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宽容》有感等(3篇)
读《宽容》有感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意味着自由、公正、耐心、气量。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
宽容如一弯流水。宽容让人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宽容像一团烈火。因为更进一层的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心静如水的宽容,已是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感动。宽容,能融化彼此心中的坚冰,更将那股爱的热力射进对方心中。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远行路上的一首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有些人认为,宽容是懦夫的行为,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贪生怕死,为敌卖命的人才是懦夫。而懂得宽容的人,是从大局出发,勇敢放低小我身段,考虑全局利益的人。
做人要学会宽容。清朝宰相张英与叶侍郎比邻而局,因叶家无理霸占张家三尺地方,张家就写信告知在外的张英。张英回复道: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迟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按信中的意思退后三尺,叶家心生惭愧,也将墙退后三尺,传为美谈。
做事要学会宽容。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立完壁归赵、渑池会盟等奇功被封为上卿,官位在赵国名将廉颇之上。而廉颇无法容忍蔺相如一介文官地位在自己之上,宣扬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到后,每到上朝时即称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远远看到廉颇就掉转车子回避。当门客们提出抗议时,蔺相如说,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后心有所感,上门负荆请罪,二人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为赵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宽容是门学问,尺度把握不易。对于小过失,小错误,人们可以快乐地宽容对方。但对于大过失,大错误,就要考虑清楚。因为宽容并非包庇,隐瞒,而是以帮助之心去原谅。当然,宽容更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缤纷。宽容赋予了生命多么美丽的色彩!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选择的勇气
读《悟空传》有感
《悟空传》是今何在发表的长篇小说,共二十章。该书讲述了悲情英雄孙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对命运的抗争,作者以现代人的角度重新解读了《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悟空传》在情节上颠覆了《西游记》,但在精神上,完美地诠释了《西游记》。《悟空传》中,孙悟空追求自我,唐僧追求真理,八戒追求真爱,沙僧追求解脱,他们一路结伴西行,得到了他们追求的东西,而不是一纸经书。对于师徒四人来说,他们追求的东西才是真经。
孙悟空是《悟空传》中描写最多的人物形象,书中将孙悟空分解为两个形象,一个是迷茫的、只为赚取功德分而取经的孙悟空,另一个是个性张扬、备受妖怪推崇的齐天大圣。唐僧是一个非典型信徒,不烧香却拆庙,对佛教充满怀疑。他发现“信仰”不足以拯救自我,但又没有其他东西依赖,整个人充满了矛盾。
在《悟空传》中,所有神佛都是反面人物,代表了各种权威,他们不允许人类有其他想法,只能按照他们设定好的道路走向“信仰”,这条路以外的爱情、梦想都是需要打压的异端。
我曾经以为《悟空传》的主题是反抗,作者借助师徒四人的质询,表达了对权威力量的反抗,而降妖只是反抗的形式。西行之路是一场悲剧,神仙们一边安排师徒四人去西天,一边安排下九九八十一难,想把他们整死。降妖路上,妖怪要么是跟悟空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比如牛魔王;要么是神仙的宠物或者坐骑。悟空想要挣够功德分,只能干掉自己的老战友。好不容易降服一个神仙的宠物,不好意思,人家回天庭了。所以整个西游就是一场阴谋,不论师徒四人怎么做都是死路一条。不服从安排,不向西走,整死你;向西走,路上还有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安排好的,还是要整死你。西行之路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
西游归来,师徒四人倒是成了佛,成佛以后呢?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没有感情、没有理想、没有欲望,当然放弃了这些以后,也就没有了痛苦。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你还剩些什么?思想的死亡才是一个人最终的消逝。
我原来以为反抗就是《悟空传》的唯一主题,可是我最近重读了这本书,在反抗这个主题之外,我有一些别的想法。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在讲反抗,反抗权威、反抗既定、反抗信仰,但它其实并不鼓励反抗,而是鼓励读者们选择,鼓励大家去追寻自我或者妥协现实。这其实也契合这本书的精神——不要迷信别人所说,相信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想,大闹天宫、反抗权威看似很美好,然而在西游或者说人生路上,可能求神拜佛才是人生常态。承认并接受这种无力感,带着它继续前进,需要不逊于大闹天宫的勇气。到如今,我已经不再觉得追求自我比妥协现实更优越,它们其实都只是一个选择。
最后,我想分享《悟空传》里最著名的一段话,希望这段话能给所有人带来继续前进的勇气。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宽容》《悟空传》有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41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