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正文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2016-10-27 16:01:5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观《百年情书》有感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成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之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影片在此深沉大义,催人泪下的语声中结束,令我回味感叹良久。自此革命党人凛然大义,为自由献身的形象便在我心内深深地扎根了。

《百年情书》从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一小处,以平凡感人之事表现出了革命的厚重感。这部影片主要写的是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及林觉民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成为敢死队员在广州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的事件。那时的革命家们都坚信:革命最终是要靠武力来推翻清廷的暴政。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革命思想就已经在还处于学生时代的林觉民和他同伴的心中萌芽了。他们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是故一人一思想也,十人十思想也,百千万人百千万思想也。亿兆京垓人,亿兆京垓思想也。”慷慨陈词之后,他们陆续走上了革命道路。

林觉民说过:“中国欲富强必先民主自由,欲民主自由必先革命,欲革命必先流血革命,吾辈不才,愿将平凡肉躯付诸革命。虽有万死,却不敢辞。”林觉民作为一个革命党人,他的凛然大义令我佩服,而

他对妻子的情深意重则令我感动。依我看来,这也是影片的看点之一,更是《百年情书》所表达的内涵。林觉民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牺牲自己福利谋求天下人福利的高尚品格在这封《与妻书》中彰显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他在小房间里挥泪作《与妻书》这个场景,连同窗外那枯枝败叶所带来的悲凉寂寥景象,我恐自此不能忘怀。若非情深,怎能令堂堂七尺男儿泪流满面而不能自抑?想到情深恩爱的一对伉俪自此一战将会天人永隔,我心伤不已。但想到林觉民那一句“当以吾辈之血浇灌自由之花”,为大义而死何尝不是死得其所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人浑噩一生,长寿百年,若干年后,又有谁会记得他?相反,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万年不朽。

这场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据影片中反映,事败最大原因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在起义前夕,革命党人因枪支弹药和后备力量的供给不足,他们内部在是否按照原计划去攻打总督府和水师衙门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林觉民那句“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先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恰恰体现了这次革命的意义。事实也正如觉民所说,这场旨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广州起义震撼了全国,轰动了世界,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首义成功揭开了序幕······

先辈们为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世界流血牺牲,而今我们正真切地感受这份幸福生活。既已知美好的事物来之不易,那么我们自当要珍惜维护。

篇二:观电影《百年情书》有感

广州的冬天总是无比温暖,阳光如金子般地发着眩晕的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望着窗外安静的校园、怒放的紫荆和校园外来来往往的车辆,不禁感叹着岁月静好。幸福有时不过就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听一首老歌,看一树花开,想一个心里的他。

沐浴在初冬的阳光下,头脑里还不断闪现着电影《百年情书》的镜头,闪现林觉民不舍的眼神,更回响着“意映卿卿如晤”的呢喃。爱如此纯粹,情如此深沉。观之落泪,闻之伤神。

清风盈屋,思绪翻飞。

遥想1911年的春夜,香港的临江小楼上,林觉民在妻子陈意映送的手帕上写就了著名的遗书,史称“与妻书”。那夜,雨一直下,“泪珠和笔墨齐下”,甚至“不能书竟,而欲搁笔”。恩爱如昨,情深似海,此等决别,何以为堪?纵是隔了一百年的历史沧桑,身若其境,亦是感动莫名。

中学时,读到此信,文字艰涩,似懂非懂。花样年华的少女,憧憬爱之甜蜜,向往爱之轰烈,关于信仰、牺牲、国家命运、舍生取义等都停在表面的理解,自然也难懂林觉民舍爱而赴死的决心。

如今有心人拍出电影,向百年前的革命先烈致敬,更让普通民众了解那段爱情故事,和故事背后的生死大义,真是再好不过。

多少真情淹没在历史的尘烟里,多少英雄隐身在历史的画卷中,偶有名字显现,偶有文字留世,亦吸引不了多少人的注目。就像这部小制作的影片,在国外重金打造的大片中也仅是昙花一现。借是百年辛亥的东风,这段尘封的历史才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这封最美情书的不舍和温情。

