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三年级作文 > 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正文 本文移动端: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2016-10-13 11:31:4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论语二则》教案及教学反思

知识和能力:学会四个生字,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等像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查阅资料:孔子的有关资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正确地默写课文。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一、导入:

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学过《论语》一则,你们还记得《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吗?

这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片)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孔子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27、《论语》二则。

二、学习课文:

(一)小声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

教师检查字音,出示全文: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注意指导句子间的停顿。

(二)引导学习、理解课文的意思。

1、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学:1、运用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句子中字或词的意思。如果你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画下来。2、提示: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小组汇报:把你的问题提出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的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等一会儿再向全班同学询问。

(三)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1、说说你们小组读懂了什么?交流时[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一人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他说完后提出来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提出来全班交流。

2、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故: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字典中还可以解释为:老的、旧的、过去的。想一想:以前认识的人、老朋友我们可以称为什么?(“故人”),你还能用这个意思组个词吗?(故事、故书、故宫??)板书:故

从书上找找与“故”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新)板书:新

或从书上找找与“新”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吗?(故)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添加板书:温故知新

(四)读文,想一想,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和同学讨论讨论。

三、练习背一背。

四、拓展

你还知道其它论语吗?背一背,说一说大意。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把论语改写成白话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论语的意思。

篇二:【论语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枣岭中学 刘错琴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六、说理论依据

新课标要求初一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诗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

七、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

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贤哉,回也!”时,只要老师引导一下,学生就知道这是一个判断句。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

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古文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语言品味,语感的形成,情感熏陶的基础上突出文体色彩,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突出探究性。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教学依据: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八、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 积累文言词语。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 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 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 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九、说教学过程

《<论语>十二章》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和学习并理解前三章;第二课时学习并理解四至八章;第三课时学习并理解九至十二章。本次说课内容即针对第二课时而设计。由温故知新导入,然后通过朗读、翻译、点拨、理解小结等环节学习四至八章,再板书总结,最后做题学以致用。在设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化。

(一)温故知新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前三章,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出示)

1、填空

《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篇。

孔子是春秋时期__国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家,___ 家。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不亦说乎? 说:人不知而不愠,愠:

不亦君子乎? 君子: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惑: 逾: 矩:

3、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教学一开始通过温故知新,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从而做好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指导。

(二)学习理解

【朗读】

点明学生读这五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读熟文章,便于后边的学习。

【翻译 】

1、学生自由翻译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四至八章,不会的标注出来。

这一环节设计训练学生独立翻译的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不会翻译的词句。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不会的字词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点拨】

提问学生后,老师对于学生翻译中存在的字词句进行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通过老师的点拨强调重点,解决难点。

【理解】

同学们,熟悉了这几章大意后,下面我们从几个问题来理解。

(出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这则告诉我们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互动1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则告诉我们怎样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互动3题)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仍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这则语录中,孔子赞美颜回有怎样的品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孔子的

篇三:论语说课稿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

何承胜

对于我所执教的《论语》第二课时,我的定位是一堂指向明确的课改课。这个指向就是生本语文。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生为本,天经地义。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

生本语文又有特定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走出可以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教教材。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我们是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带着学生一起学教材。

第二个误区是假阅读。教师依据参考书提问,学生依据教辅书回答,表演很成功,收获能几何。

第三个误区是一人秀。师生无对话,生生无交流。学生在下面看小说、玩手机、打盹出神就很自然了。

第四个误区是强灌输。不允许学生质疑,只要求学生记住。索然无味的应试教育。

第五个误区是讲练脱节。课堂上,老师按自己的兴趣,零碎的问,思想说教式的讲;课后大量的作业练。老师很随意,学生很辛苦,收获很茫然

基于以上认识,这一节从备到上,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考虑,实践了以下策略。

一是新闻播报的方式导课。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处着眼,从课题人物孔子中心切入,切问而近思,简洁而文气。导入语是教师展示的

第一面,既是教师水平的体现,也课堂基调的定音。我的追求是:面带微笑,态度热忱,为课堂营造“一夜春风至,万树桃花笑”的和谐气场;语言精妙,思想独立,给学生留下“腹有书气自华”的文人印象。

二是轻松幽默的语言。化解学生的枯燥,激发学生的活力。营造了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与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和谐课堂环境。

以上两点从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积极性角度考虑。

三是精心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课的中心。用意是培养学生

生本语文课堂是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为了生本语文的有效实践,我给自己定了三维八度的自评标准。“三维”即教师、学生、课堂。“八度”评价包括:

1.学生参与的态度。课堂上我用关于孔子诞辰的新闻报道激趣,用调笑的语言舒心,用积极的评价鼓励。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学生或许不再厌恶语文,怕学语文。

2.学生参与的广度。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人人有收获,是生本课堂最主要的评价标准。精心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人人思考,多数发言

这就我的目标,让学生从不敢说到大胆的说,从照着书本说到有思想的说。

3.参与的深度。本课中从朗读到理解再的探究最后测评背诵,旨在形成一种逐步深入的思考后再抓住强化要点、考点而浅出的学习流程。

4.教师主导的亮度。学生希望怎样的一位语文老师走进课堂?面带微笑,态度热忱,为课堂营造“一夜春风至,万树桃花笑”的和谐气场;语言精妙,思想独立,给学生留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印象。我觉得这个标准对于我,还是水中月,镜中花。

除了以上四度,还有教师主导的力度、活度;课堂气氛的和谐度,教学目标达成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北京版三年级论语二则说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