化本领恐慌, 激发调度最广泛、最深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激情、参与热情, 让说客无市场、让异己无空间, 让满满的正能量无限发扬光大。从网络媒体角度讲, 应当把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宣传底线, 认清社会责任, 恪守职业操守, 加强自我管理, 以维护正义、弘扬价值为己任, 完善媒体内部信息生产、发布、监督机制, 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广大网络媒介从业人员及工作者, 要以更高的境界意识和履职能力, 成熟理性对待社会关注热点和事件, 及时修正虚假错误导向, 以正视听回应社会关切, 绝不能盲目跟风、颠倒黑北、混淆是非。

  4.4、 不断健全网络信息传播和监管法规体系

  网络给人宽泛的言论自由, 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讲的话在网络上可以无所顾忌地大谈特谈, 部分性情冲动或怀有特殊目的人借机发表非法言论, 无视和践踏法律, 一些涉嫌犯罪, 因此必须加强法律监管。近年来, 国家在新闻舆论监督立法保障方面加大了力度, 已经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 推动网络信息保护正规化、法制化, 但这些文件属于原则性、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相关条款规定的比较宽泛和分散, 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适应。为此, 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国家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完备性、体系化和针对性、可操作性, 确保互联网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建议借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 着眼网络和信息安全大局出发, 国家层面从网络信息发布传播、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多角度不断健全上位法律法规, 各地可以上位法为指导, 进一步细化完善本地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地方法规, 推动形成政府、机构、网民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 尽快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法制化管理, 更好地规范网络舆情, 净化网络空间, 杜绝不健康价值观、世界观的传播,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支撑。

  5 、结束语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一种拓展、延伸和变革, 其信息传播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时间限制, 任何事都可以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 任何人可以随心在网上评论, 极大提高了各类信息的传播能力和普通老百姓的参与度。但同时, 新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也不可避免带来了诸如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歪曲事实等不良行为, 甚至出现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 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已成为新媒体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需要采取有效举措, 健全工作机制, 增强政府相关部门、网络新媒体和广大网民等各方力量的责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协同共治网络环境,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使新媒体成为“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的炫丽舞台。

  参考文献

  [1]刘晓亮, 包烨怡.近年国内网络舆论危机研究综述[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2, (3) :83-87.
  [2]蒋宏, 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6:2-24.
  [3]王来华.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M].新视野, 2004.5:64-66.
  [3]姜胜洪.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舆情视角[J].未来与发展, 2006, (12) :13-15.
  [4]邓亭尚.网络舆论中的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引导[D].云南大学, 2011.
  [5]莫兴鉴, 曲健, 兰月新.涉警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15, (1) :92-95.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相关关键词:重庆 公交车 效应 事件 分析,范文,一起欣赏一下吧。让你的写作更简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件网络效应分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877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
公文驿站 公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