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懒惰的智慧
懒惰的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关键句子来理清思路,提炼观点。
2.学习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文中“懒惰”的含义,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懒惰”的含义,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教学安排:一课时
1
2
3
4
篇二:懒惰的智慧
懒惰的智慧
编辑人:曹丽 审核人:胡凤娟
教师寄语:让生命成为一本好书。
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学案: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倦容( ) 摞() 训诫() 碗碟( ) 水泵( ) 雇( )阀门( ) 螺栓( ) 亲躬() 捷径( )不堪()
二、词语积累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捷径:
亲躬:
筋疲力尽:
效率:
裨益:
三、 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循规蹈距
偷赖取巧 监用力气 往反路程 容易衷老 捕设管道 忙忙录录 番山跃岭
四、本文选自《 》,作者是()国作家( )。 教案:
一、学案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请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出论点,即“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请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l-3段)用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论证。
第1段:开头在正反对比(人们对“懒惰”的不同理解)中提出作者的见解: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即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紧接着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忙忙碌碌。第2段: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论证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因面对单调的劳作而疲惫不堪。第3段:举社会进步发展中,取水(详写)和渡水(略写)方式变化的例子,说明没有懒汉的思想,人们将面对单调乏味的劳作(挑着水翻山越岭,沿着湖边绕过去)。
这三个自然段所举例子从范围上看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也递增;从论证角度上看也不断变化,先侧重于反面论证,再侧重于正反对比论证,最后侧重于正面论证。
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第4段:以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为了能“偷懒”,论证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第5段:人类动机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的研究证实: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详写),并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略写)。
第二部分(6一7段)论证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即第一自然段中论点中分号前的部分)
第6段: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及数学规则说明“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附注:这里的“精神的懒惰”是指“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
第7段:进一步指出:懒汉过去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未来寄托着人类的希望,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3)小结:因为中西文化习惯的差异,本文与我们常见的国内人士写的“总——分—— 总”的议论文的论述结构不同,希望同学们注意。
三、抓住题眼,深入研究
对题目中“懒惰”一词的正确理解是把我文章内容的关键。
四、了解并学习本文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五、品味本文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限时训练:
一、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二、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三、以下是毕淑敏在散文《孝心无价》中的一段文字,请你仿照句式,补充两句省略号后的内容。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
1.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不多于12字回答)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词来回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不多于15字回答)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复句。
自助训练
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进分数段,比赛取不上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____________,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跟斗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是不断栽跟斗,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分岔出两条路:一条是____________、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路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道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哪一条路。
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____________,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____________,后来,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玻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是最终结果吗?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文中空格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万事如意 心烦意乱 落荒而逃 卷土重来
B.一帆风顺 心灰意冷 落荒而逃 重整旗鼓
C.春风得意 心惊肉跳 东窜西逃 弃旧图新
D.一帆风顺 心猿意马 抱头鼠窜 招兵买马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失败是个未知数
B.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
C.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
D.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3.本文中引述威灵顿将军的故事是采用____________论证方法,以此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本文在论证中多次运用比喻,如以____________来比喻人生受挫折,以“岔道”分岔出两条路来比喻____________;前者证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阐述
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失败是个未知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案: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倦容(juàn) 摞(luò) 训诫(jia) 碗碟(di?) 水泵(bang) 雇(gù) 阀门(fá) 螺栓(luó) 亲躬(gōng) 捷径(ji?)不堪(kān)
二、词语积累
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疲惫不堪:非常疲劳。
捷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亲躬:亲自做。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也说精疲力竭。
效率:文中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裨益:益处
三:距—距监—滥衷—衰 录—碌
赖—懒反—返捕—铺 番—翻
限时训练:
一、C
二、D
三(一)1.他们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
2.懒惰的饭店服务员 满意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
3.选择
自助训练:1.B
2.D
3.摆事实 失败并非是最终结果
篇三:议论文:懒惰的智慧
懒惰的智慧
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比如晚饭后,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她小心翼翼地把碗碟摞得高高的。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儿!”用不着经过几番这样的训诫,这孩子就会养成滥用力气的习惯,即:每次少拿一些碗碟,多跑几趟路,把力气花在不必要的往返上。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
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容易衰老。本只需要走一两步,他们却不在乎走上十步。他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
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
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为了避免挑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现代农业机械都带有座位。起初想到安座位的绝不会是什么勤快的农夫,他们才不在乎整天在地里走路呢。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坐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最杰出的工程师——人类动机的研究者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动作拍成影片,由此观察某一工序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们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一个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没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那么,要确定苹果从枝头落到地上的时间,要确定猫从离地一英里的气球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该会多么麻烦!想想看,如果某些懒汉不曾建立“2+2=4”的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遇到多复杂的局面,将会碰到多少令人筋疲力尽的麻烦!
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的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这些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懒惰的智慧作文6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57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