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正文 本文移动端: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2017-04-27 07:12:5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

第一篇;勤劳致富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男,生于1977年6月25日,现年38岁。于1995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上挥洒热血16年,16年的军营生活也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作为一个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农民的儿子,他自小便跟随父母到农田中劳作,所以他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与不易。很小的时候,他便想象着有一天能走出去,学到东西带领乡亲们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在部队的日子里,他的心中仍然惦念着家乡的发展,仍然惦记着在家乡辛苦劳作的父老乡亲们。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热爱祖国,并且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他从小就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在部队服役期间,仍然眷恋着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总想着,我的根在家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到那片养育我的大山中去。2011年12月复员返乡后,他放弃了在泸州市两个门市、两套住房的优越条件,毅然决然地决定了回乡进行创业,一方面他是想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另一方面也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发展做一点贡献,为家乡人过上好日子出一份力。他总说:“这片土地生我养我,这是莫大的恩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想着我还能为它做些什么,而我现在所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凭借多年在部队生活学到的知识技术和自己对当今发展机遇的敏锐探索,于2012年在文龙村五组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立了肉鸽养殖基地,并且在泸州市肉鸽基地中学习了养殖技术,学习回来后,陆续扩大了肉鸽养殖基地,如今他已经成立了镇龙宝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其肉鸽养殖基地年产达2万只。他说:“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只看得到我现在的成就,其实这条路一路走来,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想到过要放弃,但是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和对失败阴影的恐惧,在慢慢摸索中我还是走到了现在。”军营是一所锻炼人才的大熔炉,也许和他在部队所接受过的训练有关,养成了他肯干、肯钻研的这股劲头。如今他的肉鸽养殖基地创造年产值30万元。主要销往泸州、古蔺、叙永、兴文、毕节等餐饮行业,并且和这些地方的多家餐饮行业签订了长期合同。很多和他合作的人都说,他这人实在、靠谱,他家的肉鸽我们用得放心。他如今已成为我们村上的种养殖大户,为我们村农民的致富之路打开了一条口子。

在创立肉鸽养殖基地的同时,他还投入资金60余万元创立了脆红李种植基地,年产50万斤,主要销往沿海城市,创年产值100万元。他创立的种养殖基地不仅为文龙村的产业发展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村上有很多村民就近在他的种养殖基地里工作,一方面使当地村民多了一个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使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挣钱。在他的养殖基地里工作的村民,他不仅手把手地指导其种养殖方面的技术,还会向他们传授很多自己以及其他一些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村上有村民想自己创业的,他也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他说:“当初我走创业这条路子也曾碰到过不少的困难,我了解这其中的辛酸。如今我创业初有成就,我还是希望能够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能帮大家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力帮忙的。”在他的带领下,周边近20户农户靠劳动致富,这一举措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巨大贡献。提起,村民纷纷都点头称赞。对于村民的认可,说:“无论我的种养殖基地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宗旨都不会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个就业出路,让更多下岗职工能实现再就业,让更多的人能靠劳动走上致富路”。

在交谈中,说起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他说道:“等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还准备再投入30

余万元的资金在鱼塘里养鱼、养鸭,同时把我的鸽子场的养殖规模扩大,我去泸州学习养鸽技术的地方,鸽子的年产量就达到了百万只。”“我们双泉这个地界也算是山清水秀了,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像别人一样搞搞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发展我们镇上、村上的旅游业,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户的经济发展,算一算,这简直是一个一举双得的事情,不过,目前还在雏形阶段。我今年申请成立了兴文县镇龙宝山种养专业合作社,等慢慢走路正轨了,还准备传授更多养殖技术给周围群众。”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经过这几年的创业实践经验,他成为了一个成功者,成为我们村上甚至镇上经济发展的大功臣,但他总认为:他事业的成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界人士和父老乡亲关心支持的结果。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正是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谱写着新一代农民最壮丽的诗篇。今后,他决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更加努力,谱写新的壮丽篇章,成就精彩人生,迎接美好未来。

