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决胜时刻_观后感 正文 本文移动端:决胜时刻_观后感

决胜时刻_观后感

2020-01-10 15:45:2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决胜时刻》观后感

  日前,大家集体观看了教育片《决胜时刻》,影片反应了渡江战役前夕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说实话,影片采用一种剪影式的手法,反应当时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故事,有大人物、大事件,也有小人物和生活中的琐事。观影时我曾经在想,为什么叫《决胜时刻》,按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的统治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如何叫决胜?应该是摧腐拉朽才对。但是在影片的第一组镜头,毛泽东带领着党中央领导集体入驻北京西山,而不是直奔北京城金銮宝殿时,我忽然明白了,这一时期的确是决胜时刻,他们决胜的,不仅是国民党反动派,还有历史和未来。

  一、谦逊战胜傲慢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经河北唐县、保定、涿州,奔赴北京。毛泽东把此行比做“进京赶考”。是“赶考”而不是“当官”,因为他们心中保持了一份谦逊。这份谦逊,是留给历史的,是留给人民的,对自己的力量根源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人有清醒的认识。当抗争者与执政者的身份发生转化时,更需要保持这份清醒,而不是被大城市的繁华和权力的欲望所掌控;他们请来了诸多的民主人士,召开了第一次政协会议,没有因为自己取得政权就忘乎所以。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依然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赶考,永远在路上”。这是一种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谦逊。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外国殖民者的傲慢。在历史上,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志得意满地看着自己手下四百万美械装备的军队,曾放言五个月消灭中共,48小时消灭中原解放区,结果三年之后,其统治土崩瓦解;影片中的“紫石英号炮战”,也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二战结束,英国人尽管已然日薄西山,却傲慢地认为中国人不敢对英国军舰开炮,紫石英号跑到交战区耀武扬威,并试图阻止解放军渡过长江。我不是愤青,但在影片中,人民解放军的炮火炸得紫石英号碎片乱飞时,我依然想要仰天怒吼:“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谁敢来侵略就揍他丫的!”

  战胜者依然谦逊,失败者却还傲慢,历史自然做出选择。

  二、民心战胜独裁

  自古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是翻开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能够真正践行这一句话的,少之又少。首先,这个“民”是谁,值得商榷。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以起义者身份开国的统治者有几个,比如刘邦、刘秀、李渊和朱元璋等等,但是真正支持他们、拥护他们的“民”,绝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主阶级。国民党反动派依靠的是大资产阶级和外国买办,得的也是他们的心。北伐前期国民革命军所向披靡,可占领了南京之后,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际上就是大资产阶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危机,进而夺取政权的过程,因为他们想要维护少数一小搓人的独裁统治,就必须消除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和政权的影响。虽然处于幼年期的中国共产党因此遭受了重创,但正如大地之子泰坦一样,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只要还扎根在人民这片沃土上,就永远不会被打败,短短二十二年后,中国共产党人率领的百万大军,席卷天下,战无不胜,华夏神州转眼改换了颜色。在影片的最后,是前苏联摄制人员在开国大典上,拍摄的珍贵的彩色历史影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那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容,这就是民心向背的最好体现。

  一方是民心,一方是独裁,民心决定历史。

  三、热爱战胜贪婪

  影片中任弼时在知道自己身染重病,即将离世时,很正式地请来了自己的四个战友,为他们拉了一首小提琴曲,琴声无限眷恋。他眷恋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自己热爱的祖国,他遗憾的是无法为自己热爱的国家和事业继续工作下去,无法看到她变得更加美丽;与之相对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在一边布置长江防线,鼓吹着划江而治的同时,一边派兵将大量的国库黄金运到台湾,让原本就崩溃的国统区经济雪上加霜,至百姓民生于不顾。

  这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在实际的历史空间里,以四大家族为首的蒋家王朝统治者,始终都是在疯狂而贪婪地掠夺着中国大地上的财富,连蒋介石的御用“文胆”陈布雷,都无法忍受四大家族的贪婪,劝说蒋介石让他们少贪一点,拿出一点钱帮助国家恢复经济,但遭到蒋介石的呵斥,最终心灰意冷,绝望自杀。

  一方是热爱和奉献,一方是贪婪和掠夺,那么这片热土和这方人民,会选择谁,不是必然的吗?谁都无法扭转这种大势,这就是历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决胜时刻_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03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决胜时刻_观后感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