林觉民(1887—1911),福建闽侯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译有《六国比较宪法论》等。家境殷实,从小聪慧过人。十三岁时遵父命应考童生,却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随后第一个交卷,扬长而去。小小年纪就能不稀罕荣华富贵,令人感慨。15岁时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学习,毕业后去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广州起义前招募敢死队,林觉民踊跃报名。起义前给父亲和妻子各书信一封。其中的《与妻书》留传深远。

起义失败后,林觉民受伤被俘。接受审讯时,他不会说广东话,就以英文在大堂上侃侃而谈,满庭震动。两广总督张明岐想极力说服他归顺朝廷,林觉民选择舍身取义、慷慨赴死在广州天字码头,其人格之完美令审讯的总督也不禁感叹到:“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后来,香港的经济学者郎咸平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学生问他最崇拜谁。他答曰:林觉民!

陈意映是林觉民的娇妻,温柔婉丽,相夫教子。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映,是旧式婚姻中难得的才子佳人。影片中两人一起踏浪一起放风筝一起吟诗诵对一起观戏。。。。。。林觉民就义后不久,陈意映提前产下烈士的遗腹子。一年多之后,陈意映郁郁而终。爱有多深,情有多沉?电影里能看出几分,《与妻书》里更能读出几分。

读不尽的是林觉民的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心思百转。“吾至爱汝!”“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吾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谁说男儿不怜情?谁说男儿不惜爱?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初婚时的疏梅月影记得,家中厅廊屋椅记得,音容言语更是记得。“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读不完的是林觉民选择放弃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幸福的坚贞信仰。“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也。” 每读到此几句,都敬佩有加。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走向辉煌,是因为我们拥有如此一批又一批先驱者忘我奋斗、英勇牺牲、前仆后继、追求真理,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精神的领袖;他们是燃烧的火炬、清亮的明灯,指引前行的方向,照亮未来的路。

未来的路还很长,走好未来的路需要从过去寻求精神滋养,从历史继承精神财富。一百零一年过去了,那个飘摇黑暗、腐朽混乱的年代远去了。“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拂落尘烟,今日之中华在崛起,历史的接力棒在我们手上,英雄的嘱托仿佛在耳边。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重温历史,重温历史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受历史上和我们一样年轻的心。让我们更好地活在当下,远离彷徨、空虚、无聊、苍白,思考信仰、理想、幸福、奋斗。

烈士牺牲后埋葬在黄花岗烈士陵园,陵园座落在学院不远处广州先烈路的尽头,在这条全国唯一以先烈命名的道路上散落着二十多处革命旧址,长眠着一位位英灵。每每走在这条路上,我都会有片刻的发呆,仿佛穿梭在历史的走廊。恍惚之后,眼前是熙熙攘攘的绿男红女,还有川流不息的车队。黄花岗烈士陵园的对面是热闹的购物中心,迈进浩气长存的牌坊是安静的陵园,林觉民和他的浴血奋战的兄弟们长眠在此已经一百零一年了。

穿过一百零一年,我仿佛看到那个面貌如玉、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义无反顾奔赴沙场前给深爱的妻写下诀别的信,依恋与决绝交织,柔肠与肝胆相照,深情与理想辉映,缠绵与壮烈对应,这封百年的情书记取着林觉民的大爱大义,也让今天的我们长久回忆。。。。。。英雄虽已逝,然故事传唱至今。有三首歌因林觉民而唱。

第一首,是由许乃胜作词、苏来作曲,李建复演唱的《意映卿卿》:“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青云贯天。梦里遥望,低低切切,千百年后的三月,我也无悔,我也无怨。”