第二篇: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汉族,生于1963年9月24日,现居住于县镇村三组。1970年,年仅7岁的因为摔伤导致肢体残疾,从小深受身体残疾的折磨,没有被吓倒,而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学习,渐渐长大的他了解到现今的乡村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人,因为乡村的医疗条件差导致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致残甚至致死,从那时起便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从事医疗事业,努力钻研,救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们。

1982年高中毕业后,便进入了卫校学习医术,从1983年从卫校毕业后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30多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纠纷、更没有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从医三十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真正做到了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村有一位孤独老人名叫李友全,已经八十高龄,2010年在一次外出途中不慎摔断了腿,送到县上医院进行治疗,确诊后医生告知:因李友全老人年纪过大且体弱多病,进行手术的话会有很大的风险存在,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回到家中的李友全因家中贫困,连基本药费都付不起,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二话不说,按照医院开给李友全老人的药方便只身返回去抓药,一年多的时间里,无偿为李友全抓药看病,还不时地上门照看他的生活,了解其病情的回复情况,直至2011年,老人的伤在的照顾下基本恢复。李友全有次聊天时对说道:“我活了这么多年,看了世间百态,有些辛辛苦苦喂大的子女在你患病时都有可能弃你而去,更何况是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人,可是你就是让我看到了这个例外。”他拉着的手哽咽地说道: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和患者家属有需求,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在医学并不怎么发达的以前,乡村医生一个人就要负担起整个村上村民的看病诊疗,如今医学虽然发展了,但是村上村民有些什么头疼脑热,小病小痛的,首先想到的还是村上的乡村医生。经常都会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一些基本的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

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家住丘陵山区,本身比较偏僻,但是行医以来不管环境有多差、条件有多苦、路程有多远,风雨无阻地为周边几个村的村民治病,每天都要步行几十公里,解决了村甚至是周边几个村患病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也抢救了百余人的生命。

2012年,村2组村民腾得芬在坡上做农活,不慎摔倒后昏迷不醒,有村民路过看见,第一时间便通知了,不顾自身残疾及时赶到,对腾得芬进行了恰当的处理,并随同把她送到了县医院。医生说道:“幸好人送来的及时,而且先前做了恰当的处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腾得芬得知后,非常感谢,只是淡淡地说道:“这是我该做的。”在交谈中,说道:“从我高中毕业踏入卫校的大门那天起,医生这个行业我就把它当成了像吃饭睡觉一样普通,也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只要我还能走能动,我就不会放弃它。”

说:“对于村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我始终每年都坚持4次回访,平均每三个月提供一次上门随访服务,同时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积极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以来,更是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

行医以来三十多年如一日,热爱本职,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为村民们消除病痛。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从没有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每年公共卫生防疫和体检服务到户。村民们说起村的余医生,都纷纷翘起大拇指,点头称赞。 第三篇: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男,汉族,1981年1月生在省兴镇的一个农村家庭里。

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家里主要生活来源便是靠着父亲务农所得,母亲平时除了帮着父亲下地干活外,还承担着家里的家务。微博的收入艰难地维持一家子的日常生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小学刚毕业的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升学上初中,而是选择离开校园,在家干活以补贴家用。从2004年起便长期在牛尾河渡口任船工,接送两岸村民来往,平时在船上工作的,给人一种憨厚、朴实的感觉,虽然没念多少书,内心却有着一股浩然正气和热血心肠,时常帮助邻里们做些好事。热心诚实的性格,使他与邻里们的关系相处得很好,经常得到邻里的赞评。

