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正文 本文移动端: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2018-11-19 10:53:4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老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而案头工作只要5分钟。

  下面就我个人在备课方面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切磋。

  一、 细读一遍,抓住根本

  备课肯定要先读教材,但我初次接触课文时,并不多读,而是只读一遍。读多了,对课文所有内容结构的“枝枝叶叶”都了然于胸,反而不知道该讲什么,怎样讲了。我读这一遍,是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的。读完了,就合上书回忆,在回忆中抓取这篇教材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和最突出的特点。因为只读一遍就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应该就是作者浓墨重彩进行铺叙的,是文章的根本所在。抓住这些,就抓住了主干。

  如《曼谷的小象》,读完后合上书一想,脑子里逐步出现了这些形象;曼谷郊外绿油油的禾苗,点缀着野花的草地,天空中不断变换着色彩的晨雾,一个漂亮的泰国妇女,一头乖巧听话的小象,一阵悦耳的铃声,一件友善助人的事情……所有这些,在我脑海中形成一幅和谐唯美的图景。真美啊!我不由得赞叹。于是,我意识到:作者把这么好的东西都集中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中,他就是要表达一种自然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一个“美”字是我对教材最重要的认识。有了这种根本性的认识,教学方法的就只是也就应刃而解――抓住这个“美”,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体味美、享受美、从而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有了这样对教材的基本认识和教学的基本策略之后,打开书来再读。一是对已有认识进一步印证,二是从教材的章节语句中了解作者对这些“美”是怎样具体表达的,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样就准确地抓住了文章中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文字,使语言工具与人文因素在教师的教学认知和教学操作中达到统一。

  再如《她是我的朋友》,读后回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阮恒在输血过程中的表现。他时而勇敢、坦然,时而以胆怯畏惧。为什么?因为他面临的是生与死的抉择。而这“生”与“死”,这两个字带出了人性(虽然是一个小孩子)的复杂与矛盾。这时,教学的“方略”已在我脑中形成:①在读中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或曰故事梗概);②在此基础上提问:其实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字,谁知道是哪两个字?(板书“死”“活”)③引导学生在感情地读课文中有关“死”的段落或句子(小姑娘和阮恒都面对着死,但主动选择权在阮恒,而小姑娘是被动的);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阮恒输血过程的有关课文,并提问:阮恒在输血中,他内心也始终存在着两个字?(板书“勇”“怯”)⑤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阮恒既怕以不怕的情感;⑥引导学生认识阮恒虽然害怕而又勇敢献血的情感动力――回扣文题“她是我的朋友”。

  这样讲下来,教师始终紧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实现对文章的感情和情感的体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读一遍”中还需要在把握主体内容的同时,把握文章的结构方法或表现手法。如《金色的鱼钩》,全文超过2500字,有感情地朗读一次需要较长时间。我读一遍后,了解教材内容是表现一位红军战士认真负责,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忘我精神。而这一主题的表达,是贯穿于整个草地行军的漫长过程中的(据课文文句透露约四十天左右)。怎样都能抓住这一过程最重要的内容呢?我仔细回忆给人印象最深的几个日子,那就是:①老班长发现鱼,做铁鱼钩,开始钓鱼那一天;②“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那一晚和次日老班长命令我们吃鱼的清晨;③老班长牺牲那一天。这样就把很长的一篇文章,提炼凝缩到三个事件上,于是文章内容、绕过、脉络一目了然,当然,上课也就胸有成竹了。

  二、 注重实质,简化课堂

  “内容决定形式”。如上所述,我们把握了教材内容(这一“内容”,不只是文章内容,也包括其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结构特点、情感态度等),教学方法往往也就不难解决了。但在构想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及方法时,一定要简洁平实,不能贪多求全,不能复杂繁琐,也不能华而不实。这就要:

  01、举一反三。

  语文教材不像数理化,教材本身就是该学科的原理、概念、法则等知识体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能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把对课文情节、内容的学习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例如教常识性课文,当然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借课文学习语言,开拓思维――既是了解知识也是学习语言的结果,而把雇课文所介绍的一些具体的常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记叙性、文学性的文章,则不能只重故事情节内容大意等,而是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推敲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理解表达)体味语言文字所含蕴的情感、思想……所有这些,都需要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还要犯了叶老所指出的错误:“不适当地强调所读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地位。”