第二首,童安格和刘虞瑞作词,童安格作曲并且演唱的《诀别》:“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第三首歌,许常德、齐豫作词、郭子作曲,齐豫演唱的《觉》,这首歌,以陈意映的口吻唱出:“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齐豫的声音凄婉、凄楚,甚至有点凄厉,像是回荡在一切时间和一切空间里。非常喜欢歌中那句“刹那能永恒”,再苦的甜蜜和再真的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因为,再也没有不信的余地,因为再也没有回旋的可能。

不只有歌而已,台湾大星公司曾经在1980年拍过一部电影《碧血黄花》,讲述他们的故事,金汉、林青霞分别扮演林觉民和陈意映,这部电影获台湾电影金马奖6 项提名。

林觉民的故事还有余韵。他的后人至今生活在福建,平静而安宁。在林觉民就义之后,家人把祖宅卖掉去乡下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叫谢婉莹,又叫冰心。林觉民有个堂哥叫林长民,他有个女儿,叫林徽因,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大陆与台湾,皆将《与妻书》收录为中学课文,作为革命教育,更作为爱的教育

他们都活下去了,活在他没有看到的将来里,甚至活到新的世纪,而他却永远二十四岁,永远都那么年轻,永远停在1911年4月24日的四鼓时分,写着那封诀别的信。“意映卿卿如晤。。。。。。

篇三:热血百年——《百年情书》观后感

热血百年——《百年情书》观后感

说起林觉民,我们总是条件反射似的想起他的《与妻书》,每次读这篇文章是都会一遍遍问自己能写出这等情真意切的信究竟怎样的男子呢?“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百年情书》以革命先驱林觉民从容就义前的绝笔“与妻书”“禀父书”为独特视点,讲述林觉民烈士在广州起义前后对爱情忠贞、对家人眷念、对理想执著舍生取义的传奇人生追求。戏中有林觉民与妻子相濡以沫、羡煞旁人的美满爱情,有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与舐犊之情,亦有浩浩荡荡,热血澎湃的革命之星火。

看完整部电影数度流泪,第一次是林觉民留日回国,陈意映说:“每次当你离开的时候,我的心就已经不在胸口了。”他离开的时候,儿子尚在襁褓;他回来时,儿子已背完《大学》了。也许陈意映理解不了林觉民的理想,可是即使在他们情意最深时她也不曾借着爱情阻碍他的脚步,再再舍不得也只是说:“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中国革命靠的不仅仅是林觉民这样的热血志士,也是那些站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

第二次是招募敢死队时,方声洞的一段话:“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时他刚结婚,敢死队则是抱着为革命而死的决心。当大家争论起义是否该延期时,黄兴询问林觉民意见,林反问:“我们革命是为什么?胜又如何,败又如何?”这是一场唤醒民众的革命,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革命本身的意义。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我以我血荐轩辕,生又如何,死又如何?

他们都是真的勇士,他们是一群梦想家。他们的梦想既模糊又清晰,模糊是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准确描绘他们为之奋斗的光明而自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清晰是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任人欺凌,那是一个乾坤朗朗的世界。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关于未来的画面。一人一思想也,十人十思想也,百千万人,百千万思想也,亿兆京垓人,亿兆京垓思想也。也许他们的思想还显幼稚,也许他们的起义还不成熟,可是他们活得是那样的纯粹,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现在还有多少人保有这般热血!

第三次则是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被捕后的慷慨陈词:“我等莽撞书生奋起一击,偌大一个广州城如入无人之境,唤醒亿万炎黄胄裔。两广必为之一振,天下必为之一振,从此朝廷兵马不足道,天子王法不足惧。虽头断血流,暴尸街头,但华夏大地少了一干英杰,黄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当时的两广总督张鸣岐评价林觉民:“相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奇男子也。”他太坦荡,让小人不敢与之对视,他太刚直,让清廷官员劝降不能便下 了杀无赦的命令。

林觉民真乃古今第一坦荡者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他把圣人所描绘的大同世界当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生

广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次起义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那些为起义牺牲的英雄儿女他们的精神穿越历史,化成丰碑。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6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相关文章
  •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观《百年情书》有感“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成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