2012年8月,正在牛尾河渡口接送村民过河的,隐约听到河边上传来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救命啊!”“有人落水啦!”顺着声音的方向看过去,暗叫一声“不好”,只见一人正在水中挣扎,正被河水冲着在河面上一浮一沉地往下游流去,眼看着就要渐渐往下沉了。在这危急时刻,立即脱下外套,不顾个人安危,一个纵身跳下水流湍急的河中,奋力向落水者游去,当游到落水者身旁时,他毫不犹豫地一把拉住落水者竭尽全力往河边游去,终于把这位落水者救上岸,原来是同村的小孩亢俊昌。当看到小孩不省人事、全身发紫时,他立即现场进行科学人工施救,终于使其苏醒过来,及时地挽回了小孩的生命。闻讯赶来的亢俊昌父母看见被救上岸平安无事的孩子,想找这位救命恩人时。在人群中却已经搜索不到他的身影了,此时,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当这位落水小孩的父母带着他找到要表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时,被他婉言拒绝,说:“我做的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无论谁碰见了,肯定都会作出和我一样的选择。既然被我碰见了,无论是出于道德,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感,都是我应该做的。”从他任船工开始,先后多次于牛尾河救人于危难之间,他这种见义勇为不留名,救人不图回报的精神,充分弘扬了新时期当代青年的无私奉献,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2013年7月,被评为兴第三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第四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女,汉族,1973年3月生,现居住于省县镇村。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养成了正直、坚韧、善良、乐观的良好品格,在家里,丈夫眼里,她是一个好妻子,温柔贤惠,持家有道。在双方父母眼里,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知书达理,懂事尽孝。提她的名字人们不太熟悉,但一提她公公丁朋章的名字,人人都晓得了是他的儿媳。她文化水平不高,没念多少书,却是一个非常忠厚、朴实、正直上进和坦诚的人,她是一位孝老爱亲、大爱无声的人。

夫家的公公婆婆身体常年不好,刚和丈夫结婚就开始照顾多病的公公婆婆。她曾经都动摇过,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她的想法有所改变,她说:“有了孩子后,人好像一瞬间就成熟了不少,想着将来自己也会老,老了身体不好要是孩子们没在身边自己也会很失望。”和丈夫商量后,她和丈夫决定辞工回家照顾公婆和孩子。回到家中,由于公婆常年需要看病吃药,再加上孩子上学的费用,夫妻二人辛勤劳动也减轻不了家里的负担,丈夫只好又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

不料在外务工期间,丈夫在上班途中遇车祸身亡,把沉重的负担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伤痛之余,她很快走了出来,毅然扛起了家中的担子。她每天天还没亮就已经起床给家人准备早饭,照顾孩子们吃完饭去学校,然后服待老人吃饭和服药才出门去干活,公婆身体不好,她又定期带公婆去看病买药,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农忙之余,她也会和婆婆坐下来扯扯家常,听婆婆叨叨,给婆婆讲一讲最近的新鲜事。她说:“对于老人不只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和小孩其实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关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不仅尊敬家中的老人,还很爱护团邻老人,她的和善可亲、乐于助人使得与邻里关系融洽,提到丁朋章的儿媳,邻里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对于邻里多年来给予她们家的关照,常怀感恩不忘报答,邻里之间不管谁家有事,她都会拼尽全力去帮忙。在群众中广受好评,深受周边群众的喜爱。百善孝为先,她的行为感染了邻里群众,促进了邻里关系,在周边形成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于2014年,在县妇联举办的“石海好婆媳”评选活动中荣获“石海好媳妇”称号。

第五篇: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男,汉族,1969年10月生,现居住于省县镇社区。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初中毕业过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选择了帮着父母分担家中的负担。从1988年开始,开始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最先从事个体经营,卖过

猪肉、学过理发、还经营过副食烟酒,正是这几年的磨练,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于2003年组建了康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同年8月组建了县种猪生产基地。他的种猪生产基地是县第一个种猪生产基地,优化了农村种猪的品种,加快了县农村种猪品种改良换代的步伐,提高了周边农户的收入水平,主要销往周边县城。他说:“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只看得到我现在的成就,其实这条路一路走来,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想到过要放弃,但是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和对失败阴影的恐惧,在慢慢摸索中我还是走到了现在。”

他于2012年成立了明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二年,通过竞标取得红星新城御景湾的开发建设权,红星新城主要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投资达1亿左右,解决了镇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镇的经济发展,还推动了周边产业的进步。作为一个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农民的儿子,他自小便跟随父母到农田中劳作,所以他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与不易。很小的时候,他便想象着有一天能走出去,学到东西带领乡亲们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他的心中始终惦念着家乡的发展,惦记着在家乡辛苦劳作的父老乡亲们。

主要事迹:

2011年出资硬化社区的水泥路,耗资将近35万元,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和学生上学。

