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正文 本文移动端: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2017-10-24 10:13:1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社会,责任,论文范文,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介绍:随着2010年9月由99个国家参与制订的企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颁布,宣告了社会责任全球标准的正式诞生,企业社会责任也因之由初始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发展跃升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这不仅表明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在世界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且标志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以ISO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 详情:

[免费论文:www.lwlwlw.com]

随着2010年9月由99个国家参与制订的企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颁布,宣告了社会责任全球标准的正式诞生,企业社会责任也因之由初始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发展跃升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这不仅表明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在世界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且标志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以ISO9000为标准的质量竞争阶段、以ISO14000为标准的环境竞争阶段向全面责任竞争阶段的转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构建的影响日益凸显,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企业全球化运营的成功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如何转化竞争力,寻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下提升我国企业责任竞争力的战略路径,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界、学界、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篇范文来对企业社会责任论文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题目: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分析的关联分析

内容摘要
经济的破坏性增长将人口、环境、文化等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讨论高度,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已经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一个企业,只有把对社会、环境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成功地融入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经营过程中,并在技术和管理上坚持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国际竞争力。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分析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理论和实践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就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力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竞争力理论从短期、长期、综合的角度分别做出了深入分析;再次,以浙江某家纺企业为例,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和整理,从实践角度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力的影响;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和个人见解,论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竞争力、浙江家访企业、途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当坚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员工和消费者合法权利等一系列问题持续成为21世纪各界关注的焦点,企业社会责任不得不被提升到一个全民重视的台阶。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前提下,随着群众对环境质量意识的提高,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已经不能把环境污染、产品品质、劳动安全等问题置之度外,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盈利的必然趋势。
企业社会责任早在上世纪20年代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如今已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各界都在强调其重要意义:1997年1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了“全球协议”(The Global Compact)、英国保险协会推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纲领“全球性苏利文原则”(The Global Sullivan Principles)以及跨国企业基本条文等;2001年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WBSCD)指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早已经名列全球公共政策议程之中;2004年5月1日,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成为继IS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性标准。
虽然世界各界都在呼吁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在我国,效果并不是很显着:首先企业忽视在社会保障等方面应起的作用,逃避社保缴费以及偷税漏税;其次企业内部员工在工作条件、劳动安全和劳动关系等方面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再次企业将营利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之上,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最后企业看重眼前利益,对消费者不负责,提供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
与企业发展数百年的历史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在不长的时间里被人们所注重是有原因的:
第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逐渐从最初的物质追求向精神价值转变,企业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首当其冲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高涨。
第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迫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问题。如果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违背了大众的道德要求,就会受到社会的舆论谴责,从而在资本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
第三 ,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关注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都开始关注劳工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国际劳工工作环境、工作标准等,对企业日后的跨国性经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组织无疑为我们研 究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新型环境下,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从原来单纯的市场竞争阶段和环境竞争阶段向全面的责任竞争阶段转换,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正在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如今现有的理论尚不足以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因此在这样的局面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尤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首先,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推动科技发展,充实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其次,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提供自律和社会共同管理的理论支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仍然有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将企业的成长、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这是因为企业缺乏总的指导思想,没有社会意识。而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充实和完善我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理论,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取向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政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能够为企业在新时期发展下提供一个微观和宏观下研究思路和视角,有利于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二、现实意义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不但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还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从理论阶段向实践转变:
第一,有助于加强社会责任理论的舆论氛围,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深入广泛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并对其宣传和推广,不仅可以有效地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而且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风气,甚至有利于全民的道德建设。第二,有助于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争创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局势。我国人口庞大,资源相对短缺、生态压力相对其他国家较重,而坚持可持续发展,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保证社会具有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企业日后在国际市场上储存实力。此外,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赢得一个良好的声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分额,从而建立企业无形资产,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消费群,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
经济与环境、文化矛盾的日益恶化,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国政府、学者、民间团体都纷纷重视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而研究角度的不同,使得国际学术界呈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一、国外理论研究述评
关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学领域,其中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个领域的研究较为系统全面。但是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早期的讨论并不象它声称的那样讨论企业社会责任,而是讨论工商业者的社会责任,而最大的注意力则集中在工商业者在业余时间以及企业之外应该或能够作出些什么贡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次大战以后,讨论的重点才真正转到企业这个法人组织上来。
1、法学界的争论
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企业巨型化虽然给股东带来了巨额利益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随后爆发了着名的“哈佛论战”,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确实有利于解决企业引发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动摇了当时奉行的自由企业制度和利润最大化原则。虽然后来就连反对方也承认企业应当承当社会责任,但是争论并未就此结束,反而就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问题,引起了更激烈的争论。
1931年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贝利(Adolf.Berle,Jr.):企业管理者只能作为企业股东的受托人,其权利应本着股东是企业的唯一受益人之原理而创设和拥有,股东的利益始终优于企业的其他潜在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贝利的观点马上引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多德(E.Merrick.DoddJr.)的激烈回应。多德认为贝利提出的商事企业的唯一目的在于为股东赚取利润、企业管理者只是股东的受托人的观点是不合适宜的。多德指出,商事企业既有营利功能,又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的经济机构,企业财产的运用是受到公共利益影响的,除股东利益外,法律和舆论在一定程度上正使商事企业同时承认和尊重其他人的利益;企业管理者应树立起对雇员、消费者和广大公众的社会责任观,“社会责任感”亦成为企业管理者“妥适的态度”而得到采纳。这场论战以1954年贝利的认输而告终。后来的事实和整个企业世界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多德的观点是正确的,对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能施以太严格的限制,他们得从事一定形式的非最大化利润行为,诸如为慈善捐款等,只要此等
社会行为能为企业股东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即为允当,因为这些行为所体现的,是一种“开明的自利”之哲学观。
2、经济学界的争论
到了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界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展开了一轮新的辩论。哈佛大学的莱维特教授是最为鲜明地表示企业不应承担社会责任的学者,他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本质是参与政治,因为社会问题应由政府解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在其着作《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也坚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位,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哈耶克也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甚至在《致命的自负》中对社会责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相反,有更多的学者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哈罗德?孔茨以及海因茨?韦里克共同编写的《管理学》中明确表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此外还应考虑公司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3、管理学界的观点
与其他学术界不同,管理学界的学者大都支持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早期的泰罗、法约尔、孔茨到近期的明茨伯格、波特、哈默等。早期德鲁克指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人们必须对他们造成的影响负责,管理当局无疑要对他们的组织 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新世纪以来,卡罗尔教授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以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构成企业社会金字塔。
二、国内理论研究述评
我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时间并不长,最早专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是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唐焕良、李敏龙编写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总体而言,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总量还是有限,有深度的理论探索还不多见,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论探索的成果,包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内容的探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国内学者基本上是总结国外现有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很大的创新。王利平、黄江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资助社会公益、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就外部关系而言,企业还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相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湖南农业大学两位教授李立清和李燕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除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是企业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
第二,实证研究的成果,包括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谭深、刘开明主编的《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2001);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的调查报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对策略研究》(2004);广东省社会科学院SA8000与社会责任课题组的《2004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2005);李立清、李燕凌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对湖南省426户企业的社会责任信度研究成果(2005)。遗憾的是这些实证研究只是触及到劳工权益并没有全面地诠释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
从理论方面看,中国学者大都对企业社会责任持肯定的立场,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进和总结阶段,但是中国学者没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商业伦理以及最新的和谐建设理论系统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及其运行模型,所以对中国当今现状无法提出一个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由此政府和立法部门面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缺乏困境,以至于环境污染、劳工问题层出不穷,得不到一个有效的控制。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一、学术界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伴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上世纪已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持一词。但是现在在国际论坛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在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戴唯斯(Keith Davis)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决策者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有义务采取措施施以保护和改善社会福利。卡罗尔(Archie.B.Carroll):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可用公式表示为: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
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高尚全认为: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有两类,第一类是基础责任,这种责任是立足于企业本身的良性发展;第二类是在基础责任上所连带的其他责任。企业在承担基础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外部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由企业、社会和政府承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实现企业的最优分担。常
