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满分作文 > 尧庙作文 正文

尧庙作文

2016-10-31 12:58:0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尧庙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尧庙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初三悄悄地来了,这是特像秋天的日子:既有秋一样火热的压力,也有金秋收获的喜悦!请同学们在下面的试题中尽情收获这一个月学习所得的果实吧!

一、基础(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骈进 pián忐忑驾líng 僧侣..ta 栖.xī息 凌..lǔ B佝偻gōu 庸碌..lù 留滞.zhì 扶掖.ya 旁骛.wù C枘凿bǐng繁衍智ruì ..yǎn 披蓑.shuāi 覆辙.cha睿.

D灵柩落sǔn谀词yú .jiàu冥诞.dàn 成吉思汗.hàn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3分)

A一言九鼎 恪尽职守 一代天骄怒不可遏 B黎民百姓 无与仑比 略输文彩强聒不舍 C原弛蜡象 恼羞成怒 弥流之际全神贯注 D廓然无累 舐牍之情 一怀黄土谈笑风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应该是淡泊名利的。伯牙、子期,庄周、惠施,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

B、王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孜孜以求,由于劳累过度,生病住院。他的学生前去看望,希望王老师安心地休养生息,早日康复。 ....

C、他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很差,学习毅力不坚定,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

D、他可谓曾经沧海,三岁失去双亲,而立之年遭遇下岗,不惑之年婚....

姻失败,人生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他都经历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浏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

意图画美。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为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D、⑤①③②④

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3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 ;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诚, ;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 。

(1)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2)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3)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4)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3 2 1 4 B、 1 3 2 4C、 2 3 1 4D、 4 3 1 2

7、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本报讯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过周年,共青团中央开展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引导青少年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这项活动,拉开了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

在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新浪网等网站的活动专题网页上,页码们点击查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阅读感人至深的先烈诗抄,并纷纷通过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和缅怀。自4月2日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各网站专题网页献花的总人数已达到800多万人次,超过10万人写下了留言。

A青少年网上缅怀革命先烈

B共青团中央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C青少年网上点击查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D各大网站开设缅怀革命先烈专题网页

8、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①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俱往矣,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5)《渔家傲 秋思》中点出边关将士们有家归不得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的悲壮情怀。

(7)愁是古典诗词中永远抒不尽的情绪,李清照因国破家亡而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 竟是“帘卷西风, 。”辛弃疾苦于壮志难酬,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你是否也能写出表达愁绪的连续两句诗句?,

二、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出师表(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礻韦、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

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从矣 ..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____ _________”;二是“_____ _________, ”。(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

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

④诸葛亮殿,殿柱矗立,贯大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年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kān)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甲);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 (乙)。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a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c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⑤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

篇二:国庆节的作文600字

国庆节的作文600字

国庆节的作文欣赏1

今天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眼就看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认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十分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穴,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穴里,于是尧便开始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趣,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00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

国庆节的作文欣赏2

清晨,我在一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中醒来。披衣下床,推开窗,一股清新的空气伴者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今天是国庆节。吃过早饭,我和妈妈去永乐公园散步。

我愉快地哼着小曲,走在横跨湖面的小竹桥上,清清的湖水像一块巨大的水晶镶嵌在风景如画的永乐公园中,这个湖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双拥湖。

湖边的花坛里盛开着火红的鸡冠花,那么美丽,耀眼。忽然,我发现了一些黑色的小东西在花坛里面爬来爬去,“那时什么?”我好奇地俯下身来看,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蚂蚁正围着一块面包。我又仔细观察,只见小蚂蚁的身子就像3个小球连在一起,它的头比较大,顶着两支触角,嘴好象一把弯钳,紧紧地夹着一块面包屑,六条又细又长的腿有节奏地爬动着,原来它们在储存食物呢!

我捉了几只蚂蚁,放在圆柱体的小石凳上,石凳是用大理石制成的表面十分光滑。我很想知道:蚂蚁是如何从石凳上爬下来?第一只蚂蚁试探地来到石蹬边缘,小心翼翼地往下爬,突然,它好象害怕了,转过头朝石蹬中间爬去,在上面团团转,终于小蚂蚁鼓足勇气向下爬去,可是,没爬几步,它不见了?我急忙寻找,发现这只勇敢的小蚂蚁就在石凳下。原来,它不是爬下来的,是摔下来的!小蚂蚁为了争取到自由,它是多么

顽强啊!

今天,我不仅玩得开心,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要顽强,不屈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真是我国庆节不小的收获啊!

国庆节的作文欣赏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国庆又来到了,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日子,是值得留念的日子,让我们用着欢快乐的心情来迎接吧!