2012年镇发生旱灾,知晓这个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送水下乡,自己也亲自和职工们下乡向村民发放用水。

2014年捐资镇火箭村菜园坝段公路硬化,村公路硬化,万民村梁修建等,耗资10余万元。

每年当镇上有需要捐资出力的,总是走在第一个。经过这几年的创业实践经验,他成为了一个成功者,成为我们村上甚至镇上经济发展的大功臣,但他总认为:他事业的成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团组织正确领导培养的结果;是各界人士和父老乡亲关心支持的结果。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正是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谱写着新一代农民最壮丽的篇。今后,他决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更加努力,谱写新的壮丽篇章,成就精彩人生,迎接美好未来。

篇二: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舍己救人,抗洪抢险

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张孔祥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在我们营口美丽的辽河岸边,有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演绎了平凡中的伟大,塑造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诠释了军人特有的本色!他就是辽滨公园旅游游艇的经营者——张孔祥。

张孔祥,男,60岁,中共党员,是部队的转业干部,从企业下岗后,在辽滨公园从事旅游观光生意。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十四年间他奋不顾身,从辽河里救起近五十条鲜活的生命,两次拾到现金,合计6万多元,归还失主,多次抢救国家财产,为国家免回经济损失5万元。并评为2011年营口市见义勇为标兵, 2012年营口市道德模范。仅2012年9个月,他就从辽河中救起11人,在8月初的盖州市特大洪水中,救出被困灾民500余人,被灾民誉为西海办事处的救命恩人。具体事迹如下:

2012年4月24日及5月22日晚上,不知何人将公园内10多个高档回收箱扔到辽河中,回收箱顺着河水向下流漂去,为避免国家财产受损,张孔祥马上驾艇将回收箱一个个捞上来,送回公园。

2012年5月5日,张孔祥正在岸边休息,有消息传来,在太古码头有人跳水自杀,时间就是生命,张孔祥闻讯赶紧驾游艇赶到出事水域,跳入河水中将这名60多岁的轻生女

救上岸,并交给赶到的西市公安分局干警手中,他才放心离去。

2012年5月11日,辽滨公园松树林突然起火,如果不及时扑灭,整个公园绿化带将全部被破坏,时间紧迫,耽误一秒钟就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张孔祥第一个赶到现场,在要求群众拨打119的同时,他组织在场的群众,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工具马上进行灭火,人心齐泰山移,在大家奋力抢救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700多棵松树保住了,可张孔祥的衣服早已被树枝划破了,被火苗烧坏了,但他高兴说“我真高兴,这么好的树林保住了,破了件衣服,真值”。

2012年6月6日,在太古码头,有9个人用3个汽车内胎当船,在辽河上漂流玩,当漂流到老港的河中间时,由于浪大风急,车胎气逐渐减少,9个人马上就要沉入水中,他们拼命呼叫“救救我们,救命啊??救命啊”,张孔祥听到呼救声,火速把船开到他们身边,把9个人全部救上岸。他们感激的痛哭流涕,说永远都不会忘记救命之恩,张孔祥却微笑着说:“谁让我是干这一行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就是这种工作性质,谁看见都会这么做的”。

2012年6月29日,张孔祥正驾游艇载乘客观光时,在二码头发现一条小船进满了水,有2个人不是在船里,而是在河中挣扎,一人拽着船,一人抱着一块木头,马上就不行了,看见张孔祥游艇驶过来,大喊救命,张孔祥发现后,马上停船,轻轻靠近小船,以免掀起大浪将2人冲走,用搭杆将扶着船的那个人拽上船,等张孔祥再想去拉第二个人时,

发现第二个人已经把不住木头,沉到水里了,张孔祥急的连衣服都没有脱,迅速跳进河中,将第二个人托上游艇,等两人清醒后才了解到,他们一人是火车司机、一人是汽车司机,两人想在辽河中挂鱼,不小心把船弄翻了,才险些丢了性命。

2012年8月4日凌晨2点,急促的电话铃惊醒了张孔祥。“盖州受灾了,急需救援船只,赶紧增援!”营口市水利局、港航管理处先后打来求救电话。“没问题!就是得找车运船过去。”“车的事我们解决。”电话中,急速的问答与商定很快有了结果。张孔祥来不及带上手机和降压药,立刻启程,家里三艘旅游快艇全部拉上,他还叫上了会开游艇的亲侄子一起去灾区救援。

