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征文_房屋的变迁 正文 本文移动端:征文_房屋的变迁

征文_房屋的变迁

2019-04-09 13:28: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征文_房屋的变迁

  房,是安生立命之所,是家的前提条件。虽然家的意义远不止是一所房,但房却承载了人们太多对家的寄托、希望和幸福向往。伴随着我的成长,老家的房屋几经变迁,从泥墙到瓷砖,从青瓦到平顶,从狭小到宽敞,从昏暗到亮堂……房屋的变迁是父母辛勤耕耘的结果,是乡亲们居住条件改善的见证,更是祖国蓬勃发展,为民谋福的缩影。

  泥墙瓦房

  1992年秋天,我在黔北的一个小镇出生了,直到4岁以前,我们一家三口都住在一间泥墙瓦房里,而瓦房的来历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说起。

  改革开放后,大集体时期结束,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经营权由集体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我们家除去爷爷是教师,不能分得土地以外,祖爷、奶奶和爸爸兄弟7人全都分得了土地,成为村里的土地大户。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爷爷便张罗着请风水先生选时挑地,修圈建房。按照风水先生的建议,新房选在了三面环山形似靠椅的地方,虽然风景不错,但现在看来交通着实有些不便。选好地址后,全家人就为新家行动起来,挖地打地基、和泥挑石头、糊墙搬瓦片……回忆起那段岁月,爷爷乐呵呵的告诉我,平日里最调皮的就是我爸,但为了建房,他却变得特别懂事。

  建成后的房子总共有5大间,连成一排,最中间的是堂屋,主要用来祭祖。样貌虽说不气派,但也结实够用,从地基到墙体两米多高的位置是由大块的石头垒砌而成,再往上就是竹条编制的“竹块”糊上泥巴的墙。这种老式房屋高度不低,至少也有5米多,中间搭上厚实的木板,就有了两层,楼下用作日常生活,楼上作为寝室。

  过了十来年,爸爸用爷爷分出的一间房结了婚,就算正式分了家。虽然房小、光线黯,屋顶的瓦片也时常会被风刮下,但它却为年幼的我遮风挡雨。

  青砖平房

  我出生以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爸爸辞掉了代课教师的工作,便跟着朋友到县城里做起了收入更高的建筑工人。一开始爸爸只是和水泥、扎钢筋的杂工,后来,工地的老板想到我爸是高中生,便把一些算账、算面积的小活交给他。没多久,爸爸就成了老板的徒弟,开始学着房屋设计、建筑施工方面的知识。

  县城内,各类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村儿里的乡亲们也陆续开始建设自己的新家。随着时代的发展,泥墙瓦房已经不时兴了,大家都想住火砖平房。建平房就需要火砖,县城的火砖价格偏贵不说,还要另算运输费用。瞅准了这一商机,爸爸便劝说爷爷出资建砖窑厂。刚开始,爷爷坚决不同意,他觉得没必要冒风险,这活儿要请人请师傅、找卖地儿,费力折腾人不说,要是烧出来的砖卖不出去就是把自己的棺材本也给折了。认准了路子的爸爸可不会轻易放弃,一天下午,趁家里没人,他买了爷爷最爱抽的土烟和半斤黄糖,溜进了房,开始劝说起来。谈话的具体内容爸爸也没有给我细说,总之就是告诉爷爷,家里还有5个儿子要成家,那几间瓦房有些寒碜不说,将来要添丁进口的更是不够住,自己倒腾烧点砖卖,销路没有问题,不仅可以赚点小钱,自家建房用砖也方便。

  在软磨硬泡下,爷爷同意了。爸爸找来工人,砍掉地里快“挂帽”的包谷,就在瓦房前的包谷地里开始建窑,烧砖的土也是就地取材。没过几个月,第一批烧砖伴着火气出炉了。据爷爷回忆说,砖的质量也还凑合,就是颜色有些不好看,不是那种艳丽的砖红色,是青黑色。原本爸爸想的是将火砖以不错的价格卖到县城的工地上,哪知老板说,修建的楼房是政府家属小区,是县长住的地方,这砖质量不达标,颜色也不吉利。卖不了县城就卖乡下,算了成本之后,爸爸走门串户,告诉乡亲们我家的砖比外面便宜不少,还可以赊账。但即使是低价销售,卖砖的生意也只能算一般,还了爷爷本钱以后,就只剩下一口砖窑和滞销的青砖。不赚钱就不赚钱,自己修个平房也是得住了。于是,砖窑停火了,爸爸叫上两个亲戚,用卖不出去的砖在瓦房旁边建了三间平房。