  02、择要而教。

  一篇教材往往有许多可教的东西,但我们的教学却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这就决定 了我们备课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如《飞夺泸定桥》,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研究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有:①按事物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写作方法;②详略分明,重点突出的表现手法;③一般性概括介绍与具体细致描述宾区别与运用;④点面结合的写作结构方式;⑤先总后分的段落构成方法;⑥环境气氛描写对主体内容的衬托作用;⑦通过行为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⑧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认识与运用;⑨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词语的理解创造性复述及其他练习;⑩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等等。这些内容如果都要安排晨两三个课时内,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有所舍弃,都能保证重点任务的落实与完成。每一篇教材,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少”了一些,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把曾经舍弃过的东西作为重点来教。这就是辩证法: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择要而教,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初次性,提供了简化课堂的可能性,是我们备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03、扩大效果。

  教师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一篇文章中,应该力求扩展本篇教材的教学效果,产生扩散效应。这也是一种“反三”。只有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都能对教材有深透的理解。讲《鸟的天堂》,如果 广东有棵又大又茂盛的榕树,上面有人、很多鸟快乐地生活着,人们都叫它“鸟的天堂”,这样的学习,就谈不到真正的效果,也无法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有的教师在抓住“树大茂盛”“鸟多鸟欢”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同时,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欣欣向荣的生命现象,从而体会生命力的伟大,并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懂得:这旺盛的生命,依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 有食有宿)和社会环境(远离尘嚣、农民保护)才形成的。《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收效,就绝不仅仅是一篇状物记景的记叙文所能给人留下的印象了。

  04、精心设问。

  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但我们发现,有此老师的课堂提问却阻滞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原因出在问题设计上:问题太多,问题太滥,问题太浅,提问时机不好,没有启发学生质疑。阅读教学的根本,通俗地说,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即《课标》讲:在语文的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让学生高分地读,在读中积累和运用,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太倚重于提问:检查预习、破题开篇、整体认知、梳理结构、学习段落、认识事物、体会情感全部靠……特别是在所谓“分析”课文时,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种满堂提问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笔者在备课时,要求自己尽力减少课堂提问,并尽力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有可能激发学生独特体验的覆盖面宽、空间大的好问题。因此有许多课文只设计一个提携全文的问题。如讲《只有一个地球》只问学生:“你读了课文后心中有什么滋味?讲《放弃射门》只问学生:“你认为福勒算不算一个一个优秀的球员?”讲《地震中的父与子》只问学生:“你认为课文起得好不好?为什么?你想改一个题目吗?改什么?”等等。

  这样的提问,有的直接问到学生的内心之上;有的能引起学生争论,产生独特见解;有的涵盖全文内容。这样就有须下死功夫激发学生既全面又具体地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也确实不错。

  教师精简了课堂提问,提高问题质量,是使课堂教学更加皎洁明快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以问促读,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潜心读书的课堂。

  三、 理清大序,随机调控

  有的老师为了教学更有把握,把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细致。但是,教学设计只是上课前教师一厢情愿地对课堂教学进程的预设,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更不一定符合课堂教学进展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经。因此,笔者主张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只设计简单的几个大的步骤,即根据教材特点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只设计出主要的教学步骤、训练方法和主干性提问,设计出主要板书,并据此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而一些细节过程应该以教学的实际进展随机调控。因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乃至多边活动,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机动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以上两句为苏霍姆林斯基语)

  如讲《匆匆》一课,笔者只设计了“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三个大的教学步骤。而有时针对学生的情况,又缩减为“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诉”两个步骤。又如《太阳》的教学也只设计了四个大的步骤:①用各种形式把课文读熟;②让学生自读并勾画出自己的读懂的地方,同时指名随意写在黑板上;③给随意写在黑板上的句子标出序号;④认识各句子的关系,并以系统表的形式再一次板书。这些大步骤之间的细部处理,则以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处理:学生缺少什么给什么,不懂什么讲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这就是“以学定教”,而不是教师怎样设计怎样教的“以教定学”。由此笔者也想到:我们平常所谓的“驾驭课堂”,其实就是驾驭学生的学情,驾驭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心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57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小学教师备课心得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