漆黑的夜,茫茫的洪水。张孔祥来不及多想,船一落水,立刻与当地干部一起投入救援。第一位被救上船的是西城办事处一位78岁的孤寡老人,老人把沙发搬到了炕上,硬撑着站在沙发上,水已经没到膝盖。张孔祥背着老人上了船,老人止不住老泪纵横,“我寻思就这么地了,没指望了,谢谢党啊,谢谢!”船刚刚驶向下一户人家,老人家的房屋轰然在洪水倒塌。紧接着又把一位90多岁的老人就上船,老人说:“这么大的洪水百年不遇,我活90多岁没经过,不是共产党来救我们,我们就没命了”。

当西城办事处的救援压力有所缓解,张孔祥又赶到西海办事处。这里的水情更加严重,西海村全村的人都站在自家

房顶上,呼救声连成一片,地上的积水已经将近两米,除了屋顶露出水面,游艇就像漂浮在大海中一样,天下着大雨,能见度不足3米,到处都是急流,水位在不断上涨,情况十分危急。

老张的船一次只能承载8个人,可是救人要紧,他尽可能多地让人们上船,最多的一次承载了30人,张孔祥望着一张张老人、孩子期盼救命的眼神,没有强行将人员赶下船,他知道能在第一时间救一个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救一个。他一面大声组织先让老人、孩子、妇女上船,一面还要根据人数判断船的最大承重。水流湍急,水中各种漂浮物不停地将游艇的螺旋桨缠住,张孔祥在没吃降压药的情况下,硬挺着一次又一次地潜入2-3米的水中,快速清理杂物,跟时间抢夺生命。在救援中,有个年轻村民对老张说:“帮我把这几块船板运到安全地带,我给你2000元”,但老张严肃地拒绝了,他痛心地大声说:“年轻人,人命比什么都重要,我是来救人的,不是来挣钱的”。

记不清往来多少趟,也记不清运走了多少人。只知道大概20多个小时之后,肚子有饥饿感了,头也感觉发晕。张孔祥接过村民递过来的两根黄瓜,村党支部书记给买来两盒罐头和降压药,稍做休息,又投入了救援?? “多救一个是一个。”张孔祥说,真没想别的,就是救人要紧。

又有四艘救灾船增援,因为缺少专业驾驶员,张孔祥和

侄子用最短时间教会了有开船经验的村民,提高了救援速度。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张孔祥的三艘游艇将西河口村、庄林村、西海村和七一村的近500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在救灾中,有些乡镇企业及养殖户驻地分散,人员不集中,来回到安全地带要十几里路程,但张孔祥不抱怨一句,他心里想的就是必须救到底,一个也不能剩,多次从厂区大墙上将被困人员解救到船上,大墙竟轰的一声倒塌,船上的人都说“我们真万幸,谢谢你救了我们的命”

当救援结束,张孔祥的三艘游艇不同程度受到损坏,老张的个人损失达3万余元。但是,他很淡然,“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值!”

篇三: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吴菊萍先进事迹

最是那一接的爱与美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吴菊萍先进事迹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 刹那间,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了一下女孩,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但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这一接,女孩妞妞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也因此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同事们也问过吴菊萍:“你怎么知道你能接得住妞妞啊?”吴菊萍说,生过孩子,就知道养一个孩子有多不容易,知道孩子对一个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看着孩子掉下来,总要接接看”。 7年前,吴菊萍进了阿里巴巴品控部,一直工作至今。同事们说,吴菊萍的确挺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她几乎每天都是部门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到了之后会帮同事的电脑开机,这样大家到了之后可以直接用电脑。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96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相关文章
  •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吴菊萍先进事迹最是那一接的爱与美——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吴菊萍先进事迹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刹那间,...

  •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道德模范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篇第一篇;勤劳致富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男,生于1977年6月25日,现年38岁。于1995年12月参军入伍,在部队上挥洒热血16年,16年的军营生活也使他开阔了眼界...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