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四个专题是什么 正文 本文移动端:四个专题是什么

四个专题是什么

2016-11-01 14:54:5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四个全面”专题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简答题

《“四个全面”专题学习》课程简答题

2015-06-18江苏大讲堂

1、“四个全面”具体是指哪四个全面?

答:(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分)(2)全面深化改革;(1分)(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分)(4)全面从严治党。(2分)

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由“建设”到“建成”,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3分)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1分)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分)

3、试憧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景。

答:到2020年,我们将建设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时我们国家:(1)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4)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5)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4、我们该怎样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答:(1)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3分)

(2)在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2分)

5、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上针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项指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具体是指哪些更高的要求? 答:(1)经济建设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政治建设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社会建设方面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包含了五个方面的目标,具体是指哪五个方面的目标? 答: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建成世界经济强国;二是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是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成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四是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绿色中国。

7、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期间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那么要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关系?

答:(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3)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4)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5)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8、改革开放的实质是?

答: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答:坚持党的领导,(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2分)

(2)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1分)

(3)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1分)

(4)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1分)

10、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从宪法的内容上讲: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国家的根本问题。(2分)

(2)从宪法的效力上讲:其他法律的内容和精神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条文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2分)

(3)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讲: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按照不同于制定和修改一般法律的特别程序来进行。(1分)

11、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答:一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阶级性、人民性与共产党的性质是一致的。二是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是统一的。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五是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我们的立法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六是经常遇到区域性乃至全局性问题必须依靠党的领导。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由共产党率先垂范。

1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答: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统一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法律应该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不能沦为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2分) 二是是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离开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法治就失去了意义。(1分)

三是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只有当法治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行为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方式时,依法治国才能不断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1分)

四是依法治国必须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倾向和危险,都需要有效的监督和制约。(1分)

13、“四个全面”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1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分)坚持改革开放,(1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分)

1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具体是指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分)。

16、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那么具体该找准哪几个着力点?

答:第一,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2

分)

第二,顺应“四个全面”实践进程,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分)

第三,把握“四个全面”内在要求,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进创新。(1分)

17、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锲而不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分)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分)

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分)

18、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四项基本要求?

答: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分)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1分)

19、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可以考虑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答:一是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1分)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对相关法律实施全面的立、改、废、设的审查改革。(2分) 三是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暂时可以通过立法机关授权试点的方式,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如果某一个层级对改革批准试点,就允许你有更大的权力了。(2分)

20、纵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文本,梳理本次全会《决定》的内在逻辑和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实践举措,可以看到,本次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彰显了三个重要特点,具体是指哪三个重要特点?

答:(1)第一,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这个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分)

(2)第二,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也即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分)

(3)第三,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看,突破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和部门权力掣肘,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对全面

深化改革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没有广泛的社会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2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课程简答题 2015-06-18江苏大讲堂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重大任务是什么?

答:(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是什么?

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答:坚持党的领导,

(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2分)

(2)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1分)

篇二:“四个全面”专题党课宣讲稿(资料)

“四个全面”专题党课宣讲稿(资料)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与背景

1、四个全面的提出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远。

从时间来看,“四个全面”是在不同场合逐步提出的。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10月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来的。

2、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2002年十六大提出“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2007年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和谐社会建设目标。2012年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阶段是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

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把“两个全面”扩展为“三个全面”。

第三阶段是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

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

3、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深刻揭示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四个全面”的总源头。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是姊妹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四个全面是从党的的十八大以后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十八大精神的延伸丰富和发展。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四个定位

(一)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大思路、大蓝图。

(二)新高度。如果说,“三个文明”是一维成“线”,到了“五位一体”就成了二维扩“面”,到了“四个全面”便成了三维立“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相互激荡已凝聚为全社会的

“最大公约数”,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表明党的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更加清晰、也更加成熟、更趋定型。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三)新发展。“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审视,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使得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更加

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四)总抓手。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着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