  1996年,我提着我的熊猫书包和小板凳开心地搬进了平房。新家的地板是光溜光溜的水泥地,墙壁用石灰刷了白,窗户框是用柏树做的,刷上红色油漆,安上玻璃,显得特别亮堂。就这样,在小平房一住就是近十年,它陪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也陪我迎接了妹妹的到来。

  瓷砖楼房

  霜打雨淋,风吹日晒,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让小伙伴们无比羡慕的平房也日渐陈旧。地基下沉,墙体出现了小裂缝,青砖间的泥缝里长出了青苔,房顶也开始渗水,但最要命的是喝不上自来水。

  上小学那会儿,政府搞“四在农家”建设,为每家每户安上管道,结束了村民们挑水喝的历史,大家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我家里还特地添置了洗衣机减轻妈妈的负担。谁知好景不长,没过两个月,家里的水管就再也放不出一滴水。原来,我家房屋在村儿的尽头,而且地势高出其他人家十多米,再加上村前的几户人家放水冲地灌田、蓄水养鱼,自来水根本到不了我家。为此,爸妈多次找村里和乡亲们理论,但最终都是徒劳无益,家里又过上挑水喝的日子。除此之外,每逢下雨天,卧室“滴答滴答”的漏水声便和妈妈对房子不满的抱怨声交织在一起,我和妹妹只好逃到爷爷家,任凭他们争吵。

  时间一长,爸爸也感受到居住地交通条件的重要,便开始谋划彻底改变居住环境,建房搬家。这时,爸爸已有一支小小的施工队,虽然没有正规资质,但是乡亲邻里修房修路的活路完全够用。离家3公里远的那块良田成了新家的首选地,不仅是县城通往遵义、贵阳等城市的必经之路,而且对面就是小学,用电用水都十分方便。2003年,妈妈开心地将家里的存折交给爸爸,新家的建设开始了。

  想到之前用水受的气,爸爸决定要修六层楼的房子,卯足了劲要在乡亲们面前长个脸。为此,他推掉其他的活儿,一股劲的建自己的房。不出一年,新房就建好了。房子总共六层,有两层地下室,第三层是门面,四、五、六楼各有一套四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米黄色的瓷砖、铝合金推拉窗户、瓷砖地板、现代化的家具家电,受之前用水“阴影”的影响,房子的后面还修了蓄水池。新家布置完后,家里人也不知道新家要通风除甲醛,就火急火燎的搬了家。

  搬家两次之后,本以为就此停歇了,没想到关于“房”又有了变化。

  政府安置房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乡县城区域逐渐扩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毗邻县城的小乡村成为县城新区,村里的人们也从地地道道的农民成为县城居民。2008年,政府电力系统工程改造,新建了变电站。同时,根据相关规定,超高压电线经过的地方不得有居民住房。而已被闲置的瓦房和平房刚好就在高压电线下,用现在的话说,我家成拆迁户了。那时候可以选择全款赔偿,也可以选择政府安置地和金额补偿的方式。经过再三考虑,爸爸选择后者,得到了政府规划的安置房名额和3万多元的现金补偿。由于我们家本来已有住房,所以安置房要先给没有住房的拆迁户。

  2013年,新一批安置房建设的名单上终于出现了爸爸的名字。虽然当时赔偿的钱早已花光,但全家还是支持再建房。就在当年年底,爸爸又带着他的施工队建房了。作为政府规划的建房,外观和房屋层数必须按照要求,保持统一性。房子总共五层,一楼是商铺,二楼到五楼是住房,房子外墙是刷的棕色和白色相间的外墙漆,屋顶是尖顶斜面的青瓦,这样的风格被称为“黔北民居”。于是,2015年,我家又搬家了。

  作为开发新区,不仅有着双向8车道的大道,还有新客运站、县医院、家具建材城、体育公园。安置房小区也有了物业的管理,小区环境也更加优美。对于这次搬家,改变最大的不是房子的硬件,而是居住品质的提升。曾经的乡亲们为了生计守着那几分土地,整日在地里忙活着,生活却不见宽裕。但现在,大家都将商铺和多的住房出租了,收入比之前番了好几倍。茶余饭后,广场舞、太极拳、休闲旅游……大家的生活越来越丰富。

  如今,每次回家都要和妹妹到体育公园散步、聊天。回想以前搬家的经历,总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我家翻天地覆的变化。父母辛苦半辈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居住条件,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征文_房屋的变迁》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905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征文_房屋的变迁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