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卢代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其特征包括;①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关系责任或积极责任;②企业社会责任以企业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为企业义务的相对方;③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或者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统一体;④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李立清、李燕凌认为:企业责任放映出企业以三种不同主体形式出现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一是企业经济责任,第二是企业法律责任,第三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第三种责任”,是企业在社会领域内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
二、国际组织的定义
世界银行: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该组织是美国权威的帮助会员公司实施社会责任战略而实现商业成功的组织,它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通过尊崇伦理价值以及对人、社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实现商业成功。安南的”全球契约“:该协议不仅关注劳工权益问题,而且还涉及企业环境责任问题。
本文作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在为股东创造利润,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主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结构
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具有显着的动态性和时代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体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不同。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的基本责任,即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应当履行对社会进行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职责,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第二个层次是指企业在履行其基本经济职能的同时应对政府、消费者、职工、股东等负责的同时应保证社会生活的质量。此节主要论述社会责任的第二个层次,即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一、企业对股东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东的队伍越来越大,对企业的投资有原先单一的货币投资向多元化发展,包括股票、债券、保险等多种方式。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也趋于多元化,第一,企业对股东的基本责任就是保证股东资产保值增值,向股东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第二,企业要及时准确地向股东披露消息;第三,企业要公正合理地对待股东的利润和附加利润分配
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与员工之 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建立在劳动合同上的经济关系,此外还有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企业在实践中实施对员工的责任应该做到一下几点:(1)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2)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升迁和再教育机会,现代企业员工趋于多元化,企业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同时有机会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使员工得到自我完善和发展。(3)企业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和管理企业的渠道,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企业的机会。企业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4)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员工在本企业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企业是随消费者的存在而存在的,离开了消费者,企业寸步难行。一方面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依靠消费者来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又要对消费者负责。首先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其次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不能欺骗消费者,
再次,要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产品指导,赋予顾客自由选择的权利等。
四、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细胞,是国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做为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实施宏观上的管理、控制、组织和协调工作,保证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第一,企业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第二,配合政府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保证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第三,应积极支持政府的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等。
五、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企业不是一个孤立发展的个体,而是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生产发展的,应此同样要对社会负责:(1)生产对环境无害或较少危害的绿色产品,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2)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主动承担自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费用。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对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企业竞争力理论及研究现状
一、企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学术各界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侧重于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的原因和保持,其理论渊源分别来自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比较理论三个流派。
1、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潘罗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经济学家。他在1959年提出”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使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公司的核心能力》中将核心能力明确为”组织对企业拥有的资源、技能、知识的整合能力,即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对核心能力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2、产业组织理论
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理论成为了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的主流,产业被认为是同一性质的企业的集合,因此用壁垒市场分析来解释不同的市场位势、超额利润以及持续竞争优势。50年代,阿尔钦的《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菲利普?波特的“特殊能力论”是企业竞争力的起源。1980年代,迈克尔?波特系统的研究了企业竞争力问题,其代表作有《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等。
3、持续竞争优势论
1982年,史蒂芬?里普曼和理查德?罗曼尔的《不确定模仿: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中指出,企业如果无法有效仿制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状态就会永远持续下去。伯格?沃纳菲认为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位势差异,仿制者的认知、时间、经济劣势会形成资源位势障碍,从而使资源位势差异存在下去。
二、研究现状
当今,国内外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各不相同。国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研究的内容主要在基本概念和原因等层次展开,比如:企业竞争力的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企业成功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成功的关键因素与企业长期收益间的关系;创新、保持、不断更新核心竞争力的原因等。总体来说,国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和相互间的关系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国内企业竞争力同样处在形成阶段,由于企业对开放性市场的不适应,迫使研究趋向注重企业如何适应灵活市场变化的应变性。2004年胡大立在其着作《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一书中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四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二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三是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四是企业的知识 .对于我国经济理论来说,现今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企业竞争力的概念解释,然后根据对概念的解释确定竞争因素并选取相关的指标进行评价。
总体而言,现在我国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实证少于理论,尤其是缺乏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体系。
第二节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
竞争力是指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对竞争目标实现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能够获得自身发展的能力或综合素质。所谓“更有效的”是指以更低价格或者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而所谓“获得自身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具有持续的良好业绩,从而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扩大的强势企业。
一、西方经济学界的定义