抓手。“四个全面”对于全体党员和干部来说,更生动、更可感,更具象、更实在,更具有共识力、号召力和动员力,清晰明了治国理政的着力点在哪里,路该怎么走,事要怎么办。是时间表、任务书、动员令。媒体评论

新华网——“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是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令人热血沸腾。

大公报——“四个全面”是对这些思想实践的概括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战略指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相互作用、螺旋递进,将贯穿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全过程。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代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邓小平最早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1979年12月,邓小平在见到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时候,第一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讲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第二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想。2001

篇三:“四个全面”专题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简答题

怎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我的答案

转变政务公开观念。公信力是政府有效行政的前提。信任源于坦诚,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权力清单制度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政务公开规则,它是指通过清单方式,把政府的各项权力公之于众,告诉社会公众政府的权力范围,促使政府规范履职行为,严格按制度办事。

突出政务公开重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抓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社会舆论生态和政府行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应贴近时代脉搏,创新方式和手段,加强载体建设,不断提高政务公开的实际效果。

加强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加强组织领导尤为关键。

72、 题型:简答题 分值:5 得分:5.0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哪四项基本要求? 我的答案: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73、 题型:简答题 分值:5 得分:5.0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对此应该做到哪几点? 我的答案:

(一)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 (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法律的灵魂,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重要手段和最有效方式。只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应当贯穿法治工作始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努力方向是实现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项基本原则,必须贯彻于法治活动全过程、体现在法治工作各方面。首先,立法上的平等是前提。如果立法有失公允、厚此薄彼,那就在源头上制造了不平等,法律实施过程再去讲平等已于事无补。保证立法上的平等,需要民主立法,让利害相关人参与立法过程,重视保护弱势群体正当权益;需要科学立法,统筹设定权利与义务、职权与职责,保证权利与义务统一性、职权与职责一致性、权利与权力平衡性。其次,执法上的平等是关键。如果执法不公,搞选择性执法,那么法律规定上的平等就变成一纸空文。只有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特别是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落到实处。再次,司法上的平等是保障。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司法活动不偏不倚、公正无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守法上的平等是基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最终体现为全民守法,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应当平等遵守法律,不允许在守法上搞例外、作变通、打折扣。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反特权、反歧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凡是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应当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平等履行公民义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要着力反特权,不允许存在所谓的“一等公民”,任何人都不得拥有不受法律约束的法外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不能因为其有钱有权有

势而网开一面。另一方面要着力反歧视,不允许存在所谓的“二等公民”,越是弱势群体越要强调法律保护,不能在坚持法律平等上缩水。只要是正当权益诉求,就应当在法律上得到平等体现;只要是合法权益,就应当依法得到平等保护。

第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在治官治权。官员手中握有公权力,公权力具有强制性,官员滥用公权力不仅造成“主人翁”与“人民公仆”关系颠倒、官高民低的不平等,而且在社会成员之间制造亲疏远近的不平等。因此,厉行法治要把解决权大于法的问题当作关键,

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彻私枉法。

72、 题型:简答题 分值:5 得分:0.0

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我的答案: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的主体应该是中国各族人民。所有守法国民都属于人民范畴。

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所以中国人大立法必须在宪法规定的框架内,通过立法,充分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政府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法律的公平公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政府官员在法律面前与民众地位平等,绝不允许政府官员搞权大于法,将职务权利凌驾与法律之上,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所以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在法律面前的尊严,是各级政府官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政府官员应该摒弃当官做老爷的不良作风,树立公仆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政府办成服务性政府,让人民当家做主人成为现实,这是人民期盼的局面。

73、 题型:简答题 分值:5 得分:0.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由“建设”到“建成”,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我的答案: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

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74、 题型:简答题 分值:5 得分:5.0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锲而不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科学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我的答案: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国家方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方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74、 题型:简答题 分值:5 得分:0.0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我的答案: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 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我国宪法的指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修宪机构。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

87、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

第一,围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顺应“四个全面”实践进程,着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把握“四个全面”内在要求,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首先,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需要法治的保障。

其次,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需要法治的保障。

再次,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和重点需要法治的保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四个专题是什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57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四个专题是什么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