国庆节,有什么习俗呢?国庆可以去扫墓,可以开酒会庆祝,庆祝第中国61个国庆节。

我们一家人,充满了喜悦来到“烈士陵园”里。我们手里捧着许多菊花,走到的一位烈士墓前,我们一家人双膝下脆,严肃地为这一名烈士磕了三个头,乞讨他在那美丽的天堂,永远幸福,永远快乐,没有战争的阴影,然后,把一束菊花放在了他的墓碑下。又来到一位烈士的碑前,这块啤上,结满了野草,藤蔓在啤上缠了好几圈,正当我们快要下脆时,门口的一些老年人,拉起了曲子、二胡,二胡的声音凄惨极了。仿佛在为烈士们而奏,感谢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新中国,一个小康社会。这时我突然想起,战士们在沙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而战,为太平而奋斗。每当遇到危险,他们总是不顾一切,奋勇前进,遇到好吃的东西,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们战死在沙场,是为国家牺牲的,是英雄。而我们现在,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我又想起,今中午,我饭都没吃完,倒掉了,真浪费,我都有一点内疚,自责。我在这为烈士前磕了三个头,许了一个愿望:“祝天下太平,永不打战。”

我们在阳光的陪伴下,一直去祭拜完所有烈士。这时,天空一遍晚霞,大概是天空听到了我的呼唤。

这就是国庆节,是国家的节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篇三:语文及答案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笔 墨 的 超 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 “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分)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4.第⑤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 (2分)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一12题。(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④母亲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纱幕被她的脚步豁开一个缺口,影子穿过去,纱帘瞬间又闭合了。山路通往林深处,在那深不可测的绿巷中,我隐约看见了一排排树,昂然立于路旁。它们竟是那样的高大,浓密的云雾遮去了树梢,树尖伸到望不见尽头的天上去了;最令人惊叹的是树干之直,刀削般笔挺,像一根根气度轩昂的罗马石柱,支撑着绿屋的穹顶。褐色的树皮一片片如鳄鱼的鳞甲,已被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千年的风霜锤磨成坚韧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树下了呢? 鲜血从他年轻的胸膛里流淌下来的时候,他或许就靠在了那棵大树的树干上。他依托了大树,所以牺牲的那一刻仍像树一样站立。龙爪般的树根至今还留着他的血迹,只是被蒙蒙的雾气暂时稀释了。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⑦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我所见的,是被他熟读过的那些树。陡峭的石阶两旁,柳杉武士样雄伟,顺坡排列,阵势逼人。再抬眼,金钱松破雾而出,穿云摩天,傲气十足。若不是弥天大雾遮挡了视线,就可望见悬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几百棵千年银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黄叶灿烂,一片金光四射。

⑧几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远的树。当那一排枪声在冰冷的山谷里响起来的时候,惟有这些树,是沉默的目击者。后来那些离乱梦魇的岁月,仍是这些树,在荒野莽丛中陪伴他。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27岁那个年纪,大树却已千年。

⑨母亲依然走在前面。从上山那一刻起,她的双目就被山峦雾气染得湿润。树林深处鸟鸣啁啾,声声如歌,让人想起遥远的青春季节:一群女生欢笑着从禅源寺的临时课堂上跑出来,手拉手围着寺前的老银杏树,雄壮的抗日军歌惊飞了树上的小鸟??待她几年后重回天目山,却是被押解着,一步步踩着前头他沉稳的脚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见他坦然的目光,如阳光下流淌的山涧小溪,从石缝里透出乌亮的光泽。

⑩母亲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树下。树身奇粗,三人合抱仅围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皱褶中写满沧桑。枝条上没有一片绿叶,惟有躯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惊叹中,母亲说,这就是真正的大树王,现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见过它活着的样子,树冠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整个开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阵山风袭来,雾气旋转着,雪花般从它粗糙的枯枝中穿过。刹那间,油绿的树叶似一树繁花,缀满了它坚韧的枝干,青枝摇曳,生机盎然,满山坡都是杉叶林涛的哗响。大树王在我的想象中复活,抑或说它从未死去。

⑾雾越发浓了,洇湿了母亲的头发。父亲说,他们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没有人知道那个57年前被枪杀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里。我说,你找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变成了一棵树。

⑿世事变迁,惟有天目山的树,是永远的。为着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依旧对他们深怀敬意。然而,在缥缈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山民说,天目山东西两峰之巅,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颇似双目仰望苍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象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诘问苍穹。 ⒀山林寂静,水气迷茫。雾中影影绰绰的大树无言,没有回声。

7.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是。(2分)

8.第②段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9.从表现手法上,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3分)

10.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萧洪明其人。(不超过60字)(3分)

11.对文中写“树”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描写雾气越来越浓厚,烘托了天目山大树悠久的历史沧桑感。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B.第④⑦段写树形神兼备,赋予了树轩昂、雄健、不屈的气质。

c.描写“大树王”死而复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顽强的生命活力。

D.浓墨描写大树,层层铺叙,为篇末揭示赞美先烈的主旨服务。

E.本文以登山行踪为顺序,始终贯穿对大树的描述,脉络清晰。

F.天目山的树在父母眼里是一种植物,在作者眼里是人的象征。

12.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 (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从军行》)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7)吾生也有涯,。(《庄子·养生主》)

(8)香稻啄馀鹦鹉粒,。(杜甫《秋兴》)

(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中的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

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2分)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尧庙作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尧庙作文
相关文章
  • 尧庙作文

    尧庙中学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含答案尧庙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亲爱的同学们,初三悄悄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