美国《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报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活水平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国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一观点或多或少带有福利经济学的色彩。
世界经济论坛《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
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种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
二、我国经济学界的定义
范晓屏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特有的竞争方式,在不断有效地争夺市场 份额、挑战竞争对手、寻找有利地位、扩张经营领域、实现经营效益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与能力。
李显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厂商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和创造企业资源,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同业其他厂商在市场竞争力的比较能力。此时的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而不是一个绝对概念。
胡大力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中表现的一种外在市场力量,是对竞争对手抗争,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能力,它是企业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实力、能力、素质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上所体现的力量。
笔者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有效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产品的能力。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样的新型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应该清楚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物质竞争向精神竞争转变,社会责任的承担正才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大的趋势,正在成为制约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新的来源⑤。 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寻求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下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战略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短期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在:
1、短期内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增进一些安全设备,同时要保证员工最低工资待遇,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必定增加,从而转换为销售价格,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
2、过分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会使企业迷失方向。企业主要承担的是经济责任而不是社会责任,如果企业过分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本末倒置,会使企业失去其经济本性。
3、短期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我国企业发展速度受到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相对国际发达国家较落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分散资金,影响我国企业资本积累的速度,削弱企业的竞争实力,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⑥。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长期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长期影响主要表现在:
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客户的信赖、扩大企业市场份额。
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赢得政府支持,获得稀缺资源。着名的壳牌(Shell)公司对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开采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长期以来,墨西哥湾面临着严重的海岸侵蚀和破坏问题。由于在这一方面壳牌公司拥有无人能及的技术,所以该公司主动承担起治理和保护的社会责任,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后来该公司获得了该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美国《财经杂志》公布了2007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其中前20位企业中有18家是欧洲企业。而中国只有三家入围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企业往往把社会责任投入与股东利润回报视为矛盾,而大量生动的实例却向我们证明,许多企业责任责任的投入只是增加了眼前的费用,在长期看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4、增强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和提高品牌美誉度。良好的企业形象是现代企业的无形财富,他们不仅能为企业的日常运营带来稳定的市场空间,还能提高社会对企业的关注度。
5、强化企业价值观和凝聚力,吸引优秀人才加猛,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行为加深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从而增强企业整体的文化强度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实际行动的宣传,向包括投资者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传达一种积极的企业价值理念,从而吸引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6、有利于企业突破贸易壁垒,参与国际竞争。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影响
企业竞争力各层面的行为活动都是围绕企业利润展开的,而企业社会责任需要贯穿企业竞争力的各个层面,包括企业利润。本小节将重点探讨一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的关系,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对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影响。
1、企业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博弈
如果,国家加强管理力度,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要求,那么企业相应的基本社会责任就会提高,此时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利润达到一个新的均衡。当R=1时,Q值相同,但是这点实际是不存在的,因为企业不会把所有的利润都用于社会责任。
从这里不难看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多少与国家法律法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国家出台明确的相关政策,明确企业最低基本责任,才能更有效地促使企业承担企业责任,提高经济效益,使市场更稳步、健康地发展。
2、企业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性分析
在实际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效益都是变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随着经济效益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5-97整理。
设企业社会责任Y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取得经济效益X的函数,函数表示为Y=F(X),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受企业已取得经济效益影响的,即企业责任能力Y直接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经济效益X,因而可见:理想状态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应等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力。
(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反方向运动,呈负相关关系(曲线a→b方向)
如图3-3所示,企业经营运动效果曲线MN上的B点以前的部分(曲线a→b方向),此时企业处于发展初期,正处于努力寻找回收成本的途径,承担社会责任成本对企业来说太高,即企业不具备完全的社会责任能力。在这个阶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虽然不影响企业的自由迅速发展。但是并不是表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负相关。
这个阶段合理解释应该是:企业在发展初期,除了对员工、股东等直接利益相关者充分承担了社会责任外,其他间接利益者的社会责任行为并不丰富。该阶段企业处于资本积累的时期,甚至个别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多于社会资源的索取,都符合正常的事物发展规律。
(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同向运动,呈正关系关系(曲线b→c方向)
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能反映客观规律,又兼顾宏、微观社会利益,效果曲线MN上B点以后(曲线b→c方向),其原因是企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中发展期到成熟期阶段,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就一定要考虑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该阶段企业已完全意识到社会环境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追求经济效益讲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把实现社会责任完全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中。
(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关系(既有正相关又有负相关)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有时呈现正相关有时又呈现负相关,但是长期来说,毋庸置疑,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济效益必定是相互促进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人类发展史证明,人类社会越来越讲经济效益,也越来越讲社会责任。对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追求,是现代社会不同以往的特征。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目标应该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但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首要任务是坚持经济发展,积累一定合理数量的利润后合理分配利润在社会责任的份额,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四章 浙江某家纺企业实证研究
本文对浙江某家纺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提供量化依据,以企业社会责任要点规范企业经营发展,使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促进社会责任的实施。
近年来,浙江该断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客户,以平等诚信的品格和高度凝聚的团队精神,达到客户和公司共同成长,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同时,公司注重技术系统的研发和利用,为顾客提供优质环保的新型家纺用品,注重节能降耗,坚决杜绝白色污染,在保护环境上成绩显着。
第五章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第一节 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同和内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主动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认同和内化。

初级阶段,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细胞,企业的首要责任是履行其经济责任。在满足合理的利润份额后,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这时实现了社会责任意识的确立。
中级阶段,企业的发展期,随着社会责任意识的确立,由于自身社会经历取得良好的社会美誉,企业能够理性地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促进其自身打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和社会认可及赞许,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观念。
终极阶段,在企业的成熟期,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企业致力于其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周边环境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得到全面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已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社会责任认同全面体现。
第二节 企业强化自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
企业在完成单纯物质增长的基础阶段,实现企业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后能够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是社会责任在大范围内被接受的根本保障。
首先要强化企业的“硬件”经济实力。企业的“硬件”经济实力是指企业完成能后实现员工工作有生产性及成就感。保障企业内部员工有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企业能够帮助员工成长、发展、不断取得成就,这就基本上实现了企业的内部责任。首先,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优化人才培养;其次,强化企业财务监控的制度,对利润进行更有效的分配;最后,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的运作机制,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成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经济运行模式,提高企业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
其次要强化企业的“软件”支撑力量。企业的“软件”支撑力量包括企业形象树立和企业文化导向。形象的树立可以将企业展现给公众,促进企业的自律。企业在完成物质积累后就要建设属于自身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强化企业软化支撑力量,坚持一个正确的文化取向,增强企业责任观念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真正价值,引导企业综合权衡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
第三节 提供适度的外力调控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影响中提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提供适度的外力调控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约束。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责任机制与政府决策机制。加大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是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追求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需要政治内部和经济外部的统一,达到双方因素的协调作用。对于劳工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企业应有的责任,政府需要在严格监督管理企业的同时引导它们自觉将企业外部问题转换为企业的内部成本。
其次,完善预知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评价体系。积极宣传推动《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的推动执行并及时向企业发布相关信息。建议政府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项评价标准,开展社会评价,营造全社会的关注并激励企业自主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提升企业被关注度,迫使企业由被动转向主动赢取社会满意度。
最后,建立完善的法规规章体系,加强监督体制。对于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强制制度,对于不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惩罚机制。
第四节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经营行为已经逐渐被纳入全球的供应链中,由此导致那些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型跨国企业越来越关注处于其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问题。一方面这些公司维护其自身形象和责任竞争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对我国企业构筑起了企业社会责任壁垒,对我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就我国企业来说,我国企业应该实施两个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
第一,要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和认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增强我国企业对全球化经营的适应能力;
第二,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模式,构筑属于我国的企业责任竞争优势。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框架下,立足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不断探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佳平衡点和结合点,培育自身的责任竞争力,增强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以此保证我国企业和经济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企业如果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发挥自主能力,另一方面时刻了解关于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状况,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本人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呢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观点是:
一、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除了为股东谋求利润外还要对其利益相关人负责,包括消费者、政府和环境等。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企业成立初期,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竞争力呈负相关关系,但是总体来说,在企业稳步成长到成熟阶段,企业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美誉,扩大企业产品知名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政策密不可分,社会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在呼吁政府能够出台一系列关于强化强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低标准的法律法规。
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社会不能要求企业在瞬间接受在社会上的责任,甚至在一定的时期里要理解企业在初期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而暂时对社会责任采取不积极态度;也不能无视企业完全对社会责任视若无睹,积极发挥其舆论效果,对企业的不正确态度采取抨击和指正。
另一方面,作者希望通过本人对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呼吁更多的企业能够自主地投入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审视企业自身在生产销售 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顾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个起点,它所代表的内涵是全民的文化建设和责任建设,它只有进行时,而永远没有完成的时候。
【参考文献】
[1]Howard R.Bow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Businessm[N], NewYork:Harper,1953-3-2
[2]Keith Davis, Can Business Aford to Ignoer Social Responsibilites?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1960.
[3]Why your company needs to become socially responsible? [J/OL].Http://y/ma/8800037384/01.
[4]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orporate Strategy, Collis.D.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D].2001
[5]Archie,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2000,Volume 16,Number3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288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企业社会责任硕士研究生论文范

    随着2010年9月由99个国家参与制订的企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的颁布,宣告了社会责任全球标准的正式诞生,企业社会责任也因之由初始的一种企业经营理念